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治國九策代後記

發現易經――生之大原則?大易無邊 慧行天下 76治國九策――代後記

76治國九策――代後記

10年2月12日星期五】

小景才拙,不足以論治國之道,但生之易至此,總不該傻傻地就收住,所以本章之爲文權當算是一個後記。

天下既定且安,天子以九策治之,治以艮爲先。艮是什麼?艮是積累。天下初定,什麼都缺,所以必須從各個方面滿足系統各個方面的需要,這就需要積累。所以艮卦,是個細活,是一層土一層夯慢慢打起來的,這不能急,也急不來,先慢慢艮起來。

就是說,所謂的九策,不過是系統由天下初定回覆到系統自然而完美的正常狀態。並且在這個回覆過程中由於系統內的諸概念都得到了統一,因此此時的系統的回覆纔是最徹底最根本的回覆。而回復後的自然、完美與正常纔是系統最徹底最根本的自然、完美與正常。

就是說,實施子系統到這裡開始完成自己這一系統的整個循環並逐步併入大系統的循環之內。上經我們描述的的那個循環是系統最基本的循環,而下經我們描述的這個循環則是系統分裂出的子系統循環,將這兩個循環綜合到一塊就構成了整個非常體系的運行和分割。雖然體系可能有很多子系統,也相應地有很多的循環,但這所有的子系統所有的循環都不超出我們上下兩經所描述的內容。

而艮是系統統一後走向自然、完美和正常的第一步。艮說的是基礎,物質的抑或是精神的。當天下初定,不管是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一定存在着諸多不盡相同相通的地方,而艮,就是要通過紮紮實實的工作將天下所有不同或不通的地方統一和連通起來,從而從系統的最底層形成一個整體,形成自己堅實的基礎。這是系統走向自然、完美和正常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漸。漸不是一種方式而是一種原則,是天下初定之後所秉承的一種信念。當系統一步步走向自然和完美,這就意味着系統中自然的因素在一步步加強他的權重,而人爲的因素在一步步退出他的權重,直到最後,整個系統完全由自然來權重,而人爲只是輔助。所以從天下統一的第一步開始,系統就轉變了這種思維的方式,即最終權重整個系統的是自然而不是人爲。所以漸纔是在這裡成爲一種必須堅持和秉承的原則。漸說的是無爲,是修養生息,是重視系統自我、自然的權重力量。

第三歸妹,說的是人口繁衍,似乎可以不論,但若干年後的今天,一定會有人看重這一點,即繁衍的衝動有一日到了要大力提倡的那一天。

第四點,小成而大禮。此卦是一劑粘合劑,將整個系統粘成一個整體。

第五點巡視天下。利則興,弊則除,穩固和淨化整個系統。

第六點,妥協。妥協之爲第六點實際上是第五點的延續。興利除弊有時候也有做不動的時候,對此天子也只有妥協。妥協是正常的,沒有妥協就沒有和諧,妥協的目的是爲了和諧,是雙方在平等基礎上自願的行爲。

第七點,快樂。快樂是系統最終的目的,上部書我已經說的很全面了。

第八點與第九點都是補充,或者說是最後的一點變數。第八點說的是人爲的毀壞,是系統應當竭力避免的事情。第九點說的是即使在困境中也保持快樂,是系統應當盡力提倡的事情。如此從一反一正兩個方面對系統進行補充。

九策之後,系統就迎來一個新的節點,下經實勢子系統也就達到了他最終的目的――中孚。中孚是系統勢力最強的階段。中孚之爲最強應當是系統從各個方面充分發展自己,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系統進入磨合期,系統相應地就進入了一個最弱的時候。磨合期之後,系統纔算正式進入中產運行狀態,即既濟的能效最大化狀態。但我們知道,既濟的能效最大化只是一個指標,系統並不真正在這一指標上運行,爲了最大的穩定,系統通常是運行在未濟之上的。就是說,既濟對系統來說,只是一個最佳的點,系統知道自己曾經也可以達到那一點,但系統的運行卻是以最穩定爲目的。

當實勢子系統到達中孚,其實他基本上就完成了自己的這一循環。餘下的速度上的調節是大系統的事。而當大系統進入未濟開始以最穩定最自然的方式運行之後,我們就是,大系統此時就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開始,系統那混沌的第一頁歷史就已經被翻了過去。當然,一部大戲才只是剛剛有了個開始,好戲還在後邊,這才哪到哪兒?

51 財富論五財富與需求的絕對40 錢多的憂慮美滋滋的煩惱32 過猶不及大過20 印度論第7章 內外有別中孚與小過7 系統論論單純市場經濟的必然57 不戰而勝天子以聲威懾於人5 論進取心60 發展烏龜精神第12章 聰明莫過帝王家老祖36 非常體系39 論剝之爲難的自然選擇剝14 生命論51 財富論五財富與需求的絕對36 非常體系57 文明論東西方文明之比較30 禍福之源無妄第20章 天下之火用諸天下之54 絕處逢生迴天逆轉困32 過猶不及大過40 錢多的憂慮美滋滋的煩惱68 國之大策損益之道損益3 第二原則30 禍福之源無妄第22章 龍隱於澤隨67 易的無爲與老子的無爲43 由實力到勢力頤41 太陽照在地平線上晉61 大壯及小人之詭道論5 爲什麼說老子的治是半璧45 上帝爲什麼發笑第16章 水土之爭吉祥之兇53 家國論二家天下的國44 點石成金睽26 師比無相論6 老子的道是不是原創60 治國九策其三歸妹62 晉德爲國晉7 系統論論單純市場經濟的必然21 歐洲論及關於朝鮮的補充53 家國論二家天下的國第20章 天下之火用諸天下之第13章 沒有誰一開始就是易的59 治國九策其二漸75 天下鼎震31 做你自己的上帝頤66 治國九策其九節41 心性自然說無妄30 轉折說同人之與大有無妄第15章 不詳之吉訟60 發展烏龜精神44 俗大過35 統一論兩千年一月二十九61 大壯及小人之詭道論第20章 天下之火用諸天下之52 何以聚才萃70 後之德53 天子之位何以取之a計劃39 君子隱居隱之有道68 國之大策損益之道損益57 不戰而勝天子以聲威懾於人63 治國九策其六巽2728 君子之門也必賁壓74 解困的唯一方法革61 大壯及小人之詭道論42 登高望遠大畜29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32 過猶不及大過34 前途光明離20 印度論55 論治與政第7章 內外有別中孚與小過41 心性自然說無妄50 建國大業在此一舉第4章 王者之道方圓天下乾21 歐洲論及關於朝鮮的補充30 禍福之源無妄24 訟論44 點石成金睽第7章 內外有別中孚與小過第12章 聰明莫過帝王家老祖12 論沙與珠67 後記易是一部史詩43 由實力到勢力頤31 做你自己的上帝頤52 家國論一什麼是家4 老子的德是什麼71 聚才之道萃9 論發展因素58 治國九策其一艮29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第11章 羅馬即將建成大畜75 天下鼎震第19章 序卦上經一家之言6 老子的道是不是原創37 噬嗑指數28 三個目標說比否大畜及1 算卦的秘密周易預測學三大基石49 損益之道益在所益益
51 財富論五財富與需求的絕對40 錢多的憂慮美滋滋的煩惱32 過猶不及大過20 印度論第7章 內外有別中孚與小過7 系統論論單純市場經濟的必然57 不戰而勝天子以聲威懾於人5 論進取心60 發展烏龜精神第12章 聰明莫過帝王家老祖36 非常體系39 論剝之爲難的自然選擇剝14 生命論51 財富論五財富與需求的絕對36 非常體系57 文明論東西方文明之比較30 禍福之源無妄第20章 天下之火用諸天下之54 絕處逢生迴天逆轉困32 過猶不及大過40 錢多的憂慮美滋滋的煩惱68 國之大策損益之道損益3 第二原則30 禍福之源無妄第22章 龍隱於澤隨67 易的無爲與老子的無爲43 由實力到勢力頤41 太陽照在地平線上晉61 大壯及小人之詭道論5 爲什麼說老子的治是半璧45 上帝爲什麼發笑第16章 水土之爭吉祥之兇53 家國論二家天下的國44 點石成金睽26 師比無相論6 老子的道是不是原創60 治國九策其三歸妹62 晉德爲國晉7 系統論論單純市場經濟的必然21 歐洲論及關於朝鮮的補充53 家國論二家天下的國第20章 天下之火用諸天下之第13章 沒有誰一開始就是易的59 治國九策其二漸75 天下鼎震31 做你自己的上帝頤66 治國九策其九節41 心性自然說無妄30 轉折說同人之與大有無妄第15章 不詳之吉訟60 發展烏龜精神44 俗大過35 統一論兩千年一月二十九61 大壯及小人之詭道論第20章 天下之火用諸天下之52 何以聚才萃70 後之德53 天子之位何以取之a計劃39 君子隱居隱之有道68 國之大策損益之道損益57 不戰而勝天子以聲威懾於人63 治國九策其六巽2728 君子之門也必賁壓74 解困的唯一方法革61 大壯及小人之詭道論42 登高望遠大畜29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32 過猶不及大過34 前途光明離20 印度論55 論治與政第7章 內外有別中孚與小過41 心性自然說無妄50 建國大業在此一舉第4章 王者之道方圓天下乾21 歐洲論及關於朝鮮的補充30 禍福之源無妄24 訟論44 點石成金睽第7章 內外有別中孚與小過第12章 聰明莫過帝王家老祖12 論沙與珠67 後記易是一部史詩43 由實力到勢力頤31 做你自己的上帝頤52 家國論一什麼是家4 老子的德是什麼71 聚才之道萃9 論發展因素58 治國九策其一艮29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第11章 羅馬即將建成大畜75 天下鼎震第19章 序卦上經一家之言6 老子的道是不是原創37 噬嗑指數28 三個目標說比否大畜及1 算卦的秘密周易預測學三大基石49 損益之道益在所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