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聽政3

說起來,劉知遠出河東入中原建漢,劉崇守太原這龍興地,快兩年了,幹得還是不錯,尤其以太原爲中心的晉中那一塊地盤,無災無亂的,官府民間局面一直比較穩定。

當然,不是劉崇的鎮戍能力有多強,有劉知遠此前打下的底子,臨發前又對河東諸州進行了妥善安排,契丹人的侵擾在代北又如瘙癢,大漢之紛擾自有中樞操心頭疼,與他無關。河東那邊,只要有箇中下之才,再不搞事,都能有個“不錯”的政績。

劉崇呢,也是那麼做的,事實上,在大漢立國的這兩年來,劉崇在河東,日子完全可以用滋潤來形容。

一直以來,在人財物力各方面上對朝廷的支持也還算有力,尤其是劉知遠當政的一年,當然,根本也不敢有多少反抗心思,河東彼時可謂是放血支持朝廷。

等到劉承祐繼位,力度自然有所減持,畢竟河東也要求發展、謀溫飽嘛。即便如此,上供財稅,也是老實往東京支援的,劉承祐平李守貞,劉崇也向軍前支援了一批糧草。

雖然,劉崇對劉承祐的用人、治政方面,有所非議。但是,總得來說,河東這龍興之地,還沒有成爲朝廷的威脅與負擔。

從王章此刻的彙報中,劉承祐當然嗅到了那一絲不和諧的味道,殿中的重臣們望了望,都不是蠢人,多多少少也能察覺到劉崇此報中的不妥之處。畢竟,去歲冬,河東可沒向朝廷彙報過受災之事......

當然,聰明的,似郭威、馮道、趙瑩這些人,不管有沒有隨駕南行,也都不禁往南邊的事情上想。沒有人貿然發表看法,都客望向劉承祐,看着天子沉思。

從本心講,劉承祐對劉崇這個皇叔,忌憚心並沒有那麼重,也沒有要破壞雙方關係的意思,但是,很多事情,從來都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而眼下,劉承祐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應對處理這種“意外”的狀況,維繫雙方的關係。

當然,把事情往最惡化的方向想,比如劉崇造反。那種可能性,實則不高,雖然這個年代節度造反的成本很低。

不說其他,河東數州之地,忻代、嵐憲、遼汾的鎮守軍使,可是劉知遠安排的。不提他們如今對朝廷的忠誠如何,劉崇雖則可憑身份、官位壓制他們,但若要在如今的情況下帶領他們造反,人心首先便不齊。

考慮可以這般考慮,但是,劉承祐若是做得太過。呵呵,即便是“五代”末期了,藩鎮扯旗造反、弔民伐罪、清君側是什麼的真需要顧慮嗎?

劉承祐認真地考慮了一會兒,面色倒未太過凝重,沒有對王章所報之事做正面回答,反而環視一圈說道:“皇叔乃朕嫡親的叔父,鎮守北京,克誠盡忠,御邊牧民,使河東無虞,業已兩載。朕意封其爲王,以副名位,諸卿以爲如何?”

劉承祐話雖是疑問,但語氣肯定而堅決,並沒有讓大臣們感受到多少商量的餘地,自沒人反對,皆表示贊同。

掃了眼楊邠,此公默不作聲。若是楊邠等人當政當權,可以肯定,劉崇等人必然封不了王,宗室的權威與聲名上去了,對權臣可不是什麼好事。原本的歷史上,也是如此。

無人反對,劉承祐便吩咐着:“着學士院擬詔,封北京留守、河節度使劉崇爲太原郡王!”

這個王爵,份量可不輕,至少,當年劉知遠可就承晉廷冊封過太原王。劉承祐的想法,要封,所幸就大方點,左右,名過於實。

言罷,劉承祐稍微換了個姿勢,面色之間仍顯一副若有所思的狀態,一敲御案,又道:“靈壽公、邢州節度使劉承贇,先帝養之,如朕親兄,宜封爲鉅鹿郡王!”

封王劉崇,大臣們沒什麼異議,甚至沒有奇怪,然而封劉承贇,是真讓他們意外了。然而細思,劉承贇是有那資格的,畢竟劉承勳那小子都以皇弟的身份得王爵了。

言罷,看劉承祐的表情,猶在思忖,幾個呼吸的功夫,問:“汾州團練使,是薛瓊吧!”

“正是!”頓了下,由李濤回答。

天下官員將吏何其多也,但對於大漢諸道州府的節度、觀察、防禦之類的軍政一把手,劉承祐這邊還是如數家珍一般,牢記於心。

薛瓊是原遼州刺史,在當初劉承祐進軍潞州的時候,還爲龍棲軍供應過糧草,箇中雖然被楊業落了個面子,入汴之後,以籌措轉運之功,被封爲汾州防禦使。

劉承祐這回乾脆多了,說:“調任亳州,任防禦使!”

“那汾州?”看得出來,劉承祐似乎在做什麼鋪墊,李濤緊跟着發問。

劉承祐說:“以北京衙內都指揮使劉承均,爲汾州防禦使!”

這下羣臣徹底感受到了,劉承祐“誠意”之重。說細緻點,劉崇那一家父子三人,都是升官晉爵。事實上,劉承祐這番重賞,除了對劉崇的安撫之外,更多的,還是要宣示天下,南邊雖然辦了個皇叔,但這大漢,還是劉家的天下,不容輕視!

處置完此事,劉承祐有種心疲目乏的感覺,欲散議,王峻站出來了。動作帶風,透着股鮮明的風格。王峻的表情很嚴肅,王章與劉家父子先後受賞,他自認爲朝廷辦了不少大事了,劉承祐也沒有多少表示,這心裡正吃味着。

“陛下,這是樞密院與侍衛司梳理的西京、滑州、澶州及鄴都禁軍編制計劃,請陛下過目!”王峻也是有所準備的,自袖中掏出一份奏章。

這是劉承祐離京這段時間,郭威不在,他牽頭做的章程。

眉目雖伏,但王峻語氣中透着強烈的自信,說道:“如陛下無異議,臣等可降命遣將推動執行!”

劉承祐眉頭稍微蹙了一下,朝張德鈞招了下手,接過奏章,一邊瀏覽着,一邊問道:“可曾派人考察禁軍情況?”

王峻說:“臣前命魏承旨,親自前往考察軍情!”

點着頭,似乎對王峻的辦事效率很滿意,劉承祐應付一句:“王卿果真幹練!”

不過嘴裡,還是以身體疲乏爲由散議,未給具體答覆。

東京的禁軍的分割整編已然告終,其卓有成效,否則劉承祐豈敢擅自離京。但京外駐守的禁軍可不比天子腳下,擔着駐防之責,人數也不少,亂不得,需慎重。

當然,再慎重,也得着手進行的。不可能,讓京外禁軍將士,長久得當“編外人員”的。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不過這個王峻,在劉承祐、郭威不在京的情況下,也未請示,便自說自話地,搞出了個整編計劃,這等做法......

第298章 事泄了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87章 兄弟第31章 送行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32章 天子上門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65章 決議南征第157章 劉老四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178章 祭拜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半島史話·桓王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18章 棉第1775章 調整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160章 平定第42章 嶺南在望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65章 選擇第393章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66章 商業互吹第1708章 格局第321章 矛盾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416章 尾聲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197章 財計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178章 會獵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180章 博弈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31章 議治湖湘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25章 開寶新政無題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345章 剝削者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36章 虒亭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174章 帝崩第378章 東水門外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198章 轉折點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1765章 三郡公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336章 怪圈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72章 磁州賊
第298章 事泄了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87章 兄弟第31章 送行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32章 天子上門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65章 決議南征第157章 劉老四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178章 祭拜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半島史話·桓王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18章 棉第1775章 調整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160章 平定第42章 嶺南在望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65章 選擇第393章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66章 商業互吹第1708章 格局第321章 矛盾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416章 尾聲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197章 財計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178章 會獵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180章 博弈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31章 議治湖湘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25章 開寶新政無題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345章 剝削者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36章 虒亭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174章 帝崩第378章 東水門外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198章 轉折點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1765章 三郡公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336章 怪圈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72章 磁州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