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 戰備(下)

“緬甸盛產黃金、象牙,都是非常珍貴的東西,而且便於運輸。”今天紮營後,鄧名又開始向軍官們介紹緬甸的風土人情。其實鄧名對緬甸的瞭解非常有限,很多都是來自通俗歷史讀物,不過儘管如此,這些內容還是讓軍官們聽得津津有味。

象牙不必說,緬甸盛產黃金的印象則是來自《歷史五千年》,那還是鄧名童年時讀過的一套書。書中講到英帝國x主義強盜對緬甸的征服,稱仰光城內到處都是鑲着金玉的佛塔,而最高的一座佛塔,幾乎就是被金箔整個包裹起來的。總之,攻佔仰光的大英帝國軍隊的官兵,個個都成了百萬富翁。

另外緬甸還出產翡翠,不過鄧名詢問了一下,才知道現在翡翠不值錢,明朝人看不上那東西。既然如此,鄧名也就不在軍事會議上對此多做介紹了。聽他說完黃金和象牙兩種物產後,不少軍官都眼睛發亮——明軍大多不是來自輔兵就是來自貧苦農民,以前銅錢都恨不得一個掰成兩半花,連銀子都沒見過,聽說居然有黃金的寶塔,不少人都開始坐不住了。

這種風土人情的介紹對明軍來說不僅有鼓舞鬥志的作用,而且也有助於消除對陌生環境的畏懼心理。恐懼主要來源於未知,當一個人瞭解了對手、哪怕是自以爲了解了對手後,都會變得大膽得多。

每天鄧名都只說一小會兒,因爲軍官們一次消化不了太多的知識,而且他們還需要給部下開會傳達。

“這次緬人犯上作亂、大逆無道,但即使如此,入緬作戰後我也不會容忍殺人放火,更不許對緬婦作惡。”鄧名並無陷入一場人民戰爭的打算,紀律方面的要求他已經提過很多回了。不過,鄧名的反覆強調,反倒在明軍中漸漸形成一種看法,那就是勝利是必然的,他們的統帥一直在考慮戰勝以後的問題:“如果讓我看見了,必定嚴懲不貸!”

“遵命。”軍官們同時高聲回答。在各連、隊的討論會上,有的士兵在聽了鄧名的反覆強調後開始琢磨其中的深意,不久前,有一個軍官在會前提問時,把部下的疑問轉達給了鄧名,那就是如果鄧名沒看見,是不是就不會給予嚴懲了?鄧名聽了,再次聲色俱厲地重申,只要讓他知道了,那罪犯就要被軍法從事。今天又一次聽到鄧名說起此事,軍官們立刻應是,不再質疑這是不是苛待勤王的軍士。

“至於緬甸的官庫,緬王的宮殿,金子鑄造的寶塔,我們的士兵若是拿了一點兒,我不會有什麼問題,只要能自己搬回去我就不聞不問。如果需要借用公家的車輛、牲口和運輸工具,我則要抽兩成的稅。”鄧名建議大家把私人的戰利品都交給軍隊統一運輸,這樣士兵不至於失去戰鬥力或是無法承擔作戰任務。而鄧名抽的稅很有限,主要目的還是爲了服務這些跟隨他勤王的勇士:“緬人搶奪聖上的宮人、閣老的女眷,還劫掠官兵爲奴。君辱臣死,我軍不遠萬里討伐不臣,就是爲了替聖上雪恥。而凡是有此種罪行的緬人都是罪魁禍首,不受我們軍法的保護,士兵們無論對他們做什麼都有功無罪。”

“明白。”軍官們大喊着迴應。

“好了,散會。”

第二天在開會前提問的時間,一大羣上尉、中尉搶着舉手,鄧名隨便點了一個:“你問吧。”

“大帥,我手下的士兵想知道,大帥說緬人用金子鑄塔,到底是不是真的。”

不少軍官聽到這個問題後也跟着點頭,還紛紛交頭接耳:

“我正想問這個。”

“我也是啊。”

“昨天我手下的人也都不敢信啊。”

“是真的。”鄧名鏗鏘有力地答道:“不過塔的內層應該還是磚石,要是純金的寶塔,就是十萬大軍也搬不回去;應該是在寶塔的表面貼了一層金片,對我們來說剛剛好。”

不少軍官立刻笑逐顏開,好像他們現在不是在大明的境內行軍,而是已經擊敗了緬軍,正朝着他們的金塔開進。

“還有什麼問題?”鄧名環顧四周,發現舉手的軍官一下子少了很多。

一個軍官猶豫着舉起手,鄧名向他點了點頭,他注意到這個軍官開口前又遲疑了一會兒,好像有很重的心事。

“敢問大帥,這些寶塔都是佛塔嗎?”軍官鼓足勇氣,猛地一下子把問題吐出了口。

不但鄧名愕然,在場的川軍軍官們頓時也都顯得不自在起來。

“唉,這個我怎麼給忘了?英國兵都是新基督教徒吧?他們拆起佛塔來當然沒心理負擔。”鄧名在心裡連聲叫苦。作爲一個用數學、邏輯來理解自然的人,他確實忽略了這個問題,要知道即使是近代美術,也是在牛頓光學理論的巨大影響下發展起來的。

沉吟了片刻,鄧名開口說道:“緬人的佛教和我們有很大的不同,他們的方丈是有品級的,我以前聽人說過,緬甸曾經有一座山上的兩座廟自己打起來了,你們猜是爲什麼?”

“這還用說麼,肯定是爭地唄。”在場所有軍官中,趙天霸大概是除了鄧名以外對佛門最不敬的,他洋洋得意地說道:“上次不是和大帥說過圍剿天台山的賊禿麼?他們就常常爲了爭水、爭地、爭香客打架,結果官府不得不專門設立一個衙門,就叫和尚衙門。”

好幾個人都向趙天霸投過來不滿的目光,因爲有好多軍官是信佛的,川西人一向就有篤信神佛的傳統。

“不是,”鄧名搖搖頭:“是因爲品級。”

“什麼品級?和尚還有品級麼?”

“當然有了。官府就在山腳下,山腰上那座廟的方丈跑衙門跑得比較勤,山頂的就少了一些,結果山腰那座廟的方丈被官府評了一個處級……嗯,我是說正五品,而山頂那座廟的方丈則是副五品。結果山頂的和尚們不幹了:憑什麼我們方丈要比你們差半級呢?方丈、主持就帶着廟裡的全部和尚去山腰拆廟。”

“豈有此理!”不少明軍軍官都大喝起來:“他們是出家人,是佛前誦經人,怎麼這樣利慾薰心!”

“還有吶,緬甸的寺廟還組織博戲,收費預測開盅,老百姓要是請佛像和菩薩像回家,開光也是要收錢的。”

川軍軍官一片譁然,越是虔誠的信徒越是怒不可遏,剛纔提問的那個軍官已經臉孔漲得通紅:“廟裡的和尚是不是都肥頭大耳,油光滿面?這豈不是成了少林寺嗎?”

“嗯,我也覺得這就是少林寺。”鄧名點點頭。

成功地消除了手下的負罪心理後,今天趙天霸講解了一些滇緬邊境上的地理,不過趙天霸的瞭解也不是很詳盡,只是讓這些從來沒有去過雲南的軍官們有個基本的印象。等到了昆明後,鄧名自然會找李定國要一批嚮導,然後讓他們把所知的一切都普及給這八千名川軍將士。

在國內的時候,鄧名絕對不會允許士兵洗劫寺廟、道觀,即使是少林寺也不許侵犯,至於破壞名勝古蹟更是想也不用想。鄧名總覺得他有責任保護這些建築、設施。而現在還沒走到緬甸境內,鄧名就開始用這個來提升部隊的作戰慾望,雖然理性上知道這樣做恐怕不對,但感情上卻沒有任何問題。

“我明明知道這個時代的滿洲人扮演的就是日本鬼子的角色,甚至比日本鬼子還要壞得多。”散會後鄧名審視着自己的內心,自言自語道:“可我卻依舊把他們看成和我一樣的人。聽說緬人殺了我們的人、搶了我們的婦女後,雖然規模上沒法和滿洲人比,但我卻恨得咬牙切齒,決心要莽白血債血償。既然是緬王挑起的戰事,那緬人付出代價也是理所應當。”

“我真不是一個國際主義者。”鄧名在認真分析了一番自己的感情後,再次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

接下來的一天,鄧名沒有能夠繼續開他的座談會,因爲後方追上來了幾個明軍使者,給他帶來了委員會的要求。

“確實是我思慮不周,我以爲有劉晉戈和袁象主政,有李星漢掌軍,再加上提刑官和銀行、稅務,應該沒有什麼應付不了的事。”鄧名仔細想了一下,發現了問題所在,那就是以前這套體系能夠運轉良好,是因爲鄧名完全擔負起了對外的責任。現在的川西體系和以前沒有什麼區別,但對外的形勢發生了變化,川西已經開始具有同時應付兩個方向戰事的能力。而鄧名離開時,並沒有給川西集團留下一個能夠應付這類事件的機構。

“我不可能處理這件事,我沒辦法靠着使者往來問清事情的具體情況,時間上也不允許這麼折騰。怎樣對東南的變故做出反應,應該由留守的人員來負責。”鄧名沒有給成都和敘州下達什麼指示,而是把留守人員從他的腦海裡過了一遍,但沒有找到適合做對外決定的人選。

“幸好發生了這件事,提醒我了,不然我一去緬甸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回來,都府和敘州豈不是要無所事事?”鄧名告訴使者稍等兩天,他要好好斟酌一下。

第12節 調整(下)第2節 目標(下)第44節 夾擊(上)第22節 殿下第4節 一致(上)第50節 誤判(上)第3節 君臣第48節 專利(下)第30節 成長(下)第64節 平息(下)第48節 專利(下)第7節 窮途第7節 窮途第58節 接觸(下)第43節 靖難(上)第10節 鎖喉(上)第10節 負責(下)第26節 判斷(下)第41節 阻擊第43節 輕取第21節 受降第23節 援助第59節 議款(上)第41節 獻計第10節 負責(上)第22節 退讓(下)第56節 突擊第25節 投奔(下)第29節 解圍(上)第12節 調整(下)第51節 緊俏第20節 康熙(下)第10節 負責(下)第44節 夾擊(上)第52節 登陸(下)第10節 追逐第27節 圍攻(下)第15節 軍心第44節 失蹤第52節 私心第38節 迎敵第26節 兄弟(中)第29節 搏鬥(上)第46節 計劃第1節 代售第3節 上風第56節 待遇(下)第31節 呆仗(下)第24節 宣傳第17節 調查第14節 彈盡(上)第33節 孤注(上)第32節 才能(下)第11節 劫營(上)第46節 合營第50節 追擊(中)第29節 解圍(上)第34節 攻勢第34節 問候(上)第39節 王佐(上)第6節 親征(上)第12節 軍旗第53節 慘痛(上)第19節 忠心(下)第68節 混亂(上)第26節 兄弟(上)第36節 方向(上)第55節 敵意第49節 風氣(上)第25節 矇蔽第60節 烽火第19節 帝國第1節 失憶第40節 入寇(下)第5節 退兵第4節 暗示第51節 緊俏第60節 約法第23節 代理(上)第54節 險境第58節 斷後(下)第41節 遭遇(下)第25節 投奔(中)第14節 強攻(下)第32節 爭奪(上)第48節 賀禮第1節 誤會(上)第28節 算計(下)第5節 重整(上)第38節 牽制(下)第20節 康熙(下)第43節 靖難(上)第13節 試探(下)第21節 東進(上)第40節 泥潭(上)第38節 牽制(上)第7節 變臉(上)第14節 應對第14節 彈盡(下)第6節 疑惑
第12節 調整(下)第2節 目標(下)第44節 夾擊(上)第22節 殿下第4節 一致(上)第50節 誤判(上)第3節 君臣第48節 專利(下)第30節 成長(下)第64節 平息(下)第48節 專利(下)第7節 窮途第7節 窮途第58節 接觸(下)第43節 靖難(上)第10節 鎖喉(上)第10節 負責(下)第26節 判斷(下)第41節 阻擊第43節 輕取第21節 受降第23節 援助第59節 議款(上)第41節 獻計第10節 負責(上)第22節 退讓(下)第56節 突擊第25節 投奔(下)第29節 解圍(上)第12節 調整(下)第51節 緊俏第20節 康熙(下)第10節 負責(下)第44節 夾擊(上)第52節 登陸(下)第10節 追逐第27節 圍攻(下)第15節 軍心第44節 失蹤第52節 私心第38節 迎敵第26節 兄弟(中)第29節 搏鬥(上)第46節 計劃第1節 代售第3節 上風第56節 待遇(下)第31節 呆仗(下)第24節 宣傳第17節 調查第14節 彈盡(上)第33節 孤注(上)第32節 才能(下)第11節 劫營(上)第46節 合營第50節 追擊(中)第29節 解圍(上)第34節 攻勢第34節 問候(上)第39節 王佐(上)第6節 親征(上)第12節 軍旗第53節 慘痛(上)第19節 忠心(下)第68節 混亂(上)第26節 兄弟(上)第36節 方向(上)第55節 敵意第49節 風氣(上)第25節 矇蔽第60節 烽火第19節 帝國第1節 失憶第40節 入寇(下)第5節 退兵第4節 暗示第51節 緊俏第60節 約法第23節 代理(上)第54節 險境第58節 斷後(下)第41節 遭遇(下)第25節 投奔(中)第14節 強攻(下)第32節 爭奪(上)第48節 賀禮第1節 誤會(上)第28節 算計(下)第5節 重整(上)第38節 牽制(下)第20節 康熙(下)第43節 靖難(上)第13節 試探(下)第21節 東進(上)第40節 泥潭(上)第38節 牽制(上)第7節 變臉(上)第14節 應對第14節 彈盡(下)第6節 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