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

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

綜觀歷史,凡不同的文化互相接觸,必能產出一種新文化。

當一九一九年九月間國立北京大學行暑假後開學式,請杜威博士演說。彼說:“現代學者當爲東西文化作媒介,我願盡一分子之義務,望大學諸同人均盡力此事”云云。此確爲現代的重要問題。其中包有兩點:(一)以西方文化輸入東方;(二)以東方文化傳佈西方。

綜觀歷史,凡不同的文化互相接觸,必能產出一種新文化。如希臘人與埃及及美瑣波達米諸國接觸,所以產生雅典的文化。羅馬人與希臘文化接觸,所以產出羅馬的文化。撤克遜人、高盧人、日耳曼人與希臘、羅馬文化接觸,所以產出歐美諸國的文化。這不是顯著的例證麼?就在中國,與印度文化接觸後,產出十世紀以後的新文化,也是這樣。

東方各國輸入西方文化,在最近一世紀內,各方面都很盡力。如日本,如暹羅,傳佈的很廣。中國地大人衆,又加以四千餘年舊文化的抵抗力,輸入作用,尚未普及。但現今各地方都設新式學校,年年派學生到歐美各國留學,翻譯歐美學者的著作,都十分盡力。我想十年或二十年後,必能使全國人民都接觸歐美文化。

至於西方文化,固然用希伯來的基督教與希臘、羅馬的文化爲中堅,但文藝中興時代,受了阿拉伯與中國的影響,已經不少。到近代,幾個著名的思想家,幾乎沒有不受東方哲學的影響的。如Schopenhauer(叔本華)的厭世哲學,是採用印度哲學的。Nietzsche (尼采)的道德論,是採用阿拉伯古學的。Tolstoy(托爾斯泰)的無抵抗主義,是採用老子哲學的。

現代Bergson (柏格森)的直覺論,也是與印度古代哲學有關係的。尤其是此次大戰以後,一般思想界,對於舊日機械論的世界觀,對於顯微鏡下專注分析而忘卻綜合的習慣,對於極端崇拜金錢、崇拜勢力的生活觀,均深感爲不滿足。欲更進一步,求一較爲美善的世界觀、人生觀,尚不可得。因而推想彼等所未發見的東方文化,或者有可以應此要求的希望。

所以對於東方文化的瞭解,非常熱心。

我此次遊歷,經歐洲各國,所遇的學者,無不提出此一問題。舉其最重要者,如德國哲學家Eucken (倭鏗)氏,深願依Dewey (杜威)、Russell (羅素)的前例,往中國一遊。因年逾七十,爲其夫人所阻。近請吾友張嘉森(C. S. Chang)譯述中國倫理舊說,新著《爲中國人的倫理學》一書。法國的數學家Painleve (班樂衛)氏既發起中國學院於巴黎大學,近益遍訪深通中國學術的人延任教授。英國的社會學家Welk(威爾士)教授與其同志與我約,由英、華兩方面各推舉學者數人,組織一互相報告的學術通訊社,互通學術上的消息。歐洲學者熱心於瞭解東方文化,可見一斑了。至於歐洲新派的詩人,崇拜李白及其他中國詩人,歐洲的新派圖畫家,如Impressionism (印象主義)、Expressionism (表現主義)等,均自稱深受中國畫的影響,更數見不鮮了。

加以中國學者,近亦鑑於素樸之中國學說或過度歐化的中國哲學譯本,均不足以表示東方文化真相於歐美人。現已着手用科學方法整理中國舊籍而翻譯之,如吾友胡適的《墨子哲學》,是其中的一種。

照這各方面看起來,東西文化交通的機會已經到了。我們只要大家肯盡力就好。

一九二一年六月十四日

(《蔡元培文集》,線裝書局2009年版)

(本章完)

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十篇 交流篇_李大釗: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第九篇 宗教篇_梁漱溟:佛法大意第七篇 藝文篇_王國維:人間詞話(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蔡尚思:國學二字之解釋第九篇 宗教篇_湯一介:禪師話禪宗(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一篇 概覽篇_聞一多:論振興國學第十篇 交流篇_嚴復:論世變之亟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林語堂:中國人的家族理想(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吳晗:海瑞罵皇帝第八篇 問學篇_馮友蘭:我的讀書經驗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陳獨秀:寸鐵·國學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南懷瑾:孝與愛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呂思勉:讀舊史入手的方法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十篇 交流篇_李大釗: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第七篇 藝文篇_吳調公:古典詩詞與風景欣賞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三篇 資政篇_傅斯年:多言的政府第十篇 交流篇_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九篇 宗教篇_林同濟:道家的退隱第一篇 概覽篇_任繼愈等:21世紀的中國:國學和我們在一起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呂思勉:讀舊史入手的方法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九篇 宗教篇_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第三篇 資政篇_馮友蘭:爲政者要賞罰必信第十篇 交流篇_嚴復:論世變之亟第七篇 藝文篇_吳調公:古典詩詞與風景欣賞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一篇 概覽篇_陳獨秀:寸鐵·國學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賀麟:人心與風俗第三篇 資政篇_任繼愈:墨子尚賢第九篇 宗教篇_湯一介:禪師話禪宗(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傅斯年:多言的政府第六篇 史鑑篇_呂思勉:讀舊史入手的方法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曹伯韓:國學與世界學術第五篇 齊家篇_胡適:我的兒子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嚴北溟:今天還應不應該談“孝”?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張舜徽:漫談讀史(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王國維:人間詞話(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第八篇 問學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七篇 藝文篇_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夏丏尊:中國的實用主義第九篇 宗教篇_湯一介:禪師話禪宗(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張東蓀:現代的中國怎樣要孔子(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一篇 概覽篇_張岱年:說“國學”第九篇 宗教篇_章太炎:佛法應務,即同老、莊第五篇 齊家篇_林語堂:中國人的家族理想(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五篇 齊家篇_陳鶴琴:怎樣做父母第四篇 修身篇_陳子展:說“忍”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李大釗: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第七篇 藝文篇_王國維:人間詞話(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林同濟:道家的退隱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八篇 問學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五篇 齊家篇_陳鶴琴:怎樣做父母第六篇 史鑑篇_錢穆:中國史學名著·史記(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一篇 概覽篇_許嘉璐等:甲申文化宣言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十篇 交流篇_魯迅:看鏡有感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九篇 宗教篇_趙樸初:佛教和中國文化第五篇 齊家篇_南懷瑾:孝與愛第三篇 資政篇_任繼愈:墨子尚賢第十篇 交流篇_張東蓀:現代的中國怎樣要孔子(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二篇 明德篇_倪羲抱:愛國爲研究國學之本
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十篇 交流篇_李大釗: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第九篇 宗教篇_梁漱溟:佛法大意第七篇 藝文篇_王國維:人間詞話(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蔡尚思:國學二字之解釋第九篇 宗教篇_湯一介:禪師話禪宗(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一篇 概覽篇_聞一多:論振興國學第十篇 交流篇_嚴復:論世變之亟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林語堂:中國人的家族理想(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吳晗:海瑞罵皇帝第八篇 問學篇_馮友蘭:我的讀書經驗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陳獨秀:寸鐵·國學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南懷瑾:孝與愛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呂思勉:讀舊史入手的方法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十篇 交流篇_李大釗: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第七篇 藝文篇_吳調公:古典詩詞與風景欣賞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三篇 資政篇_傅斯年:多言的政府第十篇 交流篇_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九篇 宗教篇_林同濟:道家的退隱第一篇 概覽篇_任繼愈等:21世紀的中國:國學和我們在一起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呂思勉:讀舊史入手的方法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九篇 宗教篇_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第三篇 資政篇_馮友蘭:爲政者要賞罰必信第十篇 交流篇_嚴復:論世變之亟第七篇 藝文篇_吳調公:古典詩詞與風景欣賞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一篇 概覽篇_陳獨秀:寸鐵·國學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賀麟:人心與風俗第三篇 資政篇_任繼愈:墨子尚賢第九篇 宗教篇_湯一介:禪師話禪宗(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傅斯年:多言的政府第六篇 史鑑篇_呂思勉:讀舊史入手的方法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曹伯韓:國學與世界學術第五篇 齊家篇_胡適:我的兒子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嚴北溟:今天還應不應該談“孝”?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張舜徽:漫談讀史(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王國維:人間詞話(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第八篇 問學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七篇 藝文篇_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夏丏尊:中國的實用主義第九篇 宗教篇_湯一介:禪師話禪宗(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張東蓀:現代的中國怎樣要孔子(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一篇 概覽篇_張岱年:說“國學”第九篇 宗教篇_章太炎:佛法應務,即同老、莊第五篇 齊家篇_林語堂:中國人的家族理想(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五篇 齊家篇_陳鶴琴:怎樣做父母第四篇 修身篇_陳子展:說“忍”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李大釗: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第七篇 藝文篇_王國維:人間詞話(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林同濟:道家的退隱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八篇 問學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五篇 齊家篇_陳鶴琴:怎樣做父母第六篇 史鑑篇_錢穆:中國史學名著·史記(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一篇 概覽篇_許嘉璐等:甲申文化宣言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十篇 交流篇_魯迅:看鏡有感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九篇 宗教篇_趙樸初:佛教和中國文化第五篇 齊家篇_南懷瑾:孝與愛第三篇 資政篇_任繼愈:墨子尚賢第十篇 交流篇_張東蓀:現代的中國怎樣要孔子(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二篇 明德篇_倪羲抱:愛國爲研究國學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