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精明的戈母

妹妹的定親和醫治趙風疾病是重中之重的大事,這兩件事有了眉目,高順的心情才放鬆下來;否則,以他現在的地位,很難爲妹妹選擇合適的夫婿,至於那些大家士族之人,註定是高順的敵人,他可不能拿妹妹的終身幸福去聯姻。

與趙雲成親,高順感覺是最合適的選擇。

至於趙風的疾病,在高順看來就是普通感冒,而在當時的醫療狀態下,傷寒卻是令人談之色變的重病。

那時候的醫療技術特別落後,也沒有好的藥物;人得了傷風感冒就有可能送命;壽命的長短完全靠自身的抵抗力,身體抵抗力越強的壽命就越長,身體抵抗力差的壽命就短。

歷史上,大家熟悉的郭嘉和曹植等人皆死於傷寒,以他們的身份都被傷寒奪走了性命,更何況普通人了。

高順返回桃園堡,母親和妹妹高興之外,最高興的莫過於許婷了,現在她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身材豐腴了不少,不過在高順看來更有韻味,更加高貴端莊了。

兩個兒子皆健康活潑,外表俊秀,人見人愛,讓高順喜歡的不得了。

與高順溫存幾日,解除相思之苦,許婷提出儘快把糜家之女接來,否則她會被外人恥笑。

漢代納妾的形式非常簡單,只是派人接來便可,不必舉辦隆重盛大的禮節。

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下,以高順的身份,若是不納妾,許婷會被認爲是妒婦,嚴重影響她的形象,對高順也有不好的影響。

不過由於當時戰亂從生,女性人口相比男性數量少了許多,高順想盡一切辦法,劫掠、購買異族和其它地區的適婚女性與轄區內的士兵婚配,尚有很大的缺口;所以一直以來,高順都沒有納妾,以身作則,影響到現在的軍政高層中納妾的人也很少,像李強、馬貴、張飛、許林等人皆未納妾。

且糜氏剛剛既笄(15歲),高順也不想這麼早的與之圓房,影響到她的身體生長髮育;還是再過兩年,等佔領徐州後再接進門爲宜。

閒暇之時,許婷向高順講述桃園堡一年來發生的趣事,最讓高順感慨的是戈母,不虧是大家族出身的女人,真是精明。

高順手下的將領皆已成婚,當初戈母看好褚燕的妹妹褚倩,不過褚燕選擇了張飛,而張飛就喜歡這種蘿莉型的美女,兩人都相互喜歡,成爲一樁美好的姻緣,可是戈母對此卻很吃味,內心埋怨高順和李強不重視戈虎。

一般家族的女子皆不喜歡戈虎這種莽漢,而像典韋之妻這種女子,又不入戈母之眼,所以戈虎的婚事便拖了下來。

好在戈虎調回桃園堡,享受別部司馬的待遇,負責守衛城門,被看成是高順對他的信任和重視,戈母的怨氣才小了很多。

戈虎認真負責,鐵面無私,而衆人也都不願意與這種一根筋的傻大漢爭執,城門被守衛的非常嚴密,很得趙雄的認可;戈母內心更是高興,仔細合計戈虎的婚事。

在戈母細緻的考察下,終於選出她認爲最理想的人選,高武的妹妹高蘭,高蘭已有十八歲,而戈虎已是二十六歲,兩人相差八歲。

高武經過這麼多年的訓練,只升遷到騎兵屯長一級,再無進展;而高文的武藝更差,僅升遷都伯之位,後來被高順調到雁門郡做郡吏,改爲文職;兄弟兩人常年不在家,即便回來,也是行色匆匆,看看母親、妻子和孩子後就返回崗位,以至於高蘭的婚事都受到了影響。

高蘭由於自小有兩個哥哥照顧,基本沒有受過難爲,至少沒有餓着,成年後出落的非常水靈,個子比高鳳還高,臀大腰圓,戈母非常喜歡,這樣的女子肯定能生養,且能生兒子,爲戈家開枝散葉。

在戈母的印象中,不管高順將來發展到何種程度,肯定對自家人最信任,高順與高武等人皆未出五服,是值得高順信任的人;戈虎與高蘭成親,便與高順的關係更加密切;在與李強的師徒關係之外,爲戈虎編制一道更牢固的關係網。

戈母在桃園堡內與太史慈的母親走動的最多,一是太史慈纔來不久,便被接連提升官職,現在已是中郎將,這在漢末已是武將能做到的最高官職了,這引起戈母對太史慈的重視,便願意交好太史慈的母親;其次,太史慈還沒有孩子,母親在桃園堡也非常孤單,喜歡與年齡相近的人拉家常;最重要的是,戈虎與太史慈極爲相似,在高順勢力中皆沒有派系,孤立無援,無形中拉近了兩個人的心理距離;在戈母刻意逢迎下,兩人關係非常密切。

戈母在看好高蘭後,便央求太史慈的母親出面做媒。

高蘭的母親不能做主,畢竟年齡差距太大,便讓老村長代爲寫信,諮詢高武和高文的意見。

高蘭年齡不小了,老村長等人也支持這門親事。

高武和高文兩人皆知戈虎的情況;高武非常崇拜戈虎,武藝高強,深得高順的信任,已是別部司馬的級別,且把守城門,位置重要,非常贊同這門親事;高文的意見與高武相反,戈虎武藝雖高,卻無智謀,只能做一猛將,而不能做一大將、智將,不能勝任帶兵打仗之重任,未來受到侷限,不可能有更高的發展。

高蘭的母親感覺戈母過於精明,在桃園堡已是衆人皆知,怕女兒嫁過去後受責難,有些不願意。而高蘭感覺戈虎武藝高強,身材魁梧,很有安全感,且有高順在,誰敢欺負高家人?

最終,大家還是採納了高武和老村長等人的意見,同意了這門親事。

戈母再次央求趙雄,爲戈虎分配了一座宅院,並親選了顏良一家搬走後空出的宅院,緊靠李強家,離城主府也近。

此後,戈母的精明再次成爲衆人背後議論的焦點;戈母對此卻不在意,現在都快抱孫子了,高興的不得了;不管如何,高順都爲戈虎感到高興。

許婷的嘮叨也讓高順意識到他還是太粗枝大葉了,一切細節問題沒有考慮好;高順認爲,這可能是許婷故意說給他聽的,這就是大家族出身女人的好處。

太史慈駐守魯國,高順怕有危險,便沒有讓其妻母跟隨,而太史慈還沒有孩子,其母孤單,其妻子也必會有怨言,甚至會認爲這是高順不信任她們,把她們當成人質了;若是處理不好,很可能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高順思索一陣,便向許婷交代一番,準備讓妻子去一趟太史慈家;現在魯國局勢穩定,危險解除,年前先送太史慈的妻子去魯國相聚,年後春暖花開之後再送太史慈的母親去魯國相聚。

許婷對此像是早有考慮,立即提意見,太史慈的母親以忠孝治家,太史慈的妻子肯定不會拋下母親而獨子前往魯國,這會認爲是不孝,不若通知他們,待年後春暖花開之時送他們去魯國團聚,並建議讓他們把家安置在奉高城,同樣能達到控制的效果。

高順選址的泰山城正在建設中,尚未完工,州治所還是在奉高城。

高順感覺許婷的話有道理,漢朝以孝爲先,便採納了妻子的建議,並由許婷去處理該事。

第14章選拔護村隊(上)第437章武都郡戰略第597章達成禪讓協議第424章接管廣陵郡(上)第172章周倉出使第582章武舉考試第149章張寶之憂(三更)第243章狠辣程立第312章和連斃命第58章馬邑徵兵第629章戰爭將起第311章鮮卑南下第531章配合默契第250章大兵壓境第279章兵進荊州第105章整頓軍隊第301章高順得子第450章黃衍之策第205章超級忽悠第147章冀州老將第15章組建護村隊(下)第202章再見張遼第254章戰後獎賞第170章強勢黃巾第287章強勢呂布(七)第252章攻城妙計第318章低調生活第611章高順的新計劃第167章轉變思想第207章杜邊送禮第314章聯合呂布(上)第443章修築潼關第360章華雄發威(下)第167章轉變思想第40章輕鬆獲勝第222章寧城事務第492章江南陷阱第12章滿載而歸第629章戰爭將起第228章暴亂四起第361章潘鳳陣斬華雄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183章佈網待敵第155章斬殺張寶(三更)第470章孫堅出擊第600章益州暴亂第553章處置匈奴人第412章再見萬年公主第641章慘烈的攻城戰第601章麴義反叛第106章寧城改革第145章喜獲兩郡第564章秦關投降第438章招降之策第624章建立埃及帝國第192章盧植做媒第27章悠閒生活第614章連滅四國第530章成廉投降第422章接收五縣第69章甕中捉鱉第508章大敗高幹第8章巨大的收穫第167章轉變思想第582章武舉考試第239章鮮卑內亂第163章孤立廣宗第362章殘忍的董卓第84章朝堂爭議第45章戰後安排第564章秦關投降第99章杜邊歸來第490章再佔兩郡第457章一戰成名第382章諸人論政第181章張讓獻策第178章黃巾落幕第605章離開前的準備(中)第122章大將雲集第12章滿載而歸第391章強硬的王朗第423章笮融反叛第236章強硬態度第563章劉備的歸宿第439章大長公主第584章稅賦改革第222章寧城事務第150章甄家資敵第368章憋屈的呂布第91章擴編騎兵(上)第534章佔領荊北第487章佔領會稽郡第356章戲志才之謀(上)第358章討要賈詡第359章魏續的選擇第366章郭嘉之策第498章佔領漢中郡(下)第502章益州矛盾第413章魯肅拜主第562章孫權投降
第14章選拔護村隊(上)第437章武都郡戰略第597章達成禪讓協議第424章接管廣陵郡(上)第172章周倉出使第582章武舉考試第149章張寶之憂(三更)第243章狠辣程立第312章和連斃命第58章馬邑徵兵第629章戰爭將起第311章鮮卑南下第531章配合默契第250章大兵壓境第279章兵進荊州第105章整頓軍隊第301章高順得子第450章黃衍之策第205章超級忽悠第147章冀州老將第15章組建護村隊(下)第202章再見張遼第254章戰後獎賞第170章強勢黃巾第287章強勢呂布(七)第252章攻城妙計第318章低調生活第611章高順的新計劃第167章轉變思想第207章杜邊送禮第314章聯合呂布(上)第443章修築潼關第360章華雄發威(下)第167章轉變思想第40章輕鬆獲勝第222章寧城事務第492章江南陷阱第12章滿載而歸第629章戰爭將起第228章暴亂四起第361章潘鳳陣斬華雄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183章佈網待敵第155章斬殺張寶(三更)第470章孫堅出擊第600章益州暴亂第553章處置匈奴人第412章再見萬年公主第641章慘烈的攻城戰第601章麴義反叛第106章寧城改革第145章喜獲兩郡第564章秦關投降第438章招降之策第624章建立埃及帝國第192章盧植做媒第27章悠閒生活第614章連滅四國第530章成廉投降第422章接收五縣第69章甕中捉鱉第508章大敗高幹第8章巨大的收穫第167章轉變思想第582章武舉考試第239章鮮卑內亂第163章孤立廣宗第362章殘忍的董卓第84章朝堂爭議第45章戰後安排第564章秦關投降第99章杜邊歸來第490章再佔兩郡第457章一戰成名第382章諸人論政第181章張讓獻策第178章黃巾落幕第605章離開前的準備(中)第122章大將雲集第12章滿載而歸第391章強硬的王朗第423章笮融反叛第236章強硬態度第563章劉備的歸宿第439章大長公主第584章稅賦改革第222章寧城事務第150章甄家資敵第368章憋屈的呂布第91章擴編騎兵(上)第534章佔領荊北第487章佔領會稽郡第356章戲志才之謀(上)第358章討要賈詡第359章魏續的選擇第366章郭嘉之策第498章佔領漢中郡(下)第502章益州矛盾第413章魯肅拜主第562章孫權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