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修身篇_南懷瑾:做仁民愛物的賢者

南懷瑾:做仁民愛物的賢者

南懷瑾(1918—2012),浙江溫州人,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於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著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易經雜說》等作品,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全世界流通。

當權有力者不以“立德”爲功,只以智謀權力作爲霸業的手段,天下將必大亂。大亂的結果,當然是民不聊生,吃苦受害的還是老百姓。

我們講論《大學》,到現在爲止,還是停留在“明明德”的“內明”範圍。由“致知”到“修身”,雖然研探了五個學養綱目,除了“修身”是介於“內明”(聖)與“外用”(王)之間外,前面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等綱目,始終還屬於“內聖”之學。如果“內明”(聖)得達“明德”境界,由此起而“外用”(王)於齊家、治國、平天下,就須從“修身”立德開始,所以便有“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爲本”,這個非常肯定的提示。由此可以瞭解孔門心法,始終是遵從孔子著《春秋》的宗旨,志在責備賢者。但須瞭解,在春秋前後時代,所謂賢者這個名詞,並非如秦、漢以後,專門把聖賢兩個字,當作學養兼備、修道有成者的代號。在春秋的前後階段,賢者一詞,有時候是對在職在位當權者的禮貌稱呼。

……孔子的尊王主張,是他眼見當時春秋時代的政治社會演變趨勢、文化墮落,當權有力者不以“立德”爲功,只以智謀權力作爲霸業的手段,天下將必大亂。大亂的結果,當然是民不聊生,吃苦受害的還是老百姓。所以他主張,仍然尊重周室的政權王統,要使他隨勢“漸變”,不至於大亂。如果要求“突變”,必會造成再來一次如“湯、武”一樣的革命,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所以當時孔子的尊王主張,是由仁民、愛物的思想出發,並不是如後世的儒生們,只要是那個稱王的,就可以如俗話所說,“有奶便是娘”,甘願臣服而事之。只知道孔子開口堯舜,閉口堯舜,就是尊王。因此後世的儒生,爲了出賣學問知識,爭取功名富貴,便臣事於人,不管是什麼樣的皇帝老闆,便稱他爲“當今堯舜”,豈不可笑之至。孔子所標榜的堯舜,是真民主,假帝王。後世與現代的民主,是真帝王,假民主。這個道理界限弄不清楚,便好像《紅樓夢》上林黛玉笑賈寶玉的詩所說,“不悔自家無見識,翻將醜語詆他人”,那就無話可說了。

如果你要徹底瞭解這個道理,明白孔子所代表的中國文化史觀的奧妙,必須仔細研究子思所述著的《中庸》。我們現在只摘出其中的兩句話,作爲這個觀點的一隻眼。那就是子思說的“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即如大禹,也並不提到。因爲以堯舜禪讓爲立德而“止於至善”的標準來看。大禹立功,澤及萬世,固然功德很大,但很遺憾的是,他並未在生前安排好繼承堯舜之德,卻從他的兒子啓的手裡,將中國傳統禪讓美德,變成了“家天下”,爲三代以後所藉口,永爲天下私有的法式。因此使曹操的兒子曹丕篡位時,說自己總算明白了上古歷史所謂的禪讓,是怎麼一回事了。但大禹治水的功德,的確不能輕視,所以孔子只有在平常對弟子講學的時候,很感慨地說了一句:“禹,吾無間然矣。”換言之,孔子說,對於大禹,我實在不可以再在他的功業當中,挑剔什麼啊!

(《南懷瑾選集》第11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本章完)

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五篇 齊家篇_南懷瑾:孝與愛第八篇 問學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四篇 修身篇_南懷瑾:做仁民愛物的賢者第四篇 修身篇_陳子展:說“忍”第十篇 交流篇_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節操第二篇 明德篇_張岱年:人的社會責任第一篇 概覽篇_張岱年:說“國學”第十篇 交流篇_曹伯韓:國學與世界學術第九篇 宗教篇_趙樸初:佛教和中國文化第十篇 交流篇_曹伯韓:國學與世界學術第十篇 交流篇_梁啓超:在中國公學之演說第八篇 問學篇_唐君毅:說讀書之重要第三篇 資政篇_吳晗:海瑞罵皇帝第八篇 問學篇_唐君毅:說讀書之重要第三篇 資政篇_賀麟:人心與風俗第七篇 藝文篇_王國維:人間詞話(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李大釗: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第六篇 史鑑篇_張舜徽:漫談讀史(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馮友蘭:我的讀書經驗第四篇 修身篇_南懷瑾:做仁民愛物的賢者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七篇 藝文篇_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四篇 修身篇_南懷瑾:做仁民愛物的賢者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聞一多:論振興國學第三篇 資政篇_朱自清:不做自家人的好官第七篇 藝文篇_沈尹默:書法散論(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章太炎:佛法應務,即同老、莊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梁啓超:私德之必要(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夏丏尊:文學的力量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十篇 交流篇_魯迅:看鏡有感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七篇 藝文篇_夏丏尊:文學的力量第九篇 宗教篇_任繼愈:中國的宗教與傳統文化第九篇 宗教篇_章太炎:佛法應務,即同老、莊第八篇 問學篇_唐君毅:說讀書之重要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七篇 藝文篇_施蟄存:漫談古典散文(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一篇 概覽篇_張岱年:說“國學”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第六篇 史鑑篇_呂思勉:讀舊史入手的方法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章太炎:佛法應務,即同老、莊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九篇 宗教篇_林同濟:道家的退隱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七篇 藝文篇_夏丏尊:文學的力量第一篇 概覽篇_成仿吾:國學運動之我見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九篇 宗教篇_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第二篇 明德篇_倪羲抱:愛國爲研究國學之本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胡適:我的兒子第六篇 史鑑篇_張舜徽:漫談讀史(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張舜徽:漫談讀史(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張舜徽:漫談讀史(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吳晗:海瑞罵皇帝第三篇 資政篇_任繼愈:墨子尚賢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錢穆:中國史學名著·史記(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二篇 明德篇_任繼愈:中國傳統道德的繼承問題第四篇 修身篇_章太炎:今日青年之弱點第一篇 概覽篇_任繼愈等:21世紀的中國:國學和我們在一起第十篇 交流篇_嚴復:論世變之亟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吳晗:談骨氣第五篇 齊家篇_嚴北溟:今天還應不應該談“孝”?第八篇 問學篇_馮友蘭:我的讀書經驗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唐君毅:說讀書之重要第三篇 資政篇_葉聖陶:獨善與兼善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四篇 修身篇_錢遜:儉以養德第八篇 問學篇_馮友蘭:我的讀書經驗
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五篇 齊家篇_南懷瑾:孝與愛第八篇 問學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四篇 修身篇_南懷瑾:做仁民愛物的賢者第四篇 修身篇_陳子展:說“忍”第十篇 交流篇_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節操第二篇 明德篇_張岱年:人的社會責任第一篇 概覽篇_張岱年:說“國學”第十篇 交流篇_曹伯韓:國學與世界學術第九篇 宗教篇_趙樸初:佛教和中國文化第十篇 交流篇_曹伯韓:國學與世界學術第十篇 交流篇_梁啓超:在中國公學之演說第八篇 問學篇_唐君毅:說讀書之重要第三篇 資政篇_吳晗:海瑞罵皇帝第八篇 問學篇_唐君毅:說讀書之重要第三篇 資政篇_賀麟:人心與風俗第七篇 藝文篇_王國維:人間詞話(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李大釗: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第六篇 史鑑篇_張舜徽:漫談讀史(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馮友蘭:我的讀書經驗第四篇 修身篇_南懷瑾:做仁民愛物的賢者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七篇 藝文篇_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四篇 修身篇_南懷瑾:做仁民愛物的賢者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聞一多:論振興國學第三篇 資政篇_朱自清:不做自家人的好官第七篇 藝文篇_沈尹默:書法散論(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章太炎:佛法應務,即同老、莊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梁啓超:私德之必要(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夏丏尊:文學的力量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十篇 交流篇_魯迅:看鏡有感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七篇 藝文篇_夏丏尊:文學的力量第九篇 宗教篇_任繼愈:中國的宗教與傳統文化第九篇 宗教篇_章太炎:佛法應務,即同老、莊第八篇 問學篇_唐君毅:說讀書之重要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七篇 藝文篇_施蟄存:漫談古典散文(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一篇 概覽篇_張岱年:說“國學”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第六篇 史鑑篇_呂思勉:讀舊史入手的方法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章太炎:佛法應務,即同老、莊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九篇 宗教篇_林同濟:道家的退隱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七篇 藝文篇_夏丏尊:文學的力量第一篇 概覽篇_成仿吾:國學運動之我見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九篇 宗教篇_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第二篇 明德篇_倪羲抱:愛國爲研究國學之本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胡適:我的兒子第六篇 史鑑篇_張舜徽:漫談讀史(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張舜徽:漫談讀史(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張舜徽:漫談讀史(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吳晗:海瑞罵皇帝第三篇 資政篇_任繼愈:墨子尚賢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錢穆:中國史學名著·史記(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二篇 明德篇_任繼愈:中國傳統道德的繼承問題第四篇 修身篇_章太炎:今日青年之弱點第一篇 概覽篇_任繼愈等:21世紀的中國:國學和我們在一起第十篇 交流篇_嚴復:論世變之亟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吳晗:談骨氣第五篇 齊家篇_嚴北溟:今天還應不應該談“孝”?第八篇 問學篇_馮友蘭:我的讀書經驗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唐君毅:說讀書之重要第三篇 資政篇_葉聖陶:獨善與兼善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四篇 修身篇_錢遜:儉以養德第八篇 問學篇_馮友蘭:我的讀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