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天子有意問嫖姚(3)

但他又想到,即便是魏了翁這種敢犯言直諫的臣子,朝廷上也不是很多了。端平皇帝在歷史上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昏君,甚至於由於提拔一批理學大師進入朝廷,他在民間還得到了廣泛的讚譽。皇帝欽慕的是做唐宗宋祖一樣的曠世明君,他也懂得,一個明君的堂上是要容得下幾個敢說話的大臣的。即便是雄武剛烈能夠親自上陣的唐太宗,也必須有一個魏徵嘛。

想到這裡,皇帝不由自主的端起了明君的架子:“卿言中理。四明才子名滿天下,雖然有些許不如意的地方,畢竟是瑕不掩瑜。朕所以增加恩科,無非也就是力圖做到野無餘賢,又怎麼會將賢才屏蔽在樞府之外呢?只是入洛失利,史嵩之不能不說也是有責任的。倉促提拔他進入政事堂,有負天下之望。等明年秋防之後,再擇機揀選一名四明籍貫的有力之人進入政事堂吧。”

“先求朝廷上下團結一心,然後才能指揮地方,選將練兵,儲備糧草,和胡人決勝於邊境上。”魏了翁嚴肅的說道:“強敵在外,而內鬥不息,禍患就在面前。”

“朕自知曉。”皇帝的口氣裡有了一絲不耐煩:“朕非敢和上古明君相比,但也日日勤習政務,心想着能追趕堯舜之萬一。但只有朕一人努力有什麼用?就算上有聖賢之君,在下的也要是聖賢的臣子才行。”

魏了翁看皇帝有些不高興,也只有勸慰道:“百里之邑,亦有忠良。只要陛下能夠廣開言路,虛心納諫,使得下情上達,才智之士能得聞天聽,人才總是會源源不斷的冒出來的。這一次臣親赴京湖督戰,就見到了許多年輕的俊才,兩淮和四川,臣沒有親眼見到不敢妄加斷言,臣可以保證,就區區京湖一地,未來能升任節度使的至少會有三五人。”

皇帝聽到他口氣如此堅決,登時來了興趣,問道:“卿這一次下去,見到了哪些可造之材?詳細與朕說來。”

魏了翁心下懊悔,一時說漏了嘴,讓這些鋒芒乍現的年輕人過早的進入天子的視野,對他們將是福緣,亦或是禍端呢?

已經是二更天時分,今日臨安的月亮被薄雲罩住了半邊,月色益發顯得暗淡了。

在皇城北的福寧宮一角依然掌着燈火。大宋萬民之上的天子並沒有像往常一樣早早睡下。

他叫內侍官取來一副天下地理全圖來,掛在屏風上,叫小黃門取了燈火照着,自己湊近了認真查看。

兩淮,這裡是最靠近京師的邊區,但是人民彪悍能戰,士卒尚算精銳,城壁也還完善。蒙古人雖然傳說有士馬百萬,但想要突破這裡沒那麼容易。當年金國的海陵王親率六十萬人馬自兩淮南征。不也被阻隔在大江上了麼?最要緊的是,兩淮背後是一條難以逾越的天塹,以及臨安殿前軍馬司的七萬精銳大軍,一旦形勢有變,馬上可以進行增援。

四川,皇帝看見邊境上彎彎曲曲的山脈感到一陣輕鬆,巴蜀素稱天險,有秦巴大山用以自固。唐人有“難於上青天”的議論。昔日魏國大軍曾經兩度進窺漢中地,據說蜀丞相諸葛亮只用一千人馬據守關隘,就阻截住了魏國十萬大軍。就算日後鍾會、鄧艾滅蜀,也不過繞道陰平小路,僥倖取勝而已。

但自戰爭開始以來,不,就算在戰爭開始以前,皇帝從所有臣子處聽到的都是關於蜀口防禦的不利言論。有人說蜀口的實際兵力其實已經不滿三萬,而且大多是老弱殘兵,有戰鬥力的至多也就是七八千人而已。

又有人說蜀口的軍隊待遇很差,士兵只能吃到混雜着砂石和泥土的糙米,和發臭的青菜。平時軍裝又破又舊簡直如同乞丐。又說蜀地的軍隊兇暴異常,經常發動兵變要挾本地的安撫使和州郡官員。而且蜀地的軍隊有一種很壞的毛病,遇到敵人的時候動不動就潰退,潰散下來就變成了盜匪,到處打家劫舍,荼害百姓,就連其中最精銳的騎兵隊也假扮成蒙古人和吐蕃人的模樣,肆無忌憚的進行*。

又有人抱怨,早知道今日是這個局面,當初就應該接受鞏昌府的金國大將汪世顯的投誠,起碼在蒙古人南下的時候能有個藩籬在前面擋一下,勝似如今日一樣,胡人次次長驅直入,直抵邊關。而汪世顯反而變成了他們的前鋒。

一派書生之言,都是一派書生之言。皇帝有些氣憤的想着。汪世顯是什麼人,他本就是隴南的豪強,被金國招撫成爲地方大將,這種人最是首鼠兩端,面對蒙古人的大軍,難道就這麼甘心充當大宋的屏障麼?到時候重效幽州郭藥師故事,這些書生又要指摘朝廷不辨良莠,隨便就將心懷叵測的將領招入麾下了。

說話容易,做事艱難。這個時候他更想念處事果斷又能體察到自己意願的鄭清之。進一步想到了在鄭清之家召開的宴會,以及鄭家的二兒子說過的那些話。

難道,自己真的應該給趙彥吶下一道命令,預備好蜀口突破之後的持久戰爭嗎?

他這麼想着,返回御案前,提起筆來匆匆寫了幾個字,叫道:“來人。”

一個少年宦者匆忙趕上殿來。

皇帝看着他面生,問道:“陳梅生到哪裡去了?”

少年宦官低着頭回答道:“陳公公今日染上熱病,不敢前來侍奉陛下。差小人代替他頂班。”

皇帝又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那宦官連氣也不敢出,還是低着頭說道:“小人是內侍省辦事董宋臣。”

皇帝點了點頭,吩咐道:“你去將這張手諭拿給政事堂值班的人看了,叫他們明日早朝之前商議出一個結果來,不要直接上疏,先到福寧宮來跟朕當面奏報。”

皇帝的命令其實並不符合朝廷的規制。但董宋臣新到內廷當班,還並不十分清楚。就算他清楚,也不敢有任何半點猶豫。當即接過了手諭,躬身退出了宮殿。

皇帝覺得這個奴才看着還算聽話,總算稍微緩解了一些鬱悶的情緒。他放下御筆,叫小黃門將燈籠挪的朝地圖近一些。目光落在了四川和兩淮當中的京湖地方。

京湖上流的大圓圈就是襄陽城,一水之隔的小圓圈就是樊城。這兩座城池就是京湖的牙齒,京湖則是京畿的藩籬。

皇帝又拿起桌上的筆,在襄陽城邊用小楷寫下了幾個名字。他放下筆,久久的凝視着這些名字,輕輕嘆了一口氣,自問道:“天下之大,難道就只有這幾個人能用不成?”

皇帝在說這幾句話的時候,突然聽到屋外有佩環的響聲。

正是夜中清冷的時候,這輕輕的腳步聲和佩環輕輕撞擊的聲音格外清晰。

即使不用出言詢問,他也知道這個時間來的是誰。

整個後宮裡,除了太后和皇后之外,敢夜闖福寧宮的也只有這麼一位夫人了。

內侍官稟報道:“賈貴妃求見皇上。”

皇帝轉過身來,說道:“讓她進來吧。”

在宮女和宦官的簇擁下,貴妃賈氏輕輕的踏入屋中,盈盈下拜:“妾身見過官家。”

皇帝問道:“夜已經這麼深了,你到福寧宮來做什麼?”

賈氏平靜的說道:“臣妾看福寧宮裡一直燈火未息,知道陛下又是操勞國事到深夜,所以到御廚那邊親自爲官家煮了些珍珠蓮子羹給陛下送來,讓陛下少做充飢。”

說着用眼神示意了一下,站在一旁的內侍官們趕緊接過宮女手中的食盒,將珍珠蓮子羹盛了一碗,放在御案上,又擺上八寶果品,各色小點心。

賈貴妃輕聲說道:“陛下憂心天下,也不要勞累了龍體,陛下的安康,就是百官萬民的安康。臣妾這就告退了。”

皇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放下手中的筆,端起碗說道:“你就留在這裡一會兒也無妨。”

賈貴妃應了一聲諾,心中暗喜,可是這點小欣喜決不能表露半分,若是被皇帝察覺了,先前的許多努力就盡數付之東流了。

皇帝喝了半碗羹,對賈氏說道:“你坐過來。”

當即有隨侍搬來凳子,侍候貴妃在皇帝身邊坐下。

皇帝放下碗,指着屏風上高掛的地圖說道:“朕剛剛就是在看那個。”

大宋承盛唐遺風,後宮干政之事,管束的並不如後世那樣苛刻。儘管各種各樣的宮內規矩和祖訓都強調婦人不可干預政事,但其實後宮問政的傳統一直都悄然存在。

貴妃淺淺一笑:“陛下運籌帷幄,這調兵遣將的事情妾身完全是外行了,不過以官家這等神武英明,我想策劃一定是極好的。”

皇帝感到一陣得意,他最寵愛賈妃的,就是她這點稍稍違背君臣之禮,對自己撒一下嬌,裝一下小女子的模樣,讓自己從九重天子的桎梏中稍微鬆脫一下,享受作爲男子的一時半刻。

第二十四回 壯士腸斷隴頭歌(3)第二十七回 難得惆悵孫吳事(2)第十九回 且將鞍馬少作歇(3)第七十五回 白雲蒼狗似近緣(3)第十四回 誰料飛禍在肘腋(1)第五十二回 八千劍戟連車營(1)第七十一回 行路莫道蜀道難(1)第四十九回 武騎千羣誰堪渡(1)第三十一回 故人一去難相顧(4)第十回 甲兵未足烽煙起(1)第五十一回 勒兵十萬楚湘驚(2)第四十八回 壯士橫戈制胡蠻(3)第十九回 且將鞍馬少作歇(3)第四十六回 每朝馬策並刀環(1)第二十八回 把酒倚劍望玉關(1)第八十回 白衣偏能扶危主(2)第八十五回 山河重整待後生(6)第二十八回 把酒倚劍望玉關(4)第五十三回 局合龍蛇成陣鬥(4)第八十一回 鐵石猶存死後心(1)第三十八回 死向王庭將一軍(2)第七十七回 赤壁不見故周郎(3)第六十五回 迅雷驚走徵南將(2)第四十五回 生死賭勝馬蹄下(2)第六十九回 誰人敢去定風波(1)第七回 真英雄龍虎際會(2)第二十九回 千金縱買兒女情(2)第八回 立戶方知百事難(3)第八十二回 廿載功名塵與土(1)第十三回 硝煙起處爭鼓角(1)第二十六回 未必山澤盡伏波(1)第七十四回 書生挾策何日濟(3)第五回 襄陽初到便惹禍端(2)第三十五回 劫波渡盡曲方諧(3)第六十一回 勒名荊襄誰吾與(4)第二十四回 壯士腸斷隴頭歌(2)第五十九回 趙信城邊羌笛雨(2)第五十八回 將軍隔江獵騎還(4)第二十三回 廬中誰聞平戎策(2)第五十三回 局合龍蛇成陣鬥(2)第十三回 硝煙起處爭鼓角(3)第六十九回 誰人敢去定風波(1)第八十五回 山河重整待後生(7)第四十三回 烈風喧雜鼓角聲(1)第七十七回 赤壁不見故周郎(3)第八回 立戶方知百事難(4)第五十八回 將軍隔江獵騎還(3)第六十九回 誰人敢去定風波(2)第七十一回 行路莫道蜀道難(2)第六十六回 賓雁南飛朔氣加(2)第六十回 秋風吹罷馬蹄聲(1)第五十五回 雄姿浩蕩入東流(4)第二十五回 舉步重整舊山河(1)第六十三回 登先堪用潑膽人(1)第七十七回 赤壁不見故周郎(2)第二十回 黑雲壓城城欲摧(2)第七十九回 隔江用謀需子翼(4)第十三回 硝煙起處爭鼓角(2)第五十七回 萬騎臨江貔虎噪(1)第八回 立戶方知百事難(4)第七十二回 干戈未料幾時休(2)第二十六回 未必山澤盡伏波(3)第四十八回 壯士橫戈制胡蠻(1)第二十七回 難得惆悵孫吳事(2)第六十六回 賓雁南飛朔氣加(2)第八十五回 山河重整待後生(9)第三十三回 平生好作帝王師(2)第十四回 誰料飛禍在肘腋(4)第十四回 誰料飛禍在肘腋(3)第三十一回 故人一去難相顧(3)第七十二回 干戈未料幾時休(2)第四十四回 復見烽火起狼臺(4)第七十一回 行路莫道蜀道難(2)第七十六回 國士當撼金甄缺(2)第二回 江上行偶遇豪傑(1)第三十四回 惟願君心如皎月(2)第七十六回 國士當撼金甄缺(3)第四十五回 生死賭勝馬蹄下(3)第五回 襄陽初到便惹禍端(1)第二十回 黑雲壓城城欲摧(2)第三十七回 天子有意問嫖姚(3)第三十七回 天子有意問嫖姚(1)第六十回 秋風吹罷馬蹄聲(4)第七回 真英雄龍虎際會(2)第三十六回 書生坐談安邊事(1)第二十回 黑雲壓城城欲摧(4)第三十回 心隨明月付幽蘭(3)第六十五回 迅雷驚走徵南將(4)第五十四回 荊郊徒留殺人血(1)第九回 雷霆初試驚羣豪(2)第六十八回 一夜天高漢月斜(1)第十七回 制頑兇不需坎尼(1)第四十三回 烈風喧雜鼓角聲(4)第七十八回 舍此鬥騎誰堪往(3)第四十四回 復見烽火起狼臺(2)第四十七回 昔年勁旅今安在(3)第二十三回 廬中誰聞平戎策(2)第四十七回 昔年勁旅今安在(1)
第二十四回 壯士腸斷隴頭歌(3)第二十七回 難得惆悵孫吳事(2)第十九回 且將鞍馬少作歇(3)第七十五回 白雲蒼狗似近緣(3)第十四回 誰料飛禍在肘腋(1)第五十二回 八千劍戟連車營(1)第七十一回 行路莫道蜀道難(1)第四十九回 武騎千羣誰堪渡(1)第三十一回 故人一去難相顧(4)第十回 甲兵未足烽煙起(1)第五十一回 勒兵十萬楚湘驚(2)第四十八回 壯士橫戈制胡蠻(3)第十九回 且將鞍馬少作歇(3)第四十六回 每朝馬策並刀環(1)第二十八回 把酒倚劍望玉關(1)第八十回 白衣偏能扶危主(2)第八十五回 山河重整待後生(6)第二十八回 把酒倚劍望玉關(4)第五十三回 局合龍蛇成陣鬥(4)第八十一回 鐵石猶存死後心(1)第三十八回 死向王庭將一軍(2)第七十七回 赤壁不見故周郎(3)第六十五回 迅雷驚走徵南將(2)第四十五回 生死賭勝馬蹄下(2)第六十九回 誰人敢去定風波(1)第七回 真英雄龍虎際會(2)第二十九回 千金縱買兒女情(2)第八回 立戶方知百事難(3)第八十二回 廿載功名塵與土(1)第十三回 硝煙起處爭鼓角(1)第二十六回 未必山澤盡伏波(1)第七十四回 書生挾策何日濟(3)第五回 襄陽初到便惹禍端(2)第三十五回 劫波渡盡曲方諧(3)第六十一回 勒名荊襄誰吾與(4)第二十四回 壯士腸斷隴頭歌(2)第五十九回 趙信城邊羌笛雨(2)第五十八回 將軍隔江獵騎還(4)第二十三回 廬中誰聞平戎策(2)第五十三回 局合龍蛇成陣鬥(2)第十三回 硝煙起處爭鼓角(3)第六十九回 誰人敢去定風波(1)第八十五回 山河重整待後生(7)第四十三回 烈風喧雜鼓角聲(1)第七十七回 赤壁不見故周郎(3)第八回 立戶方知百事難(4)第五十八回 將軍隔江獵騎還(3)第六十九回 誰人敢去定風波(2)第七十一回 行路莫道蜀道難(2)第六十六回 賓雁南飛朔氣加(2)第六十回 秋風吹罷馬蹄聲(1)第五十五回 雄姿浩蕩入東流(4)第二十五回 舉步重整舊山河(1)第六十三回 登先堪用潑膽人(1)第七十七回 赤壁不見故周郎(2)第二十回 黑雲壓城城欲摧(2)第七十九回 隔江用謀需子翼(4)第十三回 硝煙起處爭鼓角(2)第五十七回 萬騎臨江貔虎噪(1)第八回 立戶方知百事難(4)第七十二回 干戈未料幾時休(2)第二十六回 未必山澤盡伏波(3)第四十八回 壯士橫戈制胡蠻(1)第二十七回 難得惆悵孫吳事(2)第六十六回 賓雁南飛朔氣加(2)第八十五回 山河重整待後生(9)第三十三回 平生好作帝王師(2)第十四回 誰料飛禍在肘腋(4)第十四回 誰料飛禍在肘腋(3)第三十一回 故人一去難相顧(3)第七十二回 干戈未料幾時休(2)第四十四回 復見烽火起狼臺(4)第七十一回 行路莫道蜀道難(2)第七十六回 國士當撼金甄缺(2)第二回 江上行偶遇豪傑(1)第三十四回 惟願君心如皎月(2)第七十六回 國士當撼金甄缺(3)第四十五回 生死賭勝馬蹄下(3)第五回 襄陽初到便惹禍端(1)第二十回 黑雲壓城城欲摧(2)第三十七回 天子有意問嫖姚(3)第三十七回 天子有意問嫖姚(1)第六十回 秋風吹罷馬蹄聲(4)第七回 真英雄龍虎際會(2)第三十六回 書生坐談安邊事(1)第二十回 黑雲壓城城欲摧(4)第三十回 心隨明月付幽蘭(3)第六十五回 迅雷驚走徵南將(4)第五十四回 荊郊徒留殺人血(1)第九回 雷霆初試驚羣豪(2)第六十八回 一夜天高漢月斜(1)第十七回 制頑兇不需坎尼(1)第四十三回 烈風喧雜鼓角聲(4)第七十八回 舍此鬥騎誰堪往(3)第四十四回 復見烽火起狼臺(2)第四十七回 昔年勁旅今安在(3)第二十三回 廬中誰聞平戎策(2)第四十七回 昔年勁旅今安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