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困獸

此時在譚弘的大營中,秦修採已經得知大軍中了埋伏,明軍正在開過來的消息。

逃回來的上百士兵都是赤手空拳,回到營地後很多人根本不做停留,從營中穿過就繼續向東逃去,他們已經完全喪失了鬥志,只想儘快地遠離隨時可能到達的追兵。

營中的主力都已經被譚弘帶走,剩下的一百多人都是伙伕和老弱病殘,聽說明軍多得數也數不清後,這些人也紛紛跟着一起溜號。

在最初的驚惶過後,與衆不同的秦修採倒是恢復過來,他跑到營地前,伸開雙臂阻攔住幾個逃兵,向着他們喊道:“明軍不可能有上萬,他們都是潰兵,而且飢寒交迫,既沒有營地也沒有食物!”

“立刻把旗號打起來,去山上通知我們的弟兄。”秦修採想起譚弘和自己談論過的軍事形勢。文安之的大軍已經撤退返回奉節,附近並沒有什麼具有威脅的明軍主力部隊,雖然譚弘輕敵中了埋伏,不過局面並非不可挽回。秦修採好說歹說,攔住一些敗兵堅守大營,同時派人把封鎖線上的崗哨都撤回營中。

“雖然糟糕,但局面絕不是不可挽回,山上我們還有五百人,調回來守住大營沒問題。明軍在野外捱餓、受凍,就算撤去山上的封鎖讓他們跑掉一部分,我們還是比他們多很多人。明天我們去下游和北岸大營匯合,馬上就去追擊他們,他們沒有船沒有糧食,跑不了多遠。”秦修採一邊在心裡權衡局面,一邊儘快地把自己想到的這些和眼前的潰兵解釋,努力喚起他們繼續作戰的鬥志:“……比起逃跑,堅守大營不是更安全嗎?”

一定要把譚弘接回來,秦修採知道譚弘纔是軍隊的主心骨,他估計譚弘不太可能拋下軍隊去鑽山溝,離開軍隊譚弘不過是一個匹夫而已,只有控制住軍隊纔有生機,這麼淺顯的道理他秦修採都懂,譚弘肯定不會不懂。秦修採想到這裡就急忙向大營旁的江邊跑去,那裡還有五條江船,他要立刻出發去接譚弘脫險。

“不許動這船!”秦修採拉着幾個好不容易說服的士兵趕到江邊時,發現自己到的正是時候,有三個人正在解一條江船的纜繩,看來是想乘船逃過江去,秦修採急忙上前攔住。

三個人中有一個是軍官,他擡眼見來人是秦修採這個師爺,就大叫起來:“師爺,大事休矣,趕快跑吧,不然就來不及了。”

“胡說!”秦修採急忙把自己剛纔想到的又和這個軍官說了一遍,他覺得能發現一個軍官是天降之福,這樣就可以號召更多的士兵堅守大營,配合從山上召回的士兵。他兩隻手拼命比劃着,給這個軍官講了一遍當前的軍事形勢,指出只要堅守大營並接回譚弘,明軍依舊是束手待斃,最後秦修採還加重語氣說道:“……賊人沒有幾個,頂多、頂多也就一、兩千之數,我們絕不比他們弱,何況我們還有北岸大營……”

“咚!”

“啊~~~”

一聲沉悶的響聲,跟着是秦修採的一聲慘呼,他對面的軍官沉着臉,狠狠地一棍掄在秦修採的腦袋上,把他當場打昏過去,接着一腳把秦修採踢了出去,繼續動手解纜繩,還恨恨地衝着昏迷不醒的秦修採啐了一口:“窮酸的傢伙,誰聽你的!”

士無戰心,敵情不詳,這個軍官好不容易纔逃出明軍的截擊,他可不肯冒險留在這裡——要是大營沒守住呢?豈不是要給秦修採殉葬!

看到秦修採身後的幾個士兵呆呆地看着,那個軍官又是一聲大罵:“想活命的就快過來幫忙!”

這一聲大罵把那幾個士兵驚醒過來,他們連聲應是,衝過來幫着一起把已經解開纜繩的船推離岸邊,然後紛紛跳上船,在軍官的號子裡一起揮漿,把船駛入江中,向着下游的方向離開這個已經無人保衛的軍營。

周開荒帶着二百人趕到譚弘大營的時候天已經黑了,營門大開,望望裡面空無一人。周開荒進入營中後立刻下令扯下譚弘不久前豎起來的綠旗,重新換上了大明的紅旗。

在這座大營南方的山地上,有幾團紅色的火光變得明亮起來,周開荒朝那幾個地點望了一會兒。剛纔捉到的幾個俘虜供認譚弘在這片山上設置了不少崗哨和營壘,看上去這就是其中的幾個。周開荒得知山上還有幾百清兵後,就做好了與他們交戰的心理準備,不過現在看起來是不用了,這幾個大概就是守軍自己點火焚燒放棄的崗哨和營壘,其餘的守軍多半也逃走了。

“報告千總,我們又抓到一個活的。”

幾個士兵把神志不清的秦修採拖到了周開荒面前,他們剛纔在江邊發現了這個昏迷不醒的傢伙,同時還繳獲了四條船。

“拿水潑醒他!”周開荒打量了一下,猜測這個傢伙可能是個師爺,也許能問出一些重要的情報。

……

入夜已經很久了,岸邊的明軍和清軍都不敢舉起火把照明,只能摸黑繼續對峙。樹林中的明軍比較膽大,因爲樹林裡沒有清軍,所以沒有顧忌,可以打起火把來。此時譚弘身邊還有近三百士兵,他用這些士兵組成一個防禦陣勢,背水列陣守着幾百米長的一段河岸。其中的核心陣地由譚弘的親兵和家丁把守,這些人不但悍勇矯健,而且裝備精良。除了這些近衛外,其他的雖然是營兵,但也是譚弘手中比較好的一批兵,很多人都有盔甲,明軍的弓箭對這些士兵不具有太大的威脅,而且他們也有弓箭和火銃等遠程兵器,防守能力一點不比李星漢帶領的那些人差。

“大營的船很快就會來接應我們,”這是最後一段還在清軍控制中的河岸,幾個譚弘的親兵呼喊着鼓舞士氣,讓士兵們能夠堅定地守住:“再堅持一個時辰,我們就能脫險回營,一個弟兄也不會被落下!”

幾個明軍軍官湊在一起商議下一步的行動計劃,遠處清軍那聲嘶力竭的鼓勁聲不停地傳入他們耳中,對於這幾百困獸猶鬥的敵兵,明軍也是一籌莫展。和剛纔進行阻擊的明軍一樣,現在譚弘派上百十來人兩頭一堵,明軍就無法通過狹窄的岸邊小路攻打進去,只能和敵人進行消耗。

這種消耗戰對明軍絕對稱不上有利,剛纔明軍處於防禦地位時,殺死了六十多個清軍,自己才只有一個人受重傷。而隨着李星漢這邊轉入反攻,需要繞過山岩攻擊清軍,明軍很快就損失了十幾個士兵,估計頂多也就殺傷了一、兩個清軍。見狀明軍立刻就停止了攻擊,和譚弘一樣試圖迂迴包抄清軍。

可現在已經入夜,林中的道路不適合行軍,爲了避免成爲靶子,也不能舉着火把一直走到清軍跟前。

“弟兄們都一天沒吃過東西了,能夠堅持到現在就是憑着一股不要命的勁頭,但要是這樣空着肚子再喝一夜冷風,就是鐵打的人也要倒下了。”李星漢憂心忡忡地說。把最後這些敵人包圍在河岸後,明軍士兵都知道勝利就近在眼前,可是這勝利卻怎麼也難以最終握在手中,現在士兵們大多疲憊不堪,需要休息和飲食。

而譚弘那些鼓舞士氣的喊話,明軍聽到雖然生氣,但不得不承認譚弘對局面的判斷很準確。要是譚弘的大營裡派船把他接走,剩餘清軍還有反撲的能力,那明軍的局面並沒有比今天早上改善多少,甚至可以說更差——因爲大家的肚子更餓了。

“至少我們宰了幾百個投降韃子的敗類。”有個軍官見大家都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樣,拍着大腿叫起來:“老子殺了兩個,撈回本來了!”

鄧名覺得當務之急是去攻佔譚弘的大營,這個其他人也同意,不過路途遙遠,從這邊調兵去肯定來不及,只能盼望東面的自己人已經向譚弘的大營進發。大家估計大營裡怎麼也會有百多個士兵看家,再加上逃回去的潰兵,就是周開荒把他那隊四百多士兵都帶去也未必能一鼓攻下,當然也不會肯定是攻不下,在成與不成之間。

“唉,本想我們會在河岸邊大戰一場,陣斬了譚弘,然後全軍進攻敵營,怎麼鬧成這樣,被堵在這裡進退不得呢?”

現在譚弘沒有死,打亂了整個計劃,大部分明軍守在這裡,若是被他脫險那就是前功盡棄。可是這個狡猾的傢伙不肯突圍只是一味死守,不但牽制住了明軍主力還卡斷了岸邊的交通線。

抱怨歸抱怨,辦法還是要想,最後大家都同意要從兩翼、中間同時對這股孤軍發起進攻,聯絡方法還是響箭。反正對方佔據的戰線並不寬,同時發起進攻問題應該不大。不過黑夜裡互相之間的聯絡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卡斷交通線的譚弘同樣也切斷了明軍的聯絡通道,現在包圍譚弘的明軍只能翻山越嶺交換意見,雖然包圍圈兩端的直線距離只有兩里路,但是摸黑走山路也要很久,一個來回就廢半個時辰的工夫。

再考慮到其他幾隊的軍官也需要溝通,只能靠通訊兵兩條腿跑來跑去聯絡,意見一致後各隊還要進行部署,部署妥當後還要進行通報以便統一行動。

“子夜之前,恐怕是收拾不下譚弘這賊。”這是一羣人得出的結論。

“必須要一舉克敵,拿下譚弘的首級,這樣就算周千總沒能打下敵營,我們也能靠這個震懾敵軍,從容脫險。”從最初輕鬆取勝的巨大喜悅中清醒過來的軍官們,認真地向傳令兵交代着,現在需要各隊明軍都認識到局面依舊險惡,大家必須保持拼死一戰的勢頭才能爭取到生路。

正當明軍緊鑼密鼓地籌備最後一次猛攻時,譚弘一直期盼的船隻終於到來了。當鄧名看到江上那點點火光時,明軍的總攻還沒有準備妥當,李星漢見狀就要上去蠻幹。鄧名和趙天霸好不容易纔把他勸住。李星漢也知道,在目前情況下發起進攻除了多付出傷亡沒有什麼益處,若是來船是譚弘的部下,那就意味着今天的行動最終還是失敗了,一旦譚弘逃走,明軍官兵依舊處於絕境。

“等一會兒看清楚再說,也許不是譚賊的船。”鄧名只能這樣安慰心急如焚的李星漢,不過他也知道這個希望渺茫,文安之、袁宗第多半都已經撤退得很遠了,不可能在這個時間出現。聽到鄧名這明顯的安慰話,李星漢等周圍的明軍軍官只能報以苦笑。

與之相反,見到江面上的火光越來越近,譚弘的陣地上爆發出一陣歡呼,雖然譚弘謹慎地立刻加以制止,不過他本人也和部下們一樣受到鼓舞。

譚弘意識到船隻出現可能會引發明軍的強攻,連忙下令所有的人嚴加戒備。譚弘又想起營裡只有幾條船,若是見到船隻不足可能會動搖軍心,於是又讓親兵們去呼喊,告訴大家這些船會分批把大家運到江對岸,只要大家服從命令聽指揮,都能平安渡過江去。

譚弘希望激起士兵抵抗的勇氣,從而爲他自己爭取平安登船的時間,如果操作得當,跟在他身邊的親兵和家丁也能救出——這些是他最重視和依仗的武力。在譚弘的授意下,本來在靠前位置督戰的軍官暗暗向內側移動,這些軍官都是譚弘多年的部下,是他能夠得心應手掌握部隊的工具,譚弘肯定要爲他們在船上留個位置。

江船在黑暗中靜悄悄地駛來,除了船槳撥動江水的聲音,船上的人沒發出任何其他聲響。靠近河岸邊兩軍對峙的陣地,船上的火把熄滅了,似乎是避免遭到敵方的攻擊。此時譚弘清楚地聽見船漿整齊的擊水聲,隱約看見船體的黑影。水聲越來越近,譚軍都屏住呼吸關注着江面上的動靜,興奮地等待着,那些在最前排隨時可能遭到明軍攻擊的清兵,也不時回頭望向水面。

終於,黑夜中響起了一個熟悉的喊聲,譚弘和很多手下都立刻辨認出那是來自師爺秦修採的。

“侯爺!侯爺您在哪?”

心裡最後一塊石頭落地,譚弘緊繃了幾個小時的神經一下子放鬆下來,這段時間雖然他一直能保持自制,但突圍、堅守,逃生、死亡……各種思想鬥爭,以及希望與絕望的激烈衝突在譚弘心裡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快要不堪重負了。

“我在這裡!”

喜悅的譚弘親自大喊一聲迴應秦修採的詢問,他身邊同時響起了一片歡呼聲,這是他那些喜不自禁的部下在雀躍。其中有一些即將被拋棄、但目前還被矇在鼓裡的士兵,或者說是因爲絕望而自我催眠,選擇堅信譚弘承諾的普通營兵。

“侯爺!”聽到譚弘的迴應後,江面上又傳來秦修採的一聲叫喊,不過其中似乎沒有什麼喜悅之情,聽上去好像倒是要哭出來一般。

僅僅一聲而已,秦修採的聲音不再繼續傳過來,船槳聲停止了,江面上幾艘船的黑影中有新的火光亮起,像是很多的火把,乍一看有十幾支之多,可絕大多數亮度並不高,似乎沒有正常的火把那麼明亮。

“火箭!”

譚弘的一個近衛最先反應過來,失聲大叫,幾乎在他這聲喊叫發出的同時,譚弘就看到那排火光撲面而至,一同襲來的還有颼颼的破空之聲。

“侯爺小心。”

幾個忠誠的衛士一下子擋在譚弘身前,軍隊中響起了驚叫和譁然之聲,其實火箭的數目並不多,對於鎧甲在身的譚弘近衛來說也不是很大的威脅,其中大多數都落在地上並沒有碰到人,箭頭上的松脂在落地後仍在繼續燃燒,照亮了譚弘和他身邊那些變得沒有血色的面孔。

發這示威性的齊射讓周開荒感到很滿意,因爲部署在四條船上的十二個射手反應速度差不多,領頭的箭離弦後,剩下的射手都在差不多的時間射擊,雖然火箭不多,但周開荒自認爲很有氣勢和威懾力。

滿意的周開荒推了一把被兩個士兵架在船頭的秦修採,低聲喝道:“喊吧!”

秦修採感到隨着這聲喝令,左側士兵架在他後頸上的匕首又緊了一緊,快要勒進肉去了,就再次高聲叫起來:

“侯爺,什麼都完了,大營被文督師攻破了,好幾萬的兵馬啊,漫山遍野的都是朝廷的大兵啊……”

按照周開荒的吩咐,秦修採衝着漆黑的岸上大叫,說夔州的明軍殺了個回馬槍,劉體純、郝搖旗、李來亨一個不落地統統於今夜抵達。秦修採在大營失守、自己被俘前就已經看到數以萬計的明軍正浩浩蕩蕩地開過來。

這些喊話聲在夜空中傳得很遠,剛纔還興奮的譚弘陣地上此時寂靜得猶如一片墓地,而他們兩旁和更遠的山地上,則爆發了此起彼伏的喝彩聲。很快,秦修採帶來的消息被明軍口口相傳,傳遍了廣闊的陣地,環繞着譚弘餘部的方圓幾裡地上,到處都是雷鳴一般的狂熱歡呼。

第63節 黃雀(上)第53節 擒賊第51節 詐敗第55章 山崩第25節 壓力(上)第38節 買賣(上)第27節 反攻第45節 南下第6節 親征(上)第20節 僞詔(上)第8節 進軍第57節 夜戰(上)第37節 刺客第58節 接觸(上)第44節 失蹤第39節 大捷第38節 買賣(下)第5節 退兵第43節 輕取第46節 掃蕩第29節 功名第64節 平息(下)第60節 人心(下)第67節 守法(上)第4節 一致(上)第59節 撤軍第62節 蠢動(上)第29節 統一(下)第37節 立碑第32節 才能(下)第27節 飲血第14節 亂戰(下)第8節 進軍第56節 推銷(下)第11節 優待第19節 感慨(下)第60節 人心(上)第13節 天明(上)第56節 蠱惑第17節 政策(上)第26節 告狀第67節 守法(上)第42節 反擊第26節 反覆第59節 魔鬼(上)第45節 顏面第33節 唐王第25節 印象第38節 奔波第20節 萬縣第34節 晉王(下)第16節 示威第8節 戰備(下)第30節 新年第43節 風向(下)第1節 精明(上)第67節 守法(下)第36節 宿命(上)第53節 慘痛(下)第29節 搏鬥(上)第30節 威壓(上)第4節 國民(下)第31節 戰備第10節 爆破第54節 權變(下)第57節 夜戰(下)第57節 分贓(下)第55節 死地第21節 煙霧(上)第29節 搏鬥(下)第10節 追逐第51節 夢想(下)第12節 專家第52節 私心第23節 臨陣第35節 表態第60節 算盤(下)第25節 投奔(中)第7節 交易第47節 贖買(上)第37節 干涉(上)第21節 風起(上)第9節 問話(上)第15節 相識(下)第48節 專利(下)第30節 成長(下)第26節 告狀第7節 變臉(上)第3節 君臣第11節 優待第33節 問策(下)第23節 代理(上)第18節 詔書(下)第51節 夢想(上)第14節 算賬第13節 債務第24節 洞悉第16節 示威第10節 負責(上)第21節 煙霧(下)
第63節 黃雀(上)第53節 擒賊第51節 詐敗第55章 山崩第25節 壓力(上)第38節 買賣(上)第27節 反攻第45節 南下第6節 親征(上)第20節 僞詔(上)第8節 進軍第57節 夜戰(上)第37節 刺客第58節 接觸(上)第44節 失蹤第39節 大捷第38節 買賣(下)第5節 退兵第43節 輕取第46節 掃蕩第29節 功名第64節 平息(下)第60節 人心(下)第67節 守法(上)第4節 一致(上)第59節 撤軍第62節 蠢動(上)第29節 統一(下)第37節 立碑第32節 才能(下)第27節 飲血第14節 亂戰(下)第8節 進軍第56節 推銷(下)第11節 優待第19節 感慨(下)第60節 人心(上)第13節 天明(上)第56節 蠱惑第17節 政策(上)第26節 告狀第67節 守法(上)第42節 反擊第26節 反覆第59節 魔鬼(上)第45節 顏面第33節 唐王第25節 印象第38節 奔波第20節 萬縣第34節 晉王(下)第16節 示威第8節 戰備(下)第30節 新年第43節 風向(下)第1節 精明(上)第67節 守法(下)第36節 宿命(上)第53節 慘痛(下)第29節 搏鬥(上)第30節 威壓(上)第4節 國民(下)第31節 戰備第10節 爆破第54節 權變(下)第57節 夜戰(下)第57節 分贓(下)第55節 死地第21節 煙霧(上)第29節 搏鬥(下)第10節 追逐第51節 夢想(下)第12節 專家第52節 私心第23節 臨陣第35節 表態第60節 算盤(下)第25節 投奔(中)第7節 交易第47節 贖買(上)第37節 干涉(上)第21節 風起(上)第9節 問話(上)第15節 相識(下)第48節 專利(下)第30節 成長(下)第26節 告狀第7節 變臉(上)第3節 君臣第11節 優待第33節 問策(下)第23節 代理(上)第18節 詔書(下)第51節 夢想(上)第14節 算賬第13節 債務第24節 洞悉第16節 示威第10節 負責(上)第21節 煙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