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田畔問對

二月二,龍擡頭。

晉陽城外,汾水之畔,一場頗具規模的作秀已然上演。選了一大片還算平整的田地,在劉知遠令下,河東節度屬下的肉食者們都不得不放下身段,扛着鋤頭,親自於田畝間耕作。

劉知遠爲首,親自下田,以表“重農桑、務耕田”之意。劉知遠治河東數年,此前雖有勸課農桑的措施,卻還從沒有像今日這般搞個熱鬧的儀式,親力親爲,來下這“開年第一鋤”。此番動作,其中意義,卻是耐人尋味。

隨行的文武,要說多甘願,那倒不見得。只是北平王如此,面上總得笑嘻嘻,跟着做出一副勤懇的樣子。

清晨那場春雨,還有人在感嘆那是個好兆頭,待下地之後,形容多有不樂意了。被雨水打溼的泥土,分外黏腳,動作間彷彿有股怪力將人往地下拽。耕地這種活,卻是將河東的官老爺們折騰得夠嗆。但劉知遠有令,一人一畝。

劉承祐既隨行而來,自然也參與到這場作秀之中,擼起袖子,捲起褲腳,脫去鞋襪,赤着腳下地。拾着鋤具,劉承祐是頭一次嘗試這“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滋味,並不容易,耗時費力,且消磨耐心。不過劉承祐,倒是顯得不驕不躁的,不急不緩地翻着地,彷彿在磨練心態一般。

離得劉承祐不遠,倒是有名粗豪大漢,表情嚴肅,目露兇芒。掄起鋤頭,用力地往田裡砸,將心中的鬱憤之氣朝腳下的土地狠狠發泄。這是劉知遠的愛將,北京武節都指揮使、兼領雷州刺史史宏肇。此人出身農民,卻從來厭惡農事,這番讓他下地幹活,哪怕是做樣子,都做不好。

“江山動盪,社稷沉淪,說不準什麼時候就要打仗了!”鋤頭大力一揮,揚起一土塊,扶腰而立,史宏肇朝劉知遠方向瞄了眼,嘴裡碎念着:“也不知大王作何想法,不忙着整軍備戰,竟有閒暇來這地裡擺弄鋤犁......”

聽其言,劉承祐餘光不由掃向史宏肇。此人看起來是在憂心時局,但劉承祐清楚,這廝只是單純地不願做此“低賤活”,口出抱怨罷了。淡漠地收回目光,劉承祐繼續埋頭苦幹......

“大王,您先歇歇吧。”年紀畢竟大了,在劉知遠有撐腰動作時,侍候在邊上的一名牙將,立刻迎了上去,殷勤地攙扶着。

劉知遠並不逞強,放下鋤頭,拭去手上的些許泥塵,走到田畔上鋪陳的一方毯席,坐下,接過水袋暢飲一口。目光遊移,觀察着周遭文武的情況。

注意力很快放到兩個兒子身上了,劉承訓一向是屬於四體不勤的,動作笨拙,墾作乏力,早已氣喘吁吁,正靠在田埂上偷着小懶。反倒是劉承祐,那一鋤一鋤,淡定平和的動作,配合着沉穩得過分的表情,讓劉知遠實在按捺不住心中的驚奇。

“讓大郎、二郎過來歇歇!”擡指,劉知遠朝左右吩咐着。

得悉劉知遠召見,劉承祐仍舊徐徐將腳下一方土壤鋤翻了,方纔慢悠悠地朝劉知遠走去。

近前,劉承祐一板一眼地行了個禮:“父親。”

“坐!”劉知遠正與劉承訓商談着什麼,擡眼看了看劉承祐,示意他坐下。

“是!”應了聲,劉承祐坐下,喝了口水,然後默默地聽二人交談。

劉知遠的興致似乎挺高,看着兄弟倆,輕聲問道:“大郎、二郎,近來有人建議孤去汴京覲見契丹主,以求保全,你們覺得如何?”

話音一落,劉承訓立刻就急了,激動道:“萬萬不可啊。契丹虎狼之族,契丹主更是貪暴之君,父親若去,豈非羊入虎口。父親乃一方伯主,身系河東數十萬軍民安危,豈可輕離,而入危地?”

聽其言,劉知遠沒有應答,只是恍有所思,淡淡地看着他。

“趙在禮、劉繼勳等晉臣之亡,前車之鑑,猶在眼前。父親不可不警惕於心啊......”看劉知遠對自己的話沒什麼反應,劉承訓更急,向劉知遠舉了兩個例子。

趙在禮、劉繼勳都是後晉藩臣,一爲晉昌軍節度(雍州),一爲匡國軍節度(同州)。在耶律德光入主汴京之時,與不少後晉節度都做了一樣的選擇,親自去大梁覲見,以表忠誠。可惜殷勤而去,都沒有落得個好下場。

當初晉少帝與契丹初絕好,以致南北兵戈劇起,劉繼勳當時官居宣徽北院使,參議其中。劉繼勳入汴,耶律德光拿此事問罪,欲鎖之赴黃龍府,以“療”其風痹之疾。

相較於劉繼勳,趙在禮則顯得更冤了。耶律德光針對此人講過些不怎麼友善的言論,說趙在禮引起了“莊宗之亂”。倒這是事實,當初趙在禮在鄴都,受衆裹挾,嬰城而叛。其後又與前來討伐的朝廷兵馬,一同擁護後唐明宗李嗣源爲帝。不過這都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耶律德光這契丹主以中原之舊亂而罪之,牽強得連秋後算賬都搭不上邊,顯然只是想要立威。

趙在禮深感東行之患,在路過洛陽之時,又爲番將所折辱。其後先到一步的劉繼勳被索的消息傳來,更是憂忡難安,或是畏懼,或是沒能想得開,找了個機會自戕於馬櫪之間。

ωωω☢ тт kān☢ ¢ ○

聞趙之死,耶律德光大概也是覺得自己玩過火了,便釋放了劉繼勳。但劉繼勳心中早是鬱憤難填,更知惡了契丹主,前路晦暗,再加有疾傍身,很快便病卒於家中。

趙在禮與劉繼勳二者,名望德行雖不著,尤其是趙在禮,每歷節度,則行重徵暴斂,士民無不苦之,視之爲“眼中釘”。但以中原方鎮節度之地位,覲拜大梁,最終卻落得個慘淡收場,這給所有仍在觀望的後晉藩鎮,敲響了警鐘。

劉承訓言辭懇切而諫,那關切之情溢於言表,劉知遠威嚴的臉色浮現出了點淺笑,擡手安撫道:“大郎之慮,爲父知矣。”

言罷,瞥向劉承祐,只見次子臉上仍舊沒有一點動容,嘴角不由抽搐了兩下,輕咳了一聲,說道:“二郎,你有何見解?”

“進言之人當殺!”言簡意賅,劉承祐冷冷說道,表明了態度。

但覺劉承祐那平淡語氣中飽含的殺意,劉知遠倒沒怎麼覺得意外,擺了擺手:“孤廣開言路,豈可因言而殺人,寒了河東僚屬之心?”

能夠感覺得到,劉知遠說這話是言不由衷,只是表個態罷了。劉承祐語調則毫無起伏,淡淡然地敘來:“父親據關隘,擁重兵,功大於國,聲望隆重,石重貴那庸碌之君都知憚惕,更遑論契丹主。父親若去汴京,必不能還,縱使苟得性命,亦爲砧上魚肉。如今中原無主,華夏沉淪,父親有河東以爲憑仗,正該銳意進取......”

說着,劉承祐話音戛然而止,他意識到自己話有些多了,擡眼看了看劉知遠,正見其目光灼灼而視自己,下意識地垂下了頭。劉承訓愣愣得看着劉承祐,自家二弟,果然只有談起正事時,方會濤濤不絕。

“黃口小兒,敢出不遜之言,藐視天子?”注意着劉承祐的反應,劉知遠目光一瞬,佯怒斥道。

劉承祐默然,稍頓,答道:“不敢。”

見狀,劉知遠旋即笑了,很是自然地轉變話題,眼神中滿帶着審視:“近來孤收到了不少奏報,說你在龍棲軍中又不安分了。肆意妄爲,濫殺軍士,擅委將弁......”

迎着劉知遠質詢的目光,劉承祐臉色仍舊僵硬着,眼睛如常眨閉間,平靜地答道:“軍中驕卒,不聽將令,藐視上官,我只行軍法罷了。至於委弁任職,軍中強者爲尊,兒以能者上,庸者下,僅此而已!”

聽劉承祐的解釋,劉知遠注視他良久,呵呵大笑了幾聲。笑聲中隱約透着些滿意,飄蕩在四周,引得不少田畝間心不在焉的文武側目。

第86章 戍卒之心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99章 又窮了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97章 再臨六合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108章 井陘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129章 叔父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481章 行宮第130章 陳橋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31章 進軍令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198章 秋獵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82章 四件大事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57章 七月大朝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82章 矛盾第101章 大整軍第16章 先安排着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115章 兩則喜訊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61章 南北之爭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35章 楊村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216章 馬政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67章 遺表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45章 靖江軍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351章 林邑國第34章 苦難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67章彈冠相慶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2章 分食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15章 名單第95章 玩陰謀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130章 陳橋第79章 父子問對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82章 瓦橋關
第86章 戍卒之心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99章 又窮了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97章 再臨六合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108章 井陘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129章 叔父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481章 行宮第130章 陳橋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31章 進軍令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198章 秋獵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82章 四件大事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57章 七月大朝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82章 矛盾第101章 大整軍第16章 先安排着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115章 兩則喜訊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61章 南北之爭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35章 楊村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216章 馬政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67章 遺表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45章 靖江軍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351章 林邑國第34章 苦難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67章彈冠相慶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2章 分食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15章 名單第95章 玩陰謀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130章 陳橋第79章 父子問對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82章 瓦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