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目標:莫亞比茲

樑棟成的守軍從小淩河城逃出來的消息傳到金國君王邁卡威的耳中,邁卡威興奮不已。小淩河城城內軍民棄城逃路的行爲證明了邁卡威採取長期困城的攻城之策是行之有效的,這也使邁卡威堅定了信心,要把困城之策堅定不移地推動下去。

隨着金軍圍困小淩河城的日子越來越長,哈盛萊的心裡焦慮不已。哈盛萊不忍心看着小淩河城的軍民在糧食漸漸快耗盡的絕境下煎熬下去。可哈盛萊實在想不出什麼辦法來解救被圍困的樑棟成的軍民,他只能眼睜睜看着小淩河城內的軍民在孤立無援之下坐以待斃。

正在哈盛萊對金軍的困城之策一籌莫展時,一個士兵報來一個消息,說“城外有一羣百姓正向這裡跑來,好像是我們的人”。聞知這一消息,哈盛萊登高遠望,只見三三兩兩手無寸鐵的人正朝着淩河城跑來。哈盛萊凝神注視,感覺他們有點面熟,好像是那些小淩河城的民工。一個將官走過來請示哈盛萊,要不要打開城門,讓那些落魄的百姓進城?哈盛萊答覆道:“打開城門,讓他們進來”。

從小淩河城突圍的民工沒有逃脫金軍的追殺。那些沒有死於金軍的刀下的民工僥倖跑了出來,心急火燎地向淩河城跑去。他們知道只要進入淩河城,他們就安全了。淩河城的城門打開了,氣喘吁吁的民工一個個跑進了淩河城,最終安全到達淩河城的民工不及千人。

來到淩河城的民工將樑棟成部隊從小淩河城突圍的情況告訴給了哈盛萊。哈盛萊知曉樑棟成率部突圍的消息,心中慶幸了一下,主動突圍總比守在城內坐以待斃要好。哈盛萊稍稍安心了些。雖然哈盛萊不知道樑棟成部在金軍的圍追下處境如何,不知道樑棟成逃出多少人,但是樑棟成做出突圍這一舉動給哈盛萊帶來了樑棟成部還有一絲生還的希望。

樑棟成率部從小淩河城的東南方向突圍,遭到金軍的圍追堵截。在金軍的窮追猛打下,樑棟成和他的官兵邊打邊跑。樑棟成本來是想逃向淩河城的,可金軍在這一帶的去路上布有衆多的兵馬,讓樑棟成感到他的部隊逃向淩河城的道路已被金軍封堵住了。樑棟成見機行事,當機立斷,改往向深克利特要塞跑去。當樑棟成率部成功進入深克利特要塞,他點了點跟着他進入深克利特要塞的人馬,不足三千人。

在看到那些從金軍虎口脫險的小淩河城的民工後,哈盛萊期望着樑棟成和他的官兵也能有一部分成功突圍而出。哈盛萊翹首以盼淩河城外能出現樑棟成部官兵的身影。金軍在得到小淩河城這座空城後,邁卡威下令把小淩河城焚燬。邁卡威絕不容忍在金國的國土上出現一座敵方的城池,他下令把小淩河城夷爲平地,徹底把小淩河城從地圖上抹去。小淩河城再次被金軍平毀,成爲一片廢墟。

在取得了小淩河城之戰的勝利後,金國君主邁卡威沒有被勝利陶醉,他在給阿勒兒的賞文中,在表彰困城金軍的功績外,含蓄地點出阿勒兒的金軍對敵人的棄城突圍估計不足,致使城內的敵軍有一部分逃了出去,未獲全功。阿勒兒去文給邁卡威,說圍城的金軍在長時間的圍困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阿勒兒在文中提到“我軍部分官兵因長久圍而不打,困而不攻,出現圍城困城鬥志不高,思想鬆懈,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爲此難免開小差,且這樣的狀況很難依靠自身來解決”。邁卡威對阿勒兒提出的困城金軍出現的問題格外重視,可以說這些問題也是邁卡威事先預料到的。能否解決這些在困城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對金軍今後奪取一場場困城之戰的勝利顯得至關重要。

金軍在平毀了小淩河城後,邁卡威叫阿勒兒的金軍後撤到安萊託布休整。安萊託布是金國在下區的第二大城市,僅次於姆蘭加,人口有十八萬,也是金軍在下區的唯一的一個養馬基地。邁卡威讓阿勒兒的金軍在噶巴布斯河以南的安萊託布休養生息,而沒有叫阿勒兒撤回到噶巴布斯河以北的上區,目的是一俟阿勒兒的金軍休整完畢,即刻開始新一輪的困城。邁卡威已經明確了下一個要圍困的城鎮——哈盛萊駐守的淩河城。

小淩河城的失守,對埃西霍來講,不啻於給了其當頭一棒。埃西霍對樑棟成率部擅自突圍表達了不滿,認爲樑棟成無視軍令,擅作主張。在接到樑棟成率部突圍棄守小淩河城的情報後,埃西霍心中頗感不快,去文質問哈盛萊:“小淩河城的失守,樑棟成擅自率部突圍,無視軍令,該作何解釋!?”哈盛萊對埃西霍對解小淩河城的無所作爲,聽任小淩河城內的軍民自生自滅憋了一肚子氣,他迴文答覆道:“如若樑棟成不擅作主張,率部求生,糧食盡,城內軍民無糧爲炊,難道埃西霍將軍忍心看着城內軍民活活餓死而無動於衷。困守孤守,若這般持續下去,有何意義”。

埃西霍在看到哈盛萊的答覆後,心裡有些愧疚。在金軍改變攻城的打法後他無計可施,確實如哈盛萊所言,若不能解小淩河城之圍,讓金軍這麼圍困下去,眼睜睜看着城內軍民自我覆滅,有何意義。不管怎樣,小淩河城的失去使埃西霍知道他的築壘推進的策略破產了。爲了安撫軍心,埃西霍主動承擔了小淩河城棄守的責任,上文帝王爲小淩河城的丟失請罪。

帝王四世明威俊在得知小淩河城被金軍攻破的消息後,對埃西霍的主動請罪給予了寬大的處理,沒有給埃西霍處分,畢竟小淩河城的失利的罪責不能全部攬到埃西霍一人身上。帝王四世明威俊下文告誡埃西霍以後做事要謹慎小心,當前北方戰局還是以守爲主。埃西霍在得到帝王四世明威俊的下文後,心中感到一陣釋然。帝王沒有責罰他,而當前北方的戰局只能棄攻爲守,維持現有的狀況。

小淩河城之戰的失利的影響並沒有危及埃西霍的地位,給帝國在北方的軍隊所造成的損失也不大。當得知金軍在焚燬了小淩河城後向北撤離的情報後,埃西霍和哈盛萊都感到敵人的威脅像一陣刮過的大風,隨之而去。他們不會想到金軍平毀小淩河城只是大戰進行時的一個前奏曲而已。

當金軍焚燬了小淩河城,向北撤離後,埃西霍和哈盛萊都認爲戰鬥結束了,金軍的進攻到此爲止,短期內將不會有大的戰鬥。北方的戰局又趨於穩定,重新又回到原來的態勢,戰線穩定在淩河——錦央——塔子山一線。

在阿勒兒的金軍摧毀了小淩河城後,遵照金國君主邁卡威的命令,阿勒兒率金軍向北撤到安萊託布休整。邁卡威對阿勒兒說,撤到安萊託布休整完畢後,率軍南下包圍淩河城,把淩河城圍困起來,把淩河城變成下一個小淩河城。阿勒兒看到馬上又有仗可打,心裡感到高興。不過在高興之餘阿勒兒感到圍困之戰沒有直接攻打來的爽快。金軍要在無仗可打的圍困戰中跟守城的敵人耗下去,這樣的“消耗”對敵人來講是一種煎熬,對金軍來講也很不好受。在圍困期間不少金軍將士鬥志不高,思想時有鬆懈,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時間若一長,不少金軍將士會產生思鄉之情,影響圍困的效果。阿勒兒向邁卡威提出金軍圍困期間出現的問題。邁卡威答覆阿勒兒,對金軍在圍困期間出現的倦怠之意和思鄉之情,他會採取輪換的方式加以解決,派一批人馬替原先的那批人馬,兩批人馬輪流接替。

阿勒兒的金軍在安萊託布休整好後,南下淩河城,把哈盛萊的淩河城包圍起來,在城外掘壕開始了圍困淩河城的行動。

當哈盛萊看到金軍在淩河城外掘壕,心裡十分吃驚,他感到金軍正在圍困他的淩河城。金軍來者不善,要用像對付小淩河城的方式來對付他的淩河城。淩河城,背靠大山,原先有五萬軍民住在這裡。奉埃西霍之令,城內有二萬軍民去修築小淩河城,現在淩河城有三萬軍民,哈盛萊的鑲紅旗有一萬五千人。淩河城不像鑲白旗的弗玻裡聖和鑲藍旗的威川脫克,它不是鑲紅旗的大本營。鑲紅旗的大本營是在深克利特要塞。在深克利特要塞,住有鑲紅旗軍民十多萬人,是鑲紅旗在北方的最後的堡壘。

哈盛萊看到金軍正在圍困他的淩河城,把城內負責管糧倉的軍需官叫了過來,問他:“城內儲存的糧食還可吃幾天?”軍需官回答道:“供城內軍民一年之需”。

“一年。”哈盛萊輕聲念道。“如果金軍對我們圍困超過一年,我們豈不是要被困死在這裡。”哈盛萊說道。

“金軍能圍困我們這麼長時間嗎?我看他們不可能會持續圍困這麼久吧。”德里亞說道。

哈盛萊對德里亞說:“我們不可低估金軍圍困我們的忍耐力,他們既然來了並用這樣的方式來對付我們說明他們是有備而來。我們不可期望金軍到時會罷手。不久前的小淩河城不就是被金軍用圍困的方式摧毀的嗎。”

“我們不能掉以輕心。”說完,哈盛萊立馬給埃西霍寫了一份當前淩河城被敵人圍困的敵情並請埃西霍派援兵前來救援。在莫亞比茲的埃西霍收到哈盛萊發過來的急救情報後,感到事態嚴重。埃西霍知道淩河城絕不能有失,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淩河城一失,原有的防線就會出現一個缺口。更爲嚴重的是,一旦再讓金軍這麼得逞,以後金軍會用同樣的方法來對付弗玻裡聖和威川脫克,將其一個個拔掉,直至徹底佔領整個北方。

帝王四世明威俊在得到金軍圍困淩河城的消息後,知道這是金軍圍困小淩河城的翻版,下示埃西霍趕緊想出辦法來解淩河城之危。埃西霍和他的將領們商討解救淩河城的辦法,埃西霍和他的將領一致認爲,派援軍去救淩河城的軍民。在援兵的數量上,埃西霍和將領們再三商議,派出六萬人馬,其中騎兵四萬,由埃西霍親自率領這六萬兵馬。埃裡克和埃汀璐留在莫亞比茲,負責莫亞比茲的軍政事務。埃裡克覺得大哥只派六萬兵馬是否足夠,他對大哥埃西霍說:“援兵人數上,是否要向帝王求援。據報,圍城的金軍有五六萬人,我們這六萬人馬前去營救是否足夠。是不是跟帝王商量一下,請求帝王多派些兵馬給我們。”

埃西霍不以爲然,他說道:“圍困淩河城的金軍只有幾萬人,六萬人馬,再加淩河城的哈盛萊的鑲紅旗以及弗玻裡聖的巴達武的鑲白旗,加在一起,足以對付圍城的金軍。這事我已上報帝王,帝王已經同意了我們的營救方案。”既然大哥埃西霍這麼說了,埃裡克也就不好再說什麼了。他相信自己的大哥率這六萬人馬能解淩河城之圍。

埃西霍親率六萬人馬,向北朝着淩河城開去。埃西霍知道淩河城之戰的勝利直接關係到帝國在北方的戰局和他個人的身家利益。爲此埃西霍親自帶隊,率大軍前往淩河城,解淩河城之圍。

當在米里斯提的沃梅赫金殿的邁卡威得知埃西霍的數萬援兵朝着淩河城殺來時,邁卡威迅速開起了他的“捕鼠器”。他將親率八萬金軍,前往淩河,對付埃西霍派過來的援軍。這還不是邁卡威傾全國之力的最後的目的,除了拿下淩河城和打擊埃西霍的援兵,邁卡威此次行動的終極目標還另有所指,它就是帝國在北方的中心城市——莫亞比茲。

第189章 賭徒對決第221章 大戰再起第32章 雙重煎熬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100章 最好的結果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173章 未雨綢繆第41章 無眠之夜第75章 門戶洞開第141章 主動出擊第27章 圍捕行動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191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118章 病急投醫第84章 更大的發現第199章 任重道遠第94章 北方巨魔第67章 一山二虎第48章 吐絲口城第64章 故人相逢第117章 巨魔來襲第201章 絢麗的雲彩第169章 維持現狀第36章 危急時刻第229章 鳳凰涅槃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212章 均衡格局第75章 門戶洞開第159章 嶄露頭角第77章 抽肥補瘦第101章 重鎮之殤第22章 一箭雙鵰第92章 掃尾工作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39章 決死一搏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13章 進攻計劃第71章 夜郎自大第47章 南下營勢第120章 和平的希望第106章 爭議不休第20章 進攻,進攻第144章 拆散同盟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39章 決死一搏第92章 掃尾工作第70章 攻擊爲效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179章 戰火紛飛第31章 滄桑的臉第177章 決戰開啓第74章 前途未卜第104章 新的征程第28章 突圍方案第140章 大有文章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28章 突圍方案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210章 守勢攻略第205章 卸下包袱第87章 強弩之末第144章 拆散同盟第74章 前途未卜第66章 事情改變人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130章 重要之事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66章 事情改變人第6章 黃馬軍第75章 門戶洞開第221章 大戰再起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65章 男子漢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38章 僱傭軍第159章 嶄露頭角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100章 最好的結果第33章 誰服從誰?第67章 一山二虎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83章 深入虎穴第75章 門戶洞開第133章 帶來希望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71章 夜郎自大第85章 神秘的坑道第115章 攤牌時刻第51章 連環之計第75章 門戶洞開第175章 夢寐以求第74章 前途未卜第150章 同室操戈第81章 血戰棲潭第50章 好的發展第78章 淮王新政第58章 擒賊先擒王
第189章 賭徒對決第221章 大戰再起第32章 雙重煎熬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100章 最好的結果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173章 未雨綢繆第41章 無眠之夜第75章 門戶洞開第141章 主動出擊第27章 圍捕行動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191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118章 病急投醫第84章 更大的發現第199章 任重道遠第94章 北方巨魔第67章 一山二虎第48章 吐絲口城第64章 故人相逢第117章 巨魔來襲第201章 絢麗的雲彩第169章 維持現狀第36章 危急時刻第229章 鳳凰涅槃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212章 均衡格局第75章 門戶洞開第159章 嶄露頭角第77章 抽肥補瘦第101章 重鎮之殤第22章 一箭雙鵰第92章 掃尾工作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39章 決死一搏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13章 進攻計劃第71章 夜郎自大第47章 南下營勢第120章 和平的希望第106章 爭議不休第20章 進攻,進攻第144章 拆散同盟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39章 決死一搏第92章 掃尾工作第70章 攻擊爲效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179章 戰火紛飛第31章 滄桑的臉第177章 決戰開啓第74章 前途未卜第104章 新的征程第28章 突圍方案第140章 大有文章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28章 突圍方案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210章 守勢攻略第205章 卸下包袱第87章 強弩之末第144章 拆散同盟第74章 前途未卜第66章 事情改變人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130章 重要之事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66章 事情改變人第6章 黃馬軍第75章 門戶洞開第221章 大戰再起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65章 男子漢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38章 僱傭軍第159章 嶄露頭角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100章 最好的結果第33章 誰服從誰?第67章 一山二虎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83章 深入虎穴第75章 門戶洞開第133章 帶來希望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71章 夜郎自大第85章 神秘的坑道第115章 攤牌時刻第51章 連環之計第75章 門戶洞開第175章 夢寐以求第74章 前途未卜第150章 同室操戈第81章 血戰棲潭第50章 好的發展第78章 淮王新政第58章 擒賊先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