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交流篇_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

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

東西洋民族不同,而根本思想亦各成一系,若南北之不相併,水火之不相容也。

五方風土不同,而思想遂因以各異。世界民族多矣:以人種言,略分黃白;以地理言,略分東西兩洋。東西洋民族不同,而根本思想亦各成一系,若南北之不相併,水火之不相容也。請言其大者:

(一)西洋民族以戰爭爲本位,東洋民族以安息爲本位。儒者不尚力 爭,何況於戰?老氏之教,不尚賢,使民不爭,以任兵爲不祥之器;故中土自西漢以來,黷武窮兵,國之大戒。佛徒去殺,益墮健鬥之風。世或稱中國民族安息於地上,猶太民族安息於天國,印度民族安息於涅,安息爲東洋諸民族一貫之精神。斯說也,吾無以易之。

若西洋諸民族,好戰健鬥,根諸天性,成爲風俗。自古宗教之戰,政治之戰,商業之戰,歐羅巴之全部文明史,無一字非鮮血所書。英吉利人以鮮血取得世界之霸權,德意志人以鮮血造成今日之榮譽。若比利時,若塞爾維亞以小抗大,以鮮血爭自由,吾料其人之國終不淪亡。其力抗艱難之氣骨,東洋民族或目爲狂易;但能肖其萬一,愛平和尚安息雍容文雅之劣等東洋民族,何至處於今日之被征服地位?

西洋民族性,惡侮辱,寧鬥死;東洋民族性,惡鬥死,寧忍辱。民族而具如斯卑劣無恥之根性,尚有何等顏面,高談禮教文明而不羞愧!

(二)西洋民族以個人爲本位,東洋民族以家庭爲本位。西洋民族,自古迄今,徹頭徹尾,個人主義之民族也。英、美如此,法、德亦何獨不然?尼采如此,康德亦何獨不然?舉一切倫理、道德、政治、法律,社會之所向往,國家之所祈求,擁護個人之自由權利與幸福而已。思想言論之自由,謀個性之發展也。法律之前,個人平等也。個人之自由權利,載諸憲章,國法不得而剝奪之,所謂人權是也。人權者,成人以往,自非奴隸,悉享此權,無有差別。此純粹個人主義之大精神也。自唯心論言之:人間者,性靈之主體也;自由者,性靈之活動力也。自心理學言之:人間者,意思之主體;自由者,意思之實現力也。自法律言之:

人間者,權利之主體;自由者,權利之實行力也。所謂性靈,所謂意思,所謂權利,皆非個人以外之物。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名與個人主義相沖突,實以鞏固個人利益爲本因也。

東洋民族,自遊牧社會,進而爲宗法社會,至今無以異焉;自酋長政治,進而爲封建政治,至今亦無以異焉。宗法社會,以家族爲本位,而個人無權利,一家之人,聽命家長。《詩》曰:“君之宗之。”《禮》曰:“有餘則歸之宗,不足則資之宗。”宗法社會尊家長,重階級,故教孝;宗法社會之政治,郊廟典禮,國之大經,國家組織,一如家族,尊元首,重階級,故教忠。忠孝者,宗法社會封建時代之道德,半開化東洋民族一貫之精神也。自古忠孝美談,未嘗無可泣可歌之事,然律以今日文明社會之組織,宗法制度之惡果,蓋有四焉:一曰損壞個人獨立自尊之人格;一曰窒礙個人意思之自由;一曰剝奪個人法律上平等之權利;(如尊長卑幼同罪異罰之類。)一曰養成依賴性,戕賊個人之生產力。東洋民族社會中種種卑劣不法慘酷衰微之象,皆以此四者爲之因。欲轉善因,是在以個人本位主義,易家族本位主義。

(三)西洋民族以法治爲本位,以實利爲本位;東洋民族以感情爲本 位,以虛文爲本位。西洋民族之重視法治,不獨國政爲然,社會家庭,無不如是。商業往還,對法信用者多,對人信用者寡;些微授受,恆依法立據。淺見者每譏其俗薄而不憚煩也。父子昆季之間,稱貸責償,錙銖必較,違之者不惜訴諸法律;親戚交遊,更無以感情違法損利之事。

或謂西俗夫婦非以愛情結合豔稱於世者乎?是非深知西洋民族社會之真相者也。西俗愛情爲一事,夫婦又爲一事。戀愛爲一切男女之共性;及至夫婦關係,乃法律關係,權利關係,非純然愛情關係也。約婚之初,各要求其財產而不以爲貪;既婚之後,各保有其財產而不以爲吝。即上流社會之夫婦,一旦反目,直訟之法庭而無所愧怍。社會亦絕不以此非之。蓋其國爲法治國,其家庭亦不得不爲法治家庭;既爲法治家庭,則親子昆季夫婦,同爲受治於法之一人,權利義務之間,自不得以感情之故,而有所損益。親不責

子以權利,遂亦不重視育子之義務。避妊之法,風行歐洲。夫婦生活之外無有餘資者,鹹以生子爲莫大之厄運。不徒中下社會如斯也,英國貴婦人乃以愛犬不愛小兒見稱於世,良以重視個人自身之利益,而絕無血統家族之觀念;故夫婦問題與產子問題,不啻風馬牛相去萬里也。若夫東洋民族,夫婦問題,恆由產子問題而生。“不孝有三,無後爲大。”舊律無子,得以出妻。重家族,輕個人,而家庭經濟遂蹈危機矣。蓄妾養子之風,初亦緣此而起。親之養子,子之養親,爲畢生之義務。不孝不慈,皆以爲刻薄非人情也。

西俗成家之子,恆離親而別居,絕經濟之關係。所謂吾之家庭(my family)者,必其獨立生活也;否則必曰吾父之家庭(my father's family);用語嚴別,誤必遺譏。東俗則不然:親養其子,覆育其孫;以五遞進,又各納婦,一門之內,人口近百矣。況夫累代同居,傳爲佳話。虛文炫世,其害滋多!男婦羣居,內多詬誶;依賴成性,生產日微;貌爲家庭和樂,實則黑幕潛張,而生機日促耳。昆季之間,率爲共產,倘不相養,必爲世譏。事畜之外,兼及昆季。至簡之家,恆有八口,一人之力,曷以肩茲?因此被養之昆季習爲遊惰,遺害於家庭及社會者亦復不少。交遊稱貸,視爲當然,其償也無期,其質也無物,惟以感情爲條件而已。仰食豪門,名流不免。以此富者每輕去其鄉里,視戚友若盜賊。社會經濟,因以大亂。

凡此種種惡風,皆以僞飾虛文任用感情之故。淺見者自表面論之,每稱以虛文感情爲重者,爲風俗淳厚之徵;其實施之者多外飾厚情,內恆憤忌。以君子始,以小人終;受之者習爲貪惰,自促其生以弱其羣耳。以此爲俗,何厚之有?以法治實利爲重者,未嘗無刻薄寡恩之嫌;然其結果,社會各人,不相依賴,人自爲戰,以獨立之生計,成獨立之人格,各守分際,不相侵漁。以小人始,以君子終;社會經濟,亦因以釐然有敘。以此爲俗,吾則以爲淳厚之徵也。即非淳厚也何傷?

1915年12月15日

(《陳獨秀文章選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4年版)

(本章完)

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節操第七篇 藝文篇_沈尹默:書法散論(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張舜徽:漫談讀史(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沈尹默:書法散論(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沈尹默:書法散論(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施蟄存:漫談古典散文(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三篇 資政篇_馮友蘭:爲政者要賞罰必信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任繼愈:中國傳統道德的繼承問題第九篇 宗教篇_梁漱溟:佛法大意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三篇 資政篇_葉聖陶:獨善與兼善第十篇 交流篇_曹伯韓:國學與世界學術第十篇 交流篇_張東蓀:現代的中國怎樣要孔子(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九篇 宗教篇_章太炎:佛法應務,即同老、莊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五篇 齊家篇_林語堂:中國人的家族理想(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韋政通:以力服人與以德化人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五篇 齊家篇_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馮友蘭:爲政者要賞罰必信第九篇 宗教篇_李叔同:佛教徒應有的修養第二篇 明德篇_鄧拓:交友待客之道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第三篇 資政篇_吳晗:海瑞罵皇帝第二篇 明德篇_朱自清:論誠意第七篇 藝文篇_施蟄存:漫談古典散文(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第七篇 藝文篇_施蟄存:漫談古典散文(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五篇 齊家篇_林語堂:中國人的家族理想(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二篇 明德篇_梁啓超:私德之必要(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七篇 藝文篇_夏丏尊:文學的力量第一篇 概覽篇_張岱年:說“國學”第三篇 資政篇_朱自清:不做自家人的好官第一篇 概覽篇_成仿吾:國學運動之我見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陳獨秀:寸鐵·國學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梁啓超:孔子之人格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一篇 概覽篇_許嘉璐等:甲申文化宣言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三篇 資政篇_馮友蘭:爲政者要賞罰必信第十篇 交流篇_李大釗: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第三篇 資政篇_任繼愈:墨子尚賢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五篇 齊家篇_陳鶴琴:怎樣做父母第十篇 交流篇_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第一篇 概覽篇_許嘉璐等:甲申文化宣言第十篇 交流篇_梁啓超:在中國公學之演說第七篇 藝文篇_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倪羲抱:愛國爲研究國學之本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一篇 概覽篇_許嘉璐等:甲申文化宣言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二篇 明德篇_朱自清:論誠意第七篇 藝文篇_王國維:人間詞話(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賀麟:人心與風俗第六篇 史鑑篇_呂思勉:讀舊史入手的方法第八篇 問學篇_馮友蘭:我的讀書經驗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二篇 明德篇_鄧拓:交友待客之道第五篇 齊家篇_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張岱年:人的社會責任第三篇 資政篇_傅斯年:多言的政府第二篇 明德篇_張岱年:人的社會責任第一篇 概覽篇_陳獨秀:寸鐵·國學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節操第四篇 修身篇_南懷瑾:做仁民愛物的賢者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第六篇 史鑑篇_錢穆:中國史學名著·史記(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韋政通:以力服人與以德化人第一篇 概覽篇_任繼愈等:21世紀的中國:國學和我們在一起第六篇 史鑑篇_張舜徽:漫談讀史(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嚴北溟:今天還應不應該談“孝”?第三篇 資政篇_傅斯年:多言的政府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
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節操第七篇 藝文篇_沈尹默:書法散論(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張舜徽:漫談讀史(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沈尹默:書法散論(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沈尹默:書法散論(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施蟄存:漫談古典散文(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三篇 資政篇_馮友蘭:爲政者要賞罰必信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任繼愈:中國傳統道德的繼承問題第九篇 宗教篇_梁漱溟:佛法大意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三篇 資政篇_葉聖陶:獨善與兼善第十篇 交流篇_曹伯韓:國學與世界學術第十篇 交流篇_張東蓀:現代的中國怎樣要孔子(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九篇 宗教篇_章太炎:佛法應務,即同老、莊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五篇 齊家篇_林語堂:中國人的家族理想(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韋政通:以力服人與以德化人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五篇 齊家篇_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馮友蘭:爲政者要賞罰必信第九篇 宗教篇_李叔同:佛教徒應有的修養第二篇 明德篇_鄧拓:交友待客之道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第三篇 資政篇_吳晗:海瑞罵皇帝第二篇 明德篇_朱自清:論誠意第七篇 藝文篇_施蟄存:漫談古典散文(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第七篇 藝文篇_施蟄存:漫談古典散文(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五篇 齊家篇_林語堂:中國人的家族理想(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二篇 明德篇_梁啓超:私德之必要(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七篇 藝文篇_夏丏尊:文學的力量第一篇 概覽篇_張岱年:說“國學”第三篇 資政篇_朱自清:不做自家人的好官第一篇 概覽篇_成仿吾:國學運動之我見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陳獨秀:寸鐵·國學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梁啓超:孔子之人格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一篇 概覽篇_許嘉璐等:甲申文化宣言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三篇 資政篇_馮友蘭:爲政者要賞罰必信第十篇 交流篇_李大釗: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第三篇 資政篇_任繼愈:墨子尚賢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五篇 齊家篇_陳鶴琴:怎樣做父母第十篇 交流篇_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第一篇 概覽篇_許嘉璐等:甲申文化宣言第十篇 交流篇_梁啓超:在中國公學之演說第七篇 藝文篇_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倪羲抱:愛國爲研究國學之本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一篇 概覽篇_許嘉璐等:甲申文化宣言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二篇 明德篇_朱自清:論誠意第七篇 藝文篇_王國維:人間詞話(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賀麟:人心與風俗第六篇 史鑑篇_呂思勉:讀舊史入手的方法第八篇 問學篇_馮友蘭:我的讀書經驗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二篇 明德篇_鄧拓:交友待客之道第五篇 齊家篇_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張岱年:人的社會責任第三篇 資政篇_傅斯年:多言的政府第二篇 明德篇_張岱年:人的社會責任第一篇 概覽篇_陳獨秀:寸鐵·國學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節操第四篇 修身篇_南懷瑾:做仁民愛物的賢者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第六篇 史鑑篇_錢穆:中國史學名著·史記(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韋政通:以力服人與以德化人第一篇 概覽篇_任繼愈等:21世紀的中國:國學和我們在一起第六篇 史鑑篇_張舜徽:漫談讀史(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嚴北溟:今天還應不應該談“孝”?第三篇 資政篇_傅斯年:多言的政府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