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節 康熙(上)

明永曆十四、清順治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二,九江。

高郵湖之戰整整二十天後,鄧名的先鋒再次抵達江西重鎮九江,統兵大將乃是少校任堂和周開荒,前鋒軍馬五千餘人,除了水手之外幾乎全是明軍戰兵,還有軍需軍官帶來的少量賬房。

爲了遮人耳目,九江裝模作樣地宣佈戒嚴,但岸上的反應則完全不同。早在打着紅旗的水師出現前,大批縉紳組成的歡迎團就等在江邊了,坐鎮九江的的江西布政使董衛國在衙門裡衝着文武官吏把“誓死保衛城池”、“涉嫌同鄧者殺無赦、斬立決”喊得震天響,但卻對距離城池不到數裡之遙的縉紳代表團視而不見。

發現縉紳歡迎團後,任堂就帶着一部分兵馬棄船登岸,在岸邊明目張膽地打起赤幟,然後下令軍隊擂鼓、齊步行軍。同時明軍更把繳獲到的天子依仗、九龍皇袍都高高豎起,耀武揚威地一直前進到董衛國誓與其共存亡的九江城下,在圍觀縉紳、百姓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中結束了行軍。

當着九江的守軍和周圍的百姓,任堂又指揮軍隊進行了連續的隊形變換,前所未見的整齊表演,更進一步調動了觀衆們的情緒,有些不謹慎的人甚至高呼起“萬歲”來。

“大人,”九江城門上的一個綠營把總對守將嘀咕道:“這萬歲都喊出來了,恐怕不妥吧?”

“嗯?”守將之前一直在認真欣賞明軍的校閱,眼花繚亂的表演讓守將看的是如癡如醉,當任堂的操練結束後,他才意猶未盡地把目光收了回來:“胡說什麼?這明明是忠義之士,看到先皇的依仗和龍袍落入賊手,不顧賊人氣焰囂張,痛哭流涕着高呼‘先帝萬歲’,你眼睛不好就不要瞎說。”

今天任堂帶着明軍下船的時候,還讓明軍穿上了最好的軍服,兩千多明軍士兵身上都是嶄新的檢閱用軍服。

設計軍服本來就是鄧名的一大喜好,作爲一個藝術生他本能地對美充滿了追求,早在帶着十七騎去東川的路上,他就不止一次地在腦海中構思過新式的明軍軍服,不過那時他沒有錢也沒有人手。這次橫行江南的時候,鄧名就利用江南發達的紡織業,把軍服設計圖案和做工要求交給了蔣國柱,讓他負責督造。

在具體設計上,鄧名主要是抄襲了前世拿破崙時期的法軍式樣,以前觀摩那些拿破崙時代的油畫時,法軍的軍服就給他以很大的衝擊,不過上裝的顏色當然改成了明軍傳統的大紅,再套上盔甲還是和鄧名印象裡有很大的區別。

這些軍服造價之昂貴,讓蔣國柱也偷偷咂舌,不過鄧名不是花自己的錢當然不心疼,而蔣國柱心疼但是不敢抱怨。

上次離開南京的時候,八千明軍戰兵都拿到了一套,一千多水手也拿到了爲他們設計的水兵制服——這些水兵一般不需要穿甲冑,也不需要帶頭盔所以可以使用三角帽,看上去有點近代軍隊的範了——不過和步兵一樣,這些水兵同樣把他們的新軍服視如珍寶,小心地收起來說要等回到四川后再穿給婆娘或是鄰居家的大姑娘看。

圍攻高郵前的一個多月裡,鄧名還把牛皮都收集起來,不斷送回後方製造成高腰皮靴,不過由於時間倉促,鄧名只收到了三千多雙靴子,剩下的牛皮只能等到回四川后再加工。到手的三千雙皮靴鄧名一古腦地都交給了任堂和周開荒,和所有的暴發戶一樣,以最快的速度把手裡的寶貝拿出來炫耀才能帶來最大的滿足感——任堂、周開荒和鄧名一樣都有極爲嚴重的暴發戶情結,投骰子擊敗了周開荒成爲閱兵儀式總導演後,任堂就給登陸的明軍士兵每人發了一雙皮靴。

現在站在九江城前的明軍腳上都是鋥光瓦亮的大皮靴,雖然不少人的腳已經被新靴子磨的發疼,但所有士兵都把下巴高高地揚起,臉上各個都是不可一世的表情——很顯然,他們內心深處也有暴發戶情結。

“盔甲沒有統一,非常影響軍容。”閱兵停止後,任堂用挑剔的眼光觀察着自己的軍隊,川軍先鋒的盔甲精良程度絕對足以傲視全國,但現在和他們的軍服一比,這盔甲就成了軍容的短板了。雖然沒有看過近代軍隊那華麗的軍服油畫,但任堂的愛美之心也被鄧名刺激得高漲起來,他在心裡默唸着:“一定要讓提督儘管設計好新的頭盔和鎧甲,然後趕緊製造出來裝備常備軍。”

看看明軍身上的軍裝,在看看自己手下的,守將嘆了口氣,和敵人一比別說是普通綠營,就是他的親兵看上去都像是叫花子。

不平衡的不僅是九江的綠營,三堵牆的騎兵看到步兵得到的裝備後,也整天催問鄧名他們的新軍服在哪裡?不過騎兵的軍服鄧名還沒有完全設計好,只能把草圖先拿給三堵牆騎士們過過眼癮,不過讓三堵牆騎士感到安慰的是,提督還未他們設計了全新的頭盔——金光閃閃的銅頭盔,後面還有一個大紅纓裝飾——靈感是來自於鄧名看過的電影中的羅馬執政官頭盔,他一直覺得那又長又寬的弧形紅纓很拉風,絕對能起到孔雀開屏的作用,替戰士吸引不少異性的目光。材料都是現成的,鄧名手中的黃銅不僅足以製造頭盔,還能把軍官和騎兵的佩劍都換成美觀的銅握柄——昂貴的武器不僅有裝飾的效果、滿足藝術生對軍服的美學需求、還能提高軍人的自豪感,只是銅頭盔是否適合戰場需要還要等樣品出來後才知道。

三堵牆因爲有盼望所以還好,明軍的輔兵就比較失落了,根據鄧名的命令,明軍沿途招募的輔兵一律算義勇而不算軍人。因爲鄧名計劃大大提高川軍的社會地位,也會有很高的津貼和待遇,若是把這些剛從軍的輔兵統統算成四川軍人的話,鄧名的財政就會發生很大的問題,而且他認爲這樣對四川同秀才來說也不公平。之前輔兵對此並沒有太大的怨言,因爲在清軍中輔兵的地位就和牲口差不多,在鄧名軍中雖然只有一個義勇的名義,但伙食待遇都非常好,也沒有受到太多欺壓。但不知足是人的天性,對四川軍人的各種待遇瞭解得越多,這些輔兵就感到越委屈,鄧名更聲稱,他們只有在回到四川成爲同秀才,並在下次徵召時應徵入伍後,才能享受到包括軍服、皮靴在內的待遇。

高郵湖一戰中,有十二個輔兵因爲興奮過度,離開了安全區域捲入了戰火,不得不拿起武器對抗禁衛軍而負傷,雖然都是輕傷,但一度大家都覺得這些傢伙實在太倒黴了,若不是自己亂跑絕不會撞上突圍的禁衛軍;但現在在三萬輔兵眼中,這十幾個傢伙都是運氣好得不得了的幸運兒,因爲這些傷員都勇敢地進行了抵抗,最關鍵的還是負傷了,鄧名就出於鼓舞士氣的考慮破格徵召他們爲四川軍人,現在他們將享有和其他士兵一樣的待遇。

明軍安營紮寨後,縉紳團就提着大包小包的禮物來拜見任堂和周開荒,其中還有很多是南昌專程趕來的,這些縉紳一口一個的“將軍”叫的兩位少校非常開心。

雖然鄧名只給了他們的少校軍銜,但綠營中很多將領麾下的兵力也沒有他們指揮的多,因此這個將軍也算是實至名歸。而且在高郵之戰後鄧名還告訴三位少校,他打算成立一個新的、規模更大的編制;現在明軍中規模最大的單位是隊,一個步兵隊是兩百人,騎兵隊是一百人,而新成立的營編制將下轄三個隊,少校將是營的主官。

這個編制和綠營的營編制相差不大,而六百名精銳步兵或是擁有如此豪華裝備的三百名甲騎,即使在清軍那邊至少也會由一個遊擊來指揮,因此現在三個少校已經開始把自己的軍銜視同爲遊擊。

更進一步,鄧名還向三人透露過,他正在考慮更大的編制,那個編制的名字將是“團”,鄧名有在成都設立一個一千八百人的常備步兵團和一個九百人的常備騎兵團的打算,這兩個團都會下轄三個常備營。得知這個消息後,周開荒、任堂和穆譚就私下議論着要各拿一個常備騎兵營營指揮的職位,說服鄧名派趙天霸和李星漢去負責常備步兵營,這個攻守同盟已經略具雛形。

先是祝賀了長江提督在高郵湖的大捷後,縉紳就開始詢問貿易事宜,任堂和周開荒表示鄧名已經就此事給過明確指示,明軍會繼續與這些“心懷大明”的志士交易,按照公平買賣的原則從他們手中購買土產和軍需,並提供樣品和報價,讓他們自由選購明軍從下游帶來的貨物。

除了走私貿易外,任堂還表示明軍需要縉紳、土豪的協助,爲川軍軍人兵說親——川軍中的浙江人大都有家事了,但四川籍的士兵中有很多還是光棍,鄧名把沒有成親的軍人統統派到先鋒中,說親這件事這和軍服、皮靴一樣都是軍人才享有的待遇。任堂表示他作爲一個江西人,絕對不會讓故鄉的姑娘吃虧,不但聘金從優,而且婚姻禮儀也會一絲不苟。總而言之,任堂需要地頭蛇們幫他儘快找一些家世清白,吃苦耐勞,而且願意遠嫁四川的好姑娘。()

第53節 霸氣(上)第32節 突圍第3節 信號(上)第6節 密議(下)第7節 仲裁(上)第31節 血戰(下)第7節 仲裁(下)第46節 合營第49節 敗像第32節 突圍第2節 默契第57節 信件第1節 失憶第14節 肉票第29節 計謀第18節 拒絕第19節 忠心(下)第41節 獻計第39節 嚮導(下)第7節 窮途第30節 劍閣第58節 同盟(下)第47節 自救第38節 隔江第49節 擴張(下)第22節 搶攻(下)第50節 追擊(中)第18節 詔書(下)第4節 平衡第20節 困獸第24節 川西第27節 派系(下)第38節 整頓(上)第40節 登陸第46節 計劃第35節 請客(上)第12節 圍困(上)第51節 夢想(下)第3節 上風第52節 往事(下)第23節 援助第56節 宣戰(下)第6節 密議(上)第60節 算盤(上)第19節 感慨(上)第8節 升級(下)第45節 合作第60節 烽火第31節 胥吏第6節 親征(上)第45節 鍊金(下)第12節 強渡(上)第33節 問策(下)第31節 側擊第50節 追擊(上)第38節 整訓(下)第47節 情報(下)第30節 變化(下)第47節 約戰第26節 兄弟(中)第50節 懷疑第13節 勇氣(上)第32節 血戰(上)第35節 請客(下)第49節 風氣(上)第49節 擴張(上)第22節 尖兵第50節 挫折第33節 搜索第26節 生意(下)第41節 爭奪(下)第19節 忠心(下)第32節 血戰(上)第51節 求戰(下)第32節 爭奪(上)第27節 派系(下)第22節 風起(下)第18節 詔書(下)第54節 險境第9節 失言第45節 移民第15節 相識(下)第33節 固執第13節 試探(上)第9節 授權(下)第49節 擴張(下)第55節 報紙(下)第23節 援助第37節 報告(下)第47節 證據(上)第12節 專家第35節 鞏固(上)第49節 坦承第42節 剃髮第14節 算賬第60節 算盤(下)第34節 糊塗(上)第17節 政策(下)第25節 駭浪(下)第67節 守法(上)
第53節 霸氣(上)第32節 突圍第3節 信號(上)第6節 密議(下)第7節 仲裁(上)第31節 血戰(下)第7節 仲裁(下)第46節 合營第49節 敗像第32節 突圍第2節 默契第57節 信件第1節 失憶第14節 肉票第29節 計謀第18節 拒絕第19節 忠心(下)第41節 獻計第39節 嚮導(下)第7節 窮途第30節 劍閣第58節 同盟(下)第47節 自救第38節 隔江第49節 擴張(下)第22節 搶攻(下)第50節 追擊(中)第18節 詔書(下)第4節 平衡第20節 困獸第24節 川西第27節 派系(下)第38節 整頓(上)第40節 登陸第46節 計劃第35節 請客(上)第12節 圍困(上)第51節 夢想(下)第3節 上風第52節 往事(下)第23節 援助第56節 宣戰(下)第6節 密議(上)第60節 算盤(上)第19節 感慨(上)第8節 升級(下)第45節 合作第60節 烽火第31節 胥吏第6節 親征(上)第45節 鍊金(下)第12節 強渡(上)第33節 問策(下)第31節 側擊第50節 追擊(上)第38節 整訓(下)第47節 情報(下)第30節 變化(下)第47節 約戰第26節 兄弟(中)第50節 懷疑第13節 勇氣(上)第32節 血戰(上)第35節 請客(下)第49節 風氣(上)第49節 擴張(上)第22節 尖兵第50節 挫折第33節 搜索第26節 生意(下)第41節 爭奪(下)第19節 忠心(下)第32節 血戰(上)第51節 求戰(下)第32節 爭奪(上)第27節 派系(下)第22節 風起(下)第18節 詔書(下)第54節 險境第9節 失言第45節 移民第15節 相識(下)第33節 固執第13節 試探(上)第9節 授權(下)第49節 擴張(下)第55節 報紙(下)第23節 援助第37節 報告(下)第47節 證據(上)第12節 專家第35節 鞏固(上)第49節 坦承第42節 剃髮第14節 算賬第60節 算盤(下)第34節 糊塗(上)第17節 政策(下)第25節 駭浪(下)第67節 守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