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歡迎來攻

帝國派往北方的五萬軍隊準備出發,帝王四世明威俊問徐統尉:“五萬人馬準備得怎麼樣了?糧草帶足了嗎?都做好出發準備了嗎?”徐統尉回話說:“一切都已準備就緒,就等帝王一聲令下。”“有誰帶隊?”帝王四世明威俊問道。“埃裡託布將軍帶隊。”徐統尉回話道。帝王四世明威俊說道:“你叫埃裡託布帶隊小心,不要麻痹大意,以免在去阿里斯達的路上碰到什麼意外。”“是,我會把帝王的話轉達給他,叫他在路上小心。”徐統尉說道。“好,那就讓他們出發吧。”明威俊下命令道。

五萬人馬在埃裡託布的帶領下向北駛去,另外的五萬人馬也正做着準備,準備早日出發,趕往北方。

羅夫康、周賓和四個聯隊長在阿里斯達城開會。在這之前,羅夫康得到帝王四世明威俊給他的告文,文中明威俊告訴羅夫康五萬人馬很快將到,另五萬人馬也已準備出發。羅夫康得到援兵將至的消息後,召集周賓和四個聯隊長開會,討論援兵到來後,帝國一師的指揮體系該如何調整。會上,羅夫康和周賓及陳世允、段舉飛、張國雄和鄭維浩達成一致,十萬援兵到來後,帝國一師的指揮體系沿襲原有的“四四制”:一個聯隊長下四個大隊長,一個大隊長下四個中隊長,一箇中隊長下四個小隊長。把十萬大軍一分爲四,分成四個編隊,每個編隊二萬五千人,交由四個聯隊長指揮。帝國一師原有的部隊也編成一個隊,直轄於師部,由羅夫康和周賓統一指揮。在具體的指揮人員的安排上,是這樣的:鄭維浩負責指揮阿里斯達城內的帝國一師官兵,周賓負責指揮城外的原有的帝國一師官兵,陳世允、段舉飛、張國雄各指揮一個編隊,另一個編隊交由副聯隊長董向燾指揮,羅夫康爲總指揮。

新來的五萬人馬先分給董向燾和段舉飛,另五萬人馬給陳世允和張國雄。師直屬編隊的騎兵部隊合在一起,組成一個騎兵大隊,擢升普林宏爲騎兵大隊的隊長,負責指揮城外的師直屬編隊的騎兵。羅夫康把援兵過來後的指揮人員的安排都做好了,剩下就是接收到來的那五萬人馬了。

埃裡託布帶領的五萬人馬來到阿里斯達,羅夫康、周賓和四個聯隊長等將領們都出外迎接埃裡託布和五萬兵馬的到來。埃裡託布和羅夫康等人會面後,簡短地跟羅夫康講了幾句,在把五萬人馬交給羅夫康和他的將領後,埃裡託布沒有做過多的停留。雖然羅夫康和漢弗裡請他和他的人到城內休息片刻,吃頓飯再走,但是埃裡託布謝絕了。埃裡託布推辭說,帝王讓他做完交接工作後馬上回來。也許對埃裡託布來言,帝國的北方不安全,現在北方的局勢緊張,埃裡託布不想做片刻停留,還是早回的好。

五萬兵馬已到來,另五萬兵馬也即將趕到,大量的人馬聚集在阿里斯達,羅夫康在忙着把新來的兵馬歸入編制時,也在思忖着如何用好手頭上的即戰力,打退敵人的進攻。

金國君王邁卡威在得到羅夫康入主北方的消息後,召集將領們開會,讓將領們對帝國北方新的人員調整發表一下各自的看法,以便做到心中有數。會上,邁卡威說道:“近日我得到消息,帝國的國王已任命羅夫康爲北方的統帥,他的部隊也進入了北方,還有後續部隊,也會陸續來到北方。帝國國王的這一部署調整完全是針對我們的。看來我們想吞佔帝國北方的領土註定是艱難的。”邁卡威的開場白,在座的將領們沒有及時迴應,一時會上鴉雀無聲,底下的將領們似在若有所思,誰也不說一句話。邁卡威接着說道:“羅夫康這個人,想必你們都有點耳聞,不知你們對他怎麼看?”邁卡威說完後,看了阿勒兒一眼,恐怕這裡的將領沒有誰比阿勒兒更熟悉羅夫康,因爲他們倆曾經交過手。邁卡威對阿勒兒說道:“阿勒兒,你覺得羅夫康這個人水平怎麼樣?”

一提到羅夫康,阿勒兒就想到八年前的那場遠征。阿勒兒知道羅夫康就是當年從殺谷跑出去那隊人馬的首領,在阿勒兒佈置的第二輪圍捕行動中,又是那個羅夫康從他設置的包圍圈逃了出去。阿勒兒對此心有不甘,也許沒能幹掉羅夫康是阿勒兒當年遠征帝國西北部留下的一大遺憾。當金國君王邁卡威問他“羅夫康這個人水平怎麼樣”時,阿勒兒輕蔑地說:“羅夫康的水平也就那樣,他只會逃跑”。

阿勒兒的這句話,把在座的一些將領逗樂了。

阿里札說道:“如果羅夫康只會逃跑,當年你那達朗的六千人馬怎麼就被他消滅掉了。”阿里札的話說到了阿勒兒的痛處,阿勒兒看着阿里札,面露慍色。阿勒兒知道,阿里札對他不服氣,總是喜歡挑他的刺,跟他作對。阿里札用不屑的眼神瞧着阿勒兒。阿里札覺得阿勒兒爲人輕狂,自以爲有高人一等之感,除了君王和三位親王,沒有一個人入得了他的法眼。阿里札認爲自己不遜色於阿勒兒,阿勒兒在他之上完全是運氣比他好。阿里札曾對他的親信說:“阿勒兒沒什麼了不起的,如果君王也給我這麼多人馬出師遠征帝國的西北,有蒙古汗軍的協同作戰,我也能取得佳績。”

阿里札看不上阿勒兒的輕狂高傲,阿勒兒瞧不起阿里札的自大。兩人明面上沒有交鋒,暗地裡則較着勁,誰也不服誰。

阿里札的話戳到阿勒兒的痛處後,會上氣氛變得凝重,又陷入沉寂。睿肅王洛瑞什開口道:“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不管敵人是誰,我們都要遵循這一原則。”智親王艾敏博葛緊接着說:“睿肅王說得對,不管敵人是誰,我們都要認真應對,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才能爭取更大的勝利。”兩位親王一開口,金國君王邁卡威談到了他對羅夫康的看法:“依我本人的直觀感覺,羅夫康要比埃西霍厲害,羅夫康更擅長進攻,埃西霍更注重防守。”貝勒王拓善跋說道:“羅夫康重攻不輕守,埃西霍重守不常攻。羅夫康和埃西霍兩人各自的作戰風格不同,很難說羅夫康比埃西霍能強到哪裡去。”

“我也贊同貝勒王的說法。羅夫康並不比埃西霍強多少,因爲他們倆並無多大的可比性。”卡豪說道。

阿勒兒說道:“只是羅夫康那傢伙不是一個安分的人,他是一個會主動出擊的人。如果他有不少兵力,可能他不會固守待斃,他會按捺不住,主動發起攻擊。”——想必,阿勒兒說這話的時候,心中肯定深有體會。

“不管羅夫康是重攻輕守,還是能攻會守,我們都不用忌諱,因爲他總是有弱點的。帝國的國王把羅夫康調到北方對我們來講是個威脅,同時也是一個機遇。我們可以利用羅夫康作戰的特性,爭取更大的戰果。這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我們要接受這個挑戰,把握好機遇,爭取更大的勝利。還是睿肅王說的那句話,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邁卡威對召開的這場會作了一個總結式的發言。

會開完後,阿里札在思索着一個問題。阿里札想羅夫康和他的部隊剛到阿里斯達,立足未穩,何不抓住這一良機,利用羅夫康等人認爲金軍不會很快進攻阿里斯達的想法,趁羅夫康和他的部隊在北方立足未穩之際,金軍出其不意殺過去,沒準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穫。阿里札想着由他指揮金軍南下攻打阿里斯達城,打羅夫康一個措手不及,攻破阿里斯達,這不是沒有可能。如若自己的這一想法能夠成功,阿里札就爲金國立下了一個不朽的殊勳,也能在自己的軍功簿上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一想到自己這個想法取得成功後所獲得的巨大的收益,阿里札就感到身上來了勁,有了動力。阿里札心裡暗暗下決心要把自己的這個想法付諸於行動。

幾天後,阿里札面見君王邁卡威,向邁卡威說出了自己的這個想法:“君王,羅夫康和他的部隊剛到北方,人生地不熟,無法馬上構築起堅固的防線,我們何不趁此時機,率軍南下,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也許能一舉攻破阿里斯達,取得像莫亞比茲之戰的勝利,徹底消滅敵人,斷掉帝國軍隊在北方的後路。”

聽了阿里札的陳述,金國君王邁卡威沒有回聲,他心裡在盤算着阿里札出兵的想法是否具有可行性。阿里札見君王沒有說話,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阿里札遂毛遂自薦道:“如果君王肯出兵,我願率隊出征,爲君王分憂,爲金國建功”。

金國君王邁卡威知道阿里札的真實想法後,說道:“好的,這個再容我考慮考慮,等我想好後我會通知你的”。

金國君王邁卡威考慮着一個針對阿里斯達的軍事行動,羅夫康則忙着佈置阿里斯達城的防禦工作。城內的防禦部署已基本安排妥當,城外另五萬派到北方的軍隊也到了。帝王四世明威俊把十萬兵馬如約派到北方,歸羅夫康調遣。阿里斯達的背後雲集着十多萬人馬,羅夫康打算在阿里斯達背後的開闊地上建一個兵馬基地,供大軍屯駐之用。在羅夫康看來,給十多萬兵馬一個安置的地方是必須要做的。帝王四世明威俊答應羅夫康,爲十萬人馬的屯駐提供人力物力,在阿里斯達的後面建一個屯駐大量兵馬的後方基地。明威俊知道,這些兵馬是維繫北方安全的保障。

羅夫康的部下接管這十萬人馬後,羅夫康下達了命令,命令在城外的部隊要“控制住附近的水源”,“及時充分做好戰鬥的準備”。“金軍肯定是會來攻打阿里斯達城的”,這樣的話羅夫康對他手下的將領說了好幾次了。羅夫康深信不疑,挾勝利之威的金軍是不會放過帝國北方新的抗金中心阿里斯達和他的部隊的。

也許是對羅夫康說過“這樣的話”的迴應,金國君王邁卡威同意了阿里札幾天前向他提出的出兵的想法,這也就意味着金軍即將要對阿里斯達發動一場進攻。

當羅夫康得知金軍南下的情報後,羅夫康和他的將領迅速行動起來,迎擊金軍的進攻。羅夫康已經做好了準備,準備金軍來進攻阿里斯達。如果金軍真的把進攻的矛頭指向阿里斯達,那羅夫康就等着敵人犯錯誤了。羅夫康對周賓說道:“金軍若來攻阿里斯達,我歡迎金軍來攻。”

第12章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第208章 粒粒皆辛苦第199章 任重道遠第229章 鳳凰涅槃第185章 戰鬥吧,我的勇士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39章 決死一搏第202章 新人新氣象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172章 聲東擊西第20章 進攻,進攻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126章 卡里幾亞第26章 一石三鳥第234章 戰爭的真相第160章 暗流洶涌第31章 滄桑的臉第82章 虛虛實實第111章 救世主第182章 軍人的榮耀第43章 內外夾攻第13章 進攻計劃第75章 門戶洞開第68章 將計就計第95章 困城之策第78章 淮王新政第144章 拆散同盟第39章 決死一搏第226章 喜極之淚第4章 帝國一師第49章 南征固疆第41章 無眠之夜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6章 黃馬軍第124章 踏上路途第110章 一統山河第32章 雙重煎熬第45章 回家之路第189章 賭徒對決第53章 登基大典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205章 卸下包袱第101章 重鎮之殤第163章 物極必反第43章 內外夾攻第169章 維持現狀第231章 一代女王第20章 進攻,進攻第160章 暗流洶涌第60章 曼蒂蘭斯特第137章 針鋒相對第188章 風雲突變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93章 重心北移第10章 阿勒兒的軍事行動第81章 血戰棲潭第231章 一代女王第128章 平金三策第201章 絢麗的雲彩第217章 經濟改革2.0版第44章 得不償失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134章 金軍的反應第187章 戰鬥到底第61章 歸去來兮第77章 抽肥補瘦第211章 洶涌來襲第213章 金國的崛起第98章 慢慢地陷落第74章 前途未卜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144章 拆散同盟第4章 帝國一師第13章 進攻計劃第75章 門戶洞開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180章 翹首以待第208章 粒粒皆辛苦第103章 國危思將第212章 均衡格局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33章 誰服從誰?第190章 步步緊逼第227章 又豈在朝朝暮暮?第192章 消逝的勇士第88章 西入嶺南第172章 聲東擊西第63章 戰火的硝煙第211章 洶涌來襲第53章 登基大典第217章 經濟改革2.0版第218章 馬蹄聲響,鬥志齊第27章 圍捕行動第15章 北上進攻第192章 消逝的勇士第157章 寶劍出鞘第149章 意外之喜
第12章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第208章 粒粒皆辛苦第199章 任重道遠第229章 鳳凰涅槃第185章 戰鬥吧,我的勇士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39章 決死一搏第202章 新人新氣象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172章 聲東擊西第20章 進攻,進攻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126章 卡里幾亞第26章 一石三鳥第234章 戰爭的真相第160章 暗流洶涌第31章 滄桑的臉第82章 虛虛實實第111章 救世主第182章 軍人的榮耀第43章 內外夾攻第13章 進攻計劃第75章 門戶洞開第68章 將計就計第95章 困城之策第78章 淮王新政第144章 拆散同盟第39章 決死一搏第226章 喜極之淚第4章 帝國一師第49章 南征固疆第41章 無眠之夜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6章 黃馬軍第124章 踏上路途第110章 一統山河第32章 雙重煎熬第45章 回家之路第189章 賭徒對決第53章 登基大典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205章 卸下包袱第101章 重鎮之殤第163章 物極必反第43章 內外夾攻第169章 維持現狀第231章 一代女王第20章 進攻,進攻第160章 暗流洶涌第60章 曼蒂蘭斯特第137章 針鋒相對第188章 風雲突變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93章 重心北移第10章 阿勒兒的軍事行動第81章 血戰棲潭第231章 一代女王第128章 平金三策第201章 絢麗的雲彩第217章 經濟改革2.0版第44章 得不償失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134章 金軍的反應第187章 戰鬥到底第61章 歸去來兮第77章 抽肥補瘦第211章 洶涌來襲第213章 金國的崛起第98章 慢慢地陷落第74章 前途未卜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144章 拆散同盟第4章 帝國一師第13章 進攻計劃第75章 門戶洞開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180章 翹首以待第208章 粒粒皆辛苦第103章 國危思將第212章 均衡格局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33章 誰服從誰?第190章 步步緊逼第227章 又豈在朝朝暮暮?第192章 消逝的勇士第88章 西入嶺南第172章 聲東擊西第63章 戰火的硝煙第211章 洶涌來襲第53章 登基大典第217章 經濟改革2.0版第218章 馬蹄聲響,鬥志齊第27章 圍捕行動第15章 北上進攻第192章 消逝的勇士第157章 寶劍出鞘第149章 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