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

見楊麗只是聽到這個消息便滿臉的緊張,李潼便笑語道:“聖皇陛下自是雌中英邁,雅重才士,不拘一格。去年歸都之際,我便進言楊娘子你的事蹟,陛下當時便表態要見一見你這位蜀中巾幗。如今壯跡在身,更有何懼。”

聽到大王這麼說,楊麗心情稍有安定,默然片刻後又點頭道:“既然大王讓我面聖,那妾便斗膽拜見。只是大王能不能親自陪護?否則妾恐失於應對,暴露淺薄……”

“這是當然的。”

李潼聞言後便點點頭,並繼續說道:“神都這裡,人事繁雜,我還有許多事情要託付楊娘子,能夠面聖一次,來日娘子你在神都許多作業都能享更多便利。至於眼下,也不必考慮其他,安心休養,掃除疲憊,等你自覺能夠應付,我再引你入見。”

“雖然東西奔波,但也有車馬代步,稱不上疲勞。”

楊麗又擺手說道:“聽出面接待的田翁說起,近日畿內糧荒,大王頗受此困,妾也準備往汴州遊賞風物,倒可以順路採購一批穀米,輸入畿內供大王使用。”

李潼聽到這話,心中大生感激,望着楊麗那已經頗爲瘦麗的臉龐沉聲道:“小王何幸之有,能得巾幗如此重顧相助。神都這裡不乏才力使用,但邸外財物的確有缺,娘子不必奔波親往,只需將財貨交付田翁,讓他安排徒衆前往。”

“舊年困頓西京,如果不是大王施眷照顧,妾也絕難再享今時的從容。但能有助於大王,又何懼勞累。”

楊麗口中這麼說着,楊顯宗在一旁看着堂妹,心中則長嘆一聲,又入前說道:“屬下兄妹雖只蜀中簡陋,但忠義在懷,自有千鈞之重!外人所目,阿妹或只蒲野之質,但在我看來,卻有蘭芷馨香,她……”

“阿兄,不要再胡說!”

聽到堂兄這麼說,楊麗臉色頓時一變,在席中疾聲喝止。

李潼見狀後,一時間也有默然,過了一會兒纔開口道:“二郎是我肱骨,心事可以不假俗言。令妹國色佳姝,氣概不遜英男,才色兼在,世道人眼有見,並非只有親徒見重。如今所謀諸類,兇險萬分,並不敢一味求好、遐想長計,來年究竟如何,尚未有定,所以不敢暢論人情諸計。但能功成定勢,絕不辜負此番長情!”

“能得大王此諾,屬下肝腦塗地、萬死不辭!”

楊顯宗大禮下拜,神情莊重道。而另一席中楊麗掩面低泣,因爲情緒激動而說不出話來。

送走了楊氏兄妹後,李潼自有幾分做賊心虛,不好再入唐家內院與娘子話別,留下二十員帳內於此守護,然後便返回了王邸。

接下來的時間裡,代王婚禮禮程也正式開始進行,納彩之類的禮節,自有禮部官代勞,倒是給已經頗爲緊張肅殺的畿內氛圍增添了一絲喜色。

很快禮程便進入到了納吉,一大早李潼便換上了華彩吉服,在諸賀郎並護衛們的簇擁下,先入大內皇宮,於殿中拜承禮書,然後離開皇宮,往太廟去卜吉祭告。

不過太廟裡所供奉的都換上了武家的祖宗,所以在離開太廟後,李潼又往城東孝敬皇帝廟去,得告訴他爸爸李弘一聲。

吉禮完成,返回禁中的時候,時間已經到了傍晚。在城中奔波一天,粒米未進,李潼早已經餓得前胸貼後背的飢腸轆轆,先在側殿匆匆吃了一些果點,然後又得行出玄武門,親自迎接趕來禁中接受禮數的鄭家一衆人等,同時今天還要正式完成王妃的冊封。

此時的玄武門內外已經是彩燈張結,甚至就連駐守在此的羽林軍將士們,額間都扎着一根彩條抹額,沖淡了幾分肅殺,顯得有些俏皮活潑。

行到玄武門的時候,鄭家一衆人等還沒有抵達,李潼跟一衆賀郎們站在一處,望着賀郎中已經長得英武不凡的李禕笑語道:“阿郎已經漸壯,可有了人事的打算?有花堪折直須折,如果已經有了心儀的對象,家長宦遊不便論事,可以直告於我。”

李禕聽到這話,臉上便有幾分忸怩,垂首說道:“卑職年淺位卑,兼無事蹟,還是要先求功名,再論其他。”

李潼聞言後哈哈一笑,拍拍他肩膀讚賞道:“有志氣,少年英武,自當功名爲先,謹守志向,時機順應,當助後進成名!”

他們李家宗親已經被搞得差不多了,活下來這些也都節操有限。所以對於李禕這個小夥子,李潼是非常看重的,一有機會便加強一下聯絡,今次也是特意點名讓李禕擔任自己的賀郎。

聽到代王殿下對李禕如此賞識,其餘賀郎們也都流露羨慕,其中就包括裴光庭這個小媽寶。如今的代王勢位正隆,想要提拔幾個初入官場的小年輕再簡單不過,若能得其欣賞,無疑會令仕途更加順暢。

這裡剛剛閒話幾句,對面已經出現了鄭家的隊伍,左右鼓吹齊鳴,李潼便也整裝策馬,與衆賀郎們上前相迎。

鄭家今次出動人衆極多,足足有百數衆,浩浩蕩蕩行至玄武門前,爲首一個便是李潼的新任丈人鄭融。

鄭融年紀四十出頭,面相清癯,蓄着長鬚,一副很標準的士人模樣,及至代王一行到了近前,得了後方的鄭杲提醒,翻身下馬,舉手作揖。

李潼也下馬步行至近前,舉手迴應道:“小王奉皇命於此導引府君並諸親員入宮見拜成禮。”

鄭融神情嚴肅,仔細打量着眼前的少王,片刻後神情略緩,並說道:“有勞殿下親引。”

兩方人並作一行,李潼與衆人並行於前,後方羣衆跟隨。

李潼還是第一次與他這新丈人一家見面,一邊走着一邊也在用視線餘光打量這些人。雖然只是粗看外表,但第一印象還不錯。

他這新丈人鄭融做過兩任外州縣令,如今還在首選,官品雖然不高,但氣度不差,不卑不亢,舉止得體。

另外還有兩個舅子,大的已經及冠,名爲鄭浮丘,小的十三歲,名爲鄭子晉,都還沒有解褐任事,雖然看起來有些拘謹,但行走在族人當中,目不斜視,應該是家教不差。

行過玄武門的時候,鄭家女眷們也要下車步行。李潼與衆人一起站在宮道一側等候,還沒從那些宮裝婦人們當中尋見新娘子,便有宮人入前以步屏、羽扇將人給團團圍住,然後便先行入宮。

衆目睽睽之下,李潼也不好追上前去仔細打量,便與鄭家的男人們一同來到禁中仙居院別殿等待聖皇召見。

衆人落座之後,氛圍便有些尷尬沉悶,姻親之間仍是陌生,乏甚共同話題。

就這麼坐了一會兒,李潼主動打開話題,指着他那兩個舅子問道:“兩位郎君不知就學何處?”

兩個年輕人有些拘謹,鄭融主動回答道:“大郎舊學國子,兩試未名,如今在鄉養性。次郎隨族親治學,淺通一經。”

“鄉里風物簡樸,少於滋擾,雖然能修身養性,但少年氣壯,立志需早。神都城百流匯聚,人物多有可賞,見才思齊,聞事知勇,只要謹奉親長良教,不患德才不進。”

聽到李潼這麼說,另一席鄭杲便也笑語道:“殿下故邸西園,正是都中才流薈萃所在,良緣喜結之後,子弟少不了要出入園宴,增長見識。”

李潼聞言後便也微笑點頭,鄭家作爲山東名門,其底蘊與影響並不體現在具體的勢位上,在士林中自然享有極大的號召力。

那些在勢位中的人選,諸如宰相魏元忠都以能夠與鄭家聯姻爲榮。後來的姚崇,幾次拜相,身當國用,但兒輩論婚還只能選擇稍次一等的鄭家連山房,這都還算是高攀。

一個時期自有其獨特的價值觀,哪怕這標準很扯淡,但當多數人都認可且追逐,那就有其存在的價值。如果能將滎陽鄭氏引入他的西園集會,無疑會更加增強在士林當中的影響力。

說話間,宮苑另一側響起了禮樂聲,這是在正式冊封王妃。之後又有宮人入告聖皇陛下召見,這一次再起身,李潼便要對鄭融持一個晚輩之禮,行出時讓其半身。

衆人登殿時,除了端坐殿中的武則天之外,在場還有禮部春官並司屬寺官員。

衆人登殿拜見之後,鄭融入前由春官侍郎盧應貞手中拜受禮書,如此便算是正式接受了這一門國婚。頒授禮書的盧應貞也是他們滎陽鄭氏的姻親,由此可見這些大族在政局中那種盤根錯節的關係網。

拜受禮書之後還不算完,作爲代王妃鄭氏的直系親人,鄭融並其二子都得加授散爵。其中鄭融直授四品太中大夫,並封爵陽城縣男,長子鄭浮丘加授八品承務郎,次子鄭子晉則授九品將仕郎。

聽到鄭融父子所得封授,就連李潼都忍不住暗暗咂舌,他奶奶可是真闊氣,他給他老丈人謀求五品都還沒開始,結果新丈人便直接四品了。至於鄭杲,則更是羨慕得瞠目結舌,啥叫做得好不如嫁得好?

他混了好些年再加上撿漏,好不容易纔混到四品通貴。可是他這位堂叔僅僅只是嫁了一次閨女,便直達四品,而且還是他忙前忙後的張羅,可謂十足的躺贏。

特別那個縣男爵位,更是饞得鄭杲直咬後舌根,陽城縣位於洛南,本就是他們這一支鄭氏族人棲息地,如今直接封於鄭融。

單憑這一點,鄭融在族中地位便可以直接超越他,封爵鄉土乃是世族榮耀,鄭融有爵而他卻無,鄉土祭祀時,有爵者在前,這既是榮耀,也是世族對皇權的妥協。

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148 橫財浸金汁0982 才流入京,羣士待選0308 吾皇萬萬歲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355 大河漕幫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023 情新因意勝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1016 逝者難追,頻念傷神0433 代王威重,徇私竊功0092 仇人相見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051 《逍遙王》0326 幼宦可養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220 如意元年0094 大酺禮畢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403 凶逆作惡,宰相罪大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001 大唐宗王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896 應試不舉,斷須明志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030 百騎軍士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826 逃人不追,大開武舉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280 寶利行社0191 少王竟知有我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159 皇孫李寶雨0004 醫博士沈南璆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414 後進小子,恃才薄我0457 手中有劍,可斬兇惡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101 出閣河東王0274 只待神都制命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271 我與留守俱過客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366 鷹犬之用,飽腹則怠0290 懼親如仇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180 豈能笑罵由人0987 外苑置業,夫妻同心0109 仗義屠狗輩0391 朕有佳孫,與卿論好0445 死不入黃泉0566 刀光閃爍,狼騎出沒0070 頌聖臺閣體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103 府佐諸衆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025 不如降黃巢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896 應試不舉,斷須明志0260 分頭入洞房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025 不如降黃巢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037 春官武承嗣0518 大唐雄軍,演武洛北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983 暗潮涌動,禍福自度0017 兄弟殊異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565 唐家養士,唯壯可嘉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134 我的心腹在成長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
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148 橫財浸金汁0982 才流入京,羣士待選0308 吾皇萬萬歲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355 大河漕幫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023 情新因意勝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1016 逝者難追,頻念傷神0433 代王威重,徇私竊功0092 仇人相見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051 《逍遙王》0326 幼宦可養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220 如意元年0094 大酺禮畢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403 凶逆作惡,宰相罪大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001 大唐宗王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896 應試不舉,斷須明志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030 百騎軍士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826 逃人不追,大開武舉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280 寶利行社0191 少王竟知有我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159 皇孫李寶雨0004 醫博士沈南璆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414 後進小子,恃才薄我0457 手中有劍,可斬兇惡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101 出閣河東王0274 只待神都制命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271 我與留守俱過客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366 鷹犬之用,飽腹則怠0290 懼親如仇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180 豈能笑罵由人0987 外苑置業,夫妻同心0109 仗義屠狗輩0391 朕有佳孫,與卿論好0445 死不入黃泉0566 刀光閃爍,狼騎出沒0070 頌聖臺閣體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103 府佐諸衆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025 不如降黃巢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896 應試不舉,斷須明志0260 分頭入洞房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025 不如降黃巢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037 春官武承嗣0518 大唐雄軍,演武洛北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983 暗潮涌動,禍福自度0017 兄弟殊異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565 唐家養士,唯壯可嘉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134 我的心腹在成長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