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

第一梯隊由40軍主力和43軍一部構成,務於4月13日前集結完畢,等有利時機起航。

第一梯隊的登陸點是以海南島北部的馬嫋港爲界,港西爲4O軍,以東屬43軍。

兵團要求,第一梯隊登陸後,必須迅速奪佔並鞏固灘頭陣地,堅決項住敵人的反衝擊,保證後續部隊的登陸安全。

第二梯隊由43軍主力擔任,其任務就是在第一梯隊登陸後立即啓航,緊跟着“第一衝擊波”登陸上島,協同一梯隊殲滅島上守敵。

兵團還命令瓊崖縱隊和先遣偷渡部隊,當強渡戰鬥打響後,要積極主動出擊牽制敵軍,以策應主力部隊的強渡。

1950年4月16日下午19時30分,渡海作戰兵團第一梯隊共5萬餘人,分乘350只戰船,分成東路、西路兩編隊,自雷州半島南端各港灣同時起錨,以勢不可擋的進軍態勢,直殺海南島。

船隊剛駛離岸邊不遠,便被敵海上巡邏隊發覺,敵機一邊打出串串耀眼的照明彈,一邊對我軍戰船進行瘋狂的轟炸掃射,渡海作戰的開場鑼鼓就這樣打響了。

戰船上的我軍指戰員沉着應戰,除了迅速組織對空火力還擊外,還對被打爛炸穿的戰船及時在行進間進行了搶修。

“空戰”結束後,當天下半夜,敵海軍又趕來湊熱鬧。第一梯隊的指揮員們見狀,當即命令在編隊兩側護航的我火力船隊。迅速展開戰鬥隊形,儘量從不同方位接近敵艦,利用其火力死角,來它個“海上拼刺刀”。這招果然頗見成效,前來偷襲攔截渡海兵團的敵艦,在捱了一頓“士炮艇”的機槍、手榴彈之後,只有灰溜溜地在遠處亂放一通炮彈壯膽……

第一梯隊中的40軍護航火力船隊的指揮船,航行中因發動機發生故障而脫離了編隊,在黑夜中單船飄流,直到天亮時,才觀察到1艘敵海軍大型軍艦追蹤而來。爲了避免與敵正面交火,他們用蓬布將火炮遮蓋起來,大多數戰士下艙隱蔽,以堆滿“貨物”的民用運輸船的面目來迷惑敵人。

經過僞裝的戰船主動向敵艦迎了過去,使敵艦放鬆了警惕。當我戰船貼近敵艦右側時,指揮員黃宇一聲令下,炮手們頓時掀掉篷布向其猛烈開炮,一時間30多發炮彈雨點般落到敵艦要害部位,使之起火冒咽,掉頭急逃。

“土炮艇”大顯神威,居然無意間打跑了國民黨海軍第3艦隊的旗艦——“太康”號,並使艦上的敵第3艦隊司令王恩華在激戰中身受重傷,不冶身亡。

“木船打軍艦”的奇蹟,一時在我軍傳爲佳話。該船戰後被4O軍授子“戰鬥英雄船”稱號。

一路血戰,一夜拼殺,渡海作戰兵團終於接近了瓊島。

在搶灘登陸作戰中,我軍廣大指戰員冒着敵人的炮火,在淺灘中便紛紛下水泅渡,迅速形成了攻擊波。

在瓊崖縱隊和先遣偷渡部隊的策應下,兵團第一梯隊於4月17日早上6時,全部踏上預定登陸的地域。

第一梯隊上島後,各部隊按戰役預定方案向守島敵軍防禦體系的縱深擴大戰果。40軍登陸部隊在擊潰了敵64軍131師2個團的阻擊後,又攻克了敵9個地堡羣,拿下了臨高山,並派出一部分兵力包圍了臨高縣城。

4月19日拂曉40軍118師在美臺地區包圍敵64軍156師師部和1個團,經數小時戰鬥,將其大部殲滅。同日,40軍119師奔襲位於加來地區的敵64軍軍部,並佔領了該地。

43軍128師主力登陸後,當即搶佔了才芳嶺、橋頭等戰略要點,殲滅敵64軍1200餘人,包圍了花場港守敵。

薛嶽慌了手腳,抽調4個團的乓力增援福山,妄圖防止我軍繼續推進,威脅其首府海口市的側翼安全。

福山守敵在此之前曾欲向北出動,被我127師先遣偷渡團阻截,與128師主力一道將其擊潰,一舉奪取了福山。

至此,瓊北地區沿岸各要點,完全處於我軍控制之下,爲第二梯隊的登島,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而薛嶽面對我大軍壓境,起初居然仍舊認爲是共軍的“小部隊偷渡”,尤其是他在對我128師實施了反包圍之後,以爲穩操勝券,甚至放出狂言“登陸共軍即將被全殲”,連在海口市召開所謂的“祝捷大會”的會場也佈置好了。

然而,隨之而來的一連串沉重的打擊,無情地粉碎了他的美夢。

(4)三支勸和團的遭遇。(14)歷史性的記載。(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7)解放軍攻佔昌都。(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7)解放軍攻佔昌都。(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7)繼續封鎖打零炮。(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6)斯大林臨陣猶豫。(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4)三支勸和團的遭遇。(4)三支勸和團的遭遇。(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6)斯大林臨陣猶豫。(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7)繼續封鎖打零炮。(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6)斯大林臨陣猶豫。(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7)解放軍攻佔昌都。(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14)歷史性的記載。(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3)18軍待命進藏。(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5)彭德懷臨危受命。(6)斯大林臨陣猶豫。(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
(4)三支勸和團的遭遇。(14)歷史性的記載。(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7)解放軍攻佔昌都。(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7)解放軍攻佔昌都。(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7)繼續封鎖打零炮。(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6)斯大林臨陣猶豫。(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4)三支勸和團的遭遇。(4)三支勸和團的遭遇。(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6)斯大林臨陣猶豫。(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7)繼續封鎖打零炮。(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6)斯大林臨陣猶豫。(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7)解放軍攻佔昌都。(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14)歷史性的記載。(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3)18軍待命進藏。(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5)彭德懷臨危受命。(6)斯大林臨陣猶豫。(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