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概覽篇_蔡尚思:國學二字之解釋

蔡尚思:國學二字之解釋

蔡尚思(1905—2008),號中睿,福建泉州人。著名歷史學家、中國思想史研究專家。歷任上海大夏大學講師,復旦大學、滬江大學、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和武昌華中大學、無錫國專教授,滬江大學副校長、代校長,復旦大學歷史系主任、副校長。著有《中國思想研究法》、《中國歷史新研究法》、《中國文化史要論》、《孔子思想體系》、《王船山思想體系》等。主要著作收入《蔡尚思 全集》。

國是一國,學是學術,國學便是一國的學術。其在中國,就叫做中國的學術。既然叫做中國的學術,那就無所不包了,既然無所不包,也就無所偏畸了。

國是一國,學是學術,國學便是一國的學術。其在中國,就叫做中國的學術。既然叫做中國的學術,那就無所不包了,既然無所不包,也就無所偏畸了。乃今之學者,或以國學爲單指中華民族之結晶思想(曹聚仁),或以國學爲中國語言文字學(吳文祺),還有以史學眼光去觀察一切的(如章學誠、章太炎等),以及誤認國學爲單指國文(其人甚多,不易枚舉)與中國文學的(海上一般大學多以中國文學系爲國學系)。……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此皆僅得其一體,而尚未得其大全。

在吾卻終始以爲:凡中國的固有文化,都不能出此國學二字之範圍外。乃見曹聚仁君所作《春雷初動中之國故學》一文裡說:“今名之曰國學——即中國學術之簡稱,將與日本學術、英國學術、法國學術同爲類名,吾不知其所以表獨立不相混之點何在?既無以表獨立不相混之性,則國學一名即難成立。”吾實在不懂得曹君說什麼話!比方在一家中既是同姓,就只叫名而不必加上一個某姓;在一鄉中既是同鄉,就不必加上一個某鄉;在一國中既是同國,就不必加上一個某國。惟有到別家去纔要說出某姓,到別鄉去纔要說出某鄉,到別國去纔要說出某國。如國民政府,或革命軍的在本國裡,也沒有加上“中華民國”四個字,雖然沒有加上“中華民國”四個字,但凡中國人個個都知道他是中國的國民政府或革命軍,一定不會認他爲日本、英、法的國民政府或革命軍,惟於國際才用得着“中華民國”的名詞。而今“國學”—個名稱,也是如此。在本國就簡稱爲“國學”,到別國去才詳說“中國學術”。此外我還有莫明曹君亂分的地方,就是他以“國故學”一名爲對,而以“國學”一名爲不對。按國故一名系出自章太炎,胡適之以爲很好,而陳蓮庵卻說:“其實餘以爲國故一名,實欠精當。國而曰故,必其國已成僵石,國之文化而曰故,亦必其文化亦全不留於今日。此二者皆非我曾有之事實。”《東方文化與吾人之大任》一文據此,是名爲國故反不如叫做“國學”來得光明正大。

退一步言之,曹君如必以“國學”一名爲不對,則如“國故學”一名也不能獨對!我現在可仿他剛纔所罵“國學”一名的失處的話而對他說:“今名之曰國故學,將與日本的國故學,英國的國故學,法國的國故學,同爲類名,吾不知其所以表獨立不相混之點何在?既無以表獨立不相混之性,則國故學一名即難成立。”曹君未免太有見於他人所用的“國學”,而獨無見於自己所用的“國故學”吧!於此已經可以看出曹說的完全不能成立了。

(蔡尚思著《中國學術大綱》,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

(本章完)

第五篇 齊家篇_林語堂:中國人的家族理想(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六篇 史鑑篇_張舜徽:漫談讀史(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八篇 問學篇_唐君毅:說讀書之重要第五篇 齊家篇_陳鶴琴:怎樣做父母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吳調公:古典詩詞與風景欣賞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張東蓀:現代的中國怎樣要孔子(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二篇 明德篇_任繼愈:中國傳統道德的繼承問題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七篇 藝文篇_王國維:人間詞話(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十篇 交流篇_嚴復:論世變之亟第五篇 齊家篇_胡適:我的兒子第九篇 宗教篇_林同濟:道家的退隱第七篇 藝文篇_沈尹默:書法散論(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四篇 修身篇_陳子展:說“忍”第一篇 概覽篇_任繼愈等:21世紀的中國:國學和我們在一起第九篇 宗教篇_湯一介:禪師話禪宗(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馮友蘭:我的讀書經驗第八篇 問學篇_夏丏尊:中國的實用主義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梁漱溟:佛法大意第二篇 明德篇_任繼愈:中國傳統道德的繼承問題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節操第五篇 齊家篇_陳鶴琴:怎樣做父母第一篇 概覽篇_任繼愈等:21世紀的中國:國學和我們在一起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林同濟:道家的退隱第一篇 概覽篇_蔡尚思:國學二字之解釋第二篇 明德篇_張岱年:人的社會責任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九篇 宗教篇_梁漱溟:佛法大意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三篇 資政篇_韋政通:以力服人與以德化人第一篇 概覽篇_成仿吾:國學運動之我見第一篇 概覽篇_任繼愈等:21世紀的中國:國學和我們在一起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一篇 概覽篇_陳獨秀:寸鐵·國學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第七篇 藝文篇_吳調公:古典詩詞與風景欣賞第一篇 概覽篇_曹聚仁:春雷初動中之國故學(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任繼愈等:21世紀的中國:國學和我們在一起第三篇 資政篇_葉聖陶:獨善與兼善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六篇 史鑑篇_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唐君毅:說讀書之重要第五篇 齊家篇_林語堂:中國人的家族理想(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九篇 宗教篇_許地山:我們要什麼樣的宗教?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二篇 明德篇_任繼愈:中國傳統道德的繼承問題第一篇 概覽篇_蔡尚思:國學二字之解釋第三篇 資政篇_傅斯年:多言的政府第五篇 齊家篇_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四篇 修身篇_陳子展:說“忍”第九篇 宗教篇_林同濟:道家的退隱第一篇 概覽篇_陳獨秀:寸鐵·國學第九篇 宗教篇_湯一介:禪師話禪宗(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沈尹默:書法散論(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曹伯韓:國學與世界學術第三篇 資政篇_葉聖陶:獨善與兼善第六篇 史鑑篇_呂思勉:讀舊史入手的方法第五篇 齊家篇_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任繼愈等:21世紀的中國:國學和我們在一起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
第五篇 齊家篇_林語堂:中國人的家族理想(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六篇 史鑑篇_張舜徽:漫談讀史(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八篇 問學篇_唐君毅:說讀書之重要第五篇 齊家篇_陳鶴琴:怎樣做父母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吳調公:古典詩詞與風景欣賞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張東蓀:現代的中國怎樣要孔子(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二篇 明德篇_任繼愈:中國傳統道德的繼承問題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七篇 藝文篇_王國維:人間詞話(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十篇 交流篇_嚴復:論世變之亟第五篇 齊家篇_胡適:我的兒子第九篇 宗教篇_林同濟:道家的退隱第七篇 藝文篇_沈尹默:書法散論(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四篇 修身篇_陳子展:說“忍”第一篇 概覽篇_任繼愈等:21世紀的中國:國學和我們在一起第九篇 宗教篇_湯一介:禪師話禪宗(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馮友蘭:我的讀書經驗第八篇 問學篇_夏丏尊:中國的實用主義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梁漱溟:佛法大意第二篇 明德篇_任繼愈:中國傳統道德的繼承問題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節操第五篇 齊家篇_陳鶴琴:怎樣做父母第一篇 概覽篇_任繼愈等:21世紀的中國:國學和我們在一起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林同濟:道家的退隱第一篇 概覽篇_蔡尚思:國學二字之解釋第二篇 明德篇_張岱年:人的社會責任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九篇 宗教篇_梁漱溟:佛法大意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三篇 資政篇_韋政通:以力服人與以德化人第一篇 概覽篇_成仿吾:國學運動之我見第一篇 概覽篇_任繼愈等:21世紀的中國:國學和我們在一起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一篇 概覽篇_陳獨秀:寸鐵·國學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第七篇 藝文篇_吳調公:古典詩詞與風景欣賞第一篇 概覽篇_曹聚仁:春雷初動中之國故學(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任繼愈等:21世紀的中國:國學和我們在一起第三篇 資政篇_葉聖陶:獨善與兼善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六篇 史鑑篇_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唐君毅:說讀書之重要第五篇 齊家篇_林語堂:中國人的家族理想(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九篇 宗教篇_許地山:我們要什麼樣的宗教?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二篇 明德篇_任繼愈:中國傳統道德的繼承問題第一篇 概覽篇_蔡尚思:國學二字之解釋第三篇 資政篇_傅斯年:多言的政府第五篇 齊家篇_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四篇 修身篇_陳子展:說“忍”第九篇 宗教篇_林同濟:道家的退隱第一篇 概覽篇_陳獨秀:寸鐵·國學第九篇 宗教篇_湯一介:禪師話禪宗(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沈尹默:書法散論(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曹伯韓:國學與世界學術第三篇 資政篇_葉聖陶:獨善與兼善第六篇 史鑑篇_呂思勉:讀舊史入手的方法第五篇 齊家篇_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任繼愈等:21世紀的中國:國學和我們在一起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