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 交易

鄭成功接到消息時,閩軍的主力已經返回舟山,並將按照計劃陸續啓程返回福建,鄭成功身邊只有斷後的一股小部隊。

得知鄧名已經達到南京城下後,鄭成功覺得不來見上一面實在說不過去,就率領親衛乘坐快船重新進入長江口。這次鄭成功的行軍相當順利,在他進入長江不久,馬逢知就舉起叛旗,常州府的清軍自顧不暇,根本沒有阻擾鄭成功行動的能力,甚至不知道延平郡王去而復返。

藉着東風,鄭成功一直乘船進入鎮江府境內,然後才離船走陸趕往南京。現在鎮江府幾乎稱得上是空無一人。雖然鄭成功沒有大量的騎兵,但是也沒有遇到任何危險。等靠近南京後,鄭成功就謹慎了一些,主力停下來等待船隻跟上,同時派出手下所有的騎士搜索四周,探聽南京附近的戰事近況。

得知清軍都龜縮在南京城中後,鄭成功就再次冒險帶着親衛前進,此刻距離鄧名已經不遠,派到明軍營中的使者就是鄭成功的斥候。根據這個斥候所述,大概兩天內鄭成功就可抵達南京,與鄧名會面。

“此事最好保密。”鄧名對李來亨和張煌言說道:“延平藩的主力已經返回福建了,現在延平郡王身邊也就是一千多親兵,不足以幫我們拿下東南、守住長江。但若是聽說延平郡王又回來了,南京城內的韃子肯定會驚慌失措,不肯繼續和我們交換俘虜了。”

剛聽說鄭成功返回後,張煌言十分興奮,認爲又有了奪取南京的機會,鄧名的話不免使他有些失望。但鄭成功的軍隊現在士氣低迷,也沒能完成軍屬分離,十幾萬大軍分成幾批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就算鄭成功想全軍回師也難以通知他們。更不用說以現在閩軍的士氣,就是回師也未必能發揮多大的作用。

第二天早上在南京城中,蔣國柱和管效忠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樑化鳳的積極行動讓蔣國柱感到了極大的壓力,他主張立刻釋放城內所有的閩軍軍官,從鄧名手裡交換儘可能多的旗人。蔣國柱認爲這個行動能夠幫助他和管效忠贏得滿城的感激,以後若是火併樑化鳳也能輕鬆一些。順利完成第一次交換後,蔣國柱認爲應該主動釋放甘輝、餘新和其他幾位閩軍的將軍,把剩下的所有旗人和其他南京官吏的親戚都要回來。至於郎廷佐,蔣國柱認爲只要能讓鄧名保證處死兩江總督就可以了,甚至應該用南京藩庫的金銀來收買鄧名,讓他願意站在蔣國柱和管效忠一邊,幫助他們製造輿論,把所有的罪責都推到樑化鳳的頭上。

但出乎蔣國柱意料的是,管效忠對此堅決反對,說道:“甘輝、餘新二賊都是鄭成功的大將,是鄭逆的左膀右臂,這次好不容易抓到他們麻痹大意的機會,將這兩個傢伙都擒住,怎麼可以輕易放走?放虎歸山,後患無窮,他們兩個人會在以後給朝廷帶來很大的麻煩,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啊。”

“可是你也同意了,要與鄧名交易的。”蔣國柱聽完管效忠的表態後大驚失色,因爲這就意味着束手待斃。如果讓樑化鳳完成了交易,不但郎廷佐能平安回到南京城中,而且旗人和其他南京文武也會統統倒向樑化鳳一邊,那時郎廷佐和樑化鳳就會對蔣國柱和管效忠形成壓倒性優勢。

“我同意與鄧賊商議,但我從未同意過真的釋放海逆。我們一開始說的也是騙鄧名殺郎廷佐,然後殺光海逆,一個也不還給他的。”管效忠看着目瞪口呆的蔣國柱,斬釘截鐵地說道:“雖然我盼望朝廷赦免我,但我依舊是皇上的忠臣,要爲朝廷守住南京,要讓鄧名鎩羽而歸。我絕不同意放虎歸山,更不用說用藩庫的銀子去收買鄧名。那隻會讓賊人勢力變得更大,讓朝廷更難以剿滅他們。”

“可是就算我們不做,樑化鳳也會做的,到時候鄧名還是會拿到他想要的,而我們則死無葬身之地。”蔣國柱苦口婆心地勸道:“提督要想爲朝廷出力,就要好好保住有用之身啊,還要保住官職,若是連性命都丟了,那將來又如何能爲朝廷繼續效力呢?”

管效忠依然搖頭:“放了這些賊寇對朝廷後患無窮。我本來是滿洲一個普通漢軍,蒙先帝皇太極提拔,當上了將領,擡旗入籍。先帝甚至不計較我是漢人,而讓我統帥八旗兵馬,從龍入關後更一步步坐上了駐防八旗的提督,我不能做對不起先帝和朝廷的事。”

管效忠和蔣國柱爭執不下的時候,有人慌忙在門外報見,一見到蔣國柱就嚷道:“巡撫大人,不好了,樑提督帶人強闖大牢,把裡面的海逆都搶走了。”

跟着樑化鳳的士兵一起闖進大牢的,還有一些滿城的旗人。見對方人多勢衆,而且一個個都來頭不小,獄卒們不敢抵抗,只能眼睜睜地看着他們把人帶走了,然後纔派人來兩江總督府彙報。

聽完報告後,管效忠陰沉着臉,二話不說大步走出門外,招呼他的手下道:“跟我來,去樑化鳳的大營把人搶回來。”

管效忠走了以後,蔣國柱的部下不知所措地望着他們的頂頭上司,只見蔣巡撫臉色陰冷,甚是駭人。

“我不去陪他胡鬧。”

蔣國柱斷定管效忠無法把人要回來,就算能要回來,蔣國柱也不會去幫忙做這種得罪旗人和其他文武官吏的事。他下令把所有的心腹都召集到兩江總督府中。現在甘輝、餘新、萬禮等被俘的閩軍將領都關押在總督府中,蔣國柱命令手下把最後的這點籌碼嚴密保護起來,不許任何人靠近,哪怕是管效忠的手下也不行。

“我該如何是好?”蔣國柱已經快要絕望了。即使他不顧一切地與鄧名達成協議,將這幾個延平藩的將領還給明軍,也會導致他與管效忠的決裂。7Z小說?蔣國柱與管效忠中的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單獨與郎廷佐、樑化鳳的同盟對抗。如果發生內訌的話,蔣國柱知道自己一定會被對手整倒,然後被扣上全部的罪名,承擔朝廷全部的怒火。

正如蔣國柱預料的,管效忠根本沒能把閩軍俘虜要回來,底氣十足的樑化鳳根本不出來見管效忠。樑部的士兵全副武裝地站在甕城城樓上,對管效忠的叫喊充耳不聞。當管效忠露出要闖關的意後,樑部的士兵馬上張開弓,向靠近城門的管部士兵瞄準。

沒有蔣國柱的支持,管效忠的人馬本來就比樑化鳳的人馬少,旗人現在雖然作出一副兩不相幫的模樣,但是他們的傾向性也很明顯。看到兩軍劍拔弩張後,協助守城的旗人紛紛衝着管效忠嚷嚷:“提督要做什麼?現在城外賊人未退,提督就要與綠營官兵火併嗎?”

轟走了管效忠後,樑化鳳與鄧名迅速達成協議,用一百個閩軍軍官交換了二十個旗人,以及大批兩江總督府的幕僚,還有一些在城中有熟人的綠營軍官。

見交換行動進行得十分順利,郎廷佐也非常高興,感到自己獲得自由的日子不遠了。但是看到大批閩軍軍官在明軍的歡呼聲中平安返回,郎廷佐又不由得感到一陣陣惱火,和管效忠一樣,郎廷佐同樣自認爲是大清的忠臣,這些鄭成功的手下在他看來都罪該萬死。

“蔣國柱!管效忠!你們做的好事!”郎廷佐躲在暗處,紅着眼看着那些死裡逃生的福建軍官,恨不得立刻能夠把蔣國柱和管效忠碎屍萬段:“爲了替朝廷除去你們這兩個大害,老夫不得不出此下策,放虎歸山。”

由於樑化鳳的行動迅速,表現出足夠的合作誠意,現在鄧名已經給郎廷佐提供了一間用來會的營帳,允許他與樑化鳳的使者私下見面。

見到樑化鳳最近派來的使者後,郎廷佐首先對樑化鳳辦事得力給予了高度讚揚,要樑提督再接再厲,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和鄧名的交易。

“等本官回去後,管效忠和蔣國柱這二賊的罪行也就該大白天下了,”郎廷佐懷着刻骨的仇恨,狠狠地一拍大腿:“這麼多海逆得以逃脫羅網,都是因爲這兩個賊賣國啊,這筆帳,本官一定要和他們好好地算算。”

樑化鳳的使者面有難色:“總督大人,甘輝他們都被關在總督府中,蔣國柱派重兵嚴加看守,不許任何人靠近他們,樑提督也感到十分棘手。”

“樑提督不是有兩千兵馬麼?”郎廷佐不以爲然地說道:“再說那是本官的總督府,本官只要寫幾封信,自然會有人配合樑提督。”

“可眼下賊人還在城外,似乎不是攻打蔣國柱的好時機吧?”使者小心翼翼地問道。幾天前郎廷佐還曾提醒樑化鳳,用兵力威脅管效忠和蔣國柱是可以的,但是絕不能發生武力衝突,以免讓城外的鄧名坐收漁翁之利。

“攘外必先安內。”郎廷佐叫道。現在他一天也不想在明軍營地裡多呆了,晚上也睡不着覺,滿腦子就是幻想着回到南京,把管效忠和蔣國柱抓起來千刀萬剮的場面:“讓樑提督不必過慮,攻進總督府,先把甘輝他們放了。等本官回到江寧,消除了心腹之患後,再出城殺散賊人,把他們連同鄧名一起再抓回來便是。”

使者不敢繼續爭辯,就要離開營帳返回南京城。

“且慢。”郎廷佐又喝住了使者,補充道:“鄧名看起來是個貪得無厭的人,不妨先用藩庫的銀子滿足他的貪慾。總之,儘快讓本官返回江寧,收拾了蔣、管二賊後,我們可以再把銀子搶回來。”

使者點頭稱是,帶着郎廷佐的交代回到了樑化鳳營中。

聽完這個使者的報告後,樑化鳳連連搖頭:“總督大人是急怒攻心了,這種糊塗話居然都說得出來。”

派去鄧名軍中的使者是樑化鳳的死士,此時能夠站在樑化鳳身邊的,都是他最信任的親衛和幕僚,馬上就有人附和樑化鳳道:“鄧名近在咫尺,我們豈能與蔣巡撫刀兵相見?”

“而且我們也攻不下總督府。”另一個幕僚說道。

現在城內雖然支持樑化鳳的人比較多,但是不顧城外大敵,悍然攻打兩江總督府實在駭人聽聞,其他軍隊肯定不會幫忙,而且多半還會來阻止:“要是我們能衝進總督府搶人,也就能把管效忠和蔣國柱消滅了,那麼我們把海逆還給鄧名幹什麼?

“就算能攻下也不能攻。這刀兵一起,勢必全城大譁,假如管效忠、蔣國柱被我擊敗,他們走投無,勢必要投奔鄧名,他們肯定會拿某座城門當見面禮,這江寧城也就拱手送人了。”樑化鳳冷笑了一聲:“我和鄧名交換俘虜是爲了前程,爲了朝廷的嘉獎,可不是爲了幫他打下江寧的。”

衆人紛紛稱是,樑化鳳停頓了片刻,又道:“我們去拿下藩庫吧,試試看,能不能用銀子把總督換回來。”

樑化鳳的手下也有着和管效忠同樣的顧慮,那就是這些銀子勢必會加強明軍的實力。這些人沒有一個認可郎廷佐的瘋話,誰也不相信兩江總督一回到南京,清軍就能士氣大振,有能力出城把鄧名殺個落花流水。

“試試總沒有壞處。如果鄧名不要,賞給軍中將士也好。”樑化鳳見部下還有些猶豫,就微笑着問道:“你們是不是覺得奇怪,我爲什麼和鄭成功死戰,但是對鄧名非常氣?”

“還請大人釋疑。”不少人確實有這種疑惑,覺得同樣是明軍,樑化鳳的態度未免也太不一致了。

“這天下誰最厲害?”樑化鳳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反問一句。

“自然是聖上,”大家衆口一詞地答道:“是滿洲大兵。”

“沒錯。”樑化鳳點點頭:“那這江南,誰最厲害?”

這個問題大家就有分歧了。本來毫無疑問是郎廷佐,可是現在郎廷佐被鄧名抓走了,生死還是未知之數,於是就有人覺得現在最厲害的是控制兩江總督衙門的蔣國柱。但這麼說的人明顯也沒有什麼信心,蔣國柱雖然代理兩江總督職務,但實力遠遠不能和總督江南五年的郎廷佐相比。蔣國柱不久前還是戴罪之身,剛剛被朝廷恢復職務,氣勢上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樑化鳳果然也不同意這種說法,他呵呵笑道:“當然是兩江總督。總督五年,門生故吏遍佈兩江;深陷敵營,鄧名一樣待之以禮;別看總督大人身陷敵營,一樣能指揮得動我,要是他平安返回江寧,用不了一個月就能恢復實力,到時候捻死蔣國柱就和捻死一隻臭蟲那麼容易。還有,你們說現在這江寧周圍,最厲害的是誰?”

這個問題大家沒有異議,肯定是鄧名無疑。

“沒錯。鄭成功兵臨城下時,雖然他當時是江寧這裡最厲害的,但我絕不會因爲怕他就得罪聖上。如果鄭成功要我選擇,我當然會選聖上而不會選永曆天子。要是鄧名現在一定要攻打江寧,逼我選擇,我也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與他交戰。但既然鄧名並沒有要我選,我也不必得罪這麼厲害的人物;用俘虜、銀子換兩江總督,這是總督大人自己的意,我照着做就是了。而且交出一些銀子就能保住江寧,聖上也不會生氣,就算追究,也有總督大人頂着,我怕什麼?”樑化鳳笑道:“何況餘新當日是什麼樣子?一萬多軍隊的營地鋪開了好幾裡地,只見打漁的人,看不見站崗的人,這種散兵遊勇有什麼可怕?你們再看看城外面的鄧名,營牆修得又高又厚,士兵日日操練,沒有絲毫的鬆懈,我去招惹他幹什麼?能用俘虜和銀子辦到的事,又何必去自討苦吃,等他自己退兵就好了。”

衆人皆歎服不已。

當天下午,聽說樑化鳳又從藩庫劫走了一些銀兩後,蔣國柱再也坐不住了,馬上派人去鄧名營中。使者見到鄧名後,直截了當地說道:“蔣巡撫願意先把提督要的閩軍將領都放回來,但希望提督給一個保證。”

“保證殺了郎廷佐麼?”鄧名問道。

“正是。”蔣國柱的使者連忙點頭:“還有剩下的二十個旗人。蔣巡撫知道提督一向言而有信,只要提督答應了此事,他就連夜把人送出城來。”

“這個我不能同意。”鄧名搖了搖頭:“旗人我可以答應都放了,但郎總督我不能說殺。”

使者大急,爭辯道:“當初提督可是說過,只要蔣巡撫放出俘虜,提督就不會放郎廷佐活着,而且還會幫助蔣巡撫,對外宣稱是郎廷佐泄露的秘旨。”

“不錯,我是提出過這樣的條件。不過那時樑將軍剛剛回到江寧,還沒有與我合作過。但貴方一拖再拖,遲遲不肯釋放延平藩的人,現在郎總督和樑將軍已經放回來二百多人,我豈能再殺害郎總督?”鄧名搖搖頭,說道:“已經太遲了,蔣巡撫和管提督錯過機會了。”

“但蔣巡撫要釋放的是延平藩的幾位大將。”使者仍不肯放棄,極力想說服鄧名同意這個條件。

“不錯,所以我同意釋放全部的旗人,而且同意不幫郎總督陷害蔣巡撫和管提督。但剩下的事情,就要蔣巡撫和管提督自己去做了。”鄧名意味深長地說道:“如果蔣巡撫把事情做好了,我也很願意幫忙善後。”

“敢問提督的善後是什麼意?”使者急忙追問道。

“我的建議是,把延平藩的幾位將領放還給我,我就釋放所有的旗人。一天後,我釋放郎廷佐……”

“提督不可啊。”使者一聽鄧名要釋放郎廷佐,急忙叫起來。

“聽我說完!”鄧名不滿地哼了一聲,蔣國柱的使者立刻乖乖地閉嘴了。鄧名繼續說道:“但是放還郎總督後,我是不是立刻離開南京,就要看蔣巡撫怎麼做了。如果蔣巡撫給我五十萬兩白銀,我就立刻動身離開南京,而且會把郎總督扣在手裡,直到離開前的最後一刻再放。”

說到這裡鄧名停了一會兒,讓使者體會自己的意。看到對方臉上的疑惑半天都沒有消散,鄧名只好自己解釋起來:“如果我不馬上走的話,想必蔣巡撫是不敢把郎總督怎麼樣的吧?就算蔣巡撫想發難,估計也擔心我會趁機奪城。郎總督回去以後,用不了幾天就安撫了人心,蔣巡撫也就該束手待斃了。但只要蔣巡撫送來五十萬兩白銀,我就老老實實地退兵五十里,給蔣巡撫三天解決麻煩的時間。三天後,我會再次回到南京城下,如果蔣巡撫還活着,那麼我還要一百萬兩白銀,到時候蔣巡撫要我怎麼說,我就和天下人怎麼說。”

鄧名沒有再和使者廢話,讓他馬上回去向蔣國柱報告:“這是蔣巡撫和管提督最後的機會了,不要再錯過了。”

一個時辰後,蔣國柱的使者再次來到鄧名營中,告訴他今天夜裡蔣國柱會把所有被俘的閩軍將領偷偷送出城。見到鄧名放回的旗人後,蔣國柱就會再送來五十萬兩白銀。

“蔣巡撫希望我什麼時候退兵?”

“後天夜裡,蔣巡撫需要一天時間準備,後天早上提督退兵前,也不要放了郎廷佐,還望提督不要食言。”

“我絕不會食言的,我祝蔣巡撫和管提督萬事順利,”鄧名說道:“別忘了準備好後面的一百萬兩銀子。我後天離開,五天後回來,進行後面的合作。”

“多謝提督吉言,蔣巡撫一定會準備好銀子,等提督回來領取。”使者接着提出了一個要求:“蔣巡撫希望提督同意我們派一隊兵,跟在提督的大軍身後。”

“以確保我退兵而不是殺一個回馬槍,”鄧名點頭道:“理所應當。”

送走了蔣國柱的使者後,鄧名就把郎廷佐請來,對他說道:“蔣國柱已經答應,今夜把甘輝他們放還給我,要我用總督的首級去換。”

“啊。”郎廷佐大叫一聲:“可是老夫已經讓樑化鳳放了兩百人回來了,提督答應過不傷害老夫了。”

“是的,所以我沒有答應蔣國柱的要求,等見到甘將軍他們後,我就會把總督放回去。”

郎廷佐頓時滿面春風,恭維道:“提督果然是守信之人。”

“不過我放總督回去後,總督不擔心他們狗急跳牆,獻城門給我麼?”鄧名狡猾地笑了一下:“總督一旦邁出這個大營,我就算完成了諾言。到時候若是有人獻城給我,我也還是要笑納的。”

郎廷佐頓時又從椅子上彈了起來,他揮舞着手臂似乎是想呵斥鄧名,但張口結舌卻沒有將激烈的言辭吐出。愣了片刻後,郎廷佐虛張聲勢地叫道:“南京城內還有數萬忠勇官兵,就是蔣、管二賊的手下,也未必會跟着他們做出這種喪心病狂的事情來。”

“但總督大人想必還是不肯冒這個險的吧?”鄧名慢悠悠地說着,舉起手張開了手掌:“五十萬兩銀子,只要總督把這筆銀子送來,我就再幫總督一個忙。”

“什麼忙?”郎廷佐警惕地問道。

щщщ●тTkan●¢〇

“我後天晚上趁夜退兵,總督大人可以在營裡親眼看着我軍離開,然後早上突然回城,對付管、蔣二賊。”鄧名提出了一個充滿誘惑的建議:“只要給我五十萬兩銀子,總督大人就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地對付那兩個逆賊,爲你的朝廷和皇上除去這兩個心腹大患。當然,可能確實如總督大人所說,他們的手下都是忠義之士,寧可被總督殺個精光也不肯獻城門給我,或者根本沒機會搶下城門。不過總督大人真打算冒這個險麼?”

郎廷佐沉了一會兒,對鄧名說道:“你會退兵多遠?”

“五十里怎麼樣?一萬兩銀子一里地,公平合理。”

“你爲什麼要這麼幹?”郎廷佐覺得其中有陰謀的味道,他不明白對方爲什麼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因爲我不看好管效忠和蔣國柱。他們有可能被總督大人摧枯拉朽地就解決了,那樣我就什麼也撈不到了。但總督大人不能不承認我確實可能找到機會,而我打算把這個機會賣五十萬兩銀子。”

郎廷佐心中暗恨:“蔣國柱、管效忠,你們兩個賊真是禍國殃民啊。也罷,爲了替朝廷除去這兩個禍害,都已經付出這麼多了,現在即將大功告成,不要功虧一簣。”

想通了以後,郎廷佐就拍板道:“好,一言爲定,老夫這就讓樑將軍給提督送五十萬兩銀子來。但老夫要派一隊兵跟着提督的大軍,保證提督確實退兵了。”

“理所應當。”鄧名痛快地答應了,接着說道:“三天後我會回來,到時候總督大人還要付我一百萬兩銀子。”

“還要一百萬?憑什麼?”郎廷佐頓時又憤怒了。

“這是爲了幫總督說話的費用。畢竟甘將軍他們最後是蔣國柱放回來的,我不能白幫總督大人圓謊。”鄧名提醒道:“本來我和郎總督的協議裡商量好了,誰放甘將軍他們回來,我就幫誰說話。”

“好吧,老夫會準備好一百萬兩白銀的。”郎廷佐咬着後槽牙說道。但心裡卻是一陣冷笑:“鄧名小兒啊,等我除去了蔣國柱、管效忠這兩個心腹大患,還會怕你不成?莫說是答應給你一百萬,就是答應給你一千萬又如何?”

無論是接見蔣國柱的使者,還是與郎廷佐談判時,張煌言、李來亨二人都全程陪同。

郎廷佐離去後,鄧名看到張、李二人看自己的眼神都有些不對,就奇怪地問道:“怎麼了?”

李來亨避開鄧名的目光,飛快地說道:“沒事。”

而張煌言則張口道:“提督……”

“嗯?”鄧名等着對方的下文。

但張煌言沒有繼續說話,想了片刻後搖頭道:“我也沒事。”

第9節 穴攻第13節 提督第35節 請客(上)第33節 孤注(上)第23節 臨陣第11節 攔截第69節 忠臣(下)第34節 經濟第31節 呆仗(上)第1節 精明(下)第18節 詔書(下)第1節 轉運第52節 登陸(下)第25節 棄軍第13節 試探(下)第38節 奔波第33節 唐王第14節 肉票第63節 黃雀(下)第48節 提案第16節 甕中第39節 衝突(上)第42節 送行第29節 計謀第33節 問策(下)第34節 糊塗(上)第44節 退意第30節 威壓(上)第15節 雙贏第59節 議款(下)第11節 攔截第50節 動向(上)第12節 軍旗第44節 退意第9節 問話(下)第1節 精明(上)第44節 夾擊(下)第5節 協作(下)第49節 擴張(下)第18節 恐怖(上)第18節 恐怖(下)第27節 得兼第15節 戰象(上)第7節 變臉(上)第38節 牽制(上)第5節 協作(上)第60節 爭奪(上)第26節 兄弟(上)第7節 演變(下)第4節 國民(上)第53節 齊射(下)第1節 誤會(上)第19節 感慨(下)第8節 震怒(下)第30節 新年第25節 棄軍第42節 送行第17節 挖坑第31節 呆仗(下)第60節 烽火第30節 威壓(下)第27節 圍攻(中)第62節 蠢動(上)第31節 戰備第47節 贖買(下)第45節 合作第38節 隔江第47節 贖買(下)第37節 報告(上)第23節 援助第44節 條約(下)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1節 失憶第38節 整頓(上)第6節 密議(下)第60節 爭奪(上)第18節 拒絕第16節 衝擊(上)第29節 機密第6節 事變(上)第10節 負責(上)第14節 彈盡(下)第41節 遭遇(上)第41節 獻計第53節 烈焰第32節 意外第25節 捷報第59節 議款(上)第27節 合作(上)第37節 軍火第28節 盟軍(上)第29節 解圍(上)第14節 彈盡(下)第59節 安撫第6節 事變(上)第55節 壓力(下)第25節 捷報第43節 徵兵第45節 鍊金(上)
第9節 穴攻第13節 提督第35節 請客(上)第33節 孤注(上)第23節 臨陣第11節 攔截第69節 忠臣(下)第34節 經濟第31節 呆仗(上)第1節 精明(下)第18節 詔書(下)第1節 轉運第52節 登陸(下)第25節 棄軍第13節 試探(下)第38節 奔波第33節 唐王第14節 肉票第63節 黃雀(下)第48節 提案第16節 甕中第39節 衝突(上)第42節 送行第29節 計謀第33節 問策(下)第34節 糊塗(上)第44節 退意第30節 威壓(上)第15節 雙贏第59節 議款(下)第11節 攔截第50節 動向(上)第12節 軍旗第44節 退意第9節 問話(下)第1節 精明(上)第44節 夾擊(下)第5節 協作(下)第49節 擴張(下)第18節 恐怖(上)第18節 恐怖(下)第27節 得兼第15節 戰象(上)第7節 變臉(上)第38節 牽制(上)第5節 協作(上)第60節 爭奪(上)第26節 兄弟(上)第7節 演變(下)第4節 國民(上)第53節 齊射(下)第1節 誤會(上)第19節 感慨(下)第8節 震怒(下)第30節 新年第25節 棄軍第42節 送行第17節 挖坑第31節 呆仗(下)第60節 烽火第30節 威壓(下)第27節 圍攻(中)第62節 蠢動(上)第31節 戰備第47節 贖買(下)第45節 合作第38節 隔江第47節 贖買(下)第37節 報告(上)第23節 援助第44節 條約(下)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1節 失憶第38節 整頓(上)第6節 密議(下)第60節 爭奪(上)第18節 拒絕第16節 衝擊(上)第29節 機密第6節 事變(上)第10節 負責(上)第14節 彈盡(下)第41節 遭遇(上)第41節 獻計第53節 烈焰第32節 意外第25節 捷報第59節 議款(上)第27節 合作(上)第37節 軍火第28節 盟軍(上)第29節 解圍(上)第14節 彈盡(下)第59節 安撫第6節 事變(上)第55節 壓力(下)第25節 捷報第43節 徵兵第45節 鍊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