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今非昔比

爲李存孝打造一把精鋼長槊這個話,李曜並不是說着玩的。他對馬槊有一定了解,這種騎戰兵器不像後世拍武打戲用的那種白蠟杆長槍,對於槍身韌性要求並不高,關鍵在於硬度要高,重量分配要均衡。

硬度不用多說,重量分配均衡主要是指騎士在馬上手提馬槊之時前後須得均重,不必在控制馬槊平衡上浪費力量,所以若是以精鋼製成馬槊,必然可以達到要求。

精鋼打造的馬槊必然過重,非是尋常武將所能施展,不過李存孝在後世一貫被尊爲五代第一猛將,力大無窮,以他的力量來施展,想來當可無礙。而且按照他作戰喜歡配備兩把馬槊來看,他的力氣極有可能已經達到了一個令人恐怖的境界,以至於馬槊那等強度的兵器都很可能在戰場上被他打壞,那麼如果能給他特製一把精鋼馬槊,想來他應該是相當高興的。

對於武將來說,除了自身武力,在戰場上拼殺最關鍵的就是三樣:兵器、馬匹、盔甲。李克用麾下最精銳的便是沙陀精騎,代州李家不可能找到更好的戰馬來送給李存孝;而盔甲的製造技藝大多是祖傳,不僅結構複雜精密,代州李家並沒有這方面的人才,而且也無法取得官府關防,按律是不能製造的。

這後一點李曜知道原因,他們李家有利器署和州府關防,可以製造兵器,那麼按照相應的規定,就不可能再得到製造盔甲的關防,這自然是防止私蓄家兵、意圖不軌。不過在事實上,巢賊過後,天下紛亂,如今許多地方豪強或多或少都有些家兵,是以這種防備的效果如何,也就只有天知道了。

那麼代州李家要想準備一件能博李存孝歡心的東西,就只能在兵器上想辦法——精鋼馬槊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李曜心裡清楚,李存孝其實並非一個很好的奧援,因爲按照“歷史”的發展,這位猛將兄三年後就會因爲李存信的讒言而不敢留在河東,因而謀求自立,割據邢洺二州反出河東,最終被李克用平定,一代無敵勇將,竟然落得個五馬分屍的淒涼下場……總而言之,李曜對李存孝的態度就是:此人目前暫可引爲奧援,但今後卻要逐漸疏離,以免被牽連進謀叛大案。至於勸說李存孝,李曜自問沒那個資格,別說根本不認識,便是認識也是白搭,更何況如今才大順元年,李存孝顯然毫無反意,這話又從何說起?

“鋼槊……”楊氏想了想,最後搖搖頭:“這些事爲娘不懂,你自己看着辦吧。”

“是,孩兒知道了。”李曜垂手應命。

“不過曜兒,你今天的表現,的確讓爲孃的很是好奇……”楊氏說着,偏過頭緊盯着李曜的雙眼。

李曜心道:眼神威懾?這我可不怕,咱從幾歲鍛鍊到二十幾歲,歷經十幾年久經考驗,想當初,任憑老師怎麼擠眉弄眼,咱還不是該睡覺照樣睡覺,該看小說照樣看小說,該傳紙條照樣傳紙條……

“孩兒也覺得奇怪,彼時被砸之後,孩兒隱約間彷彿身處雲端,正頭疼欲裂,卻有一位穿着七彩霞衣的仙女,腳踏一朵五彩祥雲忽然出現……她看了孩兒一眼,蹙眉問:‘事未畢,何故擅歸?’孩兒自是不知她何出此言,待要開口相詢,卻竟發不出聲音。而後,她便揮手從袖中射出一道華光,那華光包住了孩兒的腦袋,再後來……再後來孩兒就醒過來了。醒來之後,本也未曾覺得有甚古怪,只是以前許多想不明白的事竟然一想就通……”

楊氏聽着,慢慢地眼睛越睜越大。她還是把李曜當作自己兒子的,而在她看來,她的曜兒從來不會騙她,再加上李曜這番話說得煞有介事,目光中還隱隱帶着一些疑惑,就彷彿他自己也不肯定似的,這就更讓楊氏相信兒子說的是真的了。

“你,你是說,你遇到天上的仙子了?”楊氏話裡隱隱帶着些顫音。

李曜卻茫然搖頭:“孩兒不知……許是,許是孩兒當時傷了腦袋,迷糊了吧?”

“不!不會!”楊氏忽然堅決起來:“如果只是迷糊了,怎麼會一醒來就……就聰明瞭這麼多?”

李曜見她信了,心裡嘿嘿一笑:那是,咱現在是一個腦袋裡裝了兩個腦袋的貨,其中一個還是一千多年後的先進大腦,能不聰明麼?古人畢竟是古人,這種神仙之說,他們竟是深信不疑。

楊氏面色激動,來回踱了幾步,喜道:“此事你可曾告訴你父親?”

“未曾。”

“爲何不說?這正是天大的喜事啊!”

李曜輕聲道:“娘,孩兒並非嫡子,此事……只怕還是不說的好。”

楊氏一怔,眼中的欣喜逐漸隱去,半晌才默然點了點頭,嘆道:“你能顧慮到這點,很好,只是你……罷了,罷了,這也是沒法子的事。爲娘倦了,你也自去歇了吧。”

“是,娘。”

李曜走後,楊氏怔怔看着他的背影,半晌,深深一嘆,轉身看着雪中的寒梅,落寞的眸子中閃爍出一絲光芒。

------------------------------

李曜走進自己的小院,來到虛掩的房門邊,便聽見裡面似乎正有人收拾東西。他推門一看,卻見趙穎兒正在他的書案便整理筆墨紙硯,火盆裡似乎又添了些石炭,燒得更旺了,屋子裡暖融融的,絲毫不像外面那般寒冷。

趙穎兒聽見房門推開的聲音,擡頭一看,見是李曜,立即露出甜甜地笑容:“郎君。”

“不是讓你歇了嗎?怎的又來忙了,這些稿件我自己便能收拾的。”李曜一邊說着,一邊脫了鞋走進房間,跪坐在火盆旁邊伸出雙手烤火。

趙穎兒立即走過來,站到李曜背後,輕攥着小拳頭在他兩肩上敲着,嘴裡卻笑道:“郎君說笑呢,郎君沒休息,穎兒怎麼能休息?”

李曜沒防備她過來是敲背,被她一敲,身子下意識繃緊了一下,然後才發覺她只是習慣性地過來給自己敲背,這才放鬆下來,苦笑道:“我有手有腳的,你年紀小,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別自個累着自個,以後我寫寫畫畫的這些東西,你等我自己收拾就成了……怎麼了?那要不你給我研墨就好了。”

原來李曜說着,忽然發現趙穎兒的手慢了下來,不禁有些奇怪,以爲自己不要她做事反而讓她傷心,連忙轉頭一看,卻看見這小丫頭臉色微微有些漲紅,倒像是有些尷尬害羞一樣,一愣之下才知道自己這句話讓小姑娘想岔了,壞就壞在那句“正是長身體的時候”。

李曜乾咳一聲,下意識看了看小姑娘的胸脯。因爲火盆燒得很旺,小姑娘早已把那小棉襖脫掉,現在裡頭穿的是一件淺花褙子。褙子是唐朝中期出現的服飾,是由半臂發展而來的對襟式衣衫,通常較薄,穿在其他衣服外面。趙穎兒身材纖細,這件褙子又比較薄,立時便讓李曜看見她胸前還真有兩朵微微隆起的小蓓蕾。

李曜立即挪開眼珠,作胸襟坦蕩狀,乾咳一聲:“呃……那個,有茶水嗎?”

趙穎兒也慌忙挪開眼,吃吃道:“有,有叻!”她如釋重負地轉身走道書案邊,端起一具紫砂茶壺,往一隻茶杯裡倒了一杯茶水,一邊用木質茶盤給李曜端來,一邊說道:“我見郎君方纔寫的東西似乎尚未完成,以爲郎君一會兒還要繼續,就把茶具放在書案上了。”

李曜心道:這小姑娘倒是懂事細心,我十二歲的時候,還一門心思打電遊呢,難怪古代女子十三歲嫁人的大有人在,還真是異常早熟,嗯……都開始發育了……咳!

他裝模作樣以文人逸士般優雅的姿勢端起茶杯,大袖虛掩,小飲一口,卻發覺這茶水似乎有點鹽香味,不過除此之外,水溫剛好,不燙不涼,而且入口清香盈頰,一股茶香彷彿直入心肺肚腑,竟讓人覺得渾身一輕。雖然他對品茶全無研究,卻也知道這茶葉應該很是不錯。

李曜正在心中暗忖,既然一介庶子平時所飲之茶都有這等檔次,看來代州李家雖然門楣不高,但家業的確不小。不過這還得感謝陸羽,否則現在這茶裡只怕還得放些薑末甚至胡椒、酥油之類七七八八的佐料,那就真是大煞風景了。

這話可不是李曜胡思亂想,如果他現在穿越在玄宗開元年代之前的唐朝,而他有格外愛喝茶,每日無茶不歡的話,那麼他在穿越之前只怕就要自帶幾大包茶。否則,除非他家裡乃是高官貴族,不然平時幾乎很難喝到茶。因爲在此時,“茶”是一種很高貴很有文化很上檔次的飲品,那路邊小店明顯檔次太低,尋常人家肯定品味不夠,日常都是不會準備這種東西的,要喝茶,就只能到寺廟裡,或者某些南方來的高官貴人家中,纔有機會品茗。

須知在唐玄宗時代以前,中國北方地區,不但街上的飲食店裡不提供茶水,就是普通貴族官員家裡,也不要指望誰家能動不動給來訪的客人端杯茶上來,那麼平民百姓就更別提了。至於爲什麼……我國人又不是自盤古開天闢地以後就開始喝茶一直至今的。

可以這麼說,假如李曜在穿越之前已經養成了天天喝茶的習慣,那麼西漢之前的年代,他最好都別穿過去——穿過去要想喝口茶,那隻能裝病,求醫生給開藥方的時候把一味叫“茶”或者“荼”,又或者“茗”的樹葉子加進去,然後讓家人花大價錢去藥鋪買來這味藥,自己煮來喝着過癮。

倘若很想穿越到西漢,見識高冠巍峨的大漢,偏偏又要堅持每日喝茶,那他除非能在落地時找好座標,準確降落在西漢的蜀中,也就是現代社會的四川省裡。因爲只有品味特別時尚的四川人民,才從西漢時代就開始全民飲茶了——但也僅限於此地。要是萬一不幸,落點不準,穿到了別的地方,就只能跟羣衆一起嘲笑“你看那瓜娃子沒事成天喝藥做啥子?”

而要是想穿到南北朝,體會一下名士風流,那麼落點範圍倒是可以擴大到整個南方,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最好是投胎上層貴族社會,跟烏衣巷的王謝子孫們一起揮揮拂塵、喝喝茶水、談談理想、說說人生、論論境界。不然萬一是個貧民出身,就算穿越者思路廣,估計也得多奮鬥很多年。

而如果一定要穿越到唐朝,又想見識見識天可汗李世民或者女皇武則天,甚至還想在帝都長安或者東都洛陽這種古代巨城裡喝到茶,那就真有點技術上的難度了。由於隋、唐都是繼承了北朝的政權和價值取向以及生活習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就是“胡化”比較嚴重,所以在初唐社會裡,乳製品的普及程度遠比茶類飲料高得多,去人家裡討一杯酸奶酪或者米酒,肯定比討茶喝容易得多。

所以說,要想喝茶的話,要麼去那些保持了傳統南方生活習慣的江東華族家裡,要麼去寺院之中——僧人是普及飲茶習慣比較早的羣體之一,理由未知,也許是因爲茶水有興奮作用,能幫助他們保持頭腦清醒多念幾卷經?

但是,問題依然沒有完全解決,因爲就算到寺廟裡討到了一杯茶水,李曜也不能確定他真能咽得下去。

爲什麼?因爲在那茶水裡面,除了茶葉之外,還可能有姜、蔥、胡椒、大棗、蘇桂、桔皮、薄荷、酥酪……甚至是牛羊豬肉的油脂。

就算他運氣出離的好,那裡面除了茶葉,其他東西全都沒有,但是隻要仰頭喝上一口——很遺憾,這茶水百分之九十九是鹹的,至少肯定是加了點鹽的,要不然算什麼煎茶嘛……後世中國人聽說英國人喝茶要放糖放奶,一開始不也很震驚,然後覺得特別好笑麼?

李曜如今能喝到茶,是多虧了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喝茶的習慣在中國大範圍流行開來,從那之後,普通人家和飲食飯店大多都能供應茶水了。但是,終唐之世,很多人——甚至有說是大部分人——喝茶的時候,仍然習慣往茶里加入以上所說的種種佐料。

這個時代的神奇熬茶法,大致步驟是這樣的:先拿茶葉,茶葉是用鮮葉蒸焙烘乾加工出來的,有些可能是零散的葉狀,但更多的卻是緊壓成餅狀,比較類似於現代的生普洱餅,然後把茶葉掰碎了,上火烤……烤得又紅又幹,再搗碎了倒進瓷瓶裡。接下來燒水,水開之前,往鍋里加入上述種種佐料。水開之後,把茶葉末倒進水裡,跟佐料一起煮,使勁煮,直到煮成一鍋“茗粥”,這才倒出來分好杯,大家開喝。

作爲現代人,李曜當然覺得這麼着煮出來的茶水根本沒法喝。而在此時的唐朝,也有一個人這麼想,這個人的名字大名鼎鼎,他叫陸羽。這位中國歷史上極有品位的一位先生站了出來,對着“茗粥”跺腳大罵:“你們這也叫喝茶?某來教爾等何謂品茗!”

茶聖陸羽所大力倡導的、高雅清新、有文化、有品味、被日本人學走部分且保留至今的正宗唐式煎茶法是這樣的:

首先還是掰碎茶餅,丟在容器裡上火炙烤,至少火力均勻地烤上兩回,總之越乾燥越好,據他說這樣可以使茶味增厚。接着把烤好的茶葉趁熱放進紙袋子裡,防止香氣外溢,放涼。然後把茶葉倒進專用的茶碾子裡的,碾得越細越好。你要是碾成菱角那麼大的碎屑,那可不成,至少要碾成細米狀,如果你手工好,有耐心,能碾成松花粉狀,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碾碎的茶屑,再倒進茶羅子,用羅篩一遍,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要細細的茶粉。等茶粉收好,就可以開始燒水了。陸茶聖認爲,這個水也是有講究的,山泉水煎茶最好,江河水較差,井水最差……自來水?抱歉這個不考慮。

接下來,你得用特製的風爐、上好的炭、專用的小鍋釜來燒水。

品茗這個高端的藝術,燒水當然也有講究,水面有魚眼紋,微微發聲的時候,叫做“初沸”,這時候你得加鹽——李曜表示陸羽也過時了;鍋邊緣如涌泉連珠冒泡,這叫“二沸”了,這時候用瓢舀起一瓢水出來,放旁邊備用。然後一邊用竹具攪動鍋裡的沸水,一邊往水中心撒茶粉……很快水又開了,那個洶涌澎湃,那個翻滾激盪。

於是把剛纔那瓢水倒回鍋裡,壓一壓火頭,別讓茶粉迸到外頭。等到“騰波鼓浪”的“三沸”一出現,這茶就算煎好了,趕緊離開火,別再繼續煮了,端着鍋往那些高貴典雅的青瓷白瓷茶碗裡分倒吧。

分茶也有要訣,要訣在於把茶水上的浮沫(茶粉不是速溶咖啡粉,大部分在水裡呈飄浮狀的)藝術地倒進各個茶碗裡,其最基本的要求要記得:厚薄均勻,看着舒服,高手甚至能把這些浮沫酙成各種圖案各種造型來比試“鬥茶”。最後要注意的是:煎一釜茶最多隻能倒五碗,跟現在一樣,限量版才值錢,這個請參考法拉利、保時捷。再多了就不夠高貴冷豔,而是“飲牛飲騾的蠢物”了。

陸氏煎茶法“公開發行”以後,很快作爲上流社會貴族人士玩高雅的標準之一,風行全國,傳諸後世,福延東瀛,經久不衰,足以見得一流公司賣標準這個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所以如果要喝茶,千萬注意,只能穿越在開元天寶之後——差不多也就是安史之亂以後,在民間雖然很可能依舊只有味道奇怪的八寶混燉茶,但是在皇室貴族或者豪商鉅富家裡,就可以享受正宗茶道伺候了。

李曜正在感慨自己出身的環境還算不錯,至少不用和八寶茶,便聽見趙穎兒問道:“郎君,這茶湯可還適口?”

李曜怕被她瞧出破綻,故意風輕雲淡地道:“嗯,不錯,穎兒的茶藝又有精進了。”

哪知趙穎兒卻嗤地一聲輕笑:“郎君忒地裝腔作勢,你念叨這顧諸紫筍又不是一日兩日了,好容易阿孃這次去晉陽特地給郎君你帶了半斤,怎的喝到嘴裡偏就只說一句‘不錯’?莫不是穎兒手藝粗陋,糟蹋了這湖州名茶?”

李曜愕然,看了一眼杯中茶水,心道:原來這就是陸羽《茶經》裡說的,在唐朝時僅次於四川‘蒙頂石花’的紫筍茶?果然是好茶,只是……這茶給我喝豈非牛嚼牡丹了?我所知道的這點茶經,還是聽某老總當初拽文的時候說的啊……

李曜乾笑兩聲,道:“這都被你看出來了?唉,看出來就行了,別說嘛,多沒面子……”

趙穎兒見他說得有趣,不禁輕掩小口,又見五郎君眼神“幽怨”地看着自己,就覺得自己不該一時口快,落了郎君的面子,歉然一笑,岔開話題道:“方纔憨哥兒又騎馬出門去,好像是要給附近田莊傳達阿郎的吩咐,郎君,如今才過完年,田莊上便有農活要忙了嗎?”

李曜收起笑臉,搖搖頭:“此番卻不是農活,而是我要抽調一批勞力到鐵坊幫忙。”

趙穎兒微微有些驚訝,看了李曜一眼,目光一轉,若有所思地道:“難怪……”

“難怪什麼?”

趙穎兒微微遲疑,才小聲說:“憨哥兒出門的時候,正碰上三郎君回來,三郎君嫌憨哥兒牽馬出門攔了道,罵了他幾句。憨哥兒口拙,來來回回只說阿郎讓他立刻出門辦事,結果被三郎君搶了馬鞭抽了幾鞭子。”

李曜眉頭一皺,問:“李……哦,我是說三兄,他抽憨娃兒的時候,知道憨娃兒是去農莊通知那些勞力們明天到鐵坊上工的嗎?”

“知道呀,憨哥兒雖然口拙,但阿郎讓他去做什麼,他還是說得清的。”

李曜的臉色就沉了下來,冷哼一聲:“我這三兄,倒是好威風。”

趙穎兒面現訝色,彷彿有些不認識李曜似的看了他一眼,終於還是忍不住道:“三郎君……歷來如此啊。”

“是啊,歷來如此,他都習慣了。”

李曜的語氣平靜下來,但這句話在趙穎兒聽來,卻直覺有些不妥。自家郎君以前可絕不會如此說話,難道……難道今天郎君險些遇難,真是三郎君暗中下手,後來卻被郎君發現,因此郎君纔會一改往日唯唯諾諾、步步退讓的態度,有些做怒了?若真是如此,倒也說得過去,否則的話,三郎君過去百般欺辱郎君,郎君都沒動怒,卻爲何這次就完全不同呢?

趙穎兒年紀雖小,心思卻細密,身在這一方鉅富之家,又得了她母親的一些說教,自然知道一些豪門辛秘。像三郎君那種人,無非就是自己遊手好閒慣了,見到身爲庶子的李曜比他還得父親看重,於是心中嫉妒,便仗着嫡子身份動不動就欺負李曜,想以此來“讓他知道差別”。不過這次李晡居然弄出這一遭,差點要了五郎君的命,五郎君若還不有所防範,日後只怕當真難逃一死……

想到這裡,趙穎兒不禁擔心起來,看了李曜一眼。

李曜此時正面無表情地看着火盆裡的煤火。

其實他這時候也正在思索這件事情。李晡這個三兄在他的“記憶”中,是個很討厭的人。但李曜本人對他的態度也僅僅限於討厭這個層次,他很清楚自己跟三兄身份上的差別,從不敢跟三兄衝突,三兄找他麻煩,他一次次都是妥協退讓,說起來還真是把“弟則恭”演繹到了極處,只是弟恭而兄不友,他那三兄從來沒反思過自己的行爲,反而只當李曜膽小怕事,因此越發囂張跋扈起來,動不動就是喝斥責罵,根本沒拿他當弟弟看。

然而即便如此,李曜也想不通李晡爲何要殺他,雖然按照唐律,父親如果去世,兒子們都可得一份家產,甚至在室女(未出嫁的女兒)也能拿兒子的一半,但實際上在這個宗族社會中,大家族並不會把祖產分開,而通常是按照家長的遺囑,由嫡長子繼任爲新的“家主”,總攬全家大權。

也就是說,李曜根本沒有機會染指李衎百年後的遺產,既然如此,李晡難道就因爲“看不慣”,就對他生出殺心?這話說來,實在令人不敢置信。

誅心一點想,李晡就算真有壞心眼,要殺人,那也該殺大兄李暄纔是,因爲李暄纔是嫡長子,是李衎天然的第一順位繼承人。殺了他,李晡就成了唯一的嫡子,繼承家業的不二人選。而真要是得到了這份家業,只要李家的各個行當正常運行,就算李晡遊手好閒甚至是整天睡在代州最大、最高檔的聞香樓裡不出來,他這一輩子也花不光李衎留給他的這份偌大家業。

可是這次,李晡對自己這個毫無威脅的庶子如此費盡心機卻是爲什麼呢?

李曜一時有些想不明白,只好暗忖:還是得再觀察觀察,纔好定論,眼下我又要再受“重用”,難保李晡不會再次作怪,到時候我小心一些,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便是,順便看看這位三兄究竟想做什麼。

他心中冷哼一聲:李晡啊李晡,你若是還賊心不死,我便叫你看看什麼叫今非昔比,今天的李五郎,已經不再是那個任你欺辱的李五郎了!

突然,李曜擡起頭來,朝趙穎兒看去。趙穎兒定定地盯着他看,心裡正出神,忽然見李曜朝她看來,不禁慌了一慌,下意識問:“怎麼了?”

李曜燦然一笑:“下次給我煎茶,記得不要放鹽。”

第213章 王業之基(一)第067章 王妃密函第210章 力挽天傾(八)第210章 力挽天傾(七)第003章 李家大難第208章 再定關中(十)第067章 王妃密函第208章 再定關中(七)第047章 白衣郎君第045章 李暄定毒第209章 出鎮河中(六)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九)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九)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四)帝058章 河東派系(下)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九)第145章 李曜舉賢(下)第162章 接連失利(四)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第199章 初見敬翔第085章 兵臨府谷第113章 蓋寓之勸第215章 北都風雲(六)第140章 孤女有依(下)第152章 雲州之行(四)第174章 規劃未來第133章 蓋寓試探第214章 秦王之尊(五)第215章 北都風雲(二)第211章 掌控四鎮(廿一)第214章 秦王之尊(九)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六)第138章 孤女有依(上)第214章 秦王之尊(六)第211章 掌控四鎮(八)第147章 下知千年第151章 雲州之行(三)第107章 決議退兵第052章 “當世大才”第007章 一詠三嘆第209章 出鎮河中(九)第048章 父子決裂第038章 各有所議第136章 如之奈何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一)第208章 再定關中(十)第016章 元審之怒第212章 秦王變法(七)第198章 東平王妃第170章 安民置軍第208章 再定關中(五)第208章 再定關中(一)第115章 王笉問計第201章 竟是如此第072章 澤州破敵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三)第048章 父子決裂第208章 再定關中(十一)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六)第211章 掌控四鎮(一)第184章 盈香妙坊第210章 力挽天傾(九)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一)第045章 李暄定毒第216章 再續盛唐(五)第102章 攻守夜襲(下)第003章 李家大難第188章 金珠何來第047章 白衣郎君第212章 秦王變法(九)第051章 吟滹沱河第137章 華夷之別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第149章 雲州之行(一)第038章 各有所議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五)第213章 王業之基(二)第034章 李曜拜師第213章 王業之基(六)第005章 今非昔比第213章 王業之基(八)第139章 孤女有依(中)第138章 孤女有依(上)第015章 一柱擎天第073章 翊麾校尉第215章 北都風雲(七)第181章 出使揚州第213章 王業之基(一)第042章 吾計敗矣!第215章 北都風雲(七)第206章 淮揚風雲(五)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八)第038章 各有所議第105章 兩雄爭鋒第207章 邢洺之亂(四)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六)第080章 一戰破敵第213章 王業之基(四)第163章 接連失利(五)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八)
第213章 王業之基(一)第067章 王妃密函第210章 力挽天傾(八)第210章 力挽天傾(七)第003章 李家大難第208章 再定關中(十)第067章 王妃密函第208章 再定關中(七)第047章 白衣郎君第045章 李暄定毒第209章 出鎮河中(六)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九)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九)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四)帝058章 河東派系(下)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九)第145章 李曜舉賢(下)第162章 接連失利(四)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第199章 初見敬翔第085章 兵臨府谷第113章 蓋寓之勸第215章 北都風雲(六)第140章 孤女有依(下)第152章 雲州之行(四)第174章 規劃未來第133章 蓋寓試探第214章 秦王之尊(五)第215章 北都風雲(二)第211章 掌控四鎮(廿一)第214章 秦王之尊(九)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六)第138章 孤女有依(上)第214章 秦王之尊(六)第211章 掌控四鎮(八)第147章 下知千年第151章 雲州之行(三)第107章 決議退兵第052章 “當世大才”第007章 一詠三嘆第209章 出鎮河中(九)第048章 父子決裂第038章 各有所議第136章 如之奈何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一)第208章 再定關中(十)第016章 元審之怒第212章 秦王變法(七)第198章 東平王妃第170章 安民置軍第208章 再定關中(五)第208章 再定關中(一)第115章 王笉問計第201章 竟是如此第072章 澤州破敵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三)第048章 父子決裂第208章 再定關中(十一)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六)第211章 掌控四鎮(一)第184章 盈香妙坊第210章 力挽天傾(九)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一)第045章 李暄定毒第216章 再續盛唐(五)第102章 攻守夜襲(下)第003章 李家大難第188章 金珠何來第047章 白衣郎君第212章 秦王變法(九)第051章 吟滹沱河第137章 華夷之別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第149章 雲州之行(一)第038章 各有所議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五)第213章 王業之基(二)第034章 李曜拜師第213章 王業之基(六)第005章 今非昔比第213章 王業之基(八)第139章 孤女有依(中)第138章 孤女有依(上)第015章 一柱擎天第073章 翊麾校尉第215章 北都風雲(七)第181章 出使揚州第213章 王業之基(一)第042章 吾計敗矣!第215章 北都風雲(七)第206章 淮揚風雲(五)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八)第038章 各有所議第105章 兩雄爭鋒第207章 邢洺之亂(四)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六)第080章 一戰破敵第213章 王業之基(四)第163章 接連失利(五)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