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

萬衆矚目下,策馬進場的有二十來人,除了幾名皇子之外,都是勳貴子弟,並且身份都不低,韓通的長孫、李谷的次孫、柴榮的五子、王全斌的嫡孫,總之都是大漢最頂層的二三代。

一個個裝扮的光鮮亮麗,精神抖擻,座下皆是良馬駿騎,昂首挺胸,接受着劉皇帝的檢閱,也享受着所有人的目光,這樣的場合對他們而言,越發像一個展示自我秀場。

號角漸止,鼓聲暫停,行營內逐漸安靜了下來,劉皇帝則起身,腳步自如地走到臺前,他這一動,立時將在場數千人的目光吸引了。

劉皇帝一時沒有開言,環視一圈,目光落在安然坐在太子劉暘身邊的秦國公劉煦,疑惑道:“劉煦,你爲何不下場?”

聞問,劉煦趕忙起身,滿面恭敬地道:“臣素不習弓馬,還是觀衆兄弟俊傑們施展!”

聽其言, 劉皇帝注視了他一會兒, 輕笑道:“就是不善弓馬,才更當練習,你們兄弟中,劉暉最善文才, 劉曉自幼體弱, 他們都引弓上馬,你這做大哥的, 更因爲其表率!”

隨駕的皇子中, 十二皇子劉晗以上,都得被要求武裝上場, 至於劉暘, 他是太子,是半君,倒可同劉皇帝一道,觀賞裁判。

而聽劉皇帝這麼說, 劉煦哪怕真的意不在此, 也只能說道:“既然如此, 臣只能獻醜了!”

“來人, 給秦公備弓馬!”劉皇帝自然是滿意了, 頓時大手一揮, 對左右吩咐道。

“是!”

再度看向場內衆人, 劉皇帝語氣溫和地道:“你們都是朕的子侄, 也是大漢未來的頂樑, 朕與諸公素來看好。大漢立國已然二十五年,開國功勳, 元老宿臣,非老即病, 大漢的未來,是否能繼續繁榮昌盛, 還得落在你們身上,大漢的安定, 也將靠你們來維護。

自古以來, 馬上以武打天下,馬下以文治天下,如今,先輩們打下了偌大的江山, 也治出了一個日益強盛、八方來朝的帝國,最終還是要交給你們來守護, 這並不比打天下、治江山容易。

這段時間, 有不少人給朕上表,不勝溢美之詞,大言四海昇平、萬民安康,朕看了,心中甚喜,卻也始終明白,大漢還未真正安定, 也遠未至馬放南山之時!

還需上下, 同心同德,砥礪前行, 共保江山永祚!朕素來提倡文武並舉,弓馬雖然不能代表你們的能力,卻能體現你們的素質!

今日, 當着朝廷公卿、各國使節以及諸族賓客,你們當好好表現,盡情展示我大漢雄風!誰獵獲最多,朕必然厚賜!”

“是!”

劉皇帝一番話,說得平鋪直敘的,由於現場的空曠與安靜,感染力也並不顯得有多長,但受訓的子弟們卻個個振奮,表情激動,不管怎麼樣,皇帝陛下演講,總得配合好。

講演一番, 劉皇帝就不繼續刷存在感了,回到座位, 擺擺手,輕聲說了句:“開始吧!”

隨着侍從的內閣學士張雍一聲高呼,鼓角聲再起, 一干人等立時調轉馬頭, 策馬行營外,奔赴圍場,展開狩獵比賽。

劉皇帝等人呢,則閒適自在地等待着結果,當然,不會是乾等,有瓜果點心、美酒佳釀可以享用,也可盡情交際聊天,更重要的,是行營之內,還有一場騎射比賽。

比起皇子貴胄們,參與騎射比武的,纔是真正的軍中精英,自三衙諸軍中選拔,每軍只出一人,都是騎射最好的一員,頂級高手之間的較量,各種高難度的技術動作,觀賞性極高,每一箭中的都能引起歡呼。

大概是當着這麼多人的面,劉皇帝也還是注意形象的,縱然表情輕鬆愉悅,不時同皇后大符交談幾句,但坐姿始終端正,腰背挺得直直的,縱然有些腰痠,也繃得緊緊的。

“爹爹!”

愉悅的氛圍之中,兩道瘦小的身影奔上臺來,朝着劉皇帝行禮,乃是十三子劉曄以及十四子劉昕。劉曄八歲,虎頭虎腦的,也穿着一身精巧的武裝,還揹着一張短弓,跟在他身後的劉昕還要小,才五歲。

見到二子,劉皇帝露出了點和藹的笑容,朝劉昕招招手,劉昕頓時撲入劉皇帝懷中。看着劉曄興沖沖的模樣,問道:“小十三,你這身打扮,是想做什麼?”

劉曄昂着腦袋,望着劉皇帝,問道:“哥哥們都能上馬打獵,爹爹爲何不讓我參與?”

“你還太小,帶你出來,只是見識見識,湊湊熱鬧!”劉皇帝輕笑道。

聞言,劉曄小臉上明顯露出一抹不服氣,梗着脖子,說道:“考察射藝,何論年紀,我年歲雖小,卻已能引弓擊敵,獵不得虎豹熊羆,走兔倉鼠,不在話下!”

“年紀不大,口氣不小!”聽其言,劉皇帝呵斥了一句,偏頭對大符道:“劉昉這個年紀時,也是這般,沒曾想,我家小十三,還要過之,這等狂言,張口便來!”

聽劉皇帝這麼說,劉曄原本興奮的表情頓時垮了下來,年紀雖小,卻不是完全聽不出好賴,輕咬着嘴脣,清亮的眼睛望着劉皇帝,目光略帶委屈卻透着股固執。

劉皇帝瞥了他一眼,讓劉昕坐在自己腿上,含笑問道:“小十四,你告訴爹,你是不是也和你昕哥哥一樣,也要騎馬射獵?”

劉昕還是有些懵懵懂懂的,看了看劉曄,再迎着劉皇帝的目光,很快搖搖頭,低聲道:“我就來看看爹爹,你許久沒有看過娘和我了。”

劉皇帝聞之微訥,擡首搜尋了一番,在後妃的座位中,找到了其母耶律妃,此時耶律妃也正小心地打量着這邊。注意到劉皇帝的眼神,驚了一下,快速躲開。

自從去年北伐,隨駕返朝之後,劉皇帝也卻是沒有再寵幸過耶律妃了。目光恢復了柔和,劉皇帝捏了捏劉昕手感極佳的臉蛋,笑道:“這卻是我的過失了,今後一定補上!”

和劉昕交談,則明顯將劉曄給晾在那裡了,也使得劉曄有些孤單,有些尷尬,眼神中的委屈色更濃了,有些發紅,卻下意識地強忍着。

大符見狀,則朝其招招手:“小十三,來我這邊!”

劉曄沒動,仍然望着劉皇帝,小眼神中就透着兩個字,固執。見狀,劉皇帝說道:“沒聽到娘娘的話嗎?”

聞言,劉曄這才走到大符身邊,默默垂下腦袋站着。看着劉曄這副可憐樣,大符嗔怪地瞪了眼劉皇帝,探手輕撫着他的腦袋,溫聲道:“別這麼垂頭喪氣的,你爹啊,那是沒見識,沒見過你的武功,他不信,你就表現給他看!”

這話說得劉皇帝略感尷尬,麪皮不由得抽動了一下,這天下,也只有大符這般說他,他不會生怒了。

而劉曄則擡起頭,眉宇間恢復了興致,再度望向劉皇帝。見狀,劉皇帝說道:“皇后娘娘都發話,我也得聽,那我就看看你表現!”

“您等着!”劉曄當即應道。

言罷,便轉身下臺而去,很快,一匹小黃馬便在劉曄的驅策下,望行營外而去,觀其騎姿,很是自如,不見一點勉強。

對此,劉皇帝略感驚訝。

注意到劉皇帝臉上的訝色,大符這才道:“你別看劉曄年幼,這騎射已經練習多時了,不說射藝有多高超,卻已能有所收穫!”

“是嘛!我只以爲,這小子是想在我面前表現,狂言大話!”劉皇帝輕笑道。

“你呀,抽得閒暇,也該多關心關心你這些幼子幼女們了!”大符輕嘆道。

聞之,劉皇帝看了看親暱地坐在自己懷中的劉昕,又望向逐漸遠去的劉曄,一時有些恍惚。他腦海中,忽然浮現出,去歲在宮中,劉曄以花圃枝葉代敵並那劍劈砍的場景,當時就感受到此子對自己關懷的一種渴慕之情了......

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148章 還京第1769章 影響力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48章 接納迴歸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8章 瓊林宴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133章 納了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91章 作別西行第152章 聽政3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88章 童謠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99章 兩個人才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64章 邊事不寧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309章 衡釀第129章 叔父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76章 大才蒙塵半島史話·桓王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完結感言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2章 分食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33章 西巡結束第80章 京觀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8章 巡視第444章 揣測者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44章 聽政湖湘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133章 延禧驛第150章 蜀亡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188章 後續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18章 侯益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3章 田畔問對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48章 還京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57章 劉老四第313章 日常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314章 還京第115章 冬月第89章 破財贖罪第474章 補漏匠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27章 郭威病了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01章 大整軍
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148章 還京第1769章 影響力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48章 接納迴歸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8章 瓊林宴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133章 納了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91章 作別西行第152章 聽政3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88章 童謠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99章 兩個人才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64章 邊事不寧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309章 衡釀第129章 叔父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76章 大才蒙塵半島史話·桓王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完結感言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2章 分食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33章 西巡結束第80章 京觀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8章 巡視第444章 揣測者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44章 聽政湖湘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133章 延禧驛第150章 蜀亡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188章 後續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18章 侯益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3章 田畔問對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48章 還京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57章 劉老四第313章 日常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314章 還京第115章 冬月第89章 破財贖罪第474章 補漏匠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27章 郭威病了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01章 大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