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親征(上)

周沛公只用了三天就從南京返回,大部分合約條款兩人都早已達成共識,最主要的軍事方面:在對合約絕對保密的前提下,明軍在十天內放棄鎮江,舟山軍撤退回崇明,不得無故登岸;而川軍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湖廣,不得在江南境內託詞逗留。對應的,南京方面負責向北京保證可以獨自面對崇明,並不嘗試重建水師或是做出其他威脅崇明的舉動。

不過在軍事合約之外,還有商貿問題,周培公要求仿效武昌的例子,由南京方面負責組建銷贓商行,而不能由着舟山軍明目張膽地進入江南領地四下貿易。就連出貨周培公也要求由這個商團負責,而周培公拿出來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那就是安全和保密需要。

對於貨物價格鄧名並不擔心,最大的利潤是由運輸帶來的,只要明軍負責大部分的運輸,那定價就不可能由南京說了算。尤其是利潤最可觀的海貿方面,更是南京無法插手的,或許南京知道海貿的利潤很高,但到底舟山軍和延平的交易價格仍是南京方面無法知曉的,除非明軍這邊主動透露。

“這些交易一律用銀子覈算。”周培公見鄧名沉吟不語,又補充了一條他認爲很重要的條款。

“看來周培公是發現武昌那邊的貨吃虧了。”鄧名本來也無意在南京這邊使用欠條政策,至少現在時機未到,他剛纔沒有立刻答應主要還是擔心南京會突然切斷貨源,官員的信用一向不好,所以鄧名同樣想插手其中,設法扶持、培養一個財富和明軍息息相關的利益集團。

“好吧,用銀子覈算。”鄧名痛快地答應了周培公的要求,不過他馬上拿出一個交換條件:“既然江寧巡撫不打算重建水師,那就把造船匠給我吧,反正馬上就要禁海了,造一些漕船總要不了現在這麼多造船匠吧。”

“鄧提督打算把他們要走然後造戰艦打我們麼?”周培公冷笑一聲:“巡撫大人怎麼可能會同意?”

“我是打算在四川造一些船,如果沒有足夠的船,貨物就無法運輸,此外想運貨去海外也需要大量的船隻。”鄧名耐心地給周培公解釋起來:“海貿一本萬利,江南絲綢賣給武昌售價頂多漲個三、四成,而賣給延平郡王至少能翻一、兩番,瓷器可能還要高。”

“一兩番嗎?”周培公有些奇怪鄧名爲何要告訴自己這個價格,不過還是忍不住感嘆了一聲:“確實是大利啊,延平那裡肯定還要賺一些吧。”

“延平能賺多少我就不知道了,但如果沒有這些船,緊靠四川的十萬百姓,我是養活不了多少軍隊的。”上次周培公走後,鄧名花了足有一晚上來揣摩周培公的心理,認爲自己把握到了一些對方的脈搏:“要是我軍隊多一些,周布政使的位置也越發地穩了吧?”

“我是朝廷忠臣,鄧提督休要小看人。”周培公冷冷地說道,接着話鋒一轉:“但我若是幫提督多造商船的話,提督打算怎麼回報我?官職不能算,那是朝廷給的恩典。”

“我們聯合成立一個商行如何?不,應該叫商團爲好。”鄧名拿出了他的方案,這是一個有別於武昌模式的方案,這個商團從清廷控制區收購貨物,由兩江總督衙門負責掩護,運到崇明島後出售給鄭成功,中間的差價都是商團的利潤:“賺的錢三、七開,你三我七,怎麼樣?”

周培公哈哈大笑了兩聲:“提督是想討價還價到四、六嗎?先開個三七等我開口說五五時好還價。”

“周布政使知我肺腑啊。”鄧名也是一笑:“那就五五吧,這事定下來了嗎?”

“可我怎麼知道提督到底掙了多少錢?”周培公反問道。

“這個容易,周布政使可以派幾個賬房來嘛,合夥做生意,還能不讓查賬不成?”鄧名慷慨地說道。

“好吧,就這樣定了。”周培公對這個協議很滿意,誰都知道海貿利潤巨大,但沒有渠道也只能乾瞪眼,這樣直接從明軍的利潤裡分走一半,不但比他原先的計劃收益高,而且也不怕鄧名再給自己下類似欠條換貨的套。有了這麼一大筆銀子的收入,不但有了收買知情人所需要的經費,還可以讓兩江總督衙門上下都分到些油水。

明軍放棄了一部分利益,不過既然崇明允許兩江總督的賬房一起管賬,那他們進貨的賬本明軍也理所當然地可以過目,這樣崇明對貨源和出貨商也不會兩眼一抹黑,要是兩江總督衙門變卦,那明軍展開走私也要方便許多。

“那造船工匠一事。”

“全包在我身上。”周培公已經想好了和蔣國柱的說辭,朝廷禁海在即,船廠解散,除了留下一些漕船所需的造船匠外,剩下的顯然都要遣散去種地,給了鄧名也沒有什麼損失;對於蔣國柱可能的不安,周培公打算從兩個方面說明,一方面是戰術性的:鄧名無法侵佔江南是因爲他兵力不足,而不是因爲船少,而且船多先倒黴的也是李國英;另一方面是戰略性的:周培公打算向蔣國柱指出,鄧名和鄭成功不同,下江南是圖財不是想擴大地盤,鄧名船多掙錢就多,老虎吃飽了就不傷人了——以鄧名的好財表現來看,如果真達成了協議,鄧名不好好合作掙錢反倒和兩江廝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或許再過個十年,如果鄧名那時不但沒有被朝廷剿滅反倒打跑了李國英,想出川擴大地盤了,那首當其衝的也是湖廣,再說那時蔣國柱說不定早就離開南京了。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把鄧老虎餵飽,讓他不要賴在江南不走,而且南京還可以得到一大筆銀子。

和周培公達成協議後,鄧名覺得不需要再長期留在江南了:“黃梧的禁海令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展開,只要在這期間完善崇明通道,清廷毀滅了沿海海商也不會對閩軍構成致命打擊,鄭成功可以持續對沿海形成壓力,舟山也不會因爲物資匱乏而崩潰。東南的局面依然可以穩定而不會急劇惡化。嗯,只要能幫助李定國收復貴州、廣西領土,局面就能恢復到三王內訌前的局面,也就擺脫了旦夕覆滅的危機。不過吳三桂實在是塊硬骨頭,四川也還有李國英,我該如何是好呢?”

……

北京,接到了張朝的奏章後,順治的心情就非常不好,一個年輕的漢人官員異軍突起,不但掌握了一支看上去頗有戰鬥力的軍隊,還得到地方官民的讚賞,這不能不令朝廷感到威脅。等蔣國柱的奏章也送到後,順治的心情就變得更差了,周培公的人望比他想象的還要高,而且軍隊也強得有些嚇人了。

大臣都建議順治同意蔣國柱和張朝的請求,給周培公以殊榮,順治心裡也知道這是最穩妥的辦法。但如果答應了兩江大臣的請求,那周培公的名聲無疑會更加高漲,代理江南布政使、掛着一個江西布政使的銜,還有一個武昌知府的本官,這簡直就是擎天一柱了嘛,要是周培公又把鄧名擊敗了,朝廷又該如何賞賜?

正是因爲這個顧慮,順治遲遲沒有對兩江的奏章做出批覆。這段時間他的寵妾董鄂妃還病重,讓順治更是感到禍不單行。

今天朝臣們上朝的時候就感到宮殿內氣氛不對,擔任御前侍衛的索額圖昨天值班,他找到機會偷偷報告他老子,昨天晚上董鄂妃那個小主子過去了,皇上大怒之下打死了幾個給服侍她得宮女和太監。

“什麼?那皇上今天還上朝?”索尼大吃一驚:“皇上爲何不停朝呢?”

“皇上聖明,怎麼會爲了……”

“胡扯!”索尼低聲罵了兒子一聲,疾走了兩步,與其他大臣一起走進大殿,他察言觀色,發現鰲拜等其他大臣也都和自己一樣,神情嚴肅、大氣都不敢透一口,顯然都從各自熟悉的內侍那裡得到了消息。

在大臣們的山呼萬歲聲中,順治走上大殿,坐在了他的寶座上,皇帝的姿態看上去和往日並沒有太多不同,只是臉色有些蒼白。

“鄧逆擾亂江南,威脅漕運,地方督撫剿匪不力,觀望養賊,以致東南不安,生靈塗炭。”順治坐定後就大聲地說起來:“朕意已決,親征江南。”

山東、河南綠營精銳和部分禁旅八旗已經隨着達素南下,江南、湖廣的連番戰火讓清廷今年的財政也有些吃緊,倉促之間難以動員規模龐大的軍隊跟着順治親征。

按理說,大臣們現在應該一擁而上,務必要說服順治收回成命。但大殿上的衆臣,人人都知道現在順治雖然看上去平靜,但其實是一座快要爆發的火山。

“奴才遵旨。”索尼率先叩拜下去,他琢磨着親征非同小可,還是有時間拖延,等順治心情好一些後才說服他收回成命的。

“奴才遵旨。”其他滿洲大臣也都跟着應道,即使是勇猛如鰲拜,看到順治那滿是殺氣和紅絲的眼睛後,也心驚膽戰不敢在這個時候觸犯龍顏。

“臣遵旨。”漢族大臣們也一起唱到,同時深深地跪倒在地,向寶座上的皇帝叩首。

第1節 誤會(下)第58節 接觸(下)第58節 接觸(下)第7節 演變(上)第50節 挫折第17節 調查第7節 交易第2節 抵x制第23節 瓷器第1節 失憶第26節 判斷(上)第25節 投奔(上)第23節 臨陣第4節 一致(上)第59節 細作第13節 天明(下)第51節 救援第42節 剃髮第32節 吐哺第21節 煙霧(下)第11節 劫營(上)第13節 困獸第33節 搜索第26節 兄弟(中)第24節 整訓(上)第31節 血戰(下)第37節 重慶第28節 城前(上)第6節 魯王第40節 困境第42節 剃髮第16節 攀談(上)第37節 軍火第24節 怒潮(下)第19節 感慨(上)第52節 私心第40節 擁立第43節 續戰(下)第13節 勇氣(上)第30節 大敵(下)第19節 感慨(上)第7節 北上第48節 提案第41節 獻計第47節 情報(下)第11節 實驗第55節 壓力(下)第29節 道破第5節 重整(下)第42節 中立(上)第5節 重整(上)第17節 虛招(上)第60節 人心(下)第53節 兌換第48節 提案第5節 潤滑第47節 自救第5節 放棄(下)第49節 敗像第29節 機密第34節 攻勢第56節 宣戰(下)第25節 棄軍第52節 登陸(上)第68節 混亂(上)第38節 奔波第31節 呆仗(上)第26節 反覆第53節 擒賊第16節 衝擊(上)第30節 變化(下)第34節 詐降第7節 出口第55節 俘虜(上)第58節 斷後(下)第51節 救援第22節 退讓(下)第35節 鞏固(下)第35節 鞏固(上)第31節 裁軍(上)第17節 政策(下)第10節 爆破第41節 失控(上)第20節 僞詔(下)第32節 奉節第39節 衝突(下)第46節 合營第55節 壓力(下)第65節 援助(上)第62節 蠢動(上)第49節 風氣(下)第24節 怒潮(上)第43節 鷹派第39節 嚮導(上)第5節 重整(下)第22節 謊言第58節 斷後(上)第46節 掃蕩第2節 競爭
第1節 誤會(下)第58節 接觸(下)第58節 接觸(下)第7節 演變(上)第50節 挫折第17節 調查第7節 交易第2節 抵x制第23節 瓷器第1節 失憶第26節 判斷(上)第25節 投奔(上)第23節 臨陣第4節 一致(上)第59節 細作第13節 天明(下)第51節 救援第42節 剃髮第32節 吐哺第21節 煙霧(下)第11節 劫營(上)第13節 困獸第33節 搜索第26節 兄弟(中)第24節 整訓(上)第31節 血戰(下)第37節 重慶第28節 城前(上)第6節 魯王第40節 困境第42節 剃髮第16節 攀談(上)第37節 軍火第24節 怒潮(下)第19節 感慨(上)第52節 私心第40節 擁立第43節 續戰(下)第13節 勇氣(上)第30節 大敵(下)第19節 感慨(上)第7節 北上第48節 提案第41節 獻計第47節 情報(下)第11節 實驗第55節 壓力(下)第29節 道破第5節 重整(下)第42節 中立(上)第5節 重整(上)第17節 虛招(上)第60節 人心(下)第53節 兌換第48節 提案第5節 潤滑第47節 自救第5節 放棄(下)第49節 敗像第29節 機密第34節 攻勢第56節 宣戰(下)第25節 棄軍第52節 登陸(上)第68節 混亂(上)第38節 奔波第31節 呆仗(上)第26節 反覆第53節 擒賊第16節 衝擊(上)第30節 變化(下)第34節 詐降第7節 出口第55節 俘虜(上)第58節 斷後(下)第51節 救援第22節 退讓(下)第35節 鞏固(下)第35節 鞏固(上)第31節 裁軍(上)第17節 政策(下)第10節 爆破第41節 失控(上)第20節 僞詔(下)第32節 奉節第39節 衝突(下)第46節 合營第55節 壓力(下)第65節 援助(上)第62節 蠢動(上)第49節 風氣(下)第24節 怒潮(上)第43節 鷹派第39節 嚮導(上)第5節 重整(下)第22節 謊言第58節 斷後(上)第46節 掃蕩第2節 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