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

毫無疑問,安東都督府所招徠人口,基本來源於中原以及北方,再往南招募,成本更高,且南方的百姓也更加難以適應東北的氣候。再加上,南方的百姓,也實在很少願意脫離溫暖適宜的環境。

而範圍再縮小一些,那些招募的百姓,則集中在河南、河北、燕山三道,其中來自河南地區的漢民,幾乎佔總數的四成。

尤其是登來青密幾州的百姓,更呈現出一種積極踊躍的狀態。他則不只是因爲安東都督府提供的誘惑條件,還藉助這些年北方海運的興起,尤其是通往高麗、日本、遼東的商道開通壯大,當地百姓對外的瞭解也在增多。

隨着一名名海商從海外滿載而歸,賺得盆滿鉢滿,榮歸故里,引得當地的民衆矚目。如此致富故事的傳播,也使得當地百姓心中的開拓欲被激發出來了,經商不是所有人都能幹的,那既需要本錢,也需要運氣,稍有不慎,就可能是血本無歸。

而對於那些農民子弟而言,能夠依靠的,也只有一身力氣,以及種地的技術了。而安東都督府給他構建的,則一張美好的藍圖與願景,在家鄉,或許只是一個小農小戶,還要面對與兄弟分地分產的競爭壓力,到了安東,就是另外一個廣闊田地,開局就是至少百畝的“地主”。

這可是階級地位的直接提升,並且,根據安東都督府宣傳的政策,對於田畝數量,在安東是完全不做限制的,只要你有能力經營耕種,就算萬畝田土,也不會受到打壓,哪怕轉讓都不用像在內地需要承擔不低的交易稅。

這樣的條件,也激發了河南子弟勇闖安東的慾望與動力。同時,由於這些年朝廷鼓勵百姓生養,人口數量的激增,也使得民間勞動力開始出現富餘的情況。

對於大部分農戶家庭來說,土地暫時是不愁耕種的,但每家每戶都面臨着一個問題,那就是財產繼承的問題。

不只是皇帝貴族官僚需要面臨這個問題,小農小戶同樣需要,或許不像達官貴人們一樣有一套嚴格的繼承製度,但也難免偏私寵愛,有多有寡。在這樣的情況下,把一些子弟送去安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還能在安家費上分享一部分,那可是黃澄澄的銅錢,可以節省不少用於換錢繳稅的糧食。

在多方因素的加持下,安東的移民方纔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完全有別於大漢其他諸邊的情況,當然,這也是安東地區的特殊性造成的。

同時,前後十幾萬人的移民,也有一個顯着的特徵,他們都屬於武裝移民,一手拿刀,一手執犁。

安東都督府下,雖然擁有近兩萬人的軍隊,但是這麼點軍隊,是無法兼顧到偌大的安東地區,這些新移民,更多地還得依靠他們自己保護,必需擁有一定的自衛能力。村寨鎮堡,民兵互保,是都督府制定的自衛政策,武器都由官府提供,除了鐵甲、硬弩等特殊裝備之外,這些移民的武器堪稱精良,至少不是當地的蠻夷所能比擬。

除了諸道州漢民之外,還有一些胡民也在招募之列,並且效果很好,大部分都是來自燕山北道的奚人。

大漢地域廣袤,民族衆多,自南到北,固然有不少叛服不定、不願接受王化的頑固份子,但同樣有一些溫順的部民。比如羌民、溫末者,像吐谷渾人,早年的時候河東還專門有那樣一支番軍,但如今依然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融入到漢民之中。

同樣的,奚人也是比較溫馴的一個族羣,十年了,對於大漢的統治很服從,燕山北道也沒有預想一般的那麼動亂多事。

有一說一,這還得感謝契丹人對奚人的馴化,那是十分到位了,如今,只是換了一個主人,一個外表溫和,渾身籠罩着“溫良”之光的統治者。

當然,其根本原因,還在於大漢的強大,朝廷的威嚴,以及在漢遼爭霸過程中,飽受戰爭創傷的奚人也需要休養,其部族百姓,也想過段安安穩穩的日子,而大漢的統治,除了在控制上更加嚴密強勢之外,總體而言,還是比較溫和。

再加上,以奚王籌寧爲首的原奚人貴族、部落首領酋長,也被朝廷馴化地服服帖帖的,很少配合,除了治權被剝奪,其他權利全部都有,大部分人還是能在大漢過着人上人的生活,表現好的,也能爲官爲將,甚至參加科舉。

像奚王籌寧,如今就在開封過着安樂日子,安心養老,每天錦衣玉食,就是見劉皇帝,也不困難。而現在,也不能以“奚王”稱呼籌寧了,劉皇帝在開寶十一年的時候,就改封籌寧爲順化郡公了,明顯有別於大漢對爵位的命名規則,但政治意義深遠。

於是,有近萬的奚人,受到安東都督府的招攬,前往安東安家墾殖,並且享受同樣的待遇。這一點,也得到了中樞的支持。

而除了從各地吸引普通農牧百姓之外,還有一些人,也成爲了開發的有力臂助,甚至可以說是主要力量。

那便是以勳貴及官僚子弟爲主的一個羣體,當然,讓這些高門貴子,到安東去討生活,沒有多少人願意,甚至有牴觸心理。

但是沒辦法,有劉皇帝的訓示在,大漢的貴族與官僚們總得表現一二,哪怕只是爲了迎合皇帝,也不得不投入錢糧,派遣家族中的子弟,遠赴安東。

劉皇帝有一句話,讓人無從反駁:朕的兒子都在邊陲打拼,爲國效力,勳貴官員家的子弟,難道比他們還金貴嗎?

這句話實在,也讓人不得不遵從皇帝陛下的號召。當然,前往安東的那些貴族官僚子弟,有的人是去當官的,有的人是去從軍的,也有的人是去圈地置產業的。

而朝廷中也一向流行着一個潛規則,那就是有遍地履歷的人,得到提拔的機會也就更多,對於有志於官場前途的人來說,安東也是一個不錯的去處,畢竟其特殊,也牽動着朝中掌權者的目光。

被派去安東的大家子弟,哪怕大多都屬於庶出或者旁系子弟,但他們能夠帶去的資源,顯然也不是一般農民、牧民所能相提並論的。

小打小鬧,不是他們的風格,他們的開拓,還帶有一定的政治目標。他們圈地,往往都是幾千上萬畝地圈,畢竟有錢,還有人,而東北的土地、山林、礦藏、毛皮、藥材等資源,輔以安東的寬鬆政策,也確實有利可圖。

當然,安東的土地,也不是任意贈送的,劉旭做了一個規定,那就是給你多少地,你得耕作,田裡得有作物,地裡得有產出。

但這又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勞動力的不足,不過,他們有的是辦法,或者花錢從內地招募,覺得成本高的,則乾脆做起無本的買賣,去捕捉農奴,把那些活躍在當地的靠漁獵爲生的土着蠻人,生生逼迫下地。

於是,“捕奴業”在安東也逐漸興起了,由貴族子弟們組織起的捕奴隊,甚至配合起安東軍對當地治安的肅清,不過這樣的行爲,引起的反彈也是不小的,也成爲安東地區動盪的根源之一。

但即便如此,還是缺人,而種地也是需要技術經驗的,可不是隨便一個人拿起鋤頭就能開墾出一片良田的。

後來,甚至有人把注意打到安南及其以外地區的土着身上,花錢從南邊買人。當然,朝廷是明令禁止蓄養私奴以及人口買賣的,因此,類似的行爲,都是套着一個“僱傭”的名義。

這些充斥着暴力、強權與剝削的行爲,也只有在安東地區,可以這麼明目張膽,也名正言順。

因此,到開寶十七年時,安東新填充的外來人口,已然超過了二十萬。當然,除了以上,還有一個人羣,對安東的開發也起到了促進作用,那就是商賈。

第75章 高貴妃第1790章 憂勞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455章 見聞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64章 監國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69章 夫妻密談第1764章 禁轎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1章 柩前繼位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54章 繼續忽悠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62章 難得遲疑第56章 彌月之喜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79章 父子問對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68章 撤了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91章 暗箭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2052章 回京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15章 漸不自知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53章 有詩云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321章 矛盾第372章 封王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2章 父母兄弟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452章 皇孫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46章 糧與錢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3章 取士不公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48章 接納迴歸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38章 任其紛擾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150章 聽政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408章 蠢兒子第133章 捷報第351章 林邑國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488章 真實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391章 暗箭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98章 轉折點第126章 冬至宴2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71章 叛軍勢蹙第1713章 機遇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6章 遺奏十條
第75章 高貴妃第1790章 憂勞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455章 見聞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64章 監國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69章 夫妻密談第1764章 禁轎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1章 柩前繼位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54章 繼續忽悠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62章 難得遲疑第56章 彌月之喜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79章 父子問對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68章 撤了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91章 暗箭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2052章 回京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15章 漸不自知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53章 有詩云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321章 矛盾第372章 封王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2章 父母兄弟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452章 皇孫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46章 糧與錢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3章 取士不公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48章 接納迴歸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38章 任其紛擾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150章 聽政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408章 蠢兒子第133章 捷報第351章 林邑國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488章 真實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391章 暗箭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98章 轉折點第126章 冬至宴2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71章 叛軍勢蹙第1713章 機遇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6章 遺奏十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