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國民(下)

伐清

“幾個人?”

“兩個。”

“他們來找我幹什麼?”鄧名有些不耐煩地問道:“是要做生意嗎?是要買我們的貨還是賣東西給我們?如果是這種事的話,穆少校自己決定就好了。”

穆譚對鄧名一直讓他從事經商、受賄此類工作有些不滿,他屢次聲稱自己是一名合格的武將,真正適合他的工作應該是練兵,巡查營地這些。但現在鄧名的軍隊既然兼職經商,那就必須要有負責人,鄧名不肯自己大包大攬把這些工作都管下來,那麼也只好找人代勞,所以不管穆譚是否心甘情願,他都得去做。

“不是。”穆譚的傳令兵搖搖頭,最近開始有江南年輕士人想投靠鄧名,成爲他的幕僚,爲他贊畫軍務,今天來的這兩個士人也是抱着這樣的目的。

一開始鄧名還見過幾個,但對方的經歷、見識都達不到鄧名的要求,而且他對這些士人也心存警惕,認爲他們多半類似蒙正發那種玩票性質,見鄧名風頭正盛就來投機,過過指點江山的癮;萬一明軍不利,或是軍旅生活不符合他們的想像,就會找類似“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的理由跑回老家去了。

這些年輕士人對鄧名的幫助不大,而且萬一他們開小差,那麼鄧名的軍事機密就有泄露的可能,要是普通士兵敢開小差,鄧名可以對他們進行處罰,最高刑罰甚至可以考慮死刑;但這些士人不同,鄧名如果敢傷他們的性命,那麼勢必會引起縉紳的不滿。

現在鄧名已經通過商業往來和一些江南縉紳攀上了交情,這都會是明軍將來收集情報的渠道,因此就是收下這些士人對鄧名來說也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如果鬧出什麼糾紛反倒會給他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穆少校覺得這兩個人見識如何?”鄧名一肚子的不滿,再次問傳令兵道。

“穆少校覺得他們和頭幾次來的人差不多……”

“不見!”傳令兵話音未落,鄧名就斷然說道:“我現在很忙,軍營裡這麼多事都要我過問,哪裡有功夫陪他們兩個喝上個把時辰的茶?說一些毫無意義的君臣大義?按照正常的規矩,和其他投軍的好漢一樣,請他們吃飽飯,然後客客氣氣地送走。”

傳令兵走了,鄧名繼續和任堂、周開荒討論新兵的訓練進度,接着三個人就走出帳篷,鄧名要到校場上去和幾個負責訓練的軍官談話。

“提督可讓我好找。”正在鄧名忙着的時候,穆譚親自跑來了,剛纔他去了鄧名的大營,結果撲了一個空,然後一直追到了校場這邊來:“那兩位先生氣壞了。”

“嗯。”這反應在鄧名的意料之中,不過他不認爲這會給他帶來什麼特別大的麻煩,大不了就是得一個目中無人的評價,而且以鄧名現在的名聲,多半縉紳們還會替他說話,認爲是這兩個年輕人水平不行,入不了鄧名的法眼;但如果帶上這些隨時可能開溜的士人,那纔是要命的事,到時候軟也不行,硬還會極大地損害自己在縉紳中的形象。

“他們嚷嚷着不肯走,一定要和提督當面說個明白。”

“來投軍的都是壯士,”鄧名不爲所動:“如果他們不肯走,就安排他們住下、讓他們吃飽,如果他們願意也可以參加新兵甄別,不過我懷疑他們不願意。”

“提督。”任堂終於忍不住出聲了,雖然他也承認之前幾個來投軍的士人沒啥用途,而且還目高於頂,認爲他們是明軍急需的人才,但看到鄧名如此怠慢士人,還是有些不滿。

“一會兒再說。”鄧名制止了任堂的牢騷,繼續日常的軍務。

一直忙碌到太陽下山,軍營開飯後,鄧名就把三個心腹少校都叫到他的營帳中,一起吃晚飯的時候鄧名繼續剛纔任堂想展開的話題:“這些士人和任兄完全不同,他們沒有參加過軍隊,沒有上過或是見識過戰場,不懂得旗鼓,不知道如何計算輜重的消耗。我把重任委託給任兄,是看在任兄曾經手刃過敵兵,曾經帶隊轉戰千里,而不是因爲任兄是個讀書人。”

“對,如果不是任兄這樣的,一般的秀才根本沒用。”周開荒立刻出聲表示贊同,在袁宗第軍中時,周開荒對讀書人也非常崇拜,闖營對士人同樣相當尊敬,如果有秀才投奔袁宗第等人,他們也會高興地招待。這種對士人的尊敬,源自於對知識的尊敬,也是文明的表現,在中國的歷史上只有極少數的野蠻統治者蔑視知識,以折磨迫害知識份子爲樂的更是鳳毛麟角。

鄧名同樣很尊敬知識,不過他並不認爲識字就是萬能的,而是認爲專業需要細分,適合這些士人工作有很多種,如果沒有軍事知識那軍隊中就沒有適合他們的職位。周開荒受到鄧名這種思維模式的長期薰陶,對招攬士人出任明軍的軍職也沒有了什麼熱情。

“那也不能把他們視爲一般投軍的軍漢啊。”任堂並非不清楚鄧名的態度,但還是頗替那兩個來投軍的士人不平,更不用說他們二人還有名士的薦書。

“實際上,我認爲我朝的縉紳還不如一般的百姓。”鄧名輕笑了一聲,說了句令三個夥伴都震驚不已的評語。

任堂立刻就不幹了,非要鄧名說個明白。

“哪天穆兄和周兄曾經爭吵過,爭論漕工是不是大明子民,”鄧名沒有立刻回答,而是說起了往事:“該如何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朝廷的子民,一個人是不是爲國效力了呢?”

不等三個人各抒己見,鄧名就給出了他的答案:“參軍流血,或是納稅,我認爲這就是爲國效力。”

在鄧名的印象裡,可能也就是外國人才沒有向政府納稅的義務:“我不喜歡子民這個詞,相對來說,我跟喜歡國民這個詞,凡事服兵役、向官府納稅的都是平等的國民,就像都府的同秀才,雖然我和他們的位置不同,但這是因爲機遇和能力問題,他們都和我一樣竭力支撐着朝廷和國家;而我朝的這些士人,他們到底爲國家付出過什麼呢?”

“他們出仕輔佐天子。”任堂爭辯道。

“我並不認爲當官是一種對國家的奉獻,何況他們好像還拿俸祿了。”鄧名又是一笑:“你們知道的,我高薪聘請讀書人去都府但老師,給孩子們同秀才上課,教他們讀書識字;我定下了很高的工錢,比你們的軍官的報酬還要高,但去的人並不多啊,好像只有一些童生應召了,主動來投我軍的士人中,願意教書的一個沒有,人人都想做官。”

去當一個私塾老師——在很多人的理解裡,鄧名招募的那個教師就相當於私塾老師——顯然不是通侯之路。

“這些教師有很高的報酬,不過他們也要繳納一部分稅金給都府,這就是他們對國家的奉獻;那些退役的士兵,我給他們同舉人的待遇,但不是簡單地免除他們的保護費,而是先付給他們津貼,然後再按照他們土地的多少收稅,他們也和同秀才一樣爲國效力。將來,我們都府的官員都會從這些爲國效力的國民中產生,而不是把官職授給那些連納稅給國家都不願意的人。”

“這是朝廷給讀書人的優待。”

“讀書人當然應該受到優待,應該受到尊敬,不過我總覺得不該用免去他們對國家的責任來優待他們,這是磨礪士風的好辦法嗎?我對此很懷疑。”鄧名搖搖頭:“有很多種治理國家的辦法,一種就是比出身,只要有個好爹,就會有良好的前程,犯法也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年輕時就可以去管理一縣,幾年後管理一府,然後是一個省,直到入閣……”

“嗯,提督說的這是虜醜的八旗制度。”周開荒大聲說道:“不過虜醜也會辦科舉,誘惑天下的士人去爭搶擡旗的資格。”

“還有一種是徹底的科舉,從上倒下是君父、臣子和百姓,這個你們也知道了,就是我朝的制度。”鄧名對周開荒的評價不置可否,而是繼續說下去,在鄧名看來,八旗制度和精英**優劣相差不大,至少上升期的八旗制度還是能夠擊敗腐朽的精英**的。

“還有一種,就是我所設想的,想嘗試一下看看的。無論是否有顯赫的父親,還是滿腹經綸,國家都會要求履行職責。在我設想的規矩下,一個人可以因爲知識淵博而受到更多的尊敬,這也是理所應當的,能夠獲得更多的財富,生活得比一般人更好;但國家也會要求他和普通人一樣繳納賦稅,甚至還要多一些,因爲他擁有更強的能力,理應爲國家做出更多的奉獻,在必要的時候,國家也會需要這個讀書人的保衛。所有的人都是爲國提供賦稅和鮮血的國民,這就是我設想的帝國制度。”鄧名不知道在自己的前世,帝國的明確定義應該是什麼,但現在他面前是一張白紙,可以由着他任意塗抹:“除了聖上,每一個帝國的國民,都應該是平等的,我也包括在內,凡是對我有效的法律,對每一個人都有效;對其他人來說是罪行的行爲,我若做了也是犯罪,也要受到完全相同的處罰。”

“至少在都府,應該是這樣;至少,我們可以嘗試一下。”鄧名看着三個發呆的同伴,最後補充了一句。

筆者按:明後天要去廣州辦點事,這兩天能否更新不敢說,起碼明天會很緊張,早上七點就要去坐大巴,中午飛機,下午到,好像沒有什麼時間能夠用來寫;後天也是一天的事,如果後天一切順利的話,大後天或許就比較寬裕。

如果明天無法更新的話,我就欠讀者們五千字;如果後天也不行的話,就是一萬,我會陸續補上——我不能保證在幾天之內償還清楚,但會牢記在心。

第63節 黃雀(下)第43節 續戰(下)第10節 鎖喉(下)第5節 協作(上)第47節 證據(中)第7節 仲裁(下)第56節 宣戰(下)第57節 分贓(上)第16節 衝擊(上)第31節 呆仗(下)第22節 搶攻(上)第4節 一致(上)第33節 搜索第23節 援助第59節 議款(上)第14節 彈盡(上)第15節 相識(上)第7節 北上第1節 秘旨第27節 派系(上)第25節 投奔(中)第36節 宿命(上)第18節 鏈條第23節 臨陣第34節 問候(下)第20節 合夥第50節 追擊(下)第16節 龍騎(下)第26節 佈防第25節 棄軍第50節 追擊(中)第37節 等待(上)第58節 斷後(上)第38節 包抄第52節 登陸(上)第16節 衝擊(上)第22節 殿下第47節 情報(下)第6節 親征(下)第48節 賀禮第29節 搏鬥(下)第22節 風起(下)第65節 援助(上)第49節 擴張(上)第38節 奔波第52節 往事(上)第12節 圍困(上)第5節 放棄(下)第7節 變臉(下)第2節 賞罰第48節 專利(上)第51節 夢想(上)第29節 解圍(上)第32節 才能(下)第31節 呆仗(上)第58節 接觸(下)第42節 反擊第66節 加入(上)第24節 怒潮(下)第44節 退意第31節 側擊第64節 平息(上)第20節 康熙(上)第58節 同盟(上)第47節 證據(中)第24節 掠奪第2節 VIP第8節 矛盾第33節 問策(上)第15節 戰象(下)第38節 隔江第9節 問話(上)第22節 突破(下)第12節 專家第58節 狙擊第14節 彈盡(上)第36節 備戰第43節 靖難(上)第19節 跋扈(下)第25節 投奔(中)第24節 內憂(上)第53節 慘痛(下)第51節 求戰(上)第66節 加入(下)第23節 援助第53節 霸氣(上)第32節 爭奪(下)第39節 衝突(下)第15節 朋友第57節 夜戰(上)第9節 海權第53節 兌換第39節 大捷第5節 密信第19節 忠心(下)第9節 問話(下)第44節 遊騎(上)第39節 王佐(下)第42節 中立(下)第16節 龍騎(上)
第63節 黃雀(下)第43節 續戰(下)第10節 鎖喉(下)第5節 協作(上)第47節 證據(中)第7節 仲裁(下)第56節 宣戰(下)第57節 分贓(上)第16節 衝擊(上)第31節 呆仗(下)第22節 搶攻(上)第4節 一致(上)第33節 搜索第23節 援助第59節 議款(上)第14節 彈盡(上)第15節 相識(上)第7節 北上第1節 秘旨第27節 派系(上)第25節 投奔(中)第36節 宿命(上)第18節 鏈條第23節 臨陣第34節 問候(下)第20節 合夥第50節 追擊(下)第16節 龍騎(下)第26節 佈防第25節 棄軍第50節 追擊(中)第37節 等待(上)第58節 斷後(上)第38節 包抄第52節 登陸(上)第16節 衝擊(上)第22節 殿下第47節 情報(下)第6節 親征(下)第48節 賀禮第29節 搏鬥(下)第22節 風起(下)第65節 援助(上)第49節 擴張(上)第38節 奔波第52節 往事(上)第12節 圍困(上)第5節 放棄(下)第7節 變臉(下)第2節 賞罰第48節 專利(上)第51節 夢想(上)第29節 解圍(上)第32節 才能(下)第31節 呆仗(上)第58節 接觸(下)第42節 反擊第66節 加入(上)第24節 怒潮(下)第44節 退意第31節 側擊第64節 平息(上)第20節 康熙(上)第58節 同盟(上)第47節 證據(中)第24節 掠奪第2節 VIP第8節 矛盾第33節 問策(上)第15節 戰象(下)第38節 隔江第9節 問話(上)第22節 突破(下)第12節 專家第58節 狙擊第14節 彈盡(上)第36節 備戰第43節 靖難(上)第19節 跋扈(下)第25節 投奔(中)第24節 內憂(上)第53節 慘痛(下)第51節 求戰(上)第66節 加入(下)第23節 援助第53節 霸氣(上)第32節 爭奪(下)第39節 衝突(下)第15節 朋友第57節 夜戰(上)第9節 海權第53節 兌換第39節 大捷第5節 密信第19節 忠心(下)第9節 問話(下)第44節 遊騎(上)第39節 王佐(下)第42節 中立(下)第16節 龍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