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國危思將

在突破摩棱口後,羅夫康的帝國一師進入了嶺南。爲了防嶺南境內淮軍的伏擊,羅夫康的帝國一師行軍格外謹慎小心,因而行軍速度不快。等快接近江都時,發現淮王的人馬正向南逃離,羅夫康率帝國一師迅速對南逃的淮軍發動攻擊,可羅夫康惟恐過於深入,怕中淮軍的埋伏,在遭到淮軍的阻擊時,沒有深入追擊向南逃去的淮軍,故帝國一師和西路軍在進入嶺南後戰果不大。孫炳南因此遭到了帝王四世的批評,斥責孫炳南的西路軍“作戰過於謹慎,保守”,致使“進入嶺南後戰果甚微”。

雖然孫炳南的西路軍在進入嶺南的表現引起了帝王四世的不滿,但從總體上看孫炳南的西路軍在嶺南之戰中的表現還是獲得帝王四世的肯定。滕衝的帝國中央軍進駐江都後,羅夫康的帝國一師奉命返回隆德區。對於羅夫康和他的帝國一師來言,嶺南之戰已經結束了,他們再次以勝利者的姿態榮歸故里。帝國一師回到隆德區,受到當地民衆的熱情歡迎。羅夫康問歡迎他們的百姓:“我們出去的時候,這裡沒有發生什麼事吧?”

“沒有,沒有,蒙古汗軍他們沒來。”百姓笑着回答說。

歡迎的羣衆你一言我一句問帝國一師的將士,“嶺南的那個淮王怎麼樣?被你們俘虜了嗎?”“嶺南那邊怎麼樣?嶺南那邊的人長得怎麼樣?”“聽說嶺南那邊有些人長得很恐怖,你們看見過嗎?”“你們到了嶺南的南邊有沒有看見海?”“嶺南的江都是不是一個海口城市?”帝國一師的將士們笑着回答羣衆提出來的五花八門的好奇的問題。不過,進入嶺南後最令帝國一師將士眼睛一亮的是江都城內那座高聳雲霄的巴比干高塔。在將士們眼中,江都城那塔高得可直通天際了。帝國一師的將士們稱呼它爲“通天塔”。

帝國一師的將士們繪聲繪色向當地的百姓講述江都城內矗立着的高不可攀的“通天塔”。很快,嶺南江都的“通天塔”就在當地民衆口中流傳開來了。一家酒館,一羣人圍在桌旁聽着一個人對嶺南江都高塔的描述:“聽說在嶺南的江都有一座很高的塔,那塔高得,讓人看一眼都感到眼花繚亂”。

圍聽中有人插話道:“中都有一座很高的塔樓城堡,我看一眼也有點目眩。不知那塔與這座塔比如何?”

說的那個人滿眼不屑,不屑一顧地說:“你那是被陽光給照目眩的。中都的塔樓城堡有多高,就說那布瑞斯頓寶塔,你說高不高,與嶺南那座高塔一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高低立判。”

圍聽的人一聽嶺南竟有如此高的塔,嘖嘖稱歎,都爲之肅然了。

不是所有的人都把注意力聚焦在嶺南江都的巴比干高塔的高度上。巴比干塔聳立在帝國的南方似乎印證了從遠古流傳下來的一個傳說。傳說在巴拉達努的廣闊疆土上,會出現三座高度超過二百米的建築物,分別是提麗亞託娜斯、曼蒂蘭斯特和波比里亞。提麗亞託娜斯是伊曼魯努帝國的王都。曼蒂蘭斯特是克國斯蒂國的王城。波比里亞據傳是一座高入雲霄的巨型金字塔,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的光即便站在月亮上也能看到它。傳說當太陽光同時照射這三座宏偉高大的建築物時,從這三座建築物的頂端反射的光聚焦在一處地方就是宙耶之劍的埋藏地。只有宙耶之劍才能斬殺諾卜達斯和哈拉瑪尼,驅散黑暗。

周亞莉向羅夫康提起了這個傳說,周亞莉對羅夫康說道:“夫康,你有沒有聽說過這個傳說,說在巴拉達努的廣袤疆域上會出現三座高度超過二百米的雄偉建築物”。

羅夫康對這個傳說不感興趣,說道:“那不過只是一個傳說而已”。

“可聽起來怎麼像真的一樣,你不是說在嶺南的江都有座很高的塔嗎,它的高度有帝國的曼蒂蘭斯特那麼高。”周亞莉有點信以爲真地說道。

“就算如你所說真的有那回事,可帝國現在疆域上可沒有三座超過二百米的建築物。提麗亞託娜斯不是早就沒有了嗎。再說嶺南那座高塔只不過高了點,論氣勢它怎麼比得過曼蒂蘭斯特。差了不知幾個檔次。”羅夫康反駁道。

周亞莉覺得羅夫康說的有幾分道理,傳說畢竟只是傳說。不過周亞莉也保留了自己意見:“雖然傳說是有點不靠譜,不過現實中確有幾分與傳說相似,傳說也不一定都是沒道理的。”

羅夫康聽了周亞莉的話後,付之一哂。回到隆德區的羅夫康,要補充帝國一師在嶺南之戰中損失的兵員,整頓部隊。雖然蒙古汗軍在淮王起兵作亂的期間沒有進犯帝國,但是羅夫康不敢掉以輕心,他的任務是協助董大鐘將軍,守護帝國的西北部。

帝王四世第五年三月,就在樑棟成率部即將要從小淩河城突圍的時候,羅夫康被帝王召到了曼蒂蘭斯特。帝王四世明威俊有話要跟羅夫康說。帝王明威俊這次召見羅夫康進都是要向羅夫康透個底。這個底帝王四世明威俊去年的時候就想對羅夫康說了,孰料淮王起兵叛變,明威俊就沒有對羅夫康說這事,而是先讓羅夫康率帝國一師前去肅西助孫炳南對付淮王的淮軍。現在帝王明威俊把羅夫康叫進都,就是爲了說這事。

羅夫康進都的時候,在曼蒂蘭斯特上千公里外的小淩河城外,屯駐着阿勒兒的數萬金軍。帝國和金國對北方的爭奪漸漸升溫。只是北方戰事猶如溫水煮青蛙的漸漸升級並不能被遠在曼蒂蘭斯特的帝王及文武官員們所警覺。他們都沒意識到北方即將要發生的危機。羅夫康更不可能知道北方發生了什麼事。雖然他能感受到戰爭的威脅一刻也沒有遠離帝國,但至少現在在這段春暖花開的日子裡,羅夫康知道帝國無戰事。

帝王四世明威俊見羅夫康到了,對他說道:“羅將軍,我跟徐統尉商量過了,有一件事要跟你說一下,不知你意向如何?”

羅夫康不知道帝王說這話的來意,只好回答說:“帝王之令,職當從命”。

帝王明威俊微微一笑,說道:“我想這件事對你來說肯定不是一件壞事。我已經決定,在不遠的將來要對蒙古汗國來一次大規模的攻擊,深入蒙古汗國,尋求與蒙古汗騎兵的決戰。我決定讓你來負責指揮這場大戰,給你十萬騎兵部隊,交給你來指揮,不知你意向如何?”

羅夫康一聽帝王的話,心頭微微一震,羅夫康沒想到帝王竟委以其如此重任,他感到有點吃驚的同時,旋即表態道:“我願聽從帝王之令,率大軍前去蒙古汗國,與蒙汗大軍一決高下,不辜負帝王的期望。”

帝王明威俊點點頭,說:“好,你回去後做好相關的準備,十萬騎兵我會分批交給你。希望你能好好訓練他們,以備將來的決戰。”

走出葛羅米斯,羅夫康心裡高興不已,他感到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擺在他的眼前,他必須得做好準備,準備這一時機的到來。

羅夫康回到了隆德區。周賓問羅夫康,帝王這次召你進都,有何事相商?

羅夫康面帶微笑地說:“帝王這次叫我進都,是要委我們重任。”

“什麼重任?”周賓問道。

羅夫康回答說:“帝王說要給我們十萬騎兵,將來派我們去蒙古汗國,與蒙古汗軍決戰。”

周賓一聽,有點不敢相信,半信半疑地問:“真的?”

“當然是真的,這是帝王親口答應的。帝王說會把給我們的騎兵分批交給我們。”羅夫康肯定地說。

周賓聽了後,高興地說:“沒想到帝王這麼重視我們,會給我們這麼多人馬”。

“是呀,帝王既委我們以重任,我們理應感謝帝王。不過話又說回來,這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羅夫康心平氣和地說道。

周賓點點頭,他贊同羅夫康的說法,機遇和挑戰是並存的。周賓接着又問羅夫康:“這件事要不要跟聯隊長們通聲氣,跟他們說一下?”

羅夫康回答道:“當然要跟幾位聯隊長說一下。不過聯隊長以下的將官先不要告訴,等過段時間再跟他們說。”

周賓贊成道:“好,先跟四位聯隊長說一下,往後再一級級往下傳。”

有了帝王四世明威俊的許諾,羅夫康頓感自己可以有一個能施展他才能的更大的戰場舞臺。羅夫康躍躍欲試,摩拳擦掌,在不遠的將來,他羅夫康即將率十幾萬的大部隊出征蒙古汗國,完成一件在他軍事生涯中濃墨重彩的輝煌業績。

過去了一年,帝王答應給他們的騎兵卻遲遲沒有動靜,帝王還沒給羅夫康一兵一卒。羅夫康一直等着帝王兌現給他的承諾,他心裡惦記着這十萬騎兵何時能真正交給他指揮。在帝國一師整軍練武備戰間歇的閒暇期間,羅夫康坐在碧綠的草原上,在藍天白雲之下,他和草原融爲一體。湛藍的天壁貼着朵朵白雲,草原上的綠草在風的陣陣吹撫下搖晃着,遠處一個個白點在綠草的晃動下時隱時現。享受着眼前詳和景象的羅夫康心情舒暢,他哼起了一首在草原牧民中傳唱的古詩詞:

葛勒川,琅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坐在草原上的羅夫康正沉浸在和煦詳和的時光中,由於信息的阻塞,羅夫康對帝國在北方的戰事知之甚少。他還不知道帝國在北方發生的重大變故將跟他的命運息息相關。

在帝國北方的戰事告一段落後,北方糟糕的戰局已定。面對着金軍一波又一波狂暴的進攻後剩下來的支離破碎的北方防禦體系,在曼蒂蘭斯特的葛羅米斯里踱着步的明威俊正思考着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國危思將,明威俊正想着該找哪位將領來收拾北方的敗局,挑起挽救北方危局的千鈞重擔?

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73章 取道灕江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149章 意外之喜第104章 新的征程第185章 戰鬥吧,我的勇士第117章 巨魔來襲第40章 大戰前夕第83章 深入虎穴第172章 聲東擊西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17章 不一樣的王第7章 大軍集結第41章 無眠之夜第204章 遠去的王國第31章 滄桑的臉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97章 大戰在即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68章 將計就計第138章 誰是勝者?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157章 寶劍出鞘第33章 誰服從誰?第44章 得不償失第134章 金軍的反應第124章 踏上路途第182章 軍人的榮耀第96章 築壘試驗第161章 國之大事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70章 神秘之客第8章 同仇敵愾第68章 將計就計第89章 禦敵之策第92章 掃尾工作第135章 志在必得第61章 歸去來兮第96章 築壘試驗第96章 築壘試驗第82章 虛虛實實第10章 阿勒兒的軍事行動第50章 好的發展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95章 困城之策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213章 金國的崛起第211章 洶涌來襲第179章 戰火紛飛第172章 聲東擊西第128章 平金三策第29章 避難之地第46章 帝國勳章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204章 遠去的王國第40章 大戰前夕第233章 外篇?不應遺忘的人們第106章 爭議不休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48章 扭轉戰局第191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46章 帝國勳章第41章 無眠之夜第223章 豈在多殺傷第182章 軍人的榮耀第231章 一代女王第50章 好的發展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217章 經濟改革2.0版第21章 阿勒兒的直覺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208章 粒粒皆辛苦第12章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第27章 圍捕行動第128章 平金三策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104章 新的征程第63章 戰火的硝煙第36章 危急時刻第92章 掃尾工作第100章 最好的結果第186章 勝利之門第64章 故人相逢第37章 始作俑者第129章 不容有失第120章 和平的希望第32章 雙重煎熬第137章 針鋒相對第73章 取道灕江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31章 滄桑的臉第166章 獵豹行動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167章 鱷魚的軟腹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172章 聲東擊西
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73章 取道灕江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149章 意外之喜第104章 新的征程第185章 戰鬥吧,我的勇士第117章 巨魔來襲第40章 大戰前夕第83章 深入虎穴第172章 聲東擊西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17章 不一樣的王第7章 大軍集結第41章 無眠之夜第204章 遠去的王國第31章 滄桑的臉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97章 大戰在即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68章 將計就計第138章 誰是勝者?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157章 寶劍出鞘第33章 誰服從誰?第44章 得不償失第134章 金軍的反應第124章 踏上路途第182章 軍人的榮耀第96章 築壘試驗第161章 國之大事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70章 神秘之客第8章 同仇敵愾第68章 將計就計第89章 禦敵之策第92章 掃尾工作第135章 志在必得第61章 歸去來兮第96章 築壘試驗第96章 築壘試驗第82章 虛虛實實第10章 阿勒兒的軍事行動第50章 好的發展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95章 困城之策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213章 金國的崛起第211章 洶涌來襲第179章 戰火紛飛第172章 聲東擊西第128章 平金三策第29章 避難之地第46章 帝國勳章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204章 遠去的王國第40章 大戰前夕第233章 外篇?不應遺忘的人們第106章 爭議不休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48章 扭轉戰局第191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46章 帝國勳章第41章 無眠之夜第223章 豈在多殺傷第182章 軍人的榮耀第231章 一代女王第50章 好的發展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217章 經濟改革2.0版第21章 阿勒兒的直覺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208章 粒粒皆辛苦第12章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第27章 圍捕行動第128章 平金三策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104章 新的征程第63章 戰火的硝煙第36章 危急時刻第92章 掃尾工作第100章 最好的結果第186章 勝利之門第64章 故人相逢第37章 始作俑者第129章 不容有失第120章 和平的希望第32章 雙重煎熬第137章 針鋒相對第73章 取道灕江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31章 滄桑的臉第166章 獵豹行動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167章 鱷魚的軟腹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172章 聲東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