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

針對河西事務,君臣二人在這關樓內已經談了不少了,劉皇帝談話的興致明顯也沒剩多少了,盧多遜雖然察之,但還是忍不住開口喚道:“陛下!”

聞之,劉皇帝注意力也從那迸濺的火花中轉移開,再度投向盧多遜,見他小心翼翼的樣子,不由擺了擺手:“盧卿是言猶未盡啊!還有什麼話,直接說吧,朕聽着!”

“謝陛下!”盧多遜趕忙表示道。

長在地方,少有與皇帝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若不是此番劉皇帝西巡,大概也只有等到將來回朝述職之後了,因此,盧多遜還是很重視與劉皇帝的談話的。如今就君臣二人,自然要說個痛快。

稍微組織了下語言,盧多遜繼續道來:“臣此前放出豪言,要率領河西官民,再現往昔之繁榮,但臣實則也清楚,這並不容易,甚至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實現的。

河西內部的問題,臣當着手緩圖,逐步改善解決,但外部的掣肘,卻非河西一道所能左右了!”

聽其言,劉皇帝頓時提起了興致,問他:“你所言外部掣肘,指的是什麼?”

迎着劉皇帝審視的目光,盧多遜道:“陛下,千百年來河西之盛,除了本地的水土文化之外,更主要的,還在於其地利。走廊綿延千里,當東西交通聯繫之要衝,各國商旅縱橫,往來密切,交流頻繁,由此催生了河西的輝煌繁榮!

然而如今,河西復歸大漢治下,商路卻蕭條冷清,來自關內、中原的商旅,往往至涼州即折返,不欲深入。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在於西域淪落於遼國的附屬,任其盤剝。遼軍西征之際,西域痛遭兵燹,生靈塗炭,城鎮墮毀,戰爭使得絲路衰落,幾乎斷絕。

這幾年,西域局勢暫寧,商道雖然重開,但受限頗大,一則契丹阻道,商旅顧忌,二則西域始終不見覆蘇之態。

因此,臣以爲,遼國佔據西域,隔絕東西,已是河西恢復,走向繁榮最大的阻礙,也是整個西北地區發展的掣肘!”

盧多遜陳述完見解,劉皇帝突然呵呵呵地笑出了聲。見狀,盧多遜臉上閃過少許尷尬,疑問道:“陛下,臣所言,有何不妥,引您發笑?”

劉皇帝搖了搖頭,說道:“朕笑的是,似乎有找到了一條北伐契丹的理由啊!”

聞言,盧多遜神情一動,眼神卻顯得很平靜,拱手說道:“漢遼一南一北,同爲當世大國,雖則彌戰十載,但實則暗中敵視,相互戒備。大漢籍驅逐契丹、收復中原以立國,兩國積怨,已如東海之深,既不可測,更不可解。

時下,風平浪靜之下,必然潛流暗涌,兩國之間,必然還有大戰,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因此,臣以爲河西之事,只是漢遼大局之下的一小部分,可隨朝廷大略進展......”

“要知道,今秋朕還同遼主會獵於塞北,相談甚歡吶!”劉皇帝這麼說。

盧多遜拱手說:“臣自然有所耳聞,但以爲那不過是兩相試探罷了!”

“能夠看出朕有北伐之意的文武不算少,但能結合河西發展,聯繫國家戰略,這樣的人可就不多了!盧卿,看來朕還是小看你的大局觀了!”劉皇帝淡淡一笑。

對此,盧多遜終於謙虛應道:“陛下繆贊!臣只是久在河西,平日裡多琢磨了些!”

“還是讓你琢磨出了點東西啊!”劉皇帝喃喃道,一雙眼睛變得深沉起來了,其間彷彿隱藏着刀光劍影。

“河西馬政情況如何?據說胭脂山那邊,每年都能出產不少軍馬?”沉吟幾許,劉皇帝突然提道。

盧多遜解釋道:“陛下,胭脂山地境,水草豐美,實宜牧養,甘肅收復之後,河西便根據朝廷馬政條令,圈地豢養馬匹。

雖然只數年,但如今胭脂山已成爲西北最大的馬場,除上貢中樞及滿足河西駐軍之外,還能向整個西北駐軍輸送軍馬!”

“好!”劉皇帝簡單一個字,擲地有聲。

“要北伐遼國,各種馬匹將是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劉皇帝說道:“胭脂山,朕定要去看看!”

聞之,盧多遜當即道:“陛下,聽聞那裡有一匹汗血馬,堪稱馬中之王,本待上計,便覲獻宮闕,如今陛下親至,可先行試騎了!”

劉皇帝笑了笑,對盧多遜這種逢迎並不感冒,而是說道:“寶馬良駒,若是養在宮廄,可就浪費了!”

說着,劉皇帝對喦脫吩咐着:“通知趙國公,讓他準備準備,明日隨朕胭脂山馬場。告訴他,要是能馴服那批汗血馬,朕就賜給他了!”

“以趙國公之英武,再是馬中之王,桀驁不馴,也當臣服了!”盧多遜道。

在姑藏城郭巡視了足足一個多時辰,縱然內侍不提醒,劉皇帝也得回去歇着了。爲示榮寵,劉皇帝還是讓盧多遜隨駕。

回到行在,盧多遜正欲請辭,宮人來報,甘肅將軍折逋思忠奉詔來見!折逋思忠,便是六穀吐蕃部族的大首領了,標準的親漢派,甘爲朝廷奴僕的一個人,人如其名,這麼多年了,始終兢兢業業,不曾有一絲一毫違逆,對朝廷更是毫無保留。

六穀吐蕃在他的率領下,也格外順服,在收治河西的過程中,也是出了大力,立下汗馬功勞。而作爲大首領的折逋思忠,也得到了朝廷的重視與信任,職居甘肅將軍,負責回鶻的軍務。

用一個吐蕃人去約束回鶻人,顯然其中有劉皇帝的意志。當然,如今的折逋思忠,可是時時以漢人自居,誰敢說他是吐蕃抑或溫末人,他就跟誰急。

對於這樣一位忠僕,劉皇帝長居深宮,都有所耳聞。因此,得知其回涼州覲見,表現得自然也足夠熱情,當即命令宣見。

“你的奏章中提到過,這六穀吐蕃佔據涼州深谷要隘,對境內影響很大啊!”召見之前,劉皇帝卻先和盧多遜談及六穀部的事情。

“不瞞陛下,確是如此!”盧多遜解釋道:“六穀吐蕃,結成聯盟,主政涼州長大百餘年,在涼州根深蒂固,難以動搖。

不提其他,如今涼州管轄部民,超過半數都是六穀吐蕃之民,他們都是先聽部族首領之令,再遵朝之制。

雖然在折逋嘉施、折逋思忠兩代大首領的領導下,對朝廷日漸恭順,勤懇納稅,但僅靠一兩代首領,並非長治久安之策。

因此,臣接下來,打算逐步拆分六穀吐蕃的這個聯盟,此前,在扶持折逋思忠上位之時,其內部爭鬥矛盾已現,有分裂趨勢,這可供行事。

最主要的,是要改變他們以谷爲聚,自成一體的生存狀態,需要在六穀吐蕃部民之中建立權威,減少貴族、首領的影響,編戶齊民,不能只落於形式......”

盧多遜又是一番侃侃而談,提到他準備向六穀吐蕃的動作,更是眉飛色舞的,這些可是他極其擅長的。當年,在針對夏州党項人的分化、收買時,他可是其中的主導。

對於盧多遜的幹練多謀,劉皇帝印象更深了,他只提到六穀部,他就能整出這麼多想法來......

而聽其見解,劉皇帝實在忍不住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看來你在河西,有的是事情要忙了!朕期待着河西大治的那一日!”

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196章 橐駝兒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287章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149章 降表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9章 寫得不錯!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35章 室韋覆滅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157章 提親第207章 還京第60章 都安心了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129章 漢師伐蜀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115章 冬月第347章 割韭菜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133章 延禧驛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75章 按*不動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89章 談話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146章 黃羊平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90章 交趾收復第115章 瀛州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18章 權謀手段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35章 東歸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81章 內外變動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80章 賞功第284章 虛了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136章 迎奉第1674章 爆發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24章 人事調整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25章 李史合謀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400章 柴榮死了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13章 楊業述職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811章 歸來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334章 交待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
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196章 橐駝兒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287章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149章 降表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9章 寫得不錯!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35章 室韋覆滅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157章 提親第207章 還京第60章 都安心了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129章 漢師伐蜀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115章 冬月第347章 割韭菜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133章 延禧驛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75章 按*不動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89章 談話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146章 黃羊平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90章 交趾收復第115章 瀛州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18章 權謀手段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35章 東歸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81章 內外變動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80章 賞功第284章 虛了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136章 迎奉第1674章 爆發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24章 人事調整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25章 李史合謀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400章 柴榮死了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13章 楊業述職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811章 歸來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334章 交待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