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節 出降(上)

一批蒙古傷員被他們的同伴救了回來,有些明軍輔兵走上前來,把傷員帶到陣後,解開他們的盔甲給他們包紮傷口。見到鄧名真的遵守諾言並沒有給這些傷員一刀後,提心吊膽的蒙古人鬆了一口氣,忍不住輕聲歡呼起來。他們也知道,即使得到醫治,重傷員死亡的機率依舊很大,不過總算是確認鄧名不會出爾反爾了。

又有幾十個蒙古敢死隊員上前攻城,鄧名看着已經部分起火的皇營營牆,估計禁衛軍絕對無法堅持到日落,就是能不能抵抗到午後都很難說。除了大炮和投石車以外,鄧名還準備好了爆破工具,因爲明軍估計到禁衛軍會在營牆上拼命地抵抗,戰鬥意志肯定比以前遇到的綠營強很多,所以並不打算在禁衛軍造成很大消耗前讓爆破隊去冒險——鄧名也不願意把這種威力強大的武器交給蒙古人操作,衝車在蒙古人的手裡只能用來攻城,無法威脅到明軍。要是給了他們爆破車,萬一有個蒙古人捨身護主那就麻煩了——不過現在看起來,可能沒有出動爆破隊的必要了。

“啓稟提督,”一個傳令兵來報告道:“高郵的援兵已經快要抵達。”

昨天夜裡高郵縣城受到了驚動,但因爲情況不明,所以高郵的守軍並沒有任何行動。天明後看到御營方向煙火直衝天際,而且又是炮聲隆隆,高郵知縣終於忍耐不住,親自帶着二百多個縣丁從城中殺出,奔着御營的方向而來。

雖然有兩江總督衙門和揚州知府的掩護,使得明軍可以潛伏在高郵附近,但突襲御營的計劃顯然不是知縣這個等級的兩江官吏能夠知曉的。江寧巡撫和揚州知府之前藉口要增援周培公、樑化鳳與鄧名交戰,所以又抽調走了揚州一部分兵力,但縣城裡總不可能一個兵不留。現在見到御營遇險,知縣擔心自己的頸上人頭,就緊急帶着剩餘的兵力出來勤王。

“派一隊兵去打垮他們?”任堂問道。對於兩百個縣丁,隨便派出幾百明軍就可以將其消滅。現在不算鄧名的戰兵,軍中的輔兵很多都是兩個月前明軍打算離開江南、返回四川時招募的,他們願意跟着明軍遠赴四川,對明軍的忠誠度沒有什麼大問題。入伍以來的好吃好喝,更讓輔兵士氣高漲,現在他們參與圍攻了御營,再沒有了回頭路。任堂覺得對付高郵的縣丁,只要讓少量戰兵帶領有武器的輔兵去攻擊就可以了。

“就是怕帶頭的知縣跑了。”縣丁沒有什麼見識,不過現在知縣親自帶隊趕來,如果被他發現什麼蹊蹺,傳播開去可能是個麻煩。

正在鄧名琢磨着應該派多少人去,是否應該設一個小埋伏的時候,旁邊的三堵牆騎士請命道:“提督,讓我們去吧。”

“殺雞何須牛刀?”任堂覺得沒有必要出動三堵牆。

“進攻韃子的皇營也用不上我們,若是不讓我們出擊,這場大戰就真沒有我們什麼事了。”三堵牆的騎士們紛紛說道。上次與李國英交戰後,無論是在四川還是在江南征戰的時候,三堵牆都在繼續練習牆式衝鋒,不過他們上戰場的機會很少,也就是在九江和安慶打了兩場而已,而且上場的時間不長,還沒有完成熱身對方就已經戰敗,騎士們一個個都覺得自己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好吧,速去速回。”鄧名同意了他們的要求,現在皇營被圍得如鐵桶一般,攻城也確實不需要出動騎兵:“不要讓高郵縣令跑了。”

“提督放心,狗官死定了。”三堵牆的騎士們摩拳擦掌地離去了。

在明軍繼續攻城的時候,索額圖和其他幾個御前軍官再次跑到順治的面前,現在他們一致要求皇帝立刻突圍。

“賊人又運來了大批弓箭,還有新的投石車。”情況緊急,一線的軍官對險惡的局面已經不再諱言:“如果再這麼打下去,也許中午、最多堅持到未時,御前侍衛就會消耗殆盡,那時就是皇上想突圍,也沒有多少奴才能跟在皇上的周圍了。”

明軍大批器械運抵後,禁衛軍的士氣受到了沉重的打擊,現在幾乎人人都知道他們已經生機渺茫,守住皇營的機會微乎其微。禁衛軍的官兵依舊在營牆上奮戰,但是支撐他們作戰的已經不是希望了,他們只是困獸猶鬥而已,只有極少人還相信能堅持到援軍抵達,。

“皇上,必須要突圍!”很快又有幾個軍官離開了營牆上的指揮崗位,焦急地趕來勸說順治突圍。他們報告說,營牆的外壁已經多處起火,禁衛軍沒有人手,也不可能出營撲滅火焰。雖然厚實的營牆不會被很快燒燬,但這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禁衛軍雖然戰鬥經驗不多,但士氣仍然高昂,再怎麼說也有一批經驗豐富的老軍官指揮,而且人人有馬,盔甲也都不缺。在今天的圍城戰中,禁衛軍因爲救火、修補營牆而消耗了大量的體力,在這種工作中,裝備精良的禁衛軍和普通的輔兵也沒有太大的區別。本來禁衛軍還認爲倉促來襲的叛軍不具有快速攻克皇營的能力,可以把皇帝保護在安全的營地中,但現在形勢已經很明顯,再困守幾個時辰,等明軍攻破營牆時,禁衛軍恐怕都要疲憊得舉不起刀劍了。

禁衛軍的提議讓皇帝聽得臉色發白。不管戰事多麼激烈,身處重重保衛的營帳中依舊能給他一定的安全感,這裡沒有火箭落下,沒有遍地的鮮血,鋪滿了盾牌的營房不僅擋住了石彈,而且還阻斷了傷病人員的呻吟聲。只有在軍官和傳令兵開門入內時,皇帝纔會聽到外面激烈的吶喊聲。

如果離開了這個營帳,那麼皇帝就會暴露在明軍的火力下,而且還要走出營牆,從敵人刀槍的海洋中衝過去……

“皇上,一定要走!”滿屋子的禁衛軍軍官統統跪倒在地,焦急地向皇帝高呼:“立刻就要走!”

“好,朕準了。”順治努力地壓下自己心中的慌張,這時他無限懷念紫禁城的堅固城牆,還有那巍峨的北京城樓。

接下來就是討論如何突圍。現在明軍正在外面攻打,肯定不會給禁衛軍涌出營門列隊的機會,但列隊卻是必要的行動,要想保護皇帝突圍,那禁衛軍就需要時間在營外調整好隊伍,把皇帝緊緊圍在中央後,再全軍衝擊明軍的防線。

“詐降!”緊張地商議了片刻後,一個禁衛軍軍官大叫起來:“我們就告訴鄧賊我們要投降,要出營投降,這樣我們就能多得到一些出營列陣的時間。”

詐降不僅能給禁衛軍爭取時間,而且還可能讓明軍的箭雨暫停,讓明軍麻痹大意,所以這個建議立刻得到了所有軍官的一致贊成。

在出營突圍的時候,營門依舊需要保衛者,他們可以掩護在營地外列陣的禁衛軍——若是被明軍看出了破綻,營門上的保衛者可以掩護射擊,不讓明軍步兵快速靠近皇帝,而且還能利用營牆的高度觀察明軍陣地的虛實,用旗號給突圍部隊指引方向。

“奴才願意留下堅守。”索額圖向順治跪倒,誠心誠意地說道:“奴才願意爲皇上斷後。”

索額圖也知道留在營牆中是必死,禁衛軍掩護皇帝突圍後,發覺受騙的明軍肯定會暴跳如雷,把留下的禁衛軍官兵盡數處死,不過索額圖對皇帝的忠誠壓倒了他對死亡的恐懼。

此時已經有人取來盔甲和普通禁衛軍官兵的軍服,服伺順治穿上。本來皇帝身上穿着的龍袍和另外幾套備用的龍袍一起,被其他四個禁衛軍軍官換上。

“好奴才。”順治輕輕地拍了一下跪在地上的索額圖的肩膀,這個動作和皇帝輕聲的讚許,讓索額圖感激的眼淚一下子從眼眶中噴了出來。

突圍的計劃在禁衛軍中口口相傳,很快每個人都知道了具體的步驟和細節。在禁衛軍開始向營外大喊請求投降時,營內的禁衛軍也停止了救火和修補等工作,他們從馬廄中牽出了戰馬,默默地開始在營中空地上排隊。

跟着索額圖一起留下的還會有三百名禁衛軍官兵,本來同僚還想給他們留下幾匹戰馬,但索額圖苦笑着拒絕了:“都帶走吧,帶不走的就殺掉好了。”

禁衛軍開始突圍後,明軍就會醒悟過來,留守的索額圖等人就是有烏錐、赤兔在手,也休想逃出生天:“給我們留下馬匹,只會讓人心存僥倖、動搖,說不定有人會因此不肯在營門上堅守到最後。”

……

在營外,三堵牆騎士已經完成了任務返回,他們向鄧名報告:“高郵知縣已經授首。”三堵牆的騎士們一副意猶未盡的摸樣,剛纔他們一次衝鋒就把二百多名高郵縣丁盡數驅散,四十名清兵被當場殺死,他們並沒有對剩下人的進行追擊,一拿到知縣的首級就全速返回,以防這裡的戰事有什麼變故。

這時明軍的攻擊已經漸漸停止了下來,禁衛軍把大量的弓箭從營牆上扔下,高呼着請降。蒙古敢死隊奉命暫時後退。當明軍的炮擊完全停住後,皇營的營門打開了一條縫,一個禁衛軍從門縫裡閃了出來,他一邊嚮明軍這邊走來,一邊把頭盔摘下,解開身上的甲冑拋在地上,同時用盡全力高呼着:“願降!願降!大清皇帝願意向大明長江提督投降,只求提督慈悲。”

“萬歲!”

聽到這悲哀的求饒聲後,周圍的三萬明軍發出了震天動地的歡呼聲。

第59節 助剿第6節 密議(上)第7節 演變(上)第53節 齊射(下)第54節 授權第9節 失言第65節 援助(上)第14節 彈盡(上)第57節 觀感(上)第3節 上風第45節 合作第57節 輕取第50節 誤判(下)第24節 宣傳第47節 證據(中)第2節 軟硬(下)第37節 回返第18節 恐怖(下)第54節 霸氣(下)第58節 斷後(上)第30節 新年第67節 守法(上)第6節 事變(下)第56節 宣戰(上)第45節 合作第46節 合營第1節 精明(上)第29節 統一(下)第10節 決議(下)第15節 出降(下)第4節 國民(下)第62節 蠢動(上)第41節 遭遇(下)第26節 告狀第57節 分贓(下)第40節 印象(下)第45節 鍊金(上)第41節 難民第47節 證據(上)第23節 代理(上)第28節 盟軍(上)第53節 齊射(上)第29節 搏鬥(下)第38節 買賣(下)第67節 守法(下)第31節 呆仗(下)第49節 風氣(上)第52節 私心第46節 計劃第43節 鷹派第34節 動搖第23節 波瀾(上)第25節 棄軍第47節 約戰第13節 試探(下)第45節 突破(上)第19節 跋扈(下)第1節 精明(上)第11節 實驗第23節 援助第44節 靖難(下)第4節 推薦(下)第17節 虛招(上)第40節 泥潭(上)第39節 嚮導(下)第20節 僞詔(上)第41節 爭奪(上)第50節 誤判(下)第25節 投奔(下)第33節 孤注(下)第38節 奔波第56節 推測第28節 盟軍(上)第28節 盟軍(上)第11節 實驗第6節 戰俘第4節 一致(上)第1節 失憶第29節 統一(上)第30節 新年第18節 詔書(上)第50節 挫折第44節 失蹤第24節 整訓(下)第36節 備戰第9節 授權(上)第39節 嚮導(下)第25節 棄軍第51節 救援第52節 壯士第19節 忠心(上)第1節 秘旨第49節 敗像第32節 意外第52節 反擊第10節 負責(上)第16節 家學第9節 買路第5節 重整(下)第52節 壯士
第59節 助剿第6節 密議(上)第7節 演變(上)第53節 齊射(下)第54節 授權第9節 失言第65節 援助(上)第14節 彈盡(上)第57節 觀感(上)第3節 上風第45節 合作第57節 輕取第50節 誤判(下)第24節 宣傳第47節 證據(中)第2節 軟硬(下)第37節 回返第18節 恐怖(下)第54節 霸氣(下)第58節 斷後(上)第30節 新年第67節 守法(上)第6節 事變(下)第56節 宣戰(上)第45節 合作第46節 合營第1節 精明(上)第29節 統一(下)第10節 決議(下)第15節 出降(下)第4節 國民(下)第62節 蠢動(上)第41節 遭遇(下)第26節 告狀第57節 分贓(下)第40節 印象(下)第45節 鍊金(上)第41節 難民第47節 證據(上)第23節 代理(上)第28節 盟軍(上)第53節 齊射(上)第29節 搏鬥(下)第38節 買賣(下)第67節 守法(下)第31節 呆仗(下)第49節 風氣(上)第52節 私心第46節 計劃第43節 鷹派第34節 動搖第23節 波瀾(上)第25節 棄軍第47節 約戰第13節 試探(下)第45節 突破(上)第19節 跋扈(下)第1節 精明(上)第11節 實驗第23節 援助第44節 靖難(下)第4節 推薦(下)第17節 虛招(上)第40節 泥潭(上)第39節 嚮導(下)第20節 僞詔(上)第41節 爭奪(上)第50節 誤判(下)第25節 投奔(下)第33節 孤注(下)第38節 奔波第56節 推測第28節 盟軍(上)第28節 盟軍(上)第11節 實驗第6節 戰俘第4節 一致(上)第1節 失憶第29節 統一(上)第30節 新年第18節 詔書(上)第50節 挫折第44節 失蹤第24節 整訓(下)第36節 備戰第9節 授權(上)第39節 嚮導(下)第25節 棄軍第51節 救援第52節 壯士第19節 忠心(上)第1節 秘旨第49節 敗像第32節 意外第52節 反擊第10節 負責(上)第16節 家學第9節 買路第5節 重整(下)第52節 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