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

作爲避暑行宮主殿的泰康殿,毫無疑問是諸多殿宇樓棟中最爲壯麗奢華,也最能重以威嚴的。這本身就是一座龐大的宮殿羣,建築密集,房屋衆多,集中寢殿、朝政、會議、讀書、習武、遊玩等多種功能於一體。

僅遊覽泰康殿,將其基本的建築佈局及功觀覽完,就花了老皇帝三日時,三日下來,既讓他疲憊,也讓他煩躁。

這座殿宇,論威嚴壯觀,是遠遠無法同西京乾元殿相比的,就是東京的崇元殿,也相去甚遠。然若論富麗與奢華,論精緻與享受,天下瓊樓玉宇,也無一能與之比肩。

當初的南粵與僞唐與孟蜀,算是諸國中以廣造宮室景觀、奢侈享受著稱的了,而今日老皇帝在申州打造的這做避暑離宮,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在享受這一方面也把他過去的對手們都給“比”下去了。

若沒有闖駕之事,老皇帝或許還不會有多少觸動,甚至自鳴得意。但此事一發,帶給老皇帝的震動也是非常的,數日之間,已漸成其心病。

在泰康宮待得固然是舒適的,但腦海中也反覆出現着他對手們奢玩誤國的記憶,耳邊也彷彿始終有一個讓他厭煩乃至狂躁的聲音在迴響:昏君

這樣的情況,讓老皇帝的心好似有刀子在劃拉一般,疼,且滴血,這是一種折磨的感覺。更折磨的是,對於這些,老皇帝實則早就看清了,只是,有些不敢面對罷了。

老皇帝這輩子,從未有似今時今日這般,如此地軟弱、怯懦。

“王欽若?”殿內,老皇帝聽取了來自武德司的調查報告,嘴裡呢喃着。一雙老眼中,帶有些恍惚,這個名字,就彷彿在哪裡聽說過一般。

“回陛下!”見老皇帝反應,王玄真繼續稟道:“經臣調查訊問,已然確認,羅山縣主簿王欽若,就是那封血狀的書寫人,其本人也供認不諱。

經調查,此人在羅山縣任職多年,仕途緩慢,升遷艱難,因而屢有狂言,對於申州州政,常有異議,平日多有抨擊之語。

因此,綜諸多線索,可作初步判斷,王欽若因不滿際遇,又與申州時政相左,方暗施手段,炮製出‘闖駕告狀’之事,居心叵測,膽大至極”

聽王玄真這麼說,老皇帝擡眼瞥了他一下,冷淡地道:“這似乎與你平日的作風不符,什麼時候,你開始代替朕,對這些事做出判斷了!”

王玄真聞言,心中大驚,恨不能抽自己一嘴巴子。失策了,大大失策!老皇帝正猜疑着,他說這麼多,豈不是自找麻煩。

要知道,王玄真平日裡奏事,是極善把握一個分寸的,很少讓老皇帝在諸多彙報中感受到屬於他武德使的意志。但在此事上,顯然疏忽了。

腦筋急轉,王玄真埋頭便請罪道:“是臣孟浪,失言多嘴,請陛下降罪!”

審視了此人一眼,老皇帝幽幽問道:“如你所言,事情是這個王欽若搞出來的,那你告訴朕,此人的目的是什麼。雖然只是個小小的九品主簿,難道不知其中的風險,冒着身死族滅的危險,理由是什麼?”

這話還真就問住王玄真了,王欽若倒是對此有個解釋:爲民請示。只不過,王玄真並不相信,那小子,衣冠楚楚,道貌岸然,怎麼看都不像是個憂國憂民的忠直之臣,這是作爲武德使的直覺與眼光。

也不能這樣回答老皇帝,因此,稍加考慮後,王玄真便開始表現自己的“平庸”了:“恕臣愚鈍,無法看破其用心!”

不管是聰明還是愚鈍,都難以“說服”老皇帝,只不過,老皇帝並不在意王玄真此時耍的這點小心機罷了。

沉吟少許,問:“人呢?”

王玄真道:“暫時拘在山下!”

“把人帶來,朕想見見!”老皇帝吩咐道,一副感興趣的模樣。

對此,王玄真臉上露出些許遲疑。見狀,老皇帝語調一轉:“怎麼,你在此人此事上,對朕還有所隱瞞不成?”

“臣萬萬不敢,絕無半點隱瞞!臣即刻去安排,把人帶來!”王玄真有些心驚肉跳,顧不得其他,連忙表示道。

離開泰康殿時,王玄真有些狼狽,心態上的,同時,背後又冒出不少細汗,把內襯都浸溼了,又得去換一件了。

如今這些大臣,在面見老皇帝之前,準備一件乾淨的衣服是必須的。畢竟,連尿都有嚇出來的,出點冷汗就實在不算什麼了。

王欽若怎麼也沒想到,被武德司拿去,竟然還有面見皇帝陛下的機會。泰康宮修建期間,往工地輸送勞力、建材之時,他是親自來過的,不過,建成後的行宮是何等壯麗模樣,這還是他第一次見識到。

哪怕只是些走馬觀花般的遊覽,依舊讓他大受震撼,同時也更加堅定地做着心理建設:如此奢侈富麗的宮室,耗費多少財物力,吞噬了多少百姓血肉,他的所作所爲,都是發乎公心,爲民請命,到了皇帝面前,也是這個道理!

老皇帝那張老臉,那副醜陋的尊容,朝廷的大臣早就習慣了,敬重尊崇的有,恐懼害怕的有,甚至不乏在心中默默厭惡鄙夷的

不過,對於羅山縣的小主簿而言,在見到皇帝陛下的第一眼,沒有其他感想,只有深深的敬畏與崇拜。那張對權貴們久而生厭的老臉,在王欽若看來,卻是這般的尊貴與可愛,這可是皇帝陛下。

除了激動,再難以用其他語言來描述王欽若的心情,納頭便拜,聲音都有些控制不住:“羅山縣主簿臣王欽若,參見陛下,陛下萬安!”

這是有多久,自己沒有接見過如此基層的官吏了,老皇帝暗暗回想着,到恍惚了,也想不起有多長時間。回過神,俯視着因面聖而激動難已的王欽若,老皇帝心情反倒有所好轉,只覺此人表現甚是有趣,也貴在真實。

“平身!”老皇帝輕聲道。

“謝陛下!”王欽若顫着聲應道,但努力了幾下,卻有些站不起來,不由喪着臉,叩拜道:“稟陛下,微臣榮幸之至,得見天顏,欣喜興奮,渾身激顫,難以起身,微臣斗膽懇請坐地答話”

王欽若這番話,直接把老皇帝給逗笑了,就像在看一場有趣的表演一般。笑意微露,緊跟着便收斂起,老皇帝威嚴的聲音降下:“那封血狀是你寫的?”

聽老皇帝發問,王欽若激動的心情逐漸平復下來,過熱的情緒也漸漸被壓制,雖不至於找回在羅山縣的從容自信,但總歸能正常對話了。並且,理智與心機,再度佔據頭腦高地。

“回陛下,正是臣手書!”

“狀紙上所陳申州管治弊病,果真屬實?”

“回陛下,句句屬實,不敢欺瞞!”王欽若回答得很肯定。

當然是真的,搞這種事,本就是冒着粉身碎骨的巨大風險,用事實說話是最基本的,哪裡敢作假。

老皇帝沉默了下,緩緩再問道:“依你看來,泰康宮的興建,對申州及周遭州縣百姓來說,是禍非服,此項大工,與地方而言,是一項勞民傷財的弊政!”

這個問題,王欽若可不敢隨便回答,老皇帝問得太直接了,也太讓人心驚了。苦着一張臉,額頭汗都憋出來了,王欽若仍舊喏喏難言,不敢接話。

見狀,老皇帝面露不快,開始施壓了:“狀紙上痛陳利害,還用血字,到朕當面,卻不敢說了?”

一股滔天的壓力撲面而來,幾乎讓王欽若喘不過氣來,面色掙扎,幾近扭曲,做了充分的心理活動之後,王欽若用力地磕下頭,咬牙道:“回陛下!是!”

這大概是王欽若近三十年來,所經歷過最兇險的時刻了,在他看來,其中的危險,遠超過被武德司帶走的時候。

不過,這份兇險的表面,卻顯得平靜而無波瀾。聽到其鼓足勇氣的“是”,老皇帝也只是稍微愣了下,然後又悠悠問道:“申州如今,當真是怨聲載道,民怨沸騰?”

“是!”有了第一次,這一次,王欽若就回答得利落了。

連續兩個“是”,把老皇帝直接答沉默了,一時間不知說些什麼好。這些問題,老皇帝在心中怕也是自問了很多遍了,他自己實則也早有答案,親自垂詢王欽若,也只不過是再走一段那糾結的心路歷程罷了。

良久,老皇帝撐着御案起身,接過竹節,緩緩步下丹墀,走到王欽若面前。一雙繡着金絲的靴子首先映入眼簾,緊跟着老皇帝更爲清晰的聲音入耳:“王欽若,你告訴朕,血狀陳情,爲何不設法直接向朕舉報,卻要讓兩小民攔駕鳴冤。看你也不像個的昏妄之人,豈不知此舉逾越之處?”

面對此問,王欽若不敢擡首,重重地磕了幾個頭,磕得額頭冒血,一副慚愧的模樣:“回陛下,臣性軟弱,深知此舉,對上冒犯,有心請命,又心存畏懼!最終只以一紙血狀付二人,有失擔當,僥倖之舉,竟累二人殞命,慚愧無地,追悔莫及,臣,臣”

低頭默默地注視着王欽若的表演,在這一刻,老皇帝眼神也變得深邃,至於思緒,早就飄遠了

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297章 怪圈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416章 面試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418章 洗禮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71章 北齊鎮第73章 解決第98章 封禪之議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04章 在真定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413章 分食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162章 薨逝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339章 那一腳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6章 遺奏十條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251章 壽國公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94章 善後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170章 御宴第117章 潑冷水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33章 兩廣運動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16章 先安排着第86章 發落南臣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309章 衡釀第90章 老將可用第1809章 餞行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707章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339章 那一腳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40章 郭黨俊傑第67章 宿州一線第1713章 機遇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50章 下定決心第49章 醫政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84章 夏州降第151章 凋零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297章 心虛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44章 太后相召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71章 北齊鎮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67章 又去一老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
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297章 怪圈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416章 面試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418章 洗禮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71章 北齊鎮第73章 解決第98章 封禪之議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04章 在真定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413章 分食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162章 薨逝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339章 那一腳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6章 遺奏十條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251章 壽國公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94章 善後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170章 御宴第117章 潑冷水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33章 兩廣運動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16章 先安排着第86章 發落南臣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309章 衡釀第90章 老將可用第1809章 餞行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707章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339章 那一腳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40章 郭黨俊傑第67章 宿州一線第1713章 機遇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50章 下定決心第49章 醫政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84章 夏州降第151章 凋零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297章 心虛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44章 太后相召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71章 北齊鎮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67章 又去一老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