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章飛翔的文明

終章 飛翔的文明

二替新書《亂世英雄》懇求旦弟們?月的月票隙※

引年舊月引日,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約週年。。。

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除了慶祝以共和國爲首的集約集團聯盟在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中取得重大勝利,避免了邪惡的美帝國主義集團統治全人類之外,還是人類文明邁向太陽系外的開始。

黎志強即是這偉大時刻的見證者。也是這偉大行動的參與者。

一切的一切,還得從五十年前的那場奪走了數億人性命的世界大戰說起。

作爲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第三次世界大戰幾乎破壞了整介,世界,讓引領人類世界數百年之久的西方文明在短短數年之間分崩離析,淪落爲二流文明。更重要的是,這場世界大戰引發了人類歷史上第二次“棒技大爆發”有意思的是,上一次科技大爆發也與世界大戰有關。母庸置疑戰爭是推動科技進步的最大力量,在瘋狂的戰爭時期,沒有科學家不敢做的,只有政治家不敢想的!

第二次科技大爆發的核心就是量子技術。

量子技術在通信領域的應用,只算得上是個開端,好比以相對論爲基礎製造出原子彈一樣,只是打開了一個新時代的大門。雖然到大戰結束的時候,量子技術仍然集中應用在通信領域,甚至大戰後二十多年。量子技術仍然沒有超出通信範疇。但是誰也不能否認,早在大戰結束之前,共和國的科學家就看到了量子技術在其他領域,特別是與人類文明發展息息相關的領域具備的巨大潛力。

這些科學家中就包括黎志強的導師宮雪銘教授。

外界知道宮雪銘的人並不多。可是在量子物理學界,特別是在共和國的科學界,宮雪銘絕對是大名人。而且是“國寶”級的大名人。別的不說,量子技術在通信領域的應用就是由他奠定理論基礎的。因此他又被共和國的科學家稱爲“量子技術之父”

可以說,僅憑這一項成就,他就能進入共和國的百年名人堂,成爲與錢學森齊名的科學家。更重要的是。他從事的是更有影響力的理論物理,因此貢獻肯定在衆多應用物理學家之上。問題是,宮雪銘的最大貢獻不是爲量子通信技術打下了理論基礎,也不是在同態量子的捕獲與保留技術佔取得決定性的成就。而是他爲量子理論廣泛應用所做出的偉大貢獻。

根據傳聞,早在田年之前,當時已經爲量子通信打下理論基礎,並且致力於實踐量子通信技術的宮雪銘就向國家申請了一筆數百億元的科研經費,組織了一個有2如多名高級科學家與工程師的研究團隊,專門研究量子理論的推廣與應用。這個團隊最終發展成了共和國國家物理實驗中心最大的研究機構,而該計劃也是“炎黃計戈”之下最爲宏大,影響最爲深遠的系統科研計劃。

共和國到底在這個計戈上投入了多少經費,恐怕沒有人說得清楚。

只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該計劃的規模與花肥都不可能小到哪裡去。

別的不說,根據戰後解密的一些資料,整個大戰期間,共和國用在科研工作上的經費就多達勸萬億元,相當於共和國在大戰期間全部政府開支的院。這筆足夠共和國8億公民享用將近,年的鉅額科研經費中大行有七成與“炎黃計發,”有關,而“炎黃計劃,”中的開支有至少三成與宮雪銘主導的量子技術工程開發工作有關。由此可知,共和國花在量子技術上的科研經費在,四萬億元左右。

要知道,這只是在大戰年間的科研開支,而且主要集中在後面四年!

也就是說,在大戰的後四年,共和國當局每年向量子工程上砸了力萬億到萬萬億的科研經費。這一開支。已經超過了共和國當局花在全部軍人身上的福利開支後四年,每年的軍人津貼與福利支出均沒有超過力萬億元。雖然無法肯定的知道參與量子工程的科研人員數量,但是肯定不會超過舊萬人,因爲共和國的國家物理實驗中心也就只能容納舊來萬名科研人員。花在舊萬名科研人員身上的費用相當於花在四萬軍人身上的費用,可想其經費投入有多麼巨大。

即便在大戰結束之後,與量子技術有關的投入仍然沒有減少,至少沒有像其他戰時科學項目一樣迅速減少。

千千後後上千萬億元的投入,絕對沒有白花。

戰時的一百多萬億元,只是打下了基礎,爲量子理論在人類生產與生活的各個層面上進行推廣與應用打下了基礎。這就好比晶體管技術爲電子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在整個人類世界中的推廣打下了基礎一樣。

這咋,時候,宮雪銘做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就是將這些技術全部聯繫起來。

大戰結束之後,量子理論除了在通信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之外,已經在計算機領域得到了開發,而且展現出了驚人的發展空間。

雖然大戰結束後不久,一些有着科學背景的全一、從就意識到了量午計算機有可能帶來的日大危害。以右,勢”式禁止開發具備高級智能的人工系統。也就是不準科學家賦予計算機高級人工智能。但是這些法律並沒有阻止量子技術在計算機領域的全面應用。實際上任何法律都不可能阻止科學技術的前進步伐。

僅僅十年,既在拇3年左右。量子計算機就成爲了人類社會的唯一計算機。

這也很容易理解。不管是電子計算機還是神經網絡計算機,實際上都是基於電磁技術的計算機,電子計算機發展到極限的時候,通信延遲已經成爲限制計算機速度的關鍵技術。而神經網絡計算機只是用更多的微處理器來解決運算頻率不足的問題。發展到極限,電磁通信延遲仍然是最大的瓶頸。量子計算機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即其基礎是量子通信,而不是電碰通信,所以不受電磁通信延遲影響。從理論上講。量子通信沒有延遲,也就不會對計算機的運行速度產生任何影響。頻率不受限制,再加上在神經網絡計算機技術上積累下來的聯合應用技術。量子計算機很快就將計算機的運行速度提高了一萬倍!

量變,必將引起質變。

當計算機能夠在一眨眼的功夫完成全球刃億人在地球有可能存在的四億年中都無法完成的計算工作的時候。計算機的能力就不在人之下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宮雪銘提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理論,即利用“信息重建”

當然,這不是針時0和這樣的數字信息,也不是針對井算機,而是針對發明與使用計算機的人。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把一介。人與存在相關的所有信息都用0與來編寫。也就是用一段數字信息來代表某個人。如果這個數字信息最終能夠還原,並且誤差在人體自身的控制與容忍範圍之內的話,就能實現人體的跨空間轉移。

毫無疑問,這一步真要邁出去的話。那絕對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飛躍。

用後世的評論來說,這是人向神邁進的第一步!

可以說,這纔是宮雪銘對人類文明的最大貢獻。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黎志強加入了宮雪銘的科研團隊,並且很快就成爲宮雪銘的關門弟子。而且是宮雪銘在“信息重建”技術理論上的得大成者。

大約在拇年左右,宮雪銘的理論研究得到政府秘密支持。

僅僅年之後。宮雪銘就開始用生物做實驗。

最初只是藍藻這樣的單細胞生物,而且不太成功。不管怎麼說,人不是上帝,也就不可能像上帝創造世界那樣去把生命變成信息。直到狸年,量子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在摜3年的基礎之上由提寄了上萬倍。加上量子陣列通信技術成功應用。“信息重建”實驗才取得重大突破。並且實現了單細胞生物重建。

與單細胞生物相比,人類不過是由更多的細胞組成的生物而已,只有量的差距,沒有質的差別。可以說。重建藍藻,已經爲“重建人”打下了基礎。也就在這個時候,宮雪銘親自出面說服政府啓動了在月球建造環形加速軌道,並且在“地月引力中心”即地球引力與月球引力剛好抵消的地方建立宇宙基地。爲人類文明飛出太陽系,飛向更加遼闊的銀河系打下基礎。

非常不幸的是,這個計劃得到批准之後不久,宮雪銘教授就與世長

了。

重要的走,這叮,也計算得上是人類文明地球時代最偉大的科學家在去世之前就已經安排好後事,留下了極爲寶貴的科學財富。

由他親自主導與推動的科研項目均有接班人。

黎志強就是“信息重建”工程的接班人。

外界並不清楚,引年時的黎志強實際上已經是“第三介。”黎志強了。雖然政府並沒批准在人身上做實驗,按照計劃,要到飛年,也就是2四年之後,纔會在人身上做第一次重建實驗,但是如同之前不允許發展量子智能技術一樣,這些法律對科學家本身沒有任何約束。

當然,信息重建只是人類邁向銀河系時代的一項技術,或者說是最基礎的技術之一。

不管怎麼說。人類本身就是物質生物,而不是信息生物,所以人類要向飛出地球、飛出太陽系,都得依靠物質,極其龐大的物資基礎。

這就是建立在環月軌道與宇宙基的之上的“天狼星一號”宇宙飛船。

這艘與環月軌道、宇雷基地同時建造的宇宙飛船,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宇宙飛船之一,也是影響最大的宇宙飛船之一。雖然早在鄙年,人類就踏上了火星,並且在火星上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地在火星上發現了非常寶貴的稀有金屬礦藏;短短十五年後,人類的第一艘無人宇宙飛船就落到了木衛三上小並且帶回來了數百萬噸的固態氫;刀年,人類的腳步她上了土衛六,並且建立了第一個地外衛星殖民地;在互世紀的第一年,人類還將觸手伸向了海王星,並且在十年之後

了旱;因爲冥王星只經被確定爲小行星,所以再邁出步4懵尖文明就將飛出太陽系。但是與“天狼星一號”宇宙飛船比起來,這些宇航成就都算了什麼,因爲這艘設計總質量超過億噸、擁有人類歷史上第一臺“質能轉換推進器”能夠在出航十年之後將速度提高到百分之一光速。也就是每秒互凹公里的超級宇宙飛船的目的地不在太陽系內,而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比鄰星!

更重要的是,這艘宇宙飛船上還有第一臺“信息重建機”

這只是一臺很原始的信息重建機,只能用來重建非生命體,但是隻要能夠將這臺設備帶到地球之外的某個地方,並且爲其提供充足的能源。就能完成物質的跨空間轉移。最終實現人類的跨空間轉移。

當然,總得有人到前面去啓動與使用這臺設備。

雖然量子計算機已經無比成熟。但是在政治家眼裡,絕對不能把關係到人類命運的東西交給一臺具有初級智能的計算機。

黎志強是信息重建工程專家。所以他申請了這個艱鉅的任務。

四百東後,“天狼星一聳,才能到達比鄰星。

在此期間。黎志強與另外二百三十九名科學家組成的二十個十二人團隊將輪番工作,每個團隊分十個週期工作二十年,即每次持續工作兩年。隨即就進入冬眠艙沉睡三十八年。直到下次被喚醒。人在沉睡中的身體老化速度僅爲正常情況下的:十分之一,所以四百年的航行對二百四十名科學家來說只相當於三十九年。一切順利的話,到達比鄰星的時候,黎志強剛好一百二十歲。對於平均壽命已經超過一百八十歲。而且能夠用克隆技術保持青春的現代人來說,一百二十歲並不算老。甚至還得等十年才能申請養老金。到了這個時候,“天狼星一號”將進入比鄰星唯一的行星,用信息重建機接收來自地球的先進設備。特別是能夠準確進行人體重建的信息重建機,然後根據情況,花十年時間建立空間殖民地或者基於行星表面的殖民地。

到這個時候,黎志強才能申請退休養老。

也就是說,由信息重建系統建立起來的跨空間信息交換系統將取代宇宙飛船,讓人類文明在已經到達的宇雷空間內自由轉移,自冉活動,也就爲人類在整個宇宙空間進行擴張與殖民打下了基礎。

黎志強是科學家,不是科幻作家。

雖然在已經到達的空間內,依靠信息重建系統能夠實現“即時旅行”但是在沒有到達的空間,人類的步伐仍然非常緩慢。

原因很簡單,量子技術並沒有突破相對論的制約,也沒有否決相對論。

量子理論實際上只能用在微觀層面上,而宏觀尺度上仍然得受相對論制約。

也就是說,光速仍然是宏觀物質運動的極限速度。“天狼星一號”的質能轉換推進器實際上是一臺通過生產與捕捉反物質並且建立能量閉循環系統將質量轉換成能量,並且由其產生推力的宇宙發動機,而這已經是相對論之下最先進的發動機了。即便不考慮其他因素,這臺發動機也最多隻能將宇宙飛船加速到光速的十分之一。

對浩淼的宇宙來說,這個速度比龜爬還要慢。

可以說,人類文明得到了昇華,卻仍然受到了限制。要想在宏觀尺度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就得突破相對論的限制!

毫無疑問,這得依靠第三次科技大爆發。

不管怎麼說,對人類文明而言,能夠在四百年後到達比鄰星,並且在距離最近的恆星系裡建立殖民地,這絕對是意義重大的一步,這就好比一百多萬年前、第一個原始人走出非洲叢林,這就好比十萬年前、第一個現代人走出非洲大陸。這就好比一萬年前、第一個遊牧部落在水草豐美的尼羅河三角洲停下來定居,這就好比數百年前、第一艘帆船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這就好比一百多年前、宇航員飛出大氣層。

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本身就是生存空間的擴張與拓展。

也許引世紀初的人,根本無法想像到木星的衛星上開採能源、到土星的衛星上建立殖民地,更不可能相信,人類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飛出太陽系,飛向下一顆恆星。實際上,即便對2她紀的人來說,也無法想像在數百年後進行全宇雷殖民,並且將人類的足跡留在銀河系各個角落的場面。

這得益與第三次科技大爆發!

如同前面提到的,前兩次科技大爆發都與戰爭有關,只有戰爭對技術的巨大需求才能讓科學家得到足夠的資源,也才能讓政治家相信科學的重要性!

毫無疑問,與前兩次科技大爆發所經歷的戰爭相比,第三次科技大爆發所經歷的不再是世界大戰。而是:

星球大戰!

《亂世英雄》將於口月日上傳,懇求兄弟們手上的月票!。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118章 充分準備第70章 窩裡鬥第43章 返回中央第65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46章 好印象第50章 暗中交手第21章 倒計時的信號第17章 戰略決策第114章 蜂擁而至第6章 錢的問題第23章 非正式會晤第47章 明哲保身第81章 變局第146章 王牌對王牌第70章 換位指揮第48章 緊鑼密鼓第4章 倫敦條約第7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108章 選擇第7章 觀念轉變第91章 契機第56章 快準狠第125章 毀滅炮擊第51章 待價而沽第65章 軍備競賽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將軍第138章 絕對火力優勢第48章 小內閣第43章 蛛絲馬跡第2章 野心家第39章 地面戰鬥第21章 搶佔制高點第153章 機會第144章 奇蹟般的進攻第65章 國家意志第88章 閃電般的戰鬥第81章 早死晚死第35章 一鼓作氣第81章 微妙關係第66章 戰爭決議第80章 再次遭遇第35章 軍售交易第29節 虎口奪食第183章 分蛋糕第82章 調整第113章 放開手腳第22章 元老第36章 將帥離心第4章 重要證物第30章 兩手都硬第56章 前方第71章 萬事俱備第40章 殺雞用牛刀第17章 養虎爲患第70章 負資本第20章 關鍵所在第29章 瘋狂備戰第47章 範本序四深海之狼序九死裡逃生第41章 結構性調整第4章 秘密接頭第107章 風暴中心第93章 政治進程第61章 未來陸軍第11章 不良感覺第61章 未來陸軍第3章 日印結盟第9章 空降兵第96章 斷臂自救第17章 敏感話題第116章 事發突然第35章 一鼓作氣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25章 變臉第4章 停戰談判第43章 演變的世界第113章 戰爭的延續第98章 糧草先行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127章 新生力量第55章 心照不宣第114章 最後叮囑第99章 兩難第91章 來勢洶洶第24章 衆矢之的第26章 愈演愈烈第9章 頭號盟友第8章 緊急歸隊第35章 絕境第128章 無價的經驗第81章 化危爲機第104章 鐵骨仁心第14章 根本職責第23章 毫無秘密第54章 中堅力量第24章 風暴來臨第40章 空天戰機第149章 左衝右突第40章 空軍出動
第118章 充分準備第70章 窩裡鬥第43章 返回中央第65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46章 好印象第50章 暗中交手第21章 倒計時的信號第17章 戰略決策第114章 蜂擁而至第6章 錢的問題第23章 非正式會晤第47章 明哲保身第81章 變局第146章 王牌對王牌第70章 換位指揮第48章 緊鑼密鼓第4章 倫敦條約第7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108章 選擇第7章 觀念轉變第91章 契機第56章 快準狠第125章 毀滅炮擊第51章 待價而沽第65章 軍備競賽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將軍第138章 絕對火力優勢第48章 小內閣第43章 蛛絲馬跡第2章 野心家第39章 地面戰鬥第21章 搶佔制高點第153章 機會第144章 奇蹟般的進攻第65章 國家意志第88章 閃電般的戰鬥第81章 早死晚死第35章 一鼓作氣第81章 微妙關係第66章 戰爭決議第80章 再次遭遇第35章 軍售交易第29節 虎口奪食第183章 分蛋糕第82章 調整第113章 放開手腳第22章 元老第36章 將帥離心第4章 重要證物第30章 兩手都硬第56章 前方第71章 萬事俱備第40章 殺雞用牛刀第17章 養虎爲患第70章 負資本第20章 關鍵所在第29章 瘋狂備戰第47章 範本序四深海之狼序九死裡逃生第41章 結構性調整第4章 秘密接頭第107章 風暴中心第93章 政治進程第61章 未來陸軍第11章 不良感覺第61章 未來陸軍第3章 日印結盟第9章 空降兵第96章 斷臂自救第17章 敏感話題第116章 事發突然第35章 一鼓作氣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25章 變臉第4章 停戰談判第43章 演變的世界第113章 戰爭的延續第98章 糧草先行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127章 新生力量第55章 心照不宣第114章 最後叮囑第99章 兩難第91章 來勢洶洶第24章 衆矢之的第26章 愈演愈烈第9章 頭號盟友第8章 緊急歸隊第35章 絕境第128章 無價的經驗第81章 化危爲機第104章 鐵骨仁心第14章 根本職責第23章 毫無秘密第54章 中堅力量第24章 風暴來臨第40章 空天戰機第149章 左衝右突第40章 空軍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