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

1950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一週年的紀念日。在北京的街頭巷尾,到處是一片歡樂的節日氣氛,一派和平的景象。

然而,共和國主席,卻在這喜慶的日子裡,收到一份不大合宜的“禮物”——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金日成首相和樸憲永外務相打來的加急電報。內容大意是:同志: ……自9月中旬美軍在仁川登陸以來,對我們已造成了很不利的情況。

敵人利用約千架的各種飛機,不分晝夜地轟炸我們的前方與後方,我們兵力和物資方面的損失是非常嚴重的。

敵人登陸部隊與南線部隊已經連接在一起,切斷了我們的南北部隊,如果敵人繼續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只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難以克服此危機的。

因此,我們不得不請求您給予我們以特別的援助,及在敵人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情況下,急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

北京的國慶焰火尚未熄滅,歡樂的人羣還議廳,主席在緊張嚴肅的氣氛中開始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討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面臨的嚴重局勢。

是日夜間,南朝鮮陸軍第3師開始越過“三八線”向朝鮮北部進犯。10月2日清晨,麥克阿瑟又根據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決定下達了“聯合”第2號作戰命令,命令正在“三八線”南側集結待命的“聯合”部隊立即從陸地和海上同時越過“三八線”向北進攻。於是,在“三八線”兩側,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攻防戰鬥。但是,朝鮮人民軍因火力、人力大大遜於“聯合”而陷入劣勢,被迫向北撒退,頃刻之間,裝備有大量飛機大炮和坦克的“聯合”猖狂北犯,將侵略戰火迅速燒向中朝邊境。

鑑於這種嚴重局勢,主席左思右想之後,於10月2日凌晨2時,給高崗、鄧華髮出緊急電報稱:“(1)請高崗同志接電後即行動身來京開會;(2)請鄧華同志令邊防軍提前結束準備工作,隨時待命出動;(3)請鄧華將準備情況及是否可以立即出動即行電告。”

10月2日午後,高崗匆匆飛抵北京,他早已預測到,此次緊急召他進京,無疑是出兵援朝問題,所以他內心已定:這次無論如何再也不能強調邊防軍準備不充分了。下午3時左右,毛、朱、劉、周、高及代總長聶榮臻等在頤年堂開會。一開始就拿出一份電報對高崗說:“這是金日成來的急電,我們都看了,給你看看。”稍後,說:“朝鮮的形勢已如此嚴重,現在不是出兵不出兵的問題,而是馬上就要出兵,早一天和晚一天出兵對整個戰局極爲重要。

今天先討論兩個迫切的問題,一是出兵時間,二是誰來掛帥。”高崗首先插問:“掛帥人選不是已決定林總嗎?”略顯急躁地答覆說:“掛帥人選原先考慮派粟裕同志,但粟裕確實有病,正在青島休養,前些日子他託羅瑞卿給我帶來的信中談到病情仍很重,我回信就勸他安心休養吧。後來由於美軍和其他幫兇國家的軍隊大批進入南朝鮮,飛機、坦克大量增加,形勢越來越嚴重,我們認爲出兵援朝已不是幾個軍就能夠解決問題的,可能各個野戰軍將來都要參加援朝作戰。根據這一變化,常委幾個同志又考慮派同志來掛帥,誰知認爲我們國內戰爭剛剛結束,各方面都未就緒,他強調美國是最大的工業強國,軍隊裝備高度現代化,1個軍就有各種火炮1500門,而我們1個軍只有36門。美軍有強大的空軍和海軍艦艇,而我們海、空軍纔剛剛開始組建。我軍入朝作戰既無空軍掩護,又無海軍支援,他認爲在敵我裝備極爲懸殊的情況下,如若貿然出兵,必然是“引火燒身”。其嚴重後果不堪設想。”

吸了幾口煙後接着說:“前些日子我找談了一次話,說明我們爲什麼冒險出兵,不出兵將來會有什麼結果,出兵有哪些有利條件,對美帝國主義應該採取什麼對策,可是表示說他每晚失眠,身體虛弱多病,怕風、怕光、怕聲音,哎呀呀,他有這“三怕”怎麼率兵打仗呢!”

實際上鑑於朝鮮戰爭發展變化的實際形勢,使中國派兵援朝的必要性緊迫性越來越突出,中國援朝志願軍的掛帥人選問題對的困擾也就越來越大。經過兩晝夜的反覆思考後,他考慮到了彭德懷。

(6)10萬大軍全部登島。(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7)解放軍攻佔昌都。(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5)彭德懷臨危受命。(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11)周恩來與夏格巴。(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8)達賴喇嘛親政。(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14)歷史性的記載。(6)斯大林臨陣猶豫。(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7)解放軍攻佔昌都。(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4)三支勸和團的遭遇。(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14)歷史性的記載。(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3)18軍待命進藏。(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11)周恩來與夏格巴。(8)達賴喇嘛親政。(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7)繼續封鎖打零炮。(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6)10萬大軍全部登島。(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
(6)10萬大軍全部登島。(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7)解放軍攻佔昌都。(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5)彭德懷臨危受命。(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11)周恩來與夏格巴。(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8)達賴喇嘛親政。(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14)歷史性的記載。(6)斯大林臨陣猶豫。(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7)解放軍攻佔昌都。(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4)三支勸和團的遭遇。(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14)歷史性的記載。(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3)18軍待命進藏。(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11)周恩來與夏格巴。(8)達賴喇嘛親政。(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7)繼續封鎖打零炮。(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6)10萬大軍全部登島。(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