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章 羯胡石氏絕

二十八章羯胡石氏絕

四千多降兵和邯鄲來的魏軍編在一起,由王寧和王朗策反的幾個故舊分別統帶,擔負起四門城防和城內治安之責。權翼部、祖鳳部騎兵駐進皇城休整,連續幾日的辛苦征戰,這支騎兵從上到下都有些支撐不住了。

以趙庶、張春爲首的前石趙官宦徹底安分下來了,因爲石青給了他們一個立功的機會。這個機會就是讓他們幫助魏軍綏服石趙中山(緊河北定州)、常山(今河北正定縣南)、趙郡(今河北趙縣)等其他郡國。

爲了保住家小安康,重新恢復從前地位,一百多戶人家爭先恐後地表示與諸郡國太守關係交好,信誓旦旦地向石青保證,但若奉命,必定不相負。言辭極具誇張之能效。這些人打得一個好算盤:石趙已絕,中山、常山、趙郡等郡國無主,一旦大魏大軍壓境,一經勸說哪還有不降的道理?牛皮吹大一點無所謂,只要最終能成事就行。

石青斟酌了一番,最後選定趙庶、張季兩人隨軍前往各郡國勸降,這兩人以前在石趙朝廷職位、身份都很高,比較之下要靠譜得多。

石青也給了其他人降服的機會,譬如以中軍將軍張春爲代表的一幫武人,可以充入步卒營中當槍兵,這些人乃是將官出身,身手肯定比普通士卒強,臨戰之際砍的腦袋也會多些,晉升速度應該很快。

至於文臣,有一批將會留在襄國充當書記,有一批將會送到鄴城聽用,有一批將到青兗充當識字教授和抄書手,還有一部分自尊心很重,不願屈身爲卒,這部分人將會分別安置到、黎陽、枋頭的屯耕點,分幾畝田地,過上從土地裡刨食的生活。

大晉永和七年三月初九,襄國城內各處的動靜漸漸平息下來,墟集門店等營生還未完全恢復,基本秩序卻已穩定下來。

天際剛剛發亮,石青命人請來王朗、祖鳳、權翼、趙庶、張季,對五人說道:“諸位連日辛苦,該多休息幾天纔是,只是中山、常山諸郡國與大燕接壤,歸屬去向事關重大,石青不敢有半點懈怠,只好強差疲兵了。”

王朗、祖鳳、權翼躬身答道:“謹遵石帥吩咐。”

趙庶、張季則道:“老朽(麾下)得蒙石帥青眼,委以重任,赴湯蹈火,亦難報萬一,奔走之區區小事,又豈敢怠慢。”

石青微微一笑,衝趙庶、張季溫和地點點頭,忽兒笑容一收,轉對王朗、祖鳳、權翼道:“實話告訴諸位,石某從未將石祗、劉顯之輩視爲對手,他們亦不配成爲石某真正的對手。數年以來,石某心目中真正的對手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鮮卑慕容的大燕國。在此,石某需要提醒諸位注意,從今以後,我等將面臨真正的對手之威脅。無論常山、中山是投燕或是降魏,大魏與燕國之間再無半點緩衝餘地。真正的挑戰纔算剛開始。。。。。。”

王朗、祖鳳、權翼各自一凜,齊齊向石青注目過去。戰敗劉顯、襲取襄國。。。連串的大勝讓魏軍上下所有人都感到興奮不已,眼前三人毫無例外地有些浮躁。

石青的提醒來得很及時。慕容氏的燕國是任何人都無法小覷的存在,鼎盛到極處的石虎在它面前頻頻碰壁,新星一般快速升起的冉閔因它而隕落,石青剛剛整合起來的勢力與這二人相比要弱小的多,此時能否邁過這道坎呢?

“。。。在不遠的將來,同燕國較量之時,襄國北部三郡的歸屬意義非同小可,特別是最靠北的中山國尤爲重要,諸位。。。”石青目光一掃,殷切注視着隨軍前往中山國的趙庶,緩緩說道:“要多加警醒,全力一赴!”

趙庶不由自主地重重點頭應承,石青對形勢清晰的剖析,讓他驚訝之餘還生出三分佩服。餘下四人齊聲應諾道:“石帥放心,屬下等必定全力一赴!”

石青欣慰地笑笑,忽然揚聲道:“諸位!出發吧——石某親爲諸位送行!”

辰中時分,三支人馬先後出了襄國北門,第一支是祖鳳部騎兵,與之隨行的勸降使者是趙庶,他們的目的地是中山國治所盧奴城;第二支是權翼部騎兵,與之隨行的勸降使者是張季,他們的目的地是常山郡治所真定城;第三支人馬是王朗統領的千五步兵,目的地爲趙郡治所房子(今高邑縣西南),趙郡太守李邽與王朗關係不錯,因此由王朗出面擔任勸降使者。

石青沒有強行攻打三郡的意思,無隙可趁時的強攻不僅艱難無比,而且很容易把三郡逼到燕國一方。是以,北上的三支人馬最多的一支也只有五千騎,除了顯示存在、護送使者等作用,對三郡構不成任何威脅。

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襄國北部三郡地處太行山東麓,乃是塢堡密集之所在。三郡範圍內至少有上百個塢堡壁壘。

這些塢堡大多於八王之亂時興起,歷經劉淵、石勒、石虎三朝,一直保持着比較超然的地位。他們不在意誰當天子誰做皇帝,只要壓榨不過分,徵募不離譜,誰當天子他們都會表示臣服並交納一定的稅賦;與此同時還保留一定的獨立性,以當地豪雄爲首領,自行打理塢堡事物。三郡國的太守,實際管轄範圍一般只有郡國治所等寥寥數個城池,職權並非很大。

有鑑於此,石青對勸降三個郡國充滿了信心。

石趙徹底崩潰,效忠人選不再,三郡太守於公於私都沒有繼續頑抗的必要。當然,他們還有另外一條出路,那就是投靠燕國。襄國剛下一日,石青便急匆匆遣人北上勸降,爲的就是趕在燕國做出反應之前,搶先勸降北方三郡。

送別三支人馬北上之後,石青轉回城內,帶着親衛騎在大街小巷四處巡查。行了一程,他感覺襄國太大,單憑自己巡查未必有效,便喊過何三娃吩咐道:“三娃子!傳我將令。各營各部將士需恪守職責,不得滋擾地方,不得觸犯律令。違者殺無赦!”

何三娃急急應了,招呼一隊傳令騎兵分頭而去。不一會兒,城內到處都響起飛馬傳令的聲音:“石帥有令!各營各部將士需恪守職責,不得滋擾地方,不得觸犯律令,違者殺無赦!”

襄國目前處於軍管狀態,施行管治的士卒不是降兵就是原邯鄲守軍,石青不熟悉兩方士卒,閒暇下來便開始擔心這些士卒是否會藉機胡作非爲,騷擾普通人家。

整個襄國轉一圈下來,已經是午後時分,石青打馬返回皇城本部,準備休憩用飯。還未進入皇城,何三娃趕上來稟報道:“石帥!華林苑戰報傳過來了,我軍徹底擊潰劉顯部主力步卒,孫將軍一邊率大隊人馬北上襄國,一邊沿路收繳降兵,追擊前鋒童圖部如今已過滏陽河,即將抵達襄國。”

“哦——”石青呆了呆,身子驀地一鬆,徹底放下一樁心事,隨即他噓了口氣道:“詳細情形究竟如何?慢慢說來聽聽。。。”

三月初七午後,魏軍士卒經過幾次心理威嚇,隨即發起了試探性攻擊。前兩次的攻擊趙軍守得還算嚴密,魏軍沒有佔到便宜,第三次攻擊,童圖開始率部配合步卒行動;騎兵參與攻擊堅定了曹伏駒反正的信心,他和一幫親信部衆突然發難,高喊着不降者死的口號,對後趙士卒亂砍亂剁。

劉顯猝不及防,趙軍陣勢大亂。童圖見機得快,揮軍掩殺,由佯攻變成強攻;緊跟着孫威、張溫指揮步卒全師而進,猛攻趙軍。

兵敗如山倒,須臾之間,四萬趙軍譁然崩潰,四散而逃。魏軍早有準備,童圖部騎兵大顯身手,四處阻截包抄,如驅趕牛羊一般。孫威、張溫麾下步卒分作數十支千人隊尾隨追擊,大肆砍殺,直到邯鄲附近,天黑下來這才告罷。

是役,魏軍斬殺趙軍一萬五千餘,俘獲近兩萬,主帥劉顯被俘,大將曹伏駒投降,四萬趙軍僅有一成得以逃脫,可謂全軍覆沒。

追擊結束之後,張溫遵照石青的交代,將俘獲交給孫威,自率五千步卒連夜迴轉鄴城,固守西苑;孫威與童圖會合,押解俘虜前往邯鄲駐紮休整。被俘的劉顯請曹伏駒代爲轉告願降之意,孫威聽了不置可否。

有意思的是,無論是迴轉鄴城的張溫還是率部北上的孫威,無意中都把待在明光宮傳詔的王泰給忘得乾乾淨淨而沒加理會;精心佈置的陷阱由此落空,無奈之下,王泰憤憤不平地回了鄴城。

算上石青先前繳獲的石趙騎兵,邯鄲收容的俘虜實在太多,計有兩萬五千多人,數目不再魏軍之下。爲了防止出亂,孫威、童圖不得不多留一日,就地整編俘虜。直到初九上午這才啓程北上,趕往襄國。

孫威北上襄國之時,在清淵集結的新義軍也踏上了冀州地界。三月初七,趕來相助的李崇向雷諾傳達了石青命令進攻的的將令,三月初八,新義軍以李崇爲先鋒,雷諾自率步卒爲中軍急速向北進發。

新義軍踏上冀州地界的消息傳開,冀州城的汝陰王石琨再不猶豫,和妻兒子女化作流民,不帶一名護衛,悄悄潛出了冀州城,輾轉南下。

襄國被攻破的消息傳來的時候,石琨指望石青沒有精力顧及冀州,這纔沒立即逃走,新義軍果真北上了,他怎麼還敢待下去?連番挫折,麾下實力大減,石琨沒有一點守住冀州城的信心。

不僅沒有守城的信心,石琨甚至不知道哪裡纔有他活命的出路。向北投靠大燕?有過上次的失諾,北上就是找死;投降石青?石青殺胡的惡名想起來都令他心驚膽戰。窮途末路之餘,如今只有南下大晉一條路。雖說石氏和大晉仇視數十年,然而大晉的寬容仁慈天下聞名,也許能放他一條生路,不定還能升官給職呢。。。。。。

石琨打着如意盤算攜妻兒子女偷偷南下,之所以沒帶一名護衛,是因爲他這時候不敢相信任何人,落魄之時,誰知道護衛是否會拿他向石青請功討賞?

石琨盤算的很好,最終也安然達到了建康;可惜的是,大晉這一次終於沒有仁愛包容,而是狠下心來,將他一門老小誅殺得乾乾淨淨。

在中原橫行數十載,留下無數變態醜惡事蹟的羯胡石氏由此而絕。

四十七章 捨身自污不可得八十三章 博浪八十一章 雛形五十一章 以攻代守四十章 端倪初現第3章 悍民軍來了四十二章 金堤喋血第6章 初來乍到 沒人關照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十三章 見到姚弋仲七十九章 慕容霸的祈禱二十八章 初入建康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二十章 想決戰沒門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七十四章 勝敗已分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七十二風滿樓中二十四章 殺恩七十九章 博浪四第8章 風起雲涌六十一等你進攻二十六章 並肩第7章 佈政第一步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四十五章 三月二十八五十六章 雨夜追擊四十六章 王猛定軍心三十五章 惡客七十八章 博浪三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十一章 禍福由天五十章 聯繫上了四十七章 跳河第2章 大晉朝廷的要求四十章 牛人高論四十八章 圍困下的襄國第1章 尷尬人之間的閒談十五章 接戰六十一章 驚變下四十章 翁婿重逢十六章 惡狼志願兵六十章 酒盟四十七匆忙慌亂中的反應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三十章 疏而不漏七十一章 有理由嗎三十六章 邂逅五十二章 你在害怕什麼二十章 關中的意外六十二章 榮譽與驕傲第10章 回家七十五章 前夕下二十五章 詐城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十七章 是否當斬十四章 偶遇第5章 韓氏入宮八十一章 博浪六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五十七章 大禮的回報三十章 鄴城二三事三十一章 全力一搏能逞否十三章 反覆四十六章 壓力十六章 惡狼志願兵五十七章 敵我同行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四十三章 必勝的信心第6章 姚氏兄弟九十七章 猛虎脫籠第1章 序一百零六章 突圍血戰下第10章 聯合操演十六章 衆望所歸的督帥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五十八章 見便宜就撈八十四章 博浪九六十四章 夜襲上三十章 鄴城二三事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八十九章 困窘的燕國三十六章 邂逅十一章 禍福由天八十五章 結束與開始四十一章 賤人喜歡硬的第1章 天塹變通途四十三章 契機七十七章 不是那麼糟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第5章 豫州牧十五章 傳國玉璽的僵局四十九章 死又何悲第5章 會合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第10章 回家
四十七章 捨身自污不可得八十三章 博浪八十一章 雛形五十一章 以攻代守四十章 端倪初現第3章 悍民軍來了四十二章 金堤喋血第6章 初來乍到 沒人關照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十三章 見到姚弋仲七十九章 慕容霸的祈禱二十八章 初入建康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二十章 想決戰沒門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七十四章 勝敗已分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七十二風滿樓中二十四章 殺恩七十九章 博浪四第8章 風起雲涌六十一等你進攻二十六章 並肩第7章 佈政第一步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四十五章 三月二十八五十六章 雨夜追擊四十六章 王猛定軍心三十五章 惡客七十八章 博浪三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十一章 禍福由天五十章 聯繫上了四十七章 跳河第2章 大晉朝廷的要求四十章 牛人高論四十八章 圍困下的襄國第1章 尷尬人之間的閒談十五章 接戰六十一章 驚變下四十章 翁婿重逢十六章 惡狼志願兵六十章 酒盟四十七匆忙慌亂中的反應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三十章 疏而不漏七十一章 有理由嗎三十六章 邂逅五十二章 你在害怕什麼二十章 關中的意外六十二章 榮譽與驕傲第10章 回家七十五章 前夕下二十五章 詐城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十七章 是否當斬十四章 偶遇第5章 韓氏入宮八十一章 博浪六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五十七章 大禮的回報三十章 鄴城二三事三十一章 全力一搏能逞否十三章 反覆四十六章 壓力十六章 惡狼志願兵五十七章 敵我同行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四十三章 必勝的信心第6章 姚氏兄弟九十七章 猛虎脫籠第1章 序一百零六章 突圍血戰下第10章 聯合操演十六章 衆望所歸的督帥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五十八章 見便宜就撈八十四章 博浪九六十四章 夜襲上三十章 鄴城二三事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八十九章 困窘的燕國三十六章 邂逅十一章 禍福由天八十五章 結束與開始四十一章 賤人喜歡硬的第1章 天塹變通途四十三章 契機七十七章 不是那麼糟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第5章 豫州牧十五章 傳國玉璽的僵局四十九章 死又何悲第5章 會合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第10章 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