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節 蠢動(上)

南京。.

自從六年前清軍在川北慘敗後,江南督撫的曰子就過得越來越舒心。這幾年下來,蔣國柱的白髮不但一點沒有增多,而且還愈發地紅光滿面起來,他覺得再在兩江總督這個位置上爲國效勞個十年不成問題;現在最困擾蔣國柱的問題是,如何保證自己的兒子能夠順利接班——本來蔣國柱還盼着在鄧名統一天下的行動中立下大功,來確保自己的子孫富貴,但因爲鄧名遲遲不肯在國內大打出手,所以這個願望也無法實現。除此以外,江西的張朝依舊是蔣國柱的一塊心病,後者和他一樣因爲官兵的慘敗而延年益壽,現在依舊割據江西,讓蔣國柱的兩江總督還是有名無實。

因爲鄧名去遠征海外了,所以蔣國柱的心思又活絡了起來,把老戰友樑化鳳找來商議——現在樑提督不但依舊是兩江部隊的總司令,也和周培公一樣成了蔣國柱的兒女親家。

“鄧相這次去南洋,沒有個一年半載恐怕是回不來吧?”蔣國柱根本沒有和樑化鳳討論之前燕京那場軍事冒險的興趣,康熙皇帝早在出兵之前就已經輸了,戰爭開始前半個月,各種關於清廷出兵的內幕消息就在交易所裡到處流傳。康熙的朝廷買了四川大批的債券,高官、大將在成都都有存款和地產。連滿洲太君都有不少人送兒女去四川上學,親王的側福晉也跟着去陪讀了……出兵前,統帥和高級軍官就挪用軍餉來炒期貨,這一仗皇上要是能贏才真是活見鬼了。

“短期裡肯定是回不來的。”這幾年樑化鳳幫助蔣國柱建立了一支相當不錯的軍隊,還從川西聘請了大批退伍軍官來幫助訓練官兵,現在就是遇上了滿清的中央部隊都有一戰之勇。對於蔣國柱的心思,樑化鳳也清楚得很,鄧名崛起前清廷很厲害,大家從沒想過自相攻伐;川北一戰後清廷威信掃地,但鄧名又出來鎮住了大夥兒,讓大家看着鄰居的領土幹流口水,但是不敢動手。

吳三桂吞併廣西這件事是蔣國柱和樑化鳳探討了好幾年的話題,蔣國柱認爲,吳三桂成功的關鍵因素有二。首先就是時機把握得好,當時川北戰役剛剛結束,鄧名和清廷的注意力都在北邊,吳三桂剛好利用了這個燕京和成都雙雙來不及干涉的空擋;其次就是動作快,要是吳三桂陷入了曠曰持久的戰爭,那四川至少會向弱勢的一方販賣軍火,要是再拖長一些時間,說不定鄧名都會出動軍隊參戰。

“總督大人有意江西嗎?”樑化鳳問道。他從吳三桂的成功中總結出的經驗和蔣國柱不同,樑化鳳覺得辦大事就要善於翻臉不認人,不過樑化鳳思來想去,這個話題還是不要和頂頭上司討論的好。

“要是鄧相要一年多才能回來的話,這實在是個統一兩江的好機會啊。”果然不出樑化鳳所料,蔣國柱的確在琢磨南昌。第一,現在鄧名不在,清廷又新敗一場,時機看上去很合適;第二,這歸根結底是兩江的內政,蔣國柱是得到燕京和成都雙重承認的兩江總督,消滅南昌的張朝割據勢力名正言順;第三,現在江西依靠着大量出售瓷器給四川商人,財政狀況相當不錯,蔣國柱統一兩江後實力就能變得更加雄厚。

按理說浙江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目標。不過眼下的全國形勢不好說,如果不算是亂世吧,明明都已經地方割據了;如果算是亂世吧,燕京和成都還對各省有相當的威懾力,大家要想欺負鄰居也需要找藉口。趙國祚的浙江不屬於兩江總督的勢力範圍,要是蔣國柱強行去攻打他的話,那很容易遭到南北督撫的口誅筆伐。而且趙國祚爲人十分乖巧,每年給燕京的海運始終保持在應交稅款的七成以上,還大力發展禁海區,好幾年前寧波、溫州、台州就都是禁海區了,今年年初義烏的禁海也提上了議程——這樣一來,大半個浙江都是禁海區了。就算蔣國柱攻入浙江,也不敢去禁海區裡接受浙東軍的地盤啊。最關鍵的一點是,趙國祚和鬆奎依靠厲行禁海,從浙東軍那裡拿了好多錢,他們把半數存到了成都的銀行裡,半數用來賄賂院會的參議員和帝國議員們,成都到處都是說趙國祚和鬆奎好話的;就在去年,杭州將軍鬆奎還上奏章說剃髮令已經過時了,建議朝廷修改政策,並搶先一步宣佈取消浙江的剃髮令。

“總督大人高見,末將也是這麼想的。”樑化鳳重重地一點頭。很久以來他就看江西不爽了,而且樑化鳳自問也不再年輕,等候鄧名發動統一戰爭已經很多年了,但左等不來、右等也不來,要是再這樣和平下去,樑化鳳就沒有機會建功立業了。

得到樑化鳳的支持後,蔣國柱又秘密召集了總督衙門的幕僚會,接着就是有大量江南軍官參與的軍事會議。這些年,依靠不斷向四川出售絲綢、棉花和其他原材料,兩江總督衙門也積攢了一些積蓄;而且蔣國柱遠不像趙國祚那麼老實,對燕京的海運總是想方設法地剋扣。川北之戰後,蔣國柱每年拖欠的錢糧達到了應交稅款的一半,籌措一場對江西的戰爭,軍費毫無問題。

大部分軍官對總督的計劃也都高舉雙手歡迎,他們的想法和樑化鳳差不多,再不打仗他們軍人就更沒有存在的價值了。這些軍官都拍着胸脯向蔣國柱保證,他們能輕而易舉地把張朝打垮,輔佐蔣國柱實現統一兩江的偉業。

雖然蔣國柱嚴禁大家把會議內容外泄,不過兩次會議後,南京和南昌的交易所還是迅速作出反應,風向隨之而動,張朝治下的景德鎮,省屬的陶瓷集團股票大跌,而陶瓷的期貨價格則迅速攀高;南京的漲跌幅度雖然沒有這麼大,但不少人也都因爲聽說要打仗而產生恐慌。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蔣國柱不禁大發雷霆,再次把樑化鳳叫來:“怎麼本官還沒下令備戰,連成都那邊都知道了?剛纔四川領事來找過本官,要本官以和爲貴,相忍爲國!”

“末將聽說是有人想用內幕消息賺一筆。”樑化鳳小心翼翼地說道:“大人的總督衙門,還有末將的提督衙門,炒股的人一向都不少。”

“唉。”蔣國柱長嘆了一聲。前不久看皇上笑話的時候他感覺很有趣,但現在輪到自己了,才知道原來這種滋味十分苦澀:“本官早就說過,我們也應該和成都一樣,不許官員和三服以內的近親炒股,也應該公開官員的財產。”

“總督大人萬萬不可,這種做法不符合我兩江的民情啊。”樑化鳳聞言大驚。作爲第一個得知蔣國柱有意攻打南昌的兩江人,他的老婆、兒子是最早一批依靠內幕消息在南京股票市場上投機的人。見蔣國柱神色有些猶豫,樑化鳳生怕對方就此打了退堂鼓:“總督大人,我們既然已經開始幹了,就要把這事辦成了啊。如果總督大人此時退縮,末將恐怕會對總督大人的威名有損。”

“嗯,本官豈會不知道開弓沒有回頭箭的道理?”蔣國柱橫了樑化鳳一眼,懷疑自己的首席大將也泄密了——不過正如樑化鳳所說,現在確實是騎虎難下了,估計已經有大批幕僚和軍官都去投機了,這時要是蔣國柱出爾反爾,他的文武手下恐怕會有不少人折本,甚至導致兩江總督衙門離心離德。

“只要我們迅速地佔領了江西,那成都也只能承認事實。總督大人是不是向領事說,我們有絕對的信心保證瓷器的供應,而且若是瓷器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們的售價會比張朝更低。”樑化鳳胸有成竹地說道:“四川人不就是想掙錢嘛?只要我們能保證他們掙得更多,這還叫事嗎?”

風聲傳到南昌後,張朝親自趕往九江坐鎮,表示誓死要爲大清守住江西。他還指責蔣國柱意圖艹縱江西的巡撫人選,是對大清不折不扣的背叛,只會便宜了成都的亂黨——在向全國的督撫指責蔣國柱通鄧,闡述江西自衛的正義姓的同時,張朝還與常駐九江的成都領事會面,希望能緊急購買一批軍火。

雖然事情已經敗露,但蔣國柱一不做二不休,反脣相譏說張朝戀棧權威,把持江西巡撫一職多年,還企圖傳給兒子,真是大清的罪人!而且蔣國柱還列舉了一些罪證,反駁說其實張朝纔是真正在“通鄧”。蔣國柱身爲兩江總督,討伐叛逆張朝乃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蔣國柱知道,由於這些年一直剋扣運往燕京的錢糧,朝廷對他的印象非常糟糕,肯定不會同意他給張朝扣上“通鄧”的罪名。所以蔣國柱到此爲止也不繼續在燕京方面多花時間,而是再次約見了四川駐南京的領事,表示他會盡全力保證瓷器貿易的順暢,而且蔣國柱還願意在池州、銅陵等地禁海。

除了燕京和成都以外,南京和南昌也都很關心安慶周培公對此的態度。

吳三桂吞併廣西后,周培公趕赴貴州調解成功,又從吳三桂手中得到了兩省布政使的銜位;而從廣東、福建返回時,這兩省的藩王出於對吳三桂或是其他鄰居的警惕,也分別任命了周培公作爲他們兩省的布政使。再加上川陝總督高明瞻的青睞,周培公此時已經身兼十二省布政使。周布政使這些年在安慶高舉“剿鄧”的大旗,邀請四川各個銀行投資,還請四川的軍火商入股,開辦了不少軍火工廠。他的剿鄧總隊也能請到帝國現役軍官而不是退伍軍人當教官,實力相當可觀。

現在江南和江西的大戰一觸即發,周培公的態度就變得至關重要,天下人的目光很快地集中投向了安慶,一時之間,大有“周公不出,奈蒼生何”的意思。

第4節 推薦(下)第16節 龍騎(上)第7節 窮途第35節 表態第50節 追擊(下)第34節 攻勢第9節 海權第54節 官銜第59節 黃雀(上)第53節 慘痛(下)第12節 調整(下)第27節 合作(下)第19節 跋扈(上)第4節 國民(下)第53節 擒賊第5節 密信第63節 黃雀(上)第29節 統一(上)第60節 算盤(上)第5節 放棄(上)第60節 烽火第30節 成長(下)第3節 說服第41節 遭遇(下)第51節 夢想(中)第30節 賽跑第24節 川西第4節 國民(下)第21節 東進(下)第64節 平息(上)第43節 徵兵第8節 矛盾第4節 推薦(上)第42節 艱苦(上)第48節 失誤第35節 面談第25節 投奔(上)第54節 官銜第19節 感慨(下)第19節 跋扈(下)第8節 震怒(上)第12節 強渡(下)第19節 忠心(上)第11節 攻勢(下)第31節 裁軍(上)第16節 衝擊(上)第9節 買路第57節 觀感(上)第10節 決議(上)第47節 證據(中)第7節 窮途第19節 軍功第52節 反擊第50節 動向(下)第58節 接觸(下)第41節 爭奪(上)第24節 內憂(下)第49節 副手(下)第39節 王佐(上)第51節 保衛(上)第46節 證券(上)第51節 夢想(下)第27節 飲血第16節 衝擊(上)第25節 棄軍第59節 議款(上)第51節 夢想(下)第37節 干涉(上)第29節 道破第42節 送行第3節 說服第6節 親征(下)第44節 夾擊(上)第55節 俘虜(下)第68節 混亂(下)第9節 問話(下)第6節 戰俘第15節 相識(上)第56節 離去第22節 突破(下)第39節 衝突(下)第49節 擴張(上)第49節 昆明第58節 接觸(下)第57節 觀感(上)第4節 國民(上)第1節 代售第48節 融洽(上)第36節 否決第60節 烽火第12節 調整(上)第15節 攻防第56節 推銷(下)第1節 代售第27節 圍攻(上)第45節 移民第47節 情報(上)第31節 佯攻(上)
第4節 推薦(下)第16節 龍騎(上)第7節 窮途第35節 表態第50節 追擊(下)第34節 攻勢第9節 海權第54節 官銜第59節 黃雀(上)第53節 慘痛(下)第12節 調整(下)第27節 合作(下)第19節 跋扈(上)第4節 國民(下)第53節 擒賊第5節 密信第63節 黃雀(上)第29節 統一(上)第60節 算盤(上)第5節 放棄(上)第60節 烽火第30節 成長(下)第3節 說服第41節 遭遇(下)第51節 夢想(中)第30節 賽跑第24節 川西第4節 國民(下)第21節 東進(下)第64節 平息(上)第43節 徵兵第8節 矛盾第4節 推薦(上)第42節 艱苦(上)第48節 失誤第35節 面談第25節 投奔(上)第54節 官銜第19節 感慨(下)第19節 跋扈(下)第8節 震怒(上)第12節 強渡(下)第19節 忠心(上)第11節 攻勢(下)第31節 裁軍(上)第16節 衝擊(上)第9節 買路第57節 觀感(上)第10節 決議(上)第47節 證據(中)第7節 窮途第19節 軍功第52節 反擊第50節 動向(下)第58節 接觸(下)第41節 爭奪(上)第24節 內憂(下)第49節 副手(下)第39節 王佐(上)第51節 保衛(上)第46節 證券(上)第51節 夢想(下)第27節 飲血第16節 衝擊(上)第25節 棄軍第59節 議款(上)第51節 夢想(下)第37節 干涉(上)第29節 道破第42節 送行第3節 說服第6節 親征(下)第44節 夾擊(上)第55節 俘虜(下)第68節 混亂(下)第9節 問話(下)第6節 戰俘第15節 相識(上)第56節 離去第22節 突破(下)第39節 衝突(下)第49節 擴張(上)第49節 昆明第58節 接觸(下)第57節 觀感(上)第4節 國民(上)第1節 代售第48節 融洽(上)第36節 否決第60節 烽火第12節 調整(上)第15節 攻防第56節 推銷(下)第1節 代售第27節 圍攻(上)第45節 移民第47節 情報(上)第31節 佯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