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新人新氣象

費朗的金軍在把莫馬川的斡朵兒瀚軍一網打盡後,在從一名死去的斡朵兒瀚的軍官身上,費朗得到了一張地圖,從地圖上,費朗看到斡朵兒瀚王城庫斯格列的方位。費朗若有所思,很快作出了決定:率部攻打斡朵兒瀚的王城庫斯格列。費朗領着五萬金軍長途奔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打沒有任何防備的庫斯格列。庫斯格列的斡朵兒瀚守軍來不及作有效的抵抗,兇悍的金軍便殺到他們的眼前,在金軍兇狠的攻擊下,守軍抵抗了一陣後,就在金軍潮水般的洶涌的衝擊下垮了下來。金軍衝進了庫斯格列城,大肆殺戮,斡朵兒瀚的國王和他的家人及王族宗親全部倒在金軍的屠刀之下。城內斡朵兒瀚的將士也無一倖免,被金軍屠殺殆盡。城內的斡朵兒瀚平民百姓有一部分也未能逃脫金軍的追殺,金軍幾乎殺光了庫斯格列城內所有富裕的百姓。庫斯格列城在金軍的殺戮下,成了一座人間地獄。

斡朵兒瀚的王城庫斯格列城內的人慘遭金軍的洗劫和屠戮。費朗和他的金軍決定以庫斯格列爲起點,把斡朵兒瀚國的國土變成卡布諾尼人主宰統治的區域,發展壯大自己,再殺到自己的祖國,與羅夫康的帝國軍隊一較高下。

當費朗的金軍在遙遠的斡朵兒瀚國攻城掠地時,在金國東邊的海島亞灣律加島上,帝國的部隊與守島金軍的戰鬥日趨白熱化。達古彥在得到援軍後,朝着敵人構建防線的縱深處推進,在帝國一師官兵射過來的密集箭支和炮彈火箭下,密林和茅草下隨時可見金軍戰士的屍體。對那些躲在洞中不肯出來的金軍,帝國一師的戰士用火攻或把炸藥扔進洞中,躲在洞裡的金軍不是被炸死就是被火薰死和燒死,跑出洞的金軍若不肯投降,則都在帝國一師的戰士的攻擊下,一一斃命。達古彥指揮各部對島上的金軍完成了分割包圍,逐步縮小包圍圈,湯宗也裕佈置的防線在帝國一師各部的圍攻下,變得支離破碎。眼見帝國部隊離自己的駐地越來越近,湯宗也裕決定離開亞灣律加島,逃往海外。湯宗也裕的逃跑計劃沒有得逞,在逃跑的路上,湯宗也裕被帝國一師的戰士擊斃。

亞灣律加島之戰,持續了兩個月之久,在這兩個月的作戰中,達古彥指揮的帝國一師部隊和卡瓦勒的海軍陸戰隊共殲滅島上金軍六千六百八十多人,其中擊斃金軍六千二百多人,俘獲四百多人金軍官兵,守島總指揮湯宗也裕被“我戰士射殺”。參與島上作戰的帝國部隊,陣亡官兵三千一百二十四人,傷亡七千二百多人。

亞灣律加島之戰結束後,羅夫康讓卡瓦勒的海軍陸戰隊在亞灣律加島上駐防,達古彥部和樑秦部回到原地休整。亞灣律加島的金軍被全部肅清後,金國東邊的島嶼爭奪戰只剩下最後的掃尾階段。在金國東邊的其他島嶼上還盤踞着一些金軍,羅夫康決定再派部把其它島嶼上的金軍掃除乾淨。考慮到七八月份是颱風頻發的月份,羅夫康把接下來的掃除其他島嶼上的金軍的作戰推遲到十月份進行。

在取得了亞灣律加島的勝利後,羅夫康着手實施攻打金都米里斯提的行動。羅夫康讓三旗軍再派出一部分兵力參與攻打米里斯提。三旗軍決定再各派一萬人北上,不過,羅夫康去文給哈盛萊、巴達武和卡德茨,特意告訴他們“凡是埃西霍餘部的將士一律不準參加攻打米里斯提的行動”。羅夫康聽到從帝國北方傳來的一些風聲,埃西霍的餘部在看到帝國北方軍已圍住了米里斯提後,揚言要把米里斯提變成莫亞比茲。羅夫康知道埃西霍的餘部與金軍有着深仇大恨,一旦讓埃西霍的餘部參與攻打米里斯提,那麼埃西霍的餘部肯定會把仇恨發泄到米里斯提城內的所有人身上。這是羅夫康不能允許的。羅夫康對北方軍發佈了攻城的準則,準則強調不得濫殺米里斯提的百姓,只要他們肯歸順帝國,則予以妥善安置;對投降的金軍將士和王族宗親也必須保證其人身安全,然後再作相應處置;對頑抗不降的金軍,則堅決徹底地消滅掉。

羅夫康對他的將士們說道,“我們對金國的百姓,絕不能像金軍對待我們北方的軍民一樣,肆無忌憚地隨意殺戮,慘無人道。對待金國的百姓,只要他們不敵對敵視我們,不對我們採取不利的行動,都要保障他們人身和財產安全,並妥善安置好他們。對那些向我們投降的金國的王族宗親和金軍將士,也要保護好他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等過段時間,再對他們作相應的處置。我們在攻打金國的都城和其他城鎮時絕不能濫殺亂殺,因爲這樣將會極大激化我們與卡布諾尼人的矛盾,不利鞏固我們勝利的基礎,也會削弱我們打擊金軍的機動力量,亦不利於我們進一步擴大勝利的戰果。”

基於羅夫康制定的善待卡布諾尼百姓及向帝國投降的王族宗親和金軍將士的行事準則,羅夫康明令“埃西霍的餘部不準參加攻打米里斯提的軍事行動”。同時,羅夫康一再提醒攻城的將士要按照他制定的這個準則行事,用實際行動對米里斯提的軍民發起強有力的政治攻勢。

就在羅夫康着手實施攻打米里斯提的準備工作時,在金國北邊蟄伏的達勒善的人馬向圍困米里斯提的法蒙克的鑲藍旗軍發動了突然襲擊。達勒善部的突襲讓法蒙克的鑲藍旗軍猝不及防,法蒙克急忙向岡仁齊和德里亞求援,岡仁齊和德里亞派部與法蒙克的鑲藍旗軍一起擊退了達勒善的進攻。法蒙克的鑲藍旗遭金軍襲擊的消息傳到了羅夫康那裡,引起了羅夫康的高度重視。羅夫康不會想到在金國的北面竟會有一支金軍部隊。北邊怎麼會有金軍的部隊?外逃的金軍不是向西逃了嗎?在北邊的金軍有多少人馬?一連串的疑問縈繞在羅夫康的心頭上。羅夫康現在亟須要弄清楚的是在北邊的那支金軍有多少人馬。從傳上來的情報看,突襲法蒙克的金軍人數不多,估計在二到三萬人之間。不過,羅夫康不敢大意,突襲法蒙克的金軍也許只是北邊金軍的一部分。在得到法蒙克的鑲藍旗軍遭金軍襲擊後,羅夫康調集七萬人馬北上,增援正在困城的三旗軍和尼賽洛部,在金軍被擊退後,羅夫康在法蒙克的北面部下了三萬帝國一師部隊,由董向燾統一指揮這三萬人馬。三旗軍各自得到一万旗軍,尼賽洛部也增加一萬五千人馬,現在包括董向燾部在內,米里斯提周邊有近十四萬兵馬。

爲了防範北面金軍的來襲,羅夫康令達古彥部一萬五千人部署在鑲藍旗的北面,耿健華部一萬五千人部署在鑲藍旗的東北面,餅德派一部監視米里斯提西北面的動向,法蒙克的鑲藍旗軍二萬五千人,一萬人用作攻城,另一萬五千人則保護攻城的部隊;鑲紅旗軍和鑲白旗軍抽出一萬人馬爲機動部隊,尼賽洛部也預留一萬人爲機動人馬。同時,爲了應對金軍有可能的大規模的來襲,羅夫康擬訂了在北面與金軍決戰的計劃:金軍主力部隊若從北面大規模來襲,從金國東西兩邊各抽調一萬人馬,再加上在下區的三萬人馬,以及董向燾部三萬人馬及三旗軍和尼賽洛部,外加餅德的主力部隊,總計近十八萬人馬,與來襲的金軍大部隊在米里斯提以北的區域決戰。羅夫康還作出了決戰與攻城同時進行的決定。在給餅德的去文中,羅夫康告誡餅德道:

法蒙克的鑲藍旗軍遭到北面金軍的襲擊,來襲之敵已被擊退,但對北邊之敵卻不能有任何大意。因爲我們不知北邊之敵有多少人,大致估計,北邊之敵人數不會很多,可能是從外逃之敵中分化出來的一支,但我們不應對其有任何的輕視,必須準備最壞的情況。你們派一部監視在西北方向敵之動向,防備北邊之敵可能會對你們發起的進攻。若來敵人數甚衆,我將集結北方主力部隊,與你們一同對敵,與敵一戰。在與敵決戰時,困城部隊也會對王城米里斯提發動進攻。發動攻城的時間不會受外敵的干擾,以我現有兵力,與敵決戰和攻城可同時進行。何況,我方發動攻打王城之戰,可能會引誘敵人來襲,方便我們與敵軍作戰,儘快達成消滅金軍的目的。所以,你們在葛達巴力一帶要做好作戰的準備,以應對隨時可能到來的突**況。至囑。

被達勒善一攪和,本來羅夫康下達的九月初各部攻打米里斯提的命令不得不往後推遲。在對北面之敵防範的安排佈置妥當後,羅夫康已經決定不管北面之敵是否前來,攻城一定要即將打響。達勒善的金軍襲擊圍城之敵,令金國君王邁立陽看到了一絲希望,不過,邁立陽的希望很快便被帝國北方軍的攻城沖淡了。達勒善的進攻,沒有緩解金都的軍事壓力,在九月二十七日這一天,三旗軍和尼賽洛部對米里斯提發動了進攻。在炮火的掩護下,攻城的各支部隊朝米里斯提發起了攻擊,米里斯提的外牆被一發發炮彈擊中,磚石迸裂,硝煙騰起,攻城的各部隊架起雲梯,爬上城牆,與城牆上的金軍扭打廝殺起來。

吸取了上次攻城的教訓,這次攻城的部隊採取了硬戰與巧戰相結合的作戰方式。在敵人的火攻面前,攻城部隊用火攻對火攻,以火止火,巧妙撲滅了敵人設置的火帶。在突破第一道城牆後,攻城部隊與城內守敵開始街巷戰和房屋戰,雙方圍繞着一條街,一條巷和在房屋中進行激烈的爭奪戰。在與敵人的作戰中,攻城的部隊總結出了不少對付敵人的好方法,在局部以多打少,把持防禦和攻擊兵器的士兵組成一隊,協同作戰;先掃清敵人藏匿的住宅民房,再對敵發動進攻,等等。其中,鑲藍旗有一支十多人的小隊受到了羅夫康的表揚,羅夫康提到這支十多人的小隊用“機警和靈活的動作,完美的團隊配合,盾牌手擋箭,弓箭手和火箭手射擊,炸藥手爆破,長槍長矛手刺敵,大刀手斬敵,每人各司其職,又互相協作,自身無一人傷亡卻斃敵五十多人,實爲其他各攻城部隊學習的楷模。”

到了十二月中旬,攻城各部隊基本控制了米里斯提第一道防禦區域,把“城內之敵逼進第二道內城牆裡”。羅夫康見攻城部隊的第一階段的作戰已順利完成,給三旗軍及尼賽洛部下達了一道命令:

一、妥善安置卡布諾尼人的百姓,保護好他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先把他們集中起來,聽候安置。

二、對向我軍投誠放下武器的金軍將士及王族宗親,在不損害他們人身和財產權利下,派人先把他們看管起來,到時再作相應處置。

三、掃清攻打敵城第二道城牆的所有障礙物,如有可能,拆除敵第一道城牆內外所有的住宅建築,把他們夷爲平地。

就在羅夫康向攻城各部隊發佈這道命令時,從帝國中央傳來了一個重大消息,帝王四世明威俊病逝了。帝王明威俊在位二十四年,他的離世,標誌着一個時代的結束。帝王明威俊去世的消息傳來,羅夫康因“戰事繁忙”無法離開北方,副統帥鄭維浩則代表羅夫康參加帝王四世的葬禮,三旗軍、紐愛爾人、陸希萊的卡瓦勒海軍以及德里埃的脫布涅頓和騰默萊的拉赫耶母派出自己的代表到帝都曼蒂蘭斯特參與帝王四世的葬禮。帝王四世明威俊去世後,其長子明尚豐繼承帝位,是爲帝王五世,改明年爲帝王五世元年,即爲帝王五世第一年。

明尚豐把自己的登基大典定爲元年的一月二十五日。明尚豐的登基大典的日期通知給羅夫康後,羅夫康回應新帝王,他會參與帝王五世的登基大典。當年帝王四世的登基大典羅夫康沒有去,這次羅夫康不能再錯過帝王五世的登基大典。當然,羅夫康進都不僅僅只是參加帝王五世明尚豐的登基大典,他還要向新帝王彙報上一年的北方戰況。進入帝王五世元年,一月十七日,羅夫康在交待好自己的手頭的事,等副統帥鄭維浩到慶頓城暫代其職務後,羅夫康便進都去參加帝王五世明尚豐的登基大典。

歲歲年年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也許是帝王四世明威俊的去世提醒了羅夫康,讓忙於戰事的他有感到自己在北方度過了快二十個年頭了。曾經的那個志氣奮發,銳意進取的青年,已過半百,羅夫康不得不心生感慨。作爲帝王四世執政時期的見證者,面對着那些時光如同像流水中的瓶子、樹葉等從其眼前經過,且漸行漸遠。羅夫康內心有種莫名的言狀,或許他能深刻地感到時間是把殺豬刀,總是飛快地催人老。

帝王五世元年一月二十五日,明尚豐的登基大典在帝宮葛羅米斯的景觀天壇如期舉行。天壇裡站滿了帝都及從各地來的文武官員。三鞭響,一鞭帝王到,二鞭答謝禮,三鞭戴王冠。在明尚豐的一位王叔把亮閃閃的王冠戴到明尚豐的頭上後,學相韓國誼走了上來,接過玉錦卷,展開來後,念道:

先王離世,新帝登基。盱衡海內外,帝國大體安定。然北方戰事未熄,西北太平不定,南方殘敵賊心不死,帝國的安全仍有不少隱患。帝國之大,軍政之事繁雜,現治理帝國之重任,落入吾之肩上,吾責無旁貸,盡心盡力,扛起治理帝國之重任,把帝國治理好,發展好,維護好。對內做到上下通達,對外廣交睦鄰;使官民將士忠心爲國,使外番屬民不離心生異,做到內外兼修,爭取讓帝國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學相韓國誼在念完帝王明尚豐登基的開場白後,退了下去。接着,帝王五世明尚豐對着下面的文武百官大聲說道:“我願率帝國的將士臣民,同心協力,把我們的帝國治理好,發展好,維護好。”帝王五世明尚豐話音剛落,底下成羣的文武官員便大聲迴應道:“我們願在帝王的領導下,兢兢業業,把帝國治理好,發展好,維護好。”衆文武官員齊聲說道,聲若洪鐘,響徹帝宮內外,一個新的時代到來了。

站在人羣中響應帝王話的羅夫康,見新帝王英姿煥發,銳氣十足,確有一番勵精圖治的精神氣,把帝王四世明威俊末期的怠政的陰霾一掃而光。歷經帝王三世、帝王四世,現在又到了帝王五世執政的時代,羅夫康頓覺有恍若隔世之感,心頭油生歷經滄桑,已跨越一段長長歲月的老人心態:

普天同慶賀新君,

一代帝王一代新。

時光荏苒幾十載,

跨越三帝老人心。

舊主離去,新人乍到。伴隨着帝王五世的開啓,帝國又一次完成政權的更迭,迎來了新君。而帝國在完成了最高統治者的新陣代謝後,又煥發了勃勃的生機,有詩道,“病樹前頭萬木春”。正是:

一代帝王一代新,新人帶來新氣象。

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217章 經濟改革2.0版第159章 嶄露頭角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42章 戰爭的價值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52章 蓄勢待發第43章 內外夾攻第210章 守勢攻略第132章 重築淩河第43章 內外夾攻第87章 強弩之末第106章 爭議不休第170章 神秘之客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110章 一統山河第106章 爭議不休第168章 勝利的曙光第73章 取道灕江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13章 進攻計劃第17章 不一樣的王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10章 阿勒兒的軍事行動第192章 消逝的勇士第40章 大戰前夕第218章 馬蹄聲響,鬥志齊第14章 中央突破第143章 長線釣魚第204章 遠去的王國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14章 中央突破第43章 內外夾攻第119章 六軍大戰第80章 出師未捷第59章 帝王的反擊第100章 最好的結果第90章 全線崩潰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26章 一石三鳥第101章 重鎮之殤第65章 男子漢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219章 美夢成真第112章 新的挑戰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57章 兵臨城下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88章 西入嶺南第91章 水淹江都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39章 可怕的敵人第48章 吐絲口城第222章 最後一戰第71章 夜郎自大第203章 致以崇高的敬意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137章 針鋒相對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211章 洶涌來襲第14章 中央突破第38章 僱傭軍第188章 風雲突變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50章 好的發展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134章 金軍的反應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143章 長線釣魚第79章 酸甜苦味第82章 虛虛實實第94章 北方巨魔第19章 初段告捷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101章 重鎮之殤第64章 故人相逢第132章 重築淩河第70章 攻擊爲效第175章 夢寐以求第180章 翹首以待第166章 獵豹行動第3章 殘陽如血第179章 戰火紛飛第7章 大軍集結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180章 翹首以待第36章 危急時刻第13章 進攻計劃第36章 危急時刻第230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第164章 晚成多大器第17章 不一樣的王第69章 失敗之道第124章 踏上路途第217章 經濟改革2.0版第191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
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217章 經濟改革2.0版第159章 嶄露頭角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42章 戰爭的價值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52章 蓄勢待發第43章 內外夾攻第210章 守勢攻略第132章 重築淩河第43章 內外夾攻第87章 強弩之末第106章 爭議不休第170章 神秘之客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110章 一統山河第106章 爭議不休第168章 勝利的曙光第73章 取道灕江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13章 進攻計劃第17章 不一樣的王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10章 阿勒兒的軍事行動第192章 消逝的勇士第40章 大戰前夕第218章 馬蹄聲響,鬥志齊第14章 中央突破第143章 長線釣魚第204章 遠去的王國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14章 中央突破第43章 內外夾攻第119章 六軍大戰第80章 出師未捷第59章 帝王的反擊第100章 最好的結果第90章 全線崩潰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26章 一石三鳥第101章 重鎮之殤第65章 男子漢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219章 美夢成真第112章 新的挑戰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57章 兵臨城下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88章 西入嶺南第91章 水淹江都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39章 可怕的敵人第48章 吐絲口城第222章 最後一戰第71章 夜郎自大第203章 致以崇高的敬意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137章 針鋒相對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211章 洶涌來襲第14章 中央突破第38章 僱傭軍第188章 風雲突變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50章 好的發展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134章 金軍的反應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143章 長線釣魚第79章 酸甜苦味第82章 虛虛實實第94章 北方巨魔第19章 初段告捷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101章 重鎮之殤第64章 故人相逢第132章 重築淩河第70章 攻擊爲效第175章 夢寐以求第180章 翹首以待第166章 獵豹行動第3章 殘陽如血第179章 戰火紛飛第7章 大軍集結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180章 翹首以待第36章 危急時刻第13章 進攻計劃第36章 危急時刻第230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第164章 晚成多大器第17章 不一樣的王第69章 失敗之道第124章 踏上路途第217章 經濟改革2.0版第191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