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

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

胡繩(1918—2000),原名項志逖,筆名蒲韌、卜人、李念青、沈友谷等,祖籍安徽歙縣,出生於江蘇蘇州。著名哲學家、近代史專家,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著有《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等。

現實是歷史的發展。今天的中國是由昨天和前天的中國發展而來。所以,我們不但要懂得中國的今天,還要懂得中國的昨天和前天。

由於改革開放後大量新事物的出現,世界上多種信息的涌入,由於一個時期內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氾濫的影響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減弱,在一些人特別是青年人思想裡出現了不少疑點。甚至過去許多人已經看清楚的問題似乎變得模糊起來,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都應該從實際出發給予答覆。

現實是歷史的發展。今天的中國是由昨天和前天的中國發展而來。所以,我們不但要懂得中國的今天,還要懂得中國的昨天和前天。懂得昨天和前天,往往是懂得今天中國種種事物的關鍵。近兩年黨中央和江澤民總書記一再強調學習中國近代史、現代史,我以爲,這是引導人們以史爲鑑,增進對今日中國的理解的一個重要途徑。

新中國成立40多年來,國民經濟發展按速度說在世界上是較快的,但是經濟技術水平至今還大大落後於發達國家。一些人特別是青年人對於這一點不理解,並由此引出許多懷疑和怨言。這個問題就要從歷史的角度來理解。1840年—1949年100多年的近代中國,是因落後而不斷捱打,因不斷捱打而越來越落後,越來越貧窮,越來越衰弱。爲了改變國家貧窮、衰弱和落後的面貌,中國共產黨掌握了歷史的主動權,動員廣大民衆,在最艱難的條件下,堅持民族民主革命,纔在近百年曆史上第一次打敗帝國主義的大規模侵略,取得抗日戰爭勝利,接着又打敗美國出錢、出槍武裝起來的反動派,建立了獨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國。中國人民這才能

夠以自己的雙手建設自己的國家。新中國的建設如果不走彎路,可能發展得更快、更好。但在前無古人的事業中不走彎路是不可能的。40多年來,我國已經建立了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和經濟體系,工農業主要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科技成果。這些歷史成就證明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我們應引以自豪。特別是我們從過去在社會主義建設中走過的彎路中取得經驗教訓,糾正失誤,實行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進一步發揮新社會制度的功能,前景是極爲美好的。但從舊中國那樣落後的基地上起步,要趕上發達國家的經濟技術水平,要靠幾代人、上百年的努力才能實現,決不能一蹴而就。

舊中國,既然是因爲落後而捱打,那麼,能不能不經過革命的道路,而通過首先發展工業、發展教育、發展科技的道路,來改變中國的命運呢?那時候曾有人倡導“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科學救國”,的確也辦了些工廠、學校和做了些科研工作。但是光靠這些不解決問題。

從1842年8月29日簽訂《南京條約》開始,列強迫使衰弱、腐敗的舊中國政府先後簽訂了1000多個不平等條約,爲帝國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侵略打開方便之門,把中國人的手腳捆得死死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民族的工業、教育事業和科技事業是不可能順利發展的。中國人辦起來那些經濟文化事業也是微乎其微,改變不了舊中國的落後局面。舊中國只有一條出路,那就是革命。只有用革命的方法,推翻帝國主義和它所利用的一切反動勢力的統治,才能改變舊的社會秩序,才能真正發展民族的工業、教育事業和科技事業,纔有可能實現現代化。

現在我們實行對外開放,也有人發生疑問:這同《南京條約》規定的五口通商、同美國人在20世紀初年提出的“門戶開放”,有什麼區別?在舊中國市場上洋貨充斥,連棉布、煤油、紙張、火柴、鐵釘等商品都是洋貨,

小學生用德國的“雞牌”鉛筆,吸菸人吸英國的“強盜”牌、“大英”牌香菸……真是國門大開。那時候的國門是被帝國主義用大炮打開的,中國人被迫在不平等的條件下以半殖民地附屬國的地位同外國資產階級交往。那時,中國的法律管不到在華的外國人。外國資產階級在中國修鐵路、開礦山、設工廠,連海關都控制在洋人手裡。他們掠奪中國的財富,榨取中國人民的血汗,結果使中國越來越貧窮。那時候上海等大城市有外國人管理的“租界”,許多街道是用外國人名命名的,像什麼赫德路、戈登路、霞飛路等等。當年美國人說的“門戶開放”是要資本主義列強在中國任何地區都享有平等的特權,也就是要實現列強共管中國。所以當後來美國感到有可能獨霸中國的時候,也就不再提它的“門戶開放”政策了。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廢除了不平等條約,具有完整的國家主權,纔可能像今天這樣,實行和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平等互利的對外開放。這兩種開放是截然不同的。

歷史像一面明鏡,從過去照見了今天。歷史又像一條長河,可以顯示時代發展的來龍去脈。近代、現代的中國史,可以幫助人們特別是青年人看清時代的更替和銜接,把握歷史發展變化的規律性,從而增長觀察社會、辨別是非、展望未來的能力。我們的史學工作者、宣傳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應該充分運用這一筆歷史財富,把它化作羣衆的智慧和識力,以助於理解今天的中國和世界,解開各種思想疙瘩,並且預見社會發展的前景。

進行近代史和現代史教育可以有很多方法,最常用的一是按歷史順序傳授,一是按專題論述。看了《莫忘八·二九》這部片子以後,我認爲像這樣把不平等條約作爲一個專題,作深入的歷史的評述,是開展思想教育的好方法。它避免了平鋪直敘、枯燥呆板的缺點,又能配以生動具體的形象資料,夾敘夾議,既引人入勝,又以理服人。這個做法要堅持下去。

(《人民日報》,1991年8月29日)

(本章完)

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九篇 宗教篇_許地山:我們要什麼樣的宗教?第五篇 齊家篇_胡適:我的兒子第六篇 史鑑篇_張舜徽:漫談讀史(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沈尹默:書法散論(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嚴北溟:今天還應不應該談“孝”?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九篇 宗教篇_李叔同:佛教徒應有的修養第十篇 交流篇_曹伯韓:國學與世界學術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陳子展:說“忍”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八篇 問學篇_夏丏尊:中國的實用主義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嚴復:論世變之亟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四篇 修身篇_錢遜:儉以養德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八篇 問學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二篇 明德篇_朱自清:論誠意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許嘉璐等:甲申文化宣言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九篇 宗教篇_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第十篇 交流篇_梁啓超:在中國公學之演說第八篇 問學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九篇 宗教篇_任繼愈:中國的宗教與傳統文化第三篇 資政篇_傅斯年:多言的政府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三篇 資政篇_任繼愈:墨子尚賢第九篇 宗教篇_趙樸初:佛教和中國文化第二篇 明德篇_鄧拓:交友待客之道第二篇 明德篇_鄧拓:交友待客之道第五篇 齊家篇_胡適:我的兒子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二篇 明德篇_吳晗:談骨氣第九篇 宗教篇_林同濟:道家的退隱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梁漱溟:佛法大意第二篇 明德篇_鄧拓:交友待客之道第四篇 修身篇_陳子展:說“忍”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李叔同:佛教徒應有的修養第三篇 資政篇_賀麟:人心與風俗第十篇 交流篇_梁啓超:在中國公學之演說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九篇 宗教篇_任繼愈:中國的宗教與傳統文化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四篇 修身篇_陳子展:說“忍”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節操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韋政通:以力服人與以德化人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節操第十篇 交流篇_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第四篇 修身篇_章太炎:今日青年之弱點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賀麟:人心與風俗第十篇 交流篇_魯迅:看鏡有感第五篇 齊家篇_南懷瑾:孝與愛第三篇 資政篇_朱自清:不做自家人的好官第三篇 資政篇_傅斯年:多言的政府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四篇 修身篇_錢遜:儉以養德第四篇 修身篇_南懷瑾:做仁民愛物的賢者第十篇 交流篇_魯迅:看鏡有感第一篇 概覽篇_曹聚仁:春雷初動中之國故學(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三篇 資政篇_韋政通:以力服人與以德化人第一篇 概覽篇_蔡尚思:國學二字之解釋第五篇 齊家篇_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吳晗:談骨氣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魯迅:看鏡有感第五篇 齊家篇_南懷瑾:孝與愛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六篇 史鑑篇_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第五篇 齊家篇_嚴北溟:今天還應不應該談“孝”?第五篇 齊家篇_嚴北溟:今天還應不應該談“孝”?第四篇 修身篇_梁啓超:孔子之人格
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九篇 宗教篇_許地山:我們要什麼樣的宗教?第五篇 齊家篇_胡適:我的兒子第六篇 史鑑篇_張舜徽:漫談讀史(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沈尹默:書法散論(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嚴北溟:今天還應不應該談“孝”?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九篇 宗教篇_李叔同:佛教徒應有的修養第十篇 交流篇_曹伯韓:國學與世界學術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陳子展:說“忍”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八篇 問學篇_夏丏尊:中國的實用主義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嚴復:論世變之亟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四篇 修身篇_錢遜:儉以養德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八篇 問學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二篇 明德篇_朱自清:論誠意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許嘉璐等:甲申文化宣言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九篇 宗教篇_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第十篇 交流篇_梁啓超:在中國公學之演說第八篇 問學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九篇 宗教篇_任繼愈:中國的宗教與傳統文化第三篇 資政篇_傅斯年:多言的政府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三篇 資政篇_任繼愈:墨子尚賢第九篇 宗教篇_趙樸初:佛教和中國文化第二篇 明德篇_鄧拓:交友待客之道第二篇 明德篇_鄧拓:交友待客之道第五篇 齊家篇_胡適:我的兒子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二篇 明德篇_吳晗:談骨氣第九篇 宗教篇_林同濟:道家的退隱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梁漱溟:佛法大意第二篇 明德篇_鄧拓:交友待客之道第四篇 修身篇_陳子展:說“忍”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李叔同:佛教徒應有的修養第三篇 資政篇_賀麟:人心與風俗第十篇 交流篇_梁啓超:在中國公學之演說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九篇 宗教篇_任繼愈:中國的宗教與傳統文化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四篇 修身篇_陳子展:說“忍”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節操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韋政通:以力服人與以德化人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節操第十篇 交流篇_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第四篇 修身篇_章太炎:今日青年之弱點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賀麟:人心與風俗第十篇 交流篇_魯迅:看鏡有感第五篇 齊家篇_南懷瑾:孝與愛第三篇 資政篇_朱自清:不做自家人的好官第三篇 資政篇_傅斯年:多言的政府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四篇 修身篇_錢遜:儉以養德第四篇 修身篇_南懷瑾:做仁民愛物的賢者第十篇 交流篇_魯迅:看鏡有感第一篇 概覽篇_曹聚仁:春雷初動中之國故學(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三篇 資政篇_韋政通:以力服人與以德化人第一篇 概覽篇_蔡尚思:國學二字之解釋第五篇 齊家篇_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吳晗:談骨氣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魯迅:看鏡有感第五篇 齊家篇_南懷瑾:孝與愛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六篇 史鑑篇_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第五篇 齊家篇_嚴北溟:今天還應不應該談“孝”?第五篇 齊家篇_嚴北溟:今天還應不應該談“孝”?第四篇 修身篇_梁啓超:孔子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