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

太平軍共計兵分四路,其中最西一路爲主力,總兵力三萬人,他們從邯鄲出發,西過武安縣,北上過綦村鎮沙河後趕赴邢州西北方面,在此地重新進入河北平原,在內丘梁園一帶截斷敵軍的交通線,切開邢州和沃州的兩坨敵人,先吃掉離太平軍較近的邢州一步。

叢方印率領的太平軍兵馬五千人自邯鄲出發,在臨洺鎮過洺水,沙河前線正面對敵。

唐太平率步兵三千餘人,從邯鄲縣向東北方向攻打明洺州,之後北上雞澤平鄉一帶,從東翼威脅敵人。

最難的應該是白長年,他本來是李銘進軍真定之後,被下令留守在懷孟的人,但是高俊用靳新江替代了他。

白長年要率領四千經過挑選的步兵從邯鄲縣出發,沿着最外圍的平安鎮一帶北上,要求以最不引人注目的方式行軍,快速抵達鉅鹿一帶,與主力一起截斷敵人的後路。

之所以把這個任務交給白長年,高俊還是想起了去年秋季演習當中他那次漂亮的長途行軍。白長年雖然臨陣對敵的本領不算很強,機變不如從方印,勇猛不及賀萬歲唐太平,練兵則不如榮耕哲,但是能將上千軍馬拉出極高的速度,又能保持其肅靜,在進攻當中可以作爲一隻隱蔽的匕首使用。

在這次戰役當中,最西面的纔是主力,而東出的三路都只是偏師而已,這三路片是要大張旗鼓,在洺水一線製造出聲勢來,掩護太平軍主力的迅速前進。

對於高俊來說,就算是主力被敵軍發現意圖也不要緊,西路軍背靠太行山行動,就算蒙古人知道高俊的企圖,也只能在正面攔截,決不會有任何出乎意料的舉動,他們馬匹的四蹄是幫助不了什麼的。

隨着悠長的號角聲,太平軍主力部隊出發了,從邯鄲到武安只用了一天。之後的路程雖然在山脈之餘,有些高低起伏,但太平軍一直保持着高速行動。

這和太平軍成熟的後勤是分不開的,小地之戰後,太平軍完全控制了開州一帶,也建立了相應的補給線,胡光祖爲此殫精竭慮,成功的利用了河北舊有的水路,以黃河岔流爲主幹道,河北各運河爲支線,高效率的補給了位於河北西部漳河流域的主力兵團。

在整條線路當中,只有武城到淇門一帶尚需陸路運輸,太平軍動用了上萬牛馬來完成這一過程,補給效率比舊宋軍可要高出許多。

何志也親自坐鎮相州,準備在此地建立太平軍政權,發動當地民衆支援軍隊,有了這一穩定的後路,太平軍北伐將會更加堅實。與此同時,對相州的經營還可以防備南邊的金軍有所動作,根據高俊最新得到的消息,完顏珣已經派慶山奴率領大軍鎮守衛州。

他沒有聽到紇石烈志那段虎狗豬的精闢論述,但是也對完顏珣這一神奇的用人策略感到可笑,國家都要滅亡了,還在那裡一個勁的計較裡外親疏。這個國家究竟是怎麼了?高俊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這一定是體制問題,金朝或成最大輸家。

至於來催促高俊班師的那位郎君,早就被三言兩語對付過去,戰爭一旦開始,就絕無半途而廢的道理。

太平軍將士風餐露宿,僅用了六天時間就抵達了預定位置,此時,木華黎和他的主力軍團還在邢州一帶休整,這些部隊都是前不久剛剛南侵失敗的蒙古軍,共計四萬餘人,其中三萬駐紮於邢州,還有些兵馬駐紮在沙河、任縣等地。

直到高俊出征第四日,蒙古人才發覺在他們正面大張旗鼓的各路太平軍並非敵人主力,真正的太平軍重兵兵團事實上是最偏西,走的是最不利於大軍機動這條道路的敵人。

此時發現倒也尚不爲晚,蒙古軍隊立刻從邢州出動,在沙河沿線對敵,太平軍早已經主力抵達邢州西北部,並且在當地建立了可維持一個月的補給據點,這時間對於一場大戰來說已經足夠了。更何況,以太平軍目前的實力,就算打不贏,想走,蒙古人也攔不住。

不過,在大戰之前,高俊還要見幾位故人。

得知太平軍主力北上,還在臨城內丘一帶活動的榮耕哲送來信函,引一支隊伍前來與主力會合,這支兵馬衣甲凋敝,軍糧短缺,依舊打着殘破的紅旗,穿着幾年未換過的赭紅色衲襖,看到高俊之後,都忍不住放聲大哭。

爲首的兩個人高俊再熟悉不過了:“張林,李澤,你們把忠義軍帶過來了嗎?”

“忠義軍全軍還有兵將四千餘人,如今歸入太平軍麾下,這是名冊,請太尉收下。”

而李澤卻拿過來一個很大的口袋,裡面裝得滿滿當當,既有紙張書信,也有磚頭瓦塊,讓高俊有些疑惑。

“贊皇縣守衛期間,彭帥答應全體軍兵,讓大家把心願都寫下來,日後如果能有生路,一定會還大家的願,如果他身死,就將這些帶到太尉府上,太尉也一定會答應大家的。”

“不用看,我全都答應。”高俊立刻這麼回答,但是李澤還是高高的舉起第一塊瓦片,請高俊過目。

這名士兵不會寫字,但他畫的畫高俊很清楚,一間房子,一塊地,一頭牛,在家裡的老婆孩子。

這就是士兵們的期望。

幾千名忠義軍士兵跋山涉水,投入高俊麾下,張林帶領全體士兵向高俊請命,願意加入太平軍,幫助高俊打垮木華黎。

“這不是加不加入,我不接受忠義軍加入太平軍麾下。”高俊這一句話就讓大家懵了,但他卻自顧自的走到張林旁邊,一下子扯下了忠義軍的紅旗。

在衆人的驚呼聲中,高俊又走回陣中,扯下了太平軍的黑旗,將兩塊布疊到一起,擰了幾圈:”忠義軍和太平軍,都是在一片地方產生了,走的也都是救國救民的路,雖然方法上略有不同,但最後還是要殊途同歸,儘管我們曾經打過仗,但如今兩軍合一!”

張林還有些不知所措,李澤已經明白了,高俊的意思是,忠義軍並非作爲一部分加入太平軍,而是太平軍忠義軍結合成新的軍隊。

高俊的考慮這件事有幾年了,最近纔剛剛下定決心,就讓代表着秩序穩定和增長的黑色與代表熱情平等和正義的紅色結合到一起,讓忠義軍和他們所代表的民衆的反抗精神和太平軍所代表的理性的政治架構結合到一起,讓中原百姓爲了擺脫全國家全民族困境而用不同方式持續戰鬥,最後走出兩條道路的光榮軍隊結合到一起。

新的軍旗已經決定了,黑紅二色沿對角線佈置新的軍號也已經決定,高俊只給了一個字:光。

德主其上,謂之曰光,希望這個名字能帶來美好的結局。

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四章 步兵(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二章 武學(下)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一章 破壞與建設(上)第九章 血酬(上)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十八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下)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尾聲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十九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十一章 人(上)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七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上)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第五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上)第十六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下)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十八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下)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第二十四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下)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三章 事與願(上)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十章 血酬(下)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十一章 陸娘(上)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十四章 妥協(下)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第二十二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下)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十章 燕(下)第十三章 火燒臨安城(上)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尾聲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尾聲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九章 賀?祝?傲(上)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十章 燕(下)第一章 羊(上)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十章 賀?祝?傲(下)
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四章 步兵(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二章 武學(下)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一章 破壞與建設(上)第九章 血酬(上)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十八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下)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尾聲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十九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十一章 人(上)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七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上)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第五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上)第十六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下)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十八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下)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第二十四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下)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三章 事與願(上)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十章 血酬(下)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十一章 陸娘(上)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十四章 妥協(下)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第二十二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下)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十章 燕(下)第十三章 火燒臨安城(上)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尾聲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尾聲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九章 賀?祝?傲(上)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十章 燕(下)第一章 羊(上)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十章 賀?祝?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