尾聲

關河百丈寒,馬踏積雪殘。已經是四月份,遼東半島上的積雪已然全部融化,春花綻放,樹木抽芽,又是一個新的春天。

這裡是遼東半島上的婆速路,大概位於半島根部,東部的黃海和西部的渤海同時吹來溫暖的海風,讓遼東半島的春天總比東北的其他地區來的都早。金朝在遼東半島上有兩個建制,既靠近半島尖端的復州,和位於半島根部的婆速路。在靠近高麗的地方,還有一座隸屬婆速路的來遠州。

目前,遼東半島的這幾座城市是東北地區僅存的幾股金軍力量之一,並且還在面臨着巨大危機。

前幾年,趁着金軍內訌、遼東宣撫使奧屯襄被殺的機會,大野心家蒲鮮萬奴誘殺了上京猛將完顏鐵哥,隨即發動叛亂,建立了大真國,又稱東夏,並且爭取了不少留在東北的女真猛安謀克的支持。

萬奴驕傲的宣佈,完顏家族和留在中原的女真人漸染華風,已經失去了女真民族的質樸和強悍,他們也不配再領導全體女真人了。萬奴要效仿本民族以往的英雄事蹟,把在東北的女真人重新收集起來,像完顏阿骨打那樣戰勝敵人,再次南下。

然而,理想很美好,現實卻不給蒲鮮萬奴面子,去年,他以重兵進攻婆速路,但是被紇石烈桓端擊敗。隨後,蒲鮮萬奴又糾集大軍馬圍攻上京,也只不過成全了上京留守紇石烈德的部將劉子元的威名。

無奈的蒲鮮萬奴只能向東退去,盤踞在長白山脈東西兩麓,並且時不時的敲詐高麗來維持生活。並非是他實力不濟,事實上,萬奴很不幸遭遇到了強勁的對手,紇石烈桓端和紇石烈德是金朝末期罕有的能臣,這兩個人都在遼東,也是金朝還能夠在東北維持存在的原因之一。

但是眼下的情形越來越難了,蒙古人已經衝進了遼陽府,佔據了遼東的核心地帶,而契丹人也紛紛歸附,耶律留哥率領他的部下臣服於蒙古,儘管有少部分契丹人還做着大遼帝國的美夢,脫離了耶律留哥,建立起不服從蒙古,也反對金朝的後遼,但他們正遭遇蒙古和高麗的兩面夾擊,情形十分脆弱。

現在蒙古人還集中精力消滅這些反叛的契丹人,並藉此機會拉攏高麗,等完成這一佈局之後,他們就會北上攻打大金上京,南下消滅遼東半島盤踞的金軍各部。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依舊苦守遼東的金軍只能把希望寄託於遠在開封的朝廷,希望朝廷能夠早日北伐,以緩解遼東巨大的軍事壓力。

就在前不久,桓端打聽到山東的紅襖軍叛亂已經被基本鎮壓,趁着春季蒙古人暫時撤回,他派遣手下文官王汝弼浮海前往山東登州,並由此準備前往開封朝廷奏事:遼東將士們不是不忠於國家,實在是難以堅持下去了。

在遼東和山東都飽經戰火之後,這是朝廷第一次再度聽到遼東的消息,王汝弼大概不會想到,他在海上經歷艱難的四天四夜之後,將會走上一條鮮花之路,無論是山東的地方主將高俊還是開封朝廷,都對遼東方面充滿敬意。不過此時此刻,被遼東將士們寄予厚望的朝廷沒有關注遼東形勢,他們在討論山東。

“安貞出鎮衛州之後,河東路也算有了底氣,我又讓訛可去鎮守河中,現如今蒙古人想要從河東渡過大河,就要連續攻克太原、平陽、河中等重鎮,這條防線算是經營穩固了。”完顏珣比較得意,在河北封了12個公爵之後,朝廷又對河南陝西防線進行調整,確定了以河南爲核心,以陝西和河東南部幾個城鎮爲左右兩翼的防禦重點。

河北行省和河東行省並沒有被撤銷,現如今,河北行省也放置在衛州,用以協調河北與山東各路公爵之間的矛盾,而河東行省依舊擔負重任,駐守太原,並召集當地軍隊守衛河東。

按照這份佈局,河東路最重要的幾座城市依舊是朝廷親自任命官員守衛,而剩下的山區則交給受封的公爵,但即便是朝廷派去的官員,也不會將河南的精銳軍馬帶去,而是在當地重新招兵經營本地,屯兵在中條山一帶,防止敵軍沿河東的汾河平原進攻關中或者是河南畿輔。

在這份詳細的佈局當中,山東依舊是不去的陰影,對於這個高俊,朝廷可以說是既愛又恨,爲他的大膽妄爲而感到不滿,但是又對他連立戰功而感到欣慰。

此番蒙古南侵,山東蒙難,死傷者數以萬計,蒙古綱一一稟報據聞,沒有想到這卻讓完顏珣對高俊放心了。

“想當初,我也不過是在彰德府的一個小王,當時高俊在山東,不辭辛苦來到彰德府救駕。後來胡沙虎亂政,又是這個高俊親自披堅執銳,宿衛警戒,才保全了我和太子——說起去世的太子,完顏珣更是雙眼淚流——因爲他山東兵強,我命他放出一部前往陝西,此人也如此照做,如今被蒙古重兵圍攻,想必也是因爲乍一分兵,實力不足之故。忠誠之心,天地可鑑,此等赤子國家安能不用?先前猜忌此人,恐怕是我錯了。”

“聖上正是因爲聖上唐仁如天,舜即萬物。溫敦俊不過是山東移馬河猛安的一個阿里喜,正因爲感召於聖上的仁德,纔會如此忠勇。”相比於皇帝和其他臣子,術虎高琪對高俊的印象更好,此人從來不給他亂惹麻煩。

但是正在君臣互相吹捧的時候,從山東趕回來的中使也將沿途所見所聞寫成奏報,遞呈給了皇帝。

蒙古綱本來還以爲自己要跟駙馬安貞一起調到衛州去了。但是現如今他卻留在大河南岸的歸德府一帶,收攏從河北山東逃來的潰兵,訓練軍隊,增強實力,之後也一直沒有參加抗蒙作戰,反而一直留在山東周圍,坐等形勢有變。

此時,天下的形勢確實有變了,鐵木真已經趕回了草原,並且發佈了動員的命令。花剌子模也正如速不臺之前所說的那樣,非常清楚事情根本沒有轉圜的餘地,他們也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動員軍隊,等待着蒙古人的使者或者是侵略軍。

第二十九卷完

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九章 血酬(上)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十章 燕(下)尾聲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十三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上)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尾聲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十九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上)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五章 白銀(上)第四章 白刃紛紛(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第十章 北院(下)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十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下)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十九章 反對(上)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尾聲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七章 西軍營(上)第六章 血銀(下)第十六章 血簿(下)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二章 定風波(下)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九章 抹不去的污點(上)第二十章 狼(下)前言第十章 燕(下)第十三章 血案(上)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十七章 烽火揚州路(上)第三章 步兵(上)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一章 船隊(上)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十七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上)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尾聲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十章 劫(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尾聲第十八章。鼠(下)第十七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上)第十章 月朗朗(下)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二十四章 血冤(下)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
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九章 血酬(上)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十章 燕(下)尾聲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十三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上)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尾聲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十九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上)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五章 白銀(上)第四章 白刃紛紛(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第十章 北院(下)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十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下)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十九章 反對(上)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尾聲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七章 西軍營(上)第六章 血銀(下)第十六章 血簿(下)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二章 定風波(下)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九章 抹不去的污點(上)第二十章 狼(下)前言第十章 燕(下)第十三章 血案(上)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十七章 烽火揚州路(上)第三章 步兵(上)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一章 船隊(上)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十七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上)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尾聲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十章 劫(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尾聲第十八章。鼠(下)第十七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上)第十章 月朗朗(下)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二十四章 血冤(下)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