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學校(下)

但是在女學的問題上,高俊還是選擇了謹慎折中的態度,依舊是由全真教道觀的寄讀措施來暫時解決女性教育問題,政府提倡並且提供補貼,但並不強制。

趙汝凡等人都鬆了一口氣,在聽完高俊的一系列激進政策之後,終於有一項在他們接受範圍之內的了。然而何志也卻有些不屑的撇撇嘴,他知道,高俊真實的想法並不是調和持重,而是在根據地朝不保夕的情況下,女性教育這千年大計也得暫時讓步,集中資源強調重點培育男性,以求快速富國強兵。

關於課本與教育的問題,高俊談的非常多,在現階段,根據地的教師主要來源分爲兩種,一個是師範學校的畢業生,另一個則是根據地內的讀書人,只要通過了師範考試就能成爲教師,但是按照高俊的計劃,標準會一步步提高,也許在10年或者15年後,所有的教師都必須經過師範學校的系統培訓纔可以勝任。

同樣,對於學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階段,鄉間的小地主把自家的院子騰出來,就足以成立一間學塾,讓本鄉的孩子們有學可上,能識字算數,但也許10年或者15年之後,至少要有完整的校舍和操場。

凡是學塾畢業生都可以報考吏員,而在學館畢業的則可以參與地方性吏員選拔,只有讀完學廳,並且成績在前一半的人可以參與全國科舉。

高俊並沒有實行學田制度,恰恰相反,公立學校的土地和建築都屬於公有財產,而私立學校也限制其附屬田地和作坊的規模,但依舊對他們蠲免稅收,以示鼓勵教育。

顏青敲門進來,給大家的杯子續上熱茶,趙汝凡率先發問:“宣帥,這樣辦學校未免太花錢了,咱們根據地雖然現在初成規模,但底子還很薄,三年之內要建設這麼多學校,恐怕有些難。”

“從周,不要小家子氣。你想想,六年前我們轉戰運河那時候,壽張縣接濟了多少災民,少說也有二三十萬人吧?那個時候咱們天天提心吊膽,到底還不是挺過來了,現在有六十萬石米壓倉,你們怎麼還畏手畏腳的?”

“宣帥,這眼下的形勢並不一樣了,咱們讓他們讀了書,但是卻無法有效改善生活的話,大家是要不滿意的。前朝太宗皇帝曾說,書中自有千鍾粟,要是咱們提供不了粟,反而會讓民衆對教育產生懷疑。要是畢業生的待遇不但不會提高,反而會逐漸下降,那麼文教工作就很難展開,反過來,待遇要是一直提高的話,這樣的上升是沒有盡頭的。”

趙汝凡把問題考慮的很全面,高俊對此表示肯定,何志也跟着說話了:“但是,從周,你也要想一想,我說過咱們不會屈于山東一地的,眼下兩三年之內多培養一些人,是爲了日後接收河北更順利,你要是連這兩三年都擺平不了,那咱們還是各回各家。至於畢業生待遇的問題,以後會逐步解決的,也許再過二三十年,全社會的普遍生活水準都能大爲提高。”

趙汝凡對這個預言很是懷疑,這也是其他所有人的共同想法,其實高俊和何志也心裡也沒多大把握,如果全社會的教育水平都上升一大截,這樣短時間的積極推進教育是否會真的帶來一陣思潮,那不是能輕易判斷的。

其他人都離開之後,何志也苦笑着對高俊說:“這麼來看,咱們可是已經把潘多拉魔盒打開了,大家受了教育,我看說不準有一天就把咱們倆吊死在路燈上了。”

“不破不立嘛,咱們是過來打倒別人的,也得做好有一天被打倒的準備,不過我並不希望這一天早些到來。那說明我們的社會還沒有進步,就在一陣混亂中垮塌了,至少咱們,咱們的子女,一直到咱們的孫輩,社會應該穩步向前生產力發展,出現一陣思潮,取得優異的國內外環境,然後再考慮政治上的進步問題。”高俊說這句話的時候沒來由的感覺到一股眩暈,也許歷史審判的絞索已經掛在了自己的脖子上,他的一言一行都將決定這絞索的分量。

“這話說的對,咱們也只能繼續往前走了。”何志也略微嘆了口氣:“我也曾聽過一個說法:,現如今咱們坐在500強企業的辦公室裡面,每個週末都瀟灑的去咖啡屋的同齡人,其實和他們坐在紡織廠機位前的父母屬於同一階層,只不過是近幾十年的技術革命讓他們產生了進步的錯覺,但是經濟一旦……”

“這個話題還是打住吧。”高俊趕緊打斷何志也的話:“王澮先生一會也來,咱們探討一下教材編寫的問題。”

隨着公共教育的發展、邸報事業的繁榮,越來越多的人在邸報上投稿,新鮮的想法層出不窮,根據地也需要儘可能的統一思想工作,而這首先要體現在教育上。

“在初等教育的時候應該將一些重要的原則落在學生們的思想當中,讓他們保持理智、公正、仁愛、信義、節儉,要強調個人對於家庭社會乃至於整個天下的作用,強調個人的立身立命立德立言。”高俊對於這個問題考慮了很久:“要讓我們的學生們熱情於開明統治,努力爲政治的改善採取行動。”

“重要的手段,同時也是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讓我們的學生爲這個國家的歷史和版圖感到驕傲,讓古往今來那些偉大人物走進他們的心靈,讓我們前仆後繼的爲民族的復興而繼續奮鬥。”

“在初等教育階段一定要摒棄任何宗教的影響,而且也不能專以經書禁錮學生,可以適當的減少與儒學有關的課程,甚至可以加上老莊申商的經典名篇,以資學生廣爲閱覽。但是,從我個人來看,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們還是要與理學相結合,所以在學廳階段就應該設立專門研討理學的課本,一定要有說服力,告訴大家我們爲什麼選擇理學,理學的優勢在哪裡。”

“王澮先生,您可能不明白,但我有必須這麼做的理由。也許直到咱們死的時候都不會看到這麼做的優點,但這會讓咱們的民族有所收益的。”高俊非常認真的對王慧說,而何志也也在旁邊點點頭。

沒有任何探討的餘地了,新的教育大綱在十數天後出了草案,這是一份三年大綱,後面還跟着一份20年展望。

與此同時,高俊也拿出全部家財,資助了65位從河北流亡來的普通學生,並且設立了獎學金。

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十七章 星轉鬥,駕回龍(上)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六章 範汝增的火銃(下)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二十一章 閒棋冷竈(上)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六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下)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十三章 霹靂現,狂飆落(上)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十章 弓騎兵(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三章 轉運司(上)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六章 散兵(下)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六章 血銀(下)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十一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上)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四章 商業(下)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二十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下)尾聲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二十二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下)第三章 遲疑(上)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十六章 豬(下)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十四章 學校(下)第八章 失敗(下)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二十章 狼(下)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十八章 潘彥真的詢問(下)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尾聲第二十四章 歸(下)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二十一章 反擊贊州(上)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
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十七章 星轉鬥,駕回龍(上)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六章 範汝增的火銃(下)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二十一章 閒棋冷竈(上)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六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下)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十三章 霹靂現,狂飆落(上)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十章 弓騎兵(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三章 轉運司(上)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六章 散兵(下)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六章 血銀(下)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十一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上)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四章 商業(下)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二十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下)尾聲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二十二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下)第三章 遲疑(上)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十六章 豬(下)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十四章 學校(下)第八章 失敗(下)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二十章 狼(下)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十八章 潘彥真的詢問(下)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尾聲第二十四章 歸(下)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二十一章 反擊贊州(上)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