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衆人的心態

借酒醉大哭一場,衆人情緒得到緩解;這也就是守着使者的面,否則他們連哭都不敢哭。

伏完的心態變化最大,他心想,在關鍵時刻,揚州牧秦關送來糧食,讓他們度過難關,這卻不是長久之法,若是此後沒了糧食,他們又該如何呢?

人心永遠都是最難滿足的。

伏完心想,當初高順送給董卓糧食,動則上百萬石,甚至幾百萬石,到了現在,僅僅送來了一萬石。在他的內心,他認爲董卓與高順沒有差異。

高順兵強馬壯,而現在李傕和郭汜兩人的力量已是非常微弱,不說出動大軍,僅僅就近的武昌郡和豫章郡的駐兵就能輕鬆消滅掉李傕和郭汜,可是高順就是不出兵,坐看朝廷受難。

有此想法的人不在少數,這就是所謂的升米恩,鬥米仇;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如何處理。

現在天下,只有魏公高順一家獨大,李傕和郭汜這麼小的實力,卻控制着朝廷,令衆人毫無作爲。

想當初,很多大臣家的家兵都比李傕和郭汜現在的實力要強很多,世事變幻無常,在諸侯、董卓和高順等勢力的聯合打壓之下,天下哪還有實力強大的世家?

現在他們認爲,世家纔是朝廷的基石啊,儘管他們與朝廷爭利,但是世家與朝廷一榮俱榮,休慼相關,他們對朝廷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比如袁家。

那些新崛起的良家子,沒有受過朝廷的恩惠,又如何對朝廷有感情呢?

現在那些百姓和士兵,只知道有魏公,是魏公讓他們過上了好日子,心中感念魏公的好,卻不知道天下還有朝廷,還有皇帝。

若是魏公不來解救朝廷,即便滅除了李傕和郭汜,朝廷和皇帝將何去何從呢?難道魏公會迎接皇帝和朝廷至洛陽?

天下已定,人心不古。

皇帝劉協痛哭一場,內心反而看的更明白、更長遠了。

高順之所以不來救援朝廷,就是希望朝廷與李傕和郭汜等人同歸於盡,他也就能順理成章的做皇帝了,不用揹負道德包袱。

若是李傕和郭汜等人提前於朝廷和他劉協先亡,相信高順也不會手下留情,定會痛下殺手,將他劉協除去;若是如此,他們連做個普通人的機會都沒有了。

於是,劉協在送走袁耀後,便召集幾位近臣前來協商。

李傕和郭汜控制長沙城門,斷絕了朝廷與外界的連續,爲避免袁耀製造不安定事端,僅在長沙居住一晚後便被趕走了。

朝廷與外界沒有聯繫,所以劉協等人如何商討、密談,都不關李傕和郭汜兩人的事,他們也不願意爲此傷腦筋;而且,皇帝周邊的人皆是西涼人,他們會談的內容,很快就送達他們手中。

劉協沒有傻到把內心的想法傾訴出來,而是問大家道:“秦州牧送來些許糧食,只是緩解朝廷當前之需,此後該如何應對?”

太傅劉虞對天下看的明白,只是能拖一天是一天,只要朝廷不是亡在他眼前就好,於是建議道:“我們應該派使者前去鄴城或者丹徒,尋求長遠的援助。”

太尉黃婉支持道:“當初臣在青州任刺史,與帝婿房君侯曾有接觸,他爲人善良,愛民如子,向其求助,必會傾力相助。”

伏完與房良和周飛是親戚關係,接觸較多,加上他多次出使北方,對高順等人更爲了解,他們寧願拿糧食救濟那些賤民,也不會無故救援朝廷的,他們不落井下石已是非常難得。

於是伏完冷笑一聲:“哼,與虎謀皮,若是他們想救援朝廷的話,早就來了。”隨後又自顧自的說道:“據天下之地,斂兆民之財,擁數千萬之衆,營一己之私,不聞秉忠興師勤王,卻結黨自樹,其意欲何爲?”

有些話自己知道就行,那怕天下人都知道了,也是不能明說的。

伏完如此說話,立即令現場處於寂靜之中,任何人都不知道該如何接話。

太傅劉虞一直都是老好人,但是他也有私心。當他看到,天下劉氏諸侯王,除了陳王劉寵因有野心,被滅族外,皆受到高順的善待,比如劉表之後,劉岱之後。

所以,他也動了念想,希望借出使的機會,送兒子去北方,爲家族留有後路;他心想,以他爲質,留在長沙城,李傕和郭汜必會同意兒子出使求援,畢竟來了糧食等物資,李傕和郭汜也能從中獲得好處。

不過卻被伏完打岔了,令他無法繼續進行計劃了。

他認爲,伏完之所以無所畏懼,是因爲他的妻子,陽安長公主,以及五位兒子,皆不在長沙,在長沙的僅有他和皇后伏壽的生母。

伏壽非陽安長公主所生。

會談不歡而散。

劉虞卻不死心,回家考慮幾日,決定秘密尋郭汜商討一番,繼續執行他的計劃。

郭汜對劉虞不請自來,感動非常驚訝,這可是劉虞第一次主動拜訪。

待劉虞說明來意,郭汜非常心動,他們估計去向高順和秦關求助,定不會有好結果,若是劉虞之子前往求助,那效果就不一樣了,且來了援助的物資,也少不了他們的好處,於是,爽快的同意了劉虞的建議,並派人護送前往,經豫章郡至丹徒,再北上鄴城。

劉虞送走兒子,已心無掛念。

但是劉虞的行蹤,卻沒有瞞住衆人的眼睛,很快便被伏完得知,並向皇帝做了彙報。

劉協對這位岳父,既愛又恨,愛他的忠心耿耿,恨他的耿直無能。

對於劉虞的忠心,皇帝一直沒有懷疑,其如此做,也是爲了朝廷着想。

皇帝決定,暫先等待,看看劉和出使的結果,他再做打算。

袁耀風光的返回丹徒城,向秦關和劉曄彙報了出使過程。

秦關肯定了袁耀出使的結果,對其態度非常滿意,便任命其爲縣令;袁耀大喜,欣然上任。

劉曄回家,傷心大哭一場,朝廷竟然衰敗至此,皇帝陛下的處境竟然如此艱難。

第二日,劉曄尋秦關協商,希望再送更多的糧食和物資支援朝廷。

秦關笑道:“哈哈,子揚啊,你太善良了;你能指揮千軍萬馬,怎麼看不明形勢呢?送朝廷再多的糧食,只能便宜了外人,何苦呢?”

“不若我們出兵,消滅郭汜等人,何如?”劉曄又建議道。

秦關反對道:“不妥,主公承諾,不干涉朝廷事務,我們豈能私自出戰?”

劉曄非常失望,不明白高順既然不稱帝,爲什麼又不救援朝廷,讓朝廷和陛下受難。

秦關感嘆,劉曄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感嘆之餘,秦關忙寫信向高順彙報這次袁耀出使的所見所聞,爲高順的決策做參考。

第537章馬日磾反叛第488章上虞朱家第491章新收四將第360章華雄發威(下)第424章接管廣陵郡(上)第229章高順謀劃第642章正面對決第68章圍敵練兵第69章甕中捉鱉第604章離開前的準備(上)第35章匈奴情報第517章兵圍袁術第104章搬遷郡治第568章馬踏西域(上)第234章高順驚懼第328章安定郡局勢第280章高度酒精第407章招安黑山軍(終)第652章一晃十年第425章接管廣陵郡(下)第387章劉備的選擇第401章中原局勢第21章憨厚的戈虎第250章大兵壓境第117章河東徐晃第401章中原局勢第145章喜獲兩郡第559章經營敦煌郡第254章戰後獎賞第436章涼州局勢第257章人才輩出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第307章引蛇出洞第609章再次升級第315章聯合呂布(下)第188章高順進京第132章穩定後方第92章擴編騎兵(中)第603章高順的狠辣第87章士族發難第403章軍校建設第20章激烈角逐第90章馬貴彙報第129章鐵匠鄭財第265章一觸即發第141章收服兩將第481章新設三郡第556章羌漢談判(下)第443章修築潼關第637章新計劃第616章殘酷殺戮第252章攻城妙計第261章低調結婚第443章修築潼關第70章屠殺俘虜第477章孫堅戰死(下)第347章繁忙的高順第420章魯肅的山寨第206章亂點鴛鴦第217章圍困柳城第461章高順的腹黑第186章程立拜主第531章配合默契第234章高順驚懼第489章劉繇的抵抗第145章喜獲兩郡第463章益州使者第244章田豐之策第512章接收豫州第253章羌人投降第170章強勢黃巾第293章卜己投降第403章軍校建設第449章馬超拜師第268章斬殺柯最第38章游擊戰術第497章佔領漢中郡(上)第547章徐盛無奈投降第353章袁隗之策第509章步兵對戰騎兵第112章張飛醉酒第269章論功行賞第223章諸人婚事第221章程立之功第618章連升六級第354章陶謙自保之策第416章再見老村長第42章縣長心思第441章趙雲發威第279章兵進荊州第488章上虞朱家第247章匈奴出兵第451章宗建之憂第92章擴編騎兵(中)第236章強硬態度第573章飲馬北海第167章轉變思想第482章魯肅的強勢第44章匈奴反應第598章高順稱帝
第537章馬日磾反叛第488章上虞朱家第491章新收四將第360章華雄發威(下)第424章接管廣陵郡(上)第229章高順謀劃第642章正面對決第68章圍敵練兵第69章甕中捉鱉第604章離開前的準備(上)第35章匈奴情報第517章兵圍袁術第104章搬遷郡治第568章馬踏西域(上)第234章高順驚懼第328章安定郡局勢第280章高度酒精第407章招安黑山軍(終)第652章一晃十年第425章接管廣陵郡(下)第387章劉備的選擇第401章中原局勢第21章憨厚的戈虎第250章大兵壓境第117章河東徐晃第401章中原局勢第145章喜獲兩郡第559章經營敦煌郡第254章戰後獎賞第436章涼州局勢第257章人才輩出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第307章引蛇出洞第609章再次升級第315章聯合呂布(下)第188章高順進京第132章穩定後方第92章擴編騎兵(中)第603章高順的狠辣第87章士族發難第403章軍校建設第20章激烈角逐第90章馬貴彙報第129章鐵匠鄭財第265章一觸即發第141章收服兩將第481章新設三郡第556章羌漢談判(下)第443章修築潼關第637章新計劃第616章殘酷殺戮第252章攻城妙計第261章低調結婚第443章修築潼關第70章屠殺俘虜第477章孫堅戰死(下)第347章繁忙的高順第420章魯肅的山寨第206章亂點鴛鴦第217章圍困柳城第461章高順的腹黑第186章程立拜主第531章配合默契第234章高順驚懼第489章劉繇的抵抗第145章喜獲兩郡第463章益州使者第244章田豐之策第512章接收豫州第253章羌人投降第170章強勢黃巾第293章卜己投降第403章軍校建設第449章馬超拜師第268章斬殺柯最第38章游擊戰術第497章佔領漢中郡(上)第547章徐盛無奈投降第353章袁隗之策第509章步兵對戰騎兵第112章張飛醉酒第269章論功行賞第223章諸人婚事第221章程立之功第618章連升六級第354章陶謙自保之策第416章再見老村長第42章縣長心思第441章趙雲發威第279章兵進荊州第488章上虞朱家第247章匈奴出兵第451章宗建之憂第92章擴編騎兵(中)第236章強硬態度第573章飲馬北海第167章轉變思想第482章魯肅的強勢第44章匈奴反應第598章高順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