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 生死賭勝馬蹄下(3)

鄭雲鳴點頭說道:“此言甚是,我再從部下撥三百軍士給你,火器、甲械、刀槍、*和船隻一概供應。從此之後,一直到敵人撤退,襄陽解圍爲止,不必再議襄陽爲補給地點,朝廷近日在郢州重開湖廣總領所,以姚之元爲新任湖廣總領,掌管京湖諸路錢糧和前方大軍物資支應,我已經飛書告知姚總領,以後你們的補給地點改在總領所的駐在地郢州。”

陳焦有一些感激,跟隨叔父在山中落草以後,一切糧草和補充、傷員的救治都靠山寨自理,從來沒有一個所謂上級或者後方能夠給他們提供完善的支援,讓他們放心的作戰。在這個時候他才明白叔父常常感嘆的“千里賊不如十里兵”是什麼意思。

他又對鄭雲鳴說道:“還有一件事情,不能不稟報大將得知,這可能是這一段時間裡,北方最不好的消息。”

鄭雲鳴心中一動,已經是大軍將至的時候,還會有什麼不好的消息降臨京湖呢?

鄭雲鳴怒氣衝衝的闖進制置使司正堂的時候,趙葵和幕府中十幾位幕僚正在討論前方的軍情。看見鄭雲鳴怒容滿面的在衛士的引領下來到堂前,趙葵有些吃驚,在自己面前鄭雲鳴很少顯露出欣喜或者憂愁,更不用說憤怒的情緒了。

鄭雲鳴參見已畢,擡起頭來大聲發問:“誰負責均州的清野?武當以西以北的船幫和漁民爲什麼沒有搬遷!”

均州正是白翊傑的家鄉,因爲擔心蒙古人攻略的緣故,白家寨早就舉全村搬遷到了南面的復州,均州居民原本已經在去年被蒙古驅趕到北方,這個時候的均州城除了一支宋軍二千人的部隊駐守之外,幾乎沒有居民存在。但漢水上游和注入漢水的淅川依舊有許多船幫和漁民活動,和白家寨一樣,他們也是獨立於官府之外,既不依靠北方,也不依靠南方,在兩國的空白地帶悠閒的度日。

鄭雲鳴降服白家寨之後數次派人與均州境內的船民和漁*絡,希望他們能夠搬遷到南方去以躲避蒙古人的侵犯。但數次都沒有結果,船民的首領只是虛言塞責,根本不把宋朝的文書當做認真對待的事情。

制置使司也曾數次動過使用大軍討伐這些散居的漁民的念頭,但先是在京湖展開大規模的討賊行動,然後又是緊張的準備防秋,無暇顧及這些在空白地帶對宋軍構不成威脅的獨立勢力。

一直到臨近蒙古大軍南下,全京湖準備實施堅壁清野計劃的時候,趙葵才強硬的要求這些跳出三界外的逍遙人士必須做出選擇,而船民的首領們也信誓旦旦的表示近期就將全部遷往鄂州和江陵,以免被南下的蒙古人所屠戮。

趙葵一聽到武當兩個字,立即站起身來,大聲反問道:“均州怎樣了!”

鄭雲鳴懊惱的拍着趙葵面前的桌案:“前天劉黑馬率領本部騎兵配合蒙古軍之一部突然襲擊了均州境內的漁戶和船戶,繳獲了大小船隻數千艘,不日就可以利用這批船隻來攻打襄陽了!”

他此話一出,座中無不驚訝,他們只知道西邊的均州漁獲甚多,一向有不少漁民在此捕魚爲生,另外從商洛山中運出來的木材、礦產和土產,也需要船隻從漢水和淅川順流而下運往荊湖各地,但沒有想到此刻聚集在均州境內的民船還有數千只之多。

若是有這批船隻在,敵人渡過漢水進向襄陽就可謂如履平地了,除非他們能在漢水上遭遇到強有力的截擊。

鄭雲鳴對趙葵說道:“事不宜遲,制置爲什麼不將鄂州水軍和我部荊楚水軍調來襄陽,一同幫助防守漢水江面,如果任由蒙古人在漢水上自由來去,襄陽的形勢就十分危急了!”

趙葵卻擺了擺手:“叔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水戰最忌諱戰場狹窄,船隻擺佈不開,那時若是敵人使用小船搭載引火之物進行火攻,我軍戰船盡數擠在一起正是最好的目標。現在敵人已經佔有民船幾千只,光靠着鄂州和你部下的那一點戰船是阻止不住的,何況漢水江面並不寬闊,就算敵軍十餘萬大軍站在岸邊,用弓箭亂射也足以將這一點船隻擊退了。”

鄭雲鳴焦躁道:“但若是讓十餘萬大軍全部渡過漢水進到城下,我們面臨的壓力就太大了。”

“襄陽城池甲於西陲。”趙葵的口氣中平添了幾分自信:“何況更有許多竹將軍和火銃相助守城,形勢比去年更強,只要我們守住這裡,朝廷一定會派遣下游軍隊前來營救,到時候裡應外合,必然能夠獲得大勝,這纔是用兵的正道。“

他所說的是宋朝一貫的守城增援,內外夾攻的傳*法。在揚州的時候,趙葵趙範兄弟二人就使用這種戰略大破侵犯淮西的李全大軍,並且將李全斬殺在揚州城下。只是這一次前來的敵人不是桀驁狂妄卻又紀律鬆散的李全紅襖軍,而是縱橫天下的蒙古軍團。在敵軍大砲、輔助部隊和強大騎兵的夾攻之下,襄陽城真的能夠安如泰山麼?

座上的趙制置使顯然對此信心頗高,他揮手說道:“大敵當前,官人不要自己亂了自己的陣腳,等敵軍兵鋒在我堅城之下頓挫之後,後方增援的水陸軍以生力軍的面目出現在敵人倉促組建的水軍面前,要掃蕩這幾千只民船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也只有這樣了,鄭雲鳴還是覺得略微沮喪,只要自己在審查清野計劃的時候對均州方向多注意一些,或者親自委派一名精細的軍官負責監督執行,蒙古人也不會這麼順利就奪取到渡河用的工具,要知道南朝的漁船雖然窄小破舊,但比起去年他們只能依靠臨時紮起的木筏和用羊皮做的浮囊過河的狼狽,這些船隻已經是非常舒適的過河手段了。

吳潛站起身來,原本笑容可掬的胖臉卻突然嚴肅起來,喝道:“事已至此,沮喪懊悔還有什麼意義!有這個閒工夫不如好好巡查一下,看看襄陽城中還有什麼地方是防備尚疏漏了的,抓住眼前,勿追往昔!”

鄭雲鳴一愣,沒想到平日裡和氣逗樂的吳潛也會有如此義正詞嚴的時刻。

不過吳潛的正經只維持了片刻,隨即又恢復到那詼諧的口氣,眉眼間擠滿了笑意說道:“副都統現在最要緊要做的事情,最好趕緊去玉皇大帝廟拜一拜,讓他差遣風伯雨師在漢水颳起一陣惡風,將這些蒙古人的船統統給它刮翻了,勝過雄兵十萬相助啊。”

鄭雲鳴忍不住微笑起來,他對趙葵拱手說道:“玉皇廟我是不打算去了,不過我想在開戰前帶着部下的將領和文員們去一趟武神廟,這一仗艱險異常,沒有神明的保護可不成哪。”

趙葵說道:“這個時候去最恰當不過,這正是安撫人心的時候,明日我會召集統制以上的將官正式拜祭呂公,你和葛陸二人不要遲到。”

鄭雲鳴躬身應諾,帶着親兵離開了制置使府衙,沿着大街朝城南的武神廟一路走來。

大戰前的襄陽城除了面臨大敵的緊張與不安之外,更多的是一片忙亂。從城門外源源不斷的運到城中的糧食,從早到晚進入襄陽的農民和莊園主,城中各地點緊張備戰的官兵,將整個襄陽城變成了熱鬧喧譁的場所。

鄭雲鳴看着大街上密密麻麻的坐着得都是從城外避難到此地的農民,儘管官軍盡力在城中搭建了許多茅屋作爲難民的臨時住所,但潮水一樣的難民涌入襄陽,多建起來的茅屋又怎麼會安置的過來。

隨着入城的百姓越來越多,就連搭建茅屋的竹子和稻草都要不夠用了。

鄭雲鳴一路走一路看着隨地而坐的百姓們,秋日的風雨寒冷入骨,無論如何要給他們找一個安身之地才行。

當然,他也看到一些溫暖的東西。一些襄陽城中的百姓在僧人們的帶領下正在爲露宿在外的百姓們分發食物和熱湯。難民們擁擠在穿着緇衣的身影旁,希望能多分到一些食物,僧人們一面耐心的勸說着,一面將食物一一分發。

鄭雲鳴看的出這些僧人正是白水寺的僧衆,他不無惡意的想着,這些禿頭總算對得起國家頒發的一張度牒,雖然這張度牒也是需要花錢才能買到的。但在這樣緊急的時刻,他們總算還能體現出佛家的一點慈悲之心。

這點就已經足夠了,和此時南朝四百八十寺中許多隻是披着一張佛皮的傢伙相比,他們就已經算得上真正的信徒了。

鄭雲鳴擡眼看見一個花白鬍子的老和尚正在將一個酸餡(宋朝對素餡包子的稱呼)塞入街邊一個老人的手裡,當即停住馬蹄,騎在馬上笑道:“慧通方丈,城裡突然增加了這麼多百姓,你廟裡的和尚又要增加不少啦。”

白水寺方丈惠通擡起頭來,對着馬上的荊鄂副都統高頌佛號:“阿彌陀佛,佛法無邊,有緣的自然歸入我門,副都統這樣有慧根的檀越,怎麼也說出這等不通佛理的話出來?”

第五十七回 萬騎臨江貔虎噪(4)第四十九回 武騎千羣誰堪渡(2)第六十三回 登先堪用潑膽人(1)第八回 立戶方知百事難(3)第三十九回 千古誰明鄭國志(1)第二十四回 壯士腸斷隴頭歌(2)第八十回 白衣偏能扶危主(3)第四十一回 胡兒精騎動地來(1)第二十四回 壯士腸斷隴頭歌(2)第十回 甲兵未足烽煙起(1)第七十七回 赤壁不見故周郎(1)第五回 襄陽初到便惹禍端(4)第四十三回 烈風喧雜鼓角聲(1)第二十二回 人言十戶有忠信(1)第八十四回 莫道誅魁等閒事(3)第十九回 且將鞍馬少作歇(3)第二回 江上行偶遇豪傑(2)第五十七回 萬騎臨江貔虎噪(4)第四十四回 復見烽火起狼臺(2)第五十七回 萬騎臨江貔虎噪(1)第七十九回 隔江用謀需子翼(2)第二十回 黑雲壓城城欲摧(1)第四十回 校尉疊鼓制敵先(4)第四十四回 復見烽火起狼臺(3)第二十九回 千金縱買兒女情(3)第三十七回 天子有意問嫖姚(3)第五十七回 萬騎臨江貔虎噪(3)第六十一回 勒名荊襄誰吾與(3)第二十五回 舉步重整舊山河(4)第六十三回 登先堪用潑膽人(1)第七十五回 白雲蒼狗似近緣(1)第一回 癡公子筵中論策(2)第六十回 秋風吹罷馬蹄聲(2)第十四回 誰料飛禍在肘腋(3)第六十九回 誰人敢去定風波(3)第七十九回 隔江用謀需子翼(1)第十三回 硝煙起處爭鼓角(3)第三回 呆公子巧斷葫蘆案(1)第七十一回 行路莫道蜀道難(2)第二十九回 千金縱買兒女情(3)第六十一回 勒名荊襄誰吾與(4)第七十五回 白雲蒼狗似近緣(4)第二十五回 舉步重整舊山河(3)第五十二回 八千劍戟連車營(1)第八十一回 鐵石猶存死後心(1)第三十九回 千古誰明鄭國志(2)第七十八回 舍此鬥騎誰堪往(2)第二十九回 千金縱買兒女情(3)第二十九回 千金縱買兒女情(3)第四十四回 復見烽火起狼臺(3)第四十回 校尉疊鼓制敵先(3)第一回 癡公子筵中論策(2)第一回 癡公子筵中論策(3)第三回 呆公子巧斷葫蘆案(2)第二十五回 舉步重整舊山河(1)第九回 雷霆初試驚羣豪(2)第二十七回 難得惆悵孫吳事(2)第四十七回 昔年勁旅今安在(2)第五十回 英雄報國如等閒(4)第六十八回 一夜天高漢月斜(1)第八十回 白衣偏能扶危主(1)第八十五回 山河重整待後生(9)第五十二回 八千劍戟連車營(1)第十四回 誰料飛禍在肘腋(2)第五十三回 局合龍蛇成陣鬥(4)第三十一回 故人一去難相顧(1)第四十六回 每朝馬策並刀環(1)第六十七回 人將碧草新晴去(1)第五十七回 萬騎臨江貔虎噪(1)第五回 襄陽初到便惹禍端(2)第五十回 英雄報國如等閒(3)第三十六回 書生坐談安邊事(2)第二十六回 未必山澤盡伏波(2)第五十二回 八千劍戟連車營(3)第七十四回 書生挾策何日濟(2)第七十三回 問得麟臺早有名(1)第七十三回 問得麟臺早有名(1)第六十回 秋風吹罷馬蹄聲(4)第七十八回 舍此鬥騎誰堪往(1)第三十九回 千古誰明鄭國志(1)第十回 甲兵未足烽煙起(3)第十回 甲兵未足烽煙起(3)第十回 甲兵未足烽煙起(2)第六十五回 迅雷驚走徵南將(3)第十回 甲兵未足烽煙起(2)第十七回 制頑兇不需坎尼(1)第二十九回 千金縱買兒女情(1)第十三回 硝煙起處爭鼓角(4)第七十五回 白雲蒼狗似近緣(1)第三十七回 天子有意問嫖姚(4)第五十三回 局合龍蛇成陣鬥(4)第六十一回 勒名荊襄誰吾與(2)第四回 黃州界孟珙破賊衆(1)第三十一回 故人一去難相顧(4)第七十一回 行路莫道蜀道難(2)第七十回 便將勝師入巴水(2)第二十三回 廬中誰聞平戎策(2)第五十四回 荊郊徒留殺人血(4)第四十九回 武騎千羣誰堪渡(1)第四十回 校尉疊鼓制敵先(1)
第五十七回 萬騎臨江貔虎噪(4)第四十九回 武騎千羣誰堪渡(2)第六十三回 登先堪用潑膽人(1)第八回 立戶方知百事難(3)第三十九回 千古誰明鄭國志(1)第二十四回 壯士腸斷隴頭歌(2)第八十回 白衣偏能扶危主(3)第四十一回 胡兒精騎動地來(1)第二十四回 壯士腸斷隴頭歌(2)第十回 甲兵未足烽煙起(1)第七十七回 赤壁不見故周郎(1)第五回 襄陽初到便惹禍端(4)第四十三回 烈風喧雜鼓角聲(1)第二十二回 人言十戶有忠信(1)第八十四回 莫道誅魁等閒事(3)第十九回 且將鞍馬少作歇(3)第二回 江上行偶遇豪傑(2)第五十七回 萬騎臨江貔虎噪(4)第四十四回 復見烽火起狼臺(2)第五十七回 萬騎臨江貔虎噪(1)第七十九回 隔江用謀需子翼(2)第二十回 黑雲壓城城欲摧(1)第四十回 校尉疊鼓制敵先(4)第四十四回 復見烽火起狼臺(3)第二十九回 千金縱買兒女情(3)第三十七回 天子有意問嫖姚(3)第五十七回 萬騎臨江貔虎噪(3)第六十一回 勒名荊襄誰吾與(3)第二十五回 舉步重整舊山河(4)第六十三回 登先堪用潑膽人(1)第七十五回 白雲蒼狗似近緣(1)第一回 癡公子筵中論策(2)第六十回 秋風吹罷馬蹄聲(2)第十四回 誰料飛禍在肘腋(3)第六十九回 誰人敢去定風波(3)第七十九回 隔江用謀需子翼(1)第十三回 硝煙起處爭鼓角(3)第三回 呆公子巧斷葫蘆案(1)第七十一回 行路莫道蜀道難(2)第二十九回 千金縱買兒女情(3)第六十一回 勒名荊襄誰吾與(4)第七十五回 白雲蒼狗似近緣(4)第二十五回 舉步重整舊山河(3)第五十二回 八千劍戟連車營(1)第八十一回 鐵石猶存死後心(1)第三十九回 千古誰明鄭國志(2)第七十八回 舍此鬥騎誰堪往(2)第二十九回 千金縱買兒女情(3)第二十九回 千金縱買兒女情(3)第四十四回 復見烽火起狼臺(3)第四十回 校尉疊鼓制敵先(3)第一回 癡公子筵中論策(2)第一回 癡公子筵中論策(3)第三回 呆公子巧斷葫蘆案(2)第二十五回 舉步重整舊山河(1)第九回 雷霆初試驚羣豪(2)第二十七回 難得惆悵孫吳事(2)第四十七回 昔年勁旅今安在(2)第五十回 英雄報國如等閒(4)第六十八回 一夜天高漢月斜(1)第八十回 白衣偏能扶危主(1)第八十五回 山河重整待後生(9)第五十二回 八千劍戟連車營(1)第十四回 誰料飛禍在肘腋(2)第五十三回 局合龍蛇成陣鬥(4)第三十一回 故人一去難相顧(1)第四十六回 每朝馬策並刀環(1)第六十七回 人將碧草新晴去(1)第五十七回 萬騎臨江貔虎噪(1)第五回 襄陽初到便惹禍端(2)第五十回 英雄報國如等閒(3)第三十六回 書生坐談安邊事(2)第二十六回 未必山澤盡伏波(2)第五十二回 八千劍戟連車營(3)第七十四回 書生挾策何日濟(2)第七十三回 問得麟臺早有名(1)第七十三回 問得麟臺早有名(1)第六十回 秋風吹罷馬蹄聲(4)第七十八回 舍此鬥騎誰堪往(1)第三十九回 千古誰明鄭國志(1)第十回 甲兵未足烽煙起(3)第十回 甲兵未足烽煙起(3)第十回 甲兵未足烽煙起(2)第六十五回 迅雷驚走徵南將(3)第十回 甲兵未足烽煙起(2)第十七回 制頑兇不需坎尼(1)第二十九回 千金縱買兒女情(1)第十三回 硝煙起處爭鼓角(4)第七十五回 白雲蒼狗似近緣(1)第三十七回 天子有意問嫖姚(4)第五十三回 局合龍蛇成陣鬥(4)第六十一回 勒名荊襄誰吾與(2)第四回 黃州界孟珙破賊衆(1)第三十一回 故人一去難相顧(4)第七十一回 行路莫道蜀道難(2)第七十回 便將勝師入巴水(2)第二十三回 廬中誰聞平戎策(2)第五十四回 荊郊徒留殺人血(4)第四十九回 武騎千羣誰堪渡(1)第四十回 校尉疊鼓制敵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