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節 優待

船開到夷陵就算出了三峽,一年多前鄧名在巴東和劉體純首次相遇時,後者手邊有甲士兩千;去年在湖廣大豐收後,劉體純已經擁有七千戰兵,盔甲也煥然一新。卻得知夷陵只有一千出頭戰兵。而且和在巴東時不同,那時劉體純幾乎隨時可以傾巢出動,但現在夷陵的明軍卻不可輕動,必須呆在夷陵堅守。

聽鄧名問起周圍形勢,劉體純更是難掩憂色,現在荊州府稱不上安全。荊州府西部因爲與施州衛接壤還好一些——現在施州衛控制在明將王光興手中,劉體純與王光興戰線相接,清軍難以窺視;但東部形式要緊張得多,進入嶽州府的湖南清軍越來越多,與明軍形成對峙。

就是所謂形勢較好的西部防線,其實有很大的隱患,因爲李來亨、劉體純與王光興的關係並不好。王光興本是楚軍將領,駐守鄖陽和闖營多次交戰,清兵南下后王光興的朋友們紛紛向滿清投降,他堅持不降,戰敗後撤退到施州衛繼續抵抗。川陝總督李國英因爲與王光興有一份香火情,所以一直希望能夠勸降他,但無論昔日楚軍故友如何勸說,王光興始終不爲所動。文安之節制川鄂軍務後,王光興也積極響應,服從文安之的部署、調遣,也能勉強在文安之的旗號下與闖營衆將一起行軍。

在鄧名的前世,王光興對明朝的忠誠也幾乎維持到了這個朝代的最後時刻,那那個宇宙裡,文安之因爲二譚叛變、永曆棄國、雲貴淪陷、南京兵敗等一連串打擊憂憤辭世;王光興在文安之去世後又堅持抵抗兩年,當袁宗第被李國英擊敗,大寧、大昌先後失守後,陷入重圍的王光興終於徹底絕望,停止抵抗認輸投降。

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王光興和闖營諸將也就是表面上的盟友,如果清軍真的猛攻荊州府西部,劉體純對王光興到底能多快趕來支援、能出動多少部隊來支援自己並無把握。因此雖然身邊就是盟友,但劉體純的軍事部署完全是按照自己孤立無援這個前提來設計的。

“王將軍有兩萬兵馬,”鄧名問清了劉體純的部署後,對他的計劃有些不滿:“這麼一大批友軍就在不遠處,劉將軍卻不想着加以利用,這實在太浪費了。”

“是號稱兩萬兵馬,”劉體純急忙糾正道,王光興經營施州衛多年,實力還是有一些的,不過劉體純認爲萬萬不可高估,王光興手下的兩萬兵馬他認爲大部分都是屯丁,真正能上戰場的也就是三、四千之數,比劉體純之前在巴東的實力略強:“戰兵能有兩千就不錯了,王將軍手裡的盔甲也沒有很多。”

從湖廣繳獲了大批裝備後,劉體純等四人都在積極訓練新兵,幫助袁宗第恢復元氣就是他們那次出兵的目的之一,但劉體純可以幫助袁宗第,卻絕不會把自己的東西拿去和王光興分享。而在湖廣鬧得最熱鬧的時候,王光興也沒有來湊熱鬧的意思,同樣是因爲他看到圍在鄧名身邊的都是闖營衆將,他不想來討個沒趣。

“總比沒有強,如果劉將軍肯把繳獲分給王將軍一些,我想王將軍一定會很高興分擔荊州府壓力的。”鄧名在心裡暗罵自己糊塗,他來回奔波,所以一直無暇去交通不便的恩施一趟,也沒有給王光興撥去一批戰利品,說不定會讓王光興有什麼想法了。

“提督又不是不知道,我也不富裕啊。”劉體純一通搖頭,若是援助的目標是袁宗第、郝搖旗,他會是個很慷慨的人,但既然對象是楚軍舊將王光興,那劉體純肯定一毛不拔。

“好吧。”鄧名見劉體純如此堅決,也不好勉強,就在心裡琢磨着寫一封信回奉節,讓文安之撥給王光興一些軍餉。之前南明朝廷不給錢糧,所以文安之也沒有東西給虁東衆將,不但給不了還要他們幫助出錢養奉節守兵,打仗時還要求他們服從命令,這雖然是沒有辦法但總不太好;上次鄧名就從湖廣給文安之運去了一大筆繳獲,現在奉節督師標營規模擴大數倍,鄧名估計文安之手裡還有一些,就打算讓奉節先出面安撫一下,不需要很多,再說自己也可以還給奉節。

見鄧名不繼續這個話題,劉體純也暗暗鬆了一口氣,馬上把話題岔到別處,再也不提王光興的事情。

對劉體純來說,王光興更像敵人而不是盟友,和三譚一樣,闖營衆將並從未把明軍舊將當自己人看。而在兩譚叛變後,劉體純對王光興這種明朝嫡系官兵就更不信任了,覺得就是文安之的威望都無法保證他們不再背後捅刀子。

剛纔劉體純對鄧名的解釋是,他不清楚王光興能不能及時來增援,所以一切部署都要按照最壞的打算來。其實王光興若是不來增援,那倒不是劉體純心目最壞的情況了,要是王光興真及時帶領大軍來援,劉體純反倒會更苦惱。

“要是王光興帶着幾千兵馬趕到,我倒是放他入境還是不放?不放吧,督師和提督那裡說不過去,會覺得我好像是個氣量狹小的人,但如果放王光興來,誰敢說他心裡有什麼打算?我聽說李國英給王光興寫過很多封信了,雖說王光興把這些信都交給文督師了,但我可不是文督師,我不知道王光興有沒有心動。”劉體純心裡轉着這些念頭,只是沒有和鄧名明說罷了:“不來最好,來了我還要派一支軍隊防備他。提督雖然是宗室,但有句話說的沒錯,二十年前是闖、西和明軍打,現在還是一樣,只不過改了個名字罷了,我們變明軍了、他們變清軍了。”

劉體純覺得側翼的王光興行動難以預測,清軍方面和他的看法也差不多,不清楚如果和劉體純交戰的話,王光興到底會有什麼樣的行動。這種不確定性對劉體純也有益處,使得清軍不願意在這一帶冒險。

夷陵、枝江、江陵,這一連串沿着長江的據點都牢牢握住明軍手中,因爲湖廣水師同樣在鍾祥一戰中損失很大。而等鄧名走後,張長庚主要精力也放在穩固武昌、漢陽城防上,此外就是編練新兵以恢復再三受到殲滅性打擊的湖北野戰部隊,所以對水師的投入微乎其微。

“張長庚竟然沒有全力恢復水師,這樣也好,省得我頭疼如何殲滅湖廣清軍水師了。”聽說武漢方面的主要注意力擱在陸軍上後,鄧名知道多半張長庚也沒想到自己這麼快就取而復返,他問劉體純道:“我有意再次直搗武漢,劉將軍有意同行嗎?”

通過黃州等地的戰爭,張長庚成功地清除掉了前任的大部分影響,在要害位置上都部署了自己心腹,這其中鄧名出力最大:大批被清洗的官員用的都是失陷土地的罪名,這是鄧名和張長庚的協議;而收買人心的經費也是鄧名給的回扣;而製造出來的緊張氣氛還導致清廷不斷下放更多的權利給張長庚,只要他能穩定湖北的局勢,就對他各種人事任命一概許可。

關閉

雖然沒有藩王的名頭,不過這半年來張長庚差不多已經有藩王之實,而且還是平西王那種軍政一把抓的封藩,而不是尚可喜、耿繼茂那種只有軍權沒有治權的藩王能比的。雖然是短短半年,但張長庚已經獲得了不小的滿足,只是他也清楚,這種情況不可能永遠維持下去,過去半年朝廷始終有更重要的事情要操心,所以對湖廣控制得比較鬆。

等到江南恢復平靜,張長庚知道朝廷就會重新關注湖廣這裡,總要給朝廷一些政績才能保證這個總督寶座安如磐石。而張長庚思來想去,這個政績只能從李來亨身上出。雖然靠鄧名提供的經費張總督把湖廣官場經營得不錯,在北京也交到了一批手眼通天的朋友,但等他打算重建部隊時,空空如也的倉庫就成了大問題。

現在北京對武昌的要求並不高,就是在確保武昌的基礎上,逐步收回湖北失地,同時設法支援貴州一些糧草。張長庚也不想和平西王把關係搞得太僵,就打應吳三桂等今天收穫後撥去一些協餉。預支了部分收入後,張長庚能夠用來重建軍隊的經費就更加緊張,所以他只好放棄了耗時長、見效慢的水師,打算先把湖北清軍數量恢復到鍾祥之戰前再說。

最近張長庚更是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此事,他已經聽說馬逢知和張煌言都逃亡出海,達素也開始帶着山東、河南綠營向福建進發。這讓張長庚意識到江南安定在即,朝廷的關注重心隨時可能西移武漢,而那個時候若是表現得太無能就可能導致朝廷遣師入楚——比如把達素的援軍派來收復湖北失地,這對張長庚的地位、收入、人脈、威信都會造成不小的影響。

李來亨和劉體純當然察覺到了清軍實力的恢復,李來亨現在全神貫注於荊州府東部,西部全部交給劉體純出力。

聽到鄧名的問題後,劉體純搖了搖頭,剛纔他已經向鄧名介紹過,現在夷陵只剩下一千多戰兵,而且還無法動用。在嶽州府和劉體純對峙的清軍部隊雖然不斷增多,但對方很多都是新兵,劉體純最擔心並不是他們,而是內部的不穩。

“地方上很多縉紳都在暗中串聯,要向韃子出賣x官兵。”劉體純告訴鄧名,士人對明軍有很強的抗拒情緒,到處都是類似的密謀,劉體純之所以把大批部隊派出去,就是爲了防備地方士紳和清軍勾結,而留在夷陵城中的明軍,也時刻要做好出發鎮壓叛亂的準備。

“怎麼會這樣?”鄧名聞言不禁有些吃驚,在江南的時候,士紳雖然畏懼滿清的報復,但在感情上對明軍並不反感,而在湖廣這裡縉紳給鄧名的影響也是兩頭搖擺,對滿清肯定沒有死心塌地。湖廣綠營的戰鬥力低下,和這種懷念明朝的思潮有很大的關係,所以鄧名見劉體純神色嚴肅地講起叛亂密謀時,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因爲縉紳抗糧。”劉體純一語道破天機,現在明軍和地方縉紳對立最嚴重的地區就是郝搖旗、賀珍佔領區,這兩個人在江漢平原上大量沒收土地開闢軍屯,那裡的縉紳、地主已經不是密謀,而是有很多已經在帶着佃戶、長工武裝反抗——在選擇做佃戶還是做賀珍他們的輔兵這點上,農民堅決地站在地主一邊。

“賀珍盤剝最過。”即使是說同盟軍,劉體純也用了“盤剝”這個兩個字,賀珍想在鄖陽、谷城一代實行全面的軍屯制度,把他曾經在漢中、大寧等地用過的辦法在湖北再施行一遍,但湖北地主卻不肯買賬,因此當初持中立態度的鄖陽人開始抵抗。據劉體純說,雖然賀珍依靠軍隊能夠把大部分叛亂鎮壓下去,但這牽制住了賀珍大部分精力,讓他根本無法支援襄陽的郝搖旗。

而賀珍的軍屯建設恐怕也不順利,現在和他在漢中作威作福時不同,湖北明軍控制範圍不大,而且是新佔領區,百姓可以很容易地逃亡,很多人寧可背井離鄉也不願意被編入軍屯——雖然給地主做佃戶也未必能吃飽,但至少不會整日在皮鞭下勞作,或是擔心性命不保。

郝搖旗的政策比賀珍溫和一些,這並不是因爲他不想大搞軍屯,而是因爲他承擔了來自武昌的主要壓力,如果像賀珍那樣不顧一切的話那他就沒法保持對清軍的戰線了。

“當初提督告訴郝將軍、賀將軍,若是河南綠營增援,那就可以放棄鍾祥,逐步退往襄陽。現在河南綠營並沒有來,但鍾祥以東已經全部放棄了,我估計等收穫後,郝將軍就會主動放棄鍾祥,退向襄陽了。”劉體純並沒有親眼看到漢水流域的形勢,不過他覺得並不樂觀。層出不窮的叛亂和向清軍通風報信,讓郝搖旗不敢把大軍散佈在廣闊的領土上,鍾祥以東的土地都是郝搖旗主動放棄的,退到鍾祥後,郝搖旗就像李來亨求助——因爲賀珍正在忙着應付自己着火的後院,無力派出增援——幸好坐鎮江陵的李來亨實力強大,給鍾祥側翼派去援軍,加上清軍實力不濟,兩軍就在鍾祥附近形成對峙局面。

“你們也要全境搞軍屯嗎?”鄧名聽後大吃一驚,他知道闖營缺乏行政人才和經驗,袁象、劉晉戈的表現就不止一次讓鄧名感到頭疼,但沒有想到他們的父輩也絲毫不比他們強,除了軍屯就沒有第二套招數。

“我們當然不會全搞成軍屯,我們只是沒收一些給韃子死心塌地賣命的狗官的土地。”劉體純還自豪地告訴鄧名,他與農民做買賣時不但是公平買賣,而且還體貼地多付一些銀子。

“你怎麼知道誰是死心塌地、誰不是?難道你會一個個問過來麼?你還不是要依靠原來的胥吏?別說你不依靠這些人,你總不能占卜斷定誰是心存大明、誰是甘爲異族走狗吧?我擔心這會給一些人奸猾胥吏上下其手的機會。”雖然劉體純比鄧名年長很多,還是一個起義者,但他對官吏的認識實際是非常有限的,鄧名可是從媒體上見慣了官吏的嘴臉:“至於多給農民銀子,那就不是公平買賣了,我覺得這也未必好,如此小恩小惠未必能有太大的效果。現在我們有錢所以可以這麼做,將來沒錢了怎麼辦?發現我們突然不犯傻後,那些滿懷希望而來的農民說不定會生氣,或是覺得我們看不起他,還是公平買賣爲好,能做到公平買賣就不錯了。”

畢竟劉體純的歲數要大得多,鄧名點到爲止,馬上又把話題拽回來:“既然你們不大辦軍屯,怎麼還有人去清軍那邊通風報信?”

“總有些人數典忘祖。”劉體純說道,頓了一頓又道:“有好多有功名的士人要求免稅,說韃子都不收他們的稅,我們當然也不能收。小老虎和我都不同意,就吵起來了。”

“嗯,我明白了。”雖然劉體純沒提,不過他和李來亨的脾氣鄧名也有所瞭解,有人爲此捱了板子,甚至被抄沒家產都不稀奇,這樣的舉動在鄧名看來未必是大錯,但在縉紳眼裡無疑就是流寇作風——就好比王夫之的好友蒙正發吧,這個被王夫之稱爲南明敢戰第一人的蒙先生是有功名的士人,從江南跑到湖廣參加義軍,後見明軍屢敗,蒙正發就離開軍隊去找清軍將領,稱自己尚未有後、感覺很不孝所以不想打了。

普通明軍官兵投降是不是能保住性命是不好說的,但蒙正發作爲有功名的士子,投降一切好說,清軍請蒙正發吃了一頓好飯,還送他還鄉的盤纏。回到江南後,蒙正發也確實娶了十幾房妻妾,全了孝道;被他痛罵爲壞天下事的闖營將士戰死疆場,而他老先生卻能安享天年,死後還能被朋友們美譽爲南明敢戰第一人——優待士人是明清雙方都遵守的遊戲規則。

“夷陵這裡收士人多少的稅?”鄧名問道。

“夷陵這裡,有功名的免稅。”劉體純不假思索地答道。

“可劉將軍不是剛說你們不同意給縉紳免稅麼?”鄧名感覺這是太明顯的自相矛盾了。

“可這裡是夷陵啊,是督師的老家,我怎麼會不同意給這裡的士人免稅?”劉體純一副理所當然的表情,似乎還很奇怪鄧名爲何會有此一問:“總是要督師的鄉親沾光的,再說也不差夷陵這裡的這麼點錢,夷陵以外一律不免。”

第37節 立碑第6節 勇士第54節 迂迴第31節 佯攻(上)第39節 良機第5節 重整(上)第13節 困獸第60節 爭奪(上)第27節 飲血第34節 問候(下)第54節 權變(上)第50節 追擊(中)第11節 兩全(下)第44節 條約(上)第33節 問策(上)第45節 隊友(上)第30節 威壓(上)第27節 派系(上)第38節 包抄第49節 擴張(上)第21節 煙霧(上)第12節 調整(下)第32節 突圍第35節 會面(下)第28節 欠條第30節 新年第45節 突破(上)第3節 上風第56節 宣戰(上)第53節 齊射(上)第46節 證券(下)第59節 撤軍第26節 兄弟(中)第38節 整頓(上)第31節 佯攻(上)第28節 算計(上)第43節 輕取第2節 目標(下)第36節 修路第8節 戰備(上)第49節 風氣(下)第27節 派系(上)第16節 鹽業第59節 魔鬼(下)第5節 重整(上)第4節 國民(下)第9節 問話(上)第57節 分贓(上)第45節 鍊金(下)第46節 掃蕩第1節 誤會(上)第14節 強攻(下)第65節 援助(下)第52節 反擊第59節 黃雀(上)第9節 送神(上)第11節 優待第29節 機密第53節 霸氣(上)第53節 慘痛(下)第25節 駭浪(上)第14節 應對第44節 中介第32節 才能(下)第12節 調整(上)第41節 難民第42節 反擊第31節 側擊第31節 佯攻(下)第58節 同盟(下)第22節 突破(上)第55節 壓力(下)第22節 搶攻(上)第69節 忠臣(上)第18節 恐怖(下)第16節 攀談(下)第67節 守法(上)第19節 防區第3節 援軍第52節 縱火第46節 戰備(下)第52節 縱火第45節 處置第38節 整訓(下)第1節 秘旨第27節 憧憬第35節 會面(上)第57節 疲兵第43節 風向(下)第52節 往事(上)第15節 攻防第7節 仲裁(上)第21節 追兵第44節 夾擊(下)第17節 衝擊(下)第20節 萬縣第38節 買賣(下)第60節 人心(上)第33節 孤注(下)
第37節 立碑第6節 勇士第54節 迂迴第31節 佯攻(上)第39節 良機第5節 重整(上)第13節 困獸第60節 爭奪(上)第27節 飲血第34節 問候(下)第54節 權變(上)第50節 追擊(中)第11節 兩全(下)第44節 條約(上)第33節 問策(上)第45節 隊友(上)第30節 威壓(上)第27節 派系(上)第38節 包抄第49節 擴張(上)第21節 煙霧(上)第12節 調整(下)第32節 突圍第35節 會面(下)第28節 欠條第30節 新年第45節 突破(上)第3節 上風第56節 宣戰(上)第53節 齊射(上)第46節 證券(下)第59節 撤軍第26節 兄弟(中)第38節 整頓(上)第31節 佯攻(上)第28節 算計(上)第43節 輕取第2節 目標(下)第36節 修路第8節 戰備(上)第49節 風氣(下)第27節 派系(上)第16節 鹽業第59節 魔鬼(下)第5節 重整(上)第4節 國民(下)第9節 問話(上)第57節 分贓(上)第45節 鍊金(下)第46節 掃蕩第1節 誤會(上)第14節 強攻(下)第65節 援助(下)第52節 反擊第59節 黃雀(上)第9節 送神(上)第11節 優待第29節 機密第53節 霸氣(上)第53節 慘痛(下)第25節 駭浪(上)第14節 應對第44節 中介第32節 才能(下)第12節 調整(上)第41節 難民第42節 反擊第31節 側擊第31節 佯攻(下)第58節 同盟(下)第22節 突破(上)第55節 壓力(下)第22節 搶攻(上)第69節 忠臣(上)第18節 恐怖(下)第16節 攀談(下)第67節 守法(上)第19節 防區第3節 援軍第52節 縱火第46節 戰備(下)第52節 縱火第45節 處置第38節 整訓(下)第1節 秘旨第27節 憧憬第35節 會面(上)第57節 疲兵第43節 風向(下)第52節 往事(上)第15節 攻防第7節 仲裁(上)第21節 追兵第44節 夾擊(下)第17節 衝擊(下)第20節 萬縣第38節 買賣(下)第60節 人心(上)第33節 孤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