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 告狀

筆者按:在書評區見到有熱心的讀者討論贊助筆者一事,筆者非常感動,不過感覺無此必要,大家看筆者的作品就已經是足夠的支持了。

今天李延鵬進了城,門口的衛兵覺得他走路鬼鬼祟祟的,眼睛還不停地向四周亂瞟,就把李延鵬攔住盤問了半天。李延鵬如實報出姓名,還有自己居住的地方,以及他今年在成都周圍開荒的經歷。衛兵雖然沒有發現什麼破綻,但總感覺這傢伙有些奇怪,回答問題的時候腦門上還一個勁地冒汗。

但折騰了好半天,衛兵也沒有任何發現,把李延鵬全身上下搜了個遍,也沒有找到任何可疑的物品,最後還是把這個農民放過去了。

用背進來的木材和糧食換了一點成都府專賣的高價鹽後,李延鵬掃了一下身邊的街道,確信沒有任何人在注意他,於是就低着頭,向城中心的衙門方向走去。在衙門周圍轉悠了一會兒,李延鵬最後把目標鎖定在了兩個明軍士兵身上,這兩個士兵穿着明顯和本地軍戶不同,衣服和盔甲看上去都要好得多,而且李延鵬感覺他們身上還有一種特殊的傲氣。

在李延鵬不停地打量任堂和穆潭的時候,他們也早注意到這個在衙門前探頭探腦的人了。不光是任堂和穆潭兩人,其他衙門前的衛兵也警惕起來,已經有人朝着李延鵬走過來,想問他到底爲什麼要在這裡停留。

“鄧先生在這裡面嗎?”見到有人走過來後,李延鵬額頭上的汗頓時更多了,他不等來人開口就搶先問道。

走過來的兩個本地軍戶上下打量着李延鵬,冷冷地反問道:“你是誰?問這個幹什麼?”

“冤枉啊!”李延鵬突然大叫一聲,就朝着衙門口那兩個打扮與衆不同的人撲過去。

但還沒有等李延鵬撲到那任堂的腳下,他就被身邊的兩個士兵抱住,接着按倒在地,一聲怒喝在他耳邊響起:“你這廝要幹什麼?”

雖然被按到在地,但李延鵬還是一個勁地喊冤,任堂首先反應過來,快步跑過去讓士兵鬆開地上的人,和顏悅色地問道:“你叫什麼名字,找提督有什麼事?”

“提督?”李延鵬一下子懵了。

“提督就是你口中的鄧先生。”

“哦,哦。”李延鵬馬上大叫起來:“鄧先生不是說十畝收一石糧嗎?今年小人辛辛苦苦開墾了十六畝地,打了二十石糧,已經被他們拿走十一石了!”

“胡說!”衙門前和任堂他們說話的幾個士兵,就是隔壁提刑衙門的兵丁,聽到李延鵬的喊聲後,這幾個士兵都面色大變,呵斥道:“休要胡說,我們什麼時候拿過那麼多?”

現在鄧名並不在衙門裡,而是去兵營檢查士兵訓練和裝備情況去了,任堂聽完後頓時臉就沉了下來。昨天得知成都這裡多收了百姓一些糧食後,任堂就心理鬥爭了很久,最後覺得也不算太多,現在大敵當前,不好給同僚拆臺;此外也覺得農民手裡的餘糧也不少,不至於過不下去,所以就忍住了沒有向鄧名彙報。但看到這個農民居然跑來喊冤,任堂頓時覺得問題性質嚴重了,他推開提刑衙門的兵丁,把李延鵬帶進衙門裡詢問。

“雖然我已經答應保密,但如果農民的日子過不下去了,那我也不能因爲一個承諾就繼續隱瞞下去。”任堂心裡想着,讓李延鵬把事情都說出來。

據李延鵬所說,打了糧食以後,提刑衙門很快就來收取十畝一石的保護費,除了這些以外還有借用農具的租金、種子的利錢,都是利滾利的高利貸。李延鵬也不懂算學,衙門說多少就是多少,結果要交四石多的糧食。

“還有呢?”這個任堂倒是已經聽說過了。

“還有打狼錢……”

李延鵬的話才一出口,提刑衙門的兵丁就七嘴八舌地嚷嚷起來:“這可不是我們收的,是劉帥他們收的。”

“而且都府城外真的有狼,爲了讓百姓不被狼襲擊,楊帥帶着兵在城外打了好幾個月的狼,前後打死了上百條,打了一個月的狼後,就再沒聽說誰被狼叼去了。”另外一個士兵委屈地說道。

“是有狼。”李延鵬也承認道:“楊帥帶着兵打狼,小人也是感激的,小人開荒的時候起早貪黑,遇到過至少兩次狼了,楊帥打得好。”

“那你抱怨什麼?”聽到對方也承認這是實情後,一個士兵氣哼哼的問道。

“可要得太多了啊,打下糧食後,都府的兵就上門了,說這打狼錢要算,而且也是利滾利,算起來小人得繳一石糧。”

“一石糧多嗎?被狼咬了你命都不知道還在不在,就算你命大,受傷了還怎麼開荒?”提刑衙門的士兵聲音越來越大,氣勢也越來越盛。

“是,小人知道的。”受到對方威勢的影響,李延鵬的聲音逐漸變小,不過還在嘀咕:“但除了打狼錢,後來又來收抓蛇錢、打豹子錢、打老虎錢,小人也沒聽說打了老虎啊。”

提刑衙門的士兵大部分都說不出話來,但有一個喝道:“你這刁民,就算沒打死老虎,但也把老虎趕走了!虧你還知道怕狼,難道就不怕老虎?不怕豹子?”

任堂問了一下,成都府的駐軍用這些藉口前後又拿走了李延鵬兩石糧,當時李延鵬氣不過,就去提刑官衙門告狀——鄧名曾經進行過宣傳,說如果百姓感覺受到欺壓,可以向提刑官申訴——但劉晉戈拒絕受理。

說話間,得到消息的劉晉戈急匆匆地趕來了,見到提刑官後,李延鵬聲音變得更小了,但依舊倔強地說下去:“出劉大人衙門裡出來後,小人還被都府的兵捉走,捱了一頓打。”

任堂把李延鵬剛剛敘述的事情對劉晉戈說了一遍,劉晉戈掰着指頭一算,叫起屈來:“這也就八石啊,再說農具、種子錢,還有打狼,這都是實事啊。”

“還有損耗呢。”李延鵬豁出去了,他說以上八石都是明面上的數字,但是收糧食的時候,無論是提刑衙門還是總兵府,都要讓農民繳納損耗。理由就是路上顛簸,糧食可能會灑,也可能會翻車掉溝裡,所以要多徵一部分作爲損耗,這些加起來又是一石多;而且後來徵稅的時候,兵丁有時還會掏出個米口袋,從農民家裡鏟一鏟子糧食裝走,這叫徵稅的辛苦費。

劉晉戈畢竟是個尚未年滿二十的年輕人,剛做官沒有多久,臉皮還沒有鍛煉出來,頓時啞口無言。

“還有鹽巴,也越來越貴了,滿滿一口袋糧食都換不到多少。”李延鵬最後說道:“算上換鹽巴的糧食,衙門從小人這裡拿了十一石糧食了。”

“這個也要算?”沉默半天的劉晉戈再次嚷起來:“這是劉帥派人去城外煮的石鹽,運回來賣的,這個賣得再貴,也不能算是我收的稅啊。”

“也就是說你剩下了九石糧食,”任堂想了想,對於一個單身漢來說,這些糧食倒是依舊夠吃飯的,遠沒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甚至比湖廣等地的農民還好不少。想到這裡,任堂就轉向劉晉戈:“是不是你還要接着收什麼?”

“沒有,絕對沒有了!”劉晉戈發誓道:“最近兩個月都沒收過了。”

李延鵬證實劉晉戈沒有撒謊,最近確實沒有新的賦稅名目,不過他還是感覺有點多:“總要留下明年的種子糧吧,不然又要借提刑衙門的高利貸,還要繼續換鹽,剩下的其實也不太多了,連都府裡賣的農具都買不起了;小人明年還想多開點地,可是小人自己忙活不過來,本想養牲口的……”李延鵬絮絮叨叨地說着,沒有牲口、沒有農具,他就算想多開點荒地也應付不過來,而且他計劃至少養一條狗看門,免得再遇上狼,可這些看起來也都養不起了。

“我們現在要和韃子打仗,你還不知道吧,韃子已經要來打成都了。我們不得不多收一點兒糧食,好把韃子打跑,等我們趕走了韃子,你們才能安心種地。”劉晉戈耐心地解釋起來:“今年稍微忍一下,明年收成會更好的,到時候你就有糧食換牲口了,狼不用怕,楊帥會替你們都打了的。”

“可還是要收打狼錢。”旁邊的任堂冷冷地說了一句。

“任兄,穆兄,借一步說話。”劉晉戈把任堂和穆潭拉到旁邊,向兩人求情道:“有些事我也確實不知道,是下面人自己做的,我以後一定好好管教,可現在韃子都要來了,別在這個節骨眼上給提督找事。我這個提刑官可有可無的,但要是提督責罰了劉帥、楊帥他們,這對大局不利啊。”

任堂默不作聲,感覺現在確實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要真是鄧名一怒之下要和劉曜、楊有才、劉晉戈他們算賬,那豈不是要內訌了?

“這個人我先帶走,等打退了韃子,我一定去先生那裡負荊請罪。”劉晉戈說道。

“你打算怎麼對付他,又要打他一頓麼?”穆潭問道。

“怎麼會?我請他好好吃一頓,讓他消消氣。”劉晉戈保證道。

“好吧,這事我先不和提督說,不過我跟你一起去。”任堂說道。

劉晉戈確實請李延鵬吃了頓飯,任堂始終在邊上陪同,最後親自送這個農民出城。

等任堂回到衙門時,鄧名已經從軍營回來了,正在和衛士們討論訓練方案:“這幾天劍閣那邊就該有消息了,我們就能知道清軍到底有沒有來,到哪裡了。都府這裡的士兵吃的不錯,身體都很好,但是武器還是差了些,盔甲更幾乎沒有,我們要抓緊時間造一些……”

鄧名給衛士們都安排了訓練工作,讓他們明天就到軍營中去,幫助劉曜他們操練士卒。等到會議結束後,任堂也和大家一起離開。

一直等到天黑,任堂估計同伴們都睡着了以後,他才偷偷摸摸地來到鄧名的住處,看到裡面好像有火光,他就上前輕輕地敲了敲門。

“進來吧。”門裡面傳出了鄧名聲音。

任堂推門進去,看到鄧名點着了蠟燭,正在紙上算着什麼。

“提督,我可不是喜歡背後打小報告的人。”任堂首先聲明道。

“嗯,不是。”鄧名問道:“你想告訴我什麼?”

“在我說之前,我希望提督能答應我一件事,那就是在打退高明瞻前,就當沒從我口中聽到過這件事。”現在與鄧名獨自相處時,他的心腹們都已經用“我”作爲自稱,長期以來鄧名反覆的要求和提醒總算見到了成效。

“沒問題,你說吧。”

任堂把白天的事情彙報了一遍,期間鄧名一直沒有說話,任堂也從他臉上看不到喜怒。

報告結束後,任堂說道:“我知道提督任命提刑官,是想讓小劉將軍和小袁將軍保護百姓,但官官相護本來就是常事,小劉將軍又年輕,犯錯也是難免,希望提督不要苛責他。”

“這是我的錯。”鄧名輕嘆了一聲:“我不該讓審案的人來收稅。”

任堂楞了一下,不明白鄧名所言合意,因爲在他的印象裡,收稅和司法從來都是由同一個官員來負責。

不過未等任堂質疑,鄧名突然猛地一擡頭,側耳聽去,同時伸手在嘴脣前做了一個噤聲的動作。

“好像有人來了。”鄧名用極其細微的聲音說道。

確實如此,任堂也聽到一陣細碎的腳步傳過來,最後停在了鄧名的房門外,接着就有輕輕的敲門聲響起。

任堂頓時臉色一變,他可不希望被人發現自己深更半夜到鄧名這裡打小報告,他環顧了一下,就要往牀後面藏。但任堂才向牀後的方向躍去,就被眼疾手快的鄧名一把拉住,急速地對着任堂搖了搖頭,接着指了一下桌子。

雖然不明白鄧名爲何不同意自己躲到更安全的牀後面去,但任堂沒有時間多做思考,急忙閃身藏到了桌子後面。

“進來吧。”

隨着鄧名這聲吩咐,任堂聽到門“呀”的一聲推開了,他躲在桌子後面屏住呼吸,一動也不敢動,接着就聽到李星漢的聲音:“先生,我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講吧。”

“是昨天晚上的事,不過先生你先答應我,別生氣啊。”

“好吧。”

“也別告訴別人是我說的。”

“沒問題,但如果你不小聲點,大家就都被吵起來了。”

“嗯。”李星漢的聲音小了一些:“按說我是不該和先生說的,因爲我答應保密了,不過仔細想想,還是應該讓先生知道……”

……

李星漢說到半截的時候,任堂突然聽到遠處傳來一聲響,聽上去像是有人踢翻了什麼東西,鄧名又發出了噓聲,還有急促的話語:“好像是朝着我這裡來的,是又有人來了吧。”

“那……”

任堂聽到李星漢慌張地小聲說道:“我躲到牀後面去。”

“不行!”鄧名急忙阻止道。

“那我去桌子後面。”好像在李星漢說話的同時,他已經邁步走過來,任堂的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

“不,你躲到箱子後面去。”鄧名的命令聲又一次傳入耳中。

李星漢的腳步聲消失後不久,任堂又聽到細微的敲門聲。

“進來吧。”

“不知道又是誰來了。”任堂在心裡猜測着,剛纔聽到鄧名把李星漢轟到箱子後面去的時候,任堂先是心裡一鬆,感到如釋重負,但接着又察覺到了什麼。拼命回憶了一番剛纔自己對鄧名報告時對方的表情,任堂確信那上面沒有絲毫的驚奇,心中若有所悟的任堂輕輕轉了一下脖子,向牀後望了一眼,那裡黑乎乎的,什麼也看不到。

……

李延鵬離城回到自己的住處後,並沒有在家裡多呆,而是舉起火把去鄰居那裡。

屋子裡已經有一羣莊稼漢在等他,見李延鵬進來後,所有人都把目光投了過來。

“我沒有捱打,劉大人還請我吃了頓飯吶。”李延鵬關上門,在衆人中坐了下來:“但也沒有見到鄧先生。”

聽李延鵬敘述完經過後,衆人臉上都浮現出失望的表情,過了片刻,其中一個人收起了失望之色,用一種先知先覺的口氣評價道:“我早就說了吧,根本沒有用的,官官相護。”

“這是鄧先生手下的人不給通報,要是見到鄧先生,鄧先生肯定會讓他們以後少收些糧賦的。”另外一個人爭辯道:“鄧先生說過十畝一石,鄧先生總是言而有信的。”

“鄧先生還說若是有不平事可以去向劉大人鳴冤呢,可你要是不繳糧,劉大人也會給你一頓好打。”屋子角落的一個人用低沉的口氣說道,一邊說一邊輕輕撫摸自己的小腿,當初這個人曾嘗試反抗,以鄧名當初的許諾爲由,反對提刑衙門和總兵衙門的徵收數量,結果被成都的兵丁打了一頓——也就是在鄧名治下,要是擱在以前的官府,絕不會只有幾棍子而已。

“可鄧先生說……”還有人不服氣,依舊試圖爭辯。

“說什麼也沒用的。”另外一個人哀嘆道:“劉大人是鄧先生的心腹啊,好像誰說過,劉大人曾經在鄧先生馬前作戰,還爲鄧先生負過重傷。劉總兵和楊總兵,好像還擁過鄧先生什麼的。”

這些從輔兵轉來的農民,並不是特別清楚劉曜、楊有才的擁立之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不過成都的軍官口曾經流出過類似的炫耀,總之是很不起的大功。

一邊是立過大功的將領、還有捨命奮戰過的心腹衛士,一邊是未曾謀面的農民。這些曾經在西營中當過輔兵的農民,都不敢指望鄧名會爲他們做太多。

“我們都是單身漢還好了,我鄰居老張,你們知道吧,他本來是雲南人,”一陣嘆息過後,又有一個人出聲道:“因爲不想在建昌當兵、當苦力,所以兄弟幾個湊錢,先把他贖出來,要他來都府這邊種地,然後把兄弟、姐妹、爹孃都贖出來。剛來的時候他還挺高興,覺得有個兩年就能贖一個哥哥,然後兄弟倆再幹幾年,就能把家裡人都從軍戶裡贖出來,現在他也斷了這個指望了。”

“建昌那裡多少糧食能把一個軍戶贖出來?”

“男丁五十石!要自己運去建昌,五十石運到庫房裡,就可以把人領走了,女人一半。”

“真不少。”有人嘖嘖嘆道:“一個男丁在軍屯裡,幹一年下來,刨去吃穿,馮大王他們能掙到個三石糧?”

“兩、三石吧,所以給馮大王他們五十石,就相當是幹了二十年。要是都府這裡真按鄧先生說的辦的話,老張明年不行,後年總能把他哥哥贖出來了。不過現在看嘛,沒有個十年、八年是不要想了。”

議論了一會兒後,李延鵬又提起一事:“好像韃子要殺過來了。”

“倒是有這個風聲,不過不知道真假。”

“多半是真的,不然鄧先生來幹什麼?”

“不知道韃子會來多少人,都府能不能守得住。”

七嘴八舌地討論了一會兒後,李延鵬纔開口說出他聽來的最新情報,確認了清軍來襲的真實性。

“鄧先生神勇,韃子未必能夠討得了好去,”一個人有些興奮地說道:“我們要不要上陣幫忙,要是打贏了還能領些賞錢。”

這話題一起,幾乎所有的人都向坐在屋子角落裡的那個人,或是李延鵬看過來,這兩人是屋內這羣人的主心骨,無論是上次抗糧鬧事,還是這次去找鄧名喊冤,他們兩人總是願意替大夥兒出頭。

“我不去!”屋子角落裡的那個人說道,上次被打一事他仍然耿耿於懷:“賞錢哪裡來的,還不是我們繳的?我還沒娶媳婦,沒有兒子呢。不爲了點賞錢送命。”

一些人贊同地點點頭,還有一些人依舊看着李延鵬。

“我剛來都府這裡時,也擔心韃子回來,會搶走我們的土地,可仔細想想,就算韃子來了,他們也要人種地不是?就算收一半的租子走,也不比現在都府要得更多不是?”李延鵬說道:“到時候我們機靈點,帶着糧食躲起來,無論誰打贏了,我們都回來種地就是了。”

第10節 鎖喉(上)第48節 專利(下)第40節 打賭第18節 登陸(下)第35節 會面(上)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17節 堅壁第47節 情報(上)第24節 內憂(上)第55節 報紙(下)第51節 夢想(上)第60節 爭奪(上)第14節 亂戰(下)第2節 目標(上)第26節 生意(下)第47節 自救第58節 斷後(上)第10節 決議(上)第27節 得兼第50節 追擊(下)第4節 國民(下)第38節 整訓(下)第57節 分贓(上)第48節 打賭第4節 平衡第11節 實驗第51節 保衛(下)第65節 援助(下)第13節 債務第66節 加入(下)第50節 債券(下)第54節 霸氣(下)第41節 難民第38節 隔江第60節 爭奪(下)第26節 判斷(上)第27節 憧憬第14節 彈盡(上)第11節 事變第2節 默契第51節 緊俏第41節 遭遇(上)第36節 修路第49節 訓練第59節 黃雀(上)第38節 買賣(上)第45節 顏面第17節 調查第54節 霸氣(下)第35節 面談第4節 推薦(下)第60節 戰俘第53節 衝鋒第13節 勇氣(下)第64節 平息(上)第51節 詐敗第56節 待遇(下)第10節 負責(下)第56節 離去第32節 意外第38節 牽制(上)第57節 觀感(下)第11節 攻勢(下)第37節 刺客第3節 君臣第10節 默契第55章 山崩第16節 龍騎(下)第19節 跋扈(下)第18節 詔書(上)第39節 大捷第40節 登陸第7節 變臉(上)第7節 交易第12節 圍困(上)第57節 輕取第51節 夢想(中)第1節 誤會(上)第49節 坦承第31節 側擊第53節 慘痛(下)第7節 仲裁(下)第9節 問話(上)第47節 證據(中)第41節 獻計第45節 突破(上)第29節 功名第43節 鷹派第45節 隊友(下)第26節 生意(上)第24節 怒潮(下)第37節 干涉(上)第59節 魔鬼(下)第24節 整訓(上)第36節 方向(上)第24節 洞悉第28節 盟軍(上)第51節 夢想(中)第40節 擁立
第10節 鎖喉(上)第48節 專利(下)第40節 打賭第18節 登陸(下)第35節 會面(上)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17節 堅壁第47節 情報(上)第24節 內憂(上)第55節 報紙(下)第51節 夢想(上)第60節 爭奪(上)第14節 亂戰(下)第2節 目標(上)第26節 生意(下)第47節 自救第58節 斷後(上)第10節 決議(上)第27節 得兼第50節 追擊(下)第4節 國民(下)第38節 整訓(下)第57節 分贓(上)第48節 打賭第4節 平衡第11節 實驗第51節 保衛(下)第65節 援助(下)第13節 債務第66節 加入(下)第50節 債券(下)第54節 霸氣(下)第41節 難民第38節 隔江第60節 爭奪(下)第26節 判斷(上)第27節 憧憬第14節 彈盡(上)第11節 事變第2節 默契第51節 緊俏第41節 遭遇(上)第36節 修路第49節 訓練第59節 黃雀(上)第38節 買賣(上)第45節 顏面第17節 調查第54節 霸氣(下)第35節 面談第4節 推薦(下)第60節 戰俘第53節 衝鋒第13節 勇氣(下)第64節 平息(上)第51節 詐敗第56節 待遇(下)第10節 負責(下)第56節 離去第32節 意外第38節 牽制(上)第57節 觀感(下)第11節 攻勢(下)第37節 刺客第3節 君臣第10節 默契第55章 山崩第16節 龍騎(下)第19節 跋扈(下)第18節 詔書(上)第39節 大捷第40節 登陸第7節 變臉(上)第7節 交易第12節 圍困(上)第57節 輕取第51節 夢想(中)第1節 誤會(上)第49節 坦承第31節 側擊第53節 慘痛(下)第7節 仲裁(下)第9節 問話(上)第47節 證據(中)第41節 獻計第45節 突破(上)第29節 功名第43節 鷹派第45節 隊友(下)第26節 生意(上)第24節 怒潮(下)第37節 干涉(上)第59節 魔鬼(下)第24節 整訓(上)第36節 方向(上)第24節 洞悉第28節 盟軍(上)第51節 夢想(中)第40節 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