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補漏匠

有一點毋庸置疑,不管劉旻打算怎樣變革,又抱定了多麼強的決心,安西的事情,仍舊沒有到自作主張的地步。

固然可以自說自話,但後果也可能是嚴重的,因此,關於安西變革事宜,劉旻親自擬了一份詳細的章程,上奏朝廷。五百里飛騎,快馬加鞭,風雨無阻,及至洛陽,已是六月下旬。

大雨如注,天空雷神陣陣,廣政殿內氣氛卻出人意料的輕鬆,主要是太子劉暘的笑聲顯得開懷,這在素來內斂的太子殿下身上格外少見,在場的公卿大臣們心情自然也能放鬆不少。

“近來,難得收到些好消息,錢若水、姚益恭、王濟三者皆是難得的能臣幹吏啊!”劉暘暢聲道。

怎麼說呢,過去幾個月,大漢政壇一直都不算穩定,處處事端,難得安寧。中樞就不用多提了,上至太子,下及朝官,無不活在老皇帝的陰影下,喜怒無常的脾氣,讓人如履薄冰。

地方上,西北官場又經歷了一場大整肅,尤其河西、隴右兩道,半數的官員都被更換了,其中不乏州府以上的高官,需要掉腦袋的,更有兩百多人,影響擴散,關內道也落馬了好些官員。

王禹偁爲首的一批“改革派”自是痛快了,但河隴的政事卻怠誤了,很多地方的行政甚至陷入短暫的混亂與癱瘓。

眼見事態擴大,整肅的後遺症的越發突出,太子劉暘坐不住了,親自找到老皇帝,詳細地彙報河隴改弊的情況與態勢。

皇帝與太子之間,有那麼一番對話,翻譯過來,是這樣的:

太子:陛下覺得夠了嗎?

皇帝:你覺得夠了?

太子:足夠!

皇帝:爲何?過猶不及?

太子:地方政權傾危,豪強反覆!

然後,也沒有明確的詔旨,但對西北官場的整頓從事實上停止了,按察、御史沒有再大舉調查彈劾,吏政方面也沒有繼續大肆換人,大事逐漸化小,然後化無。

比起以往,此次西北官場整頓,持續時間較短,規模也不算大,基本侷限於河隴二道,但影響卻是一點不小,甚至更爲深刻。

殺人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太子的示警,豪強反覆。有一說一,大漢的官僚們自有其醜陋的一面,但從維護大漢帝國、鞏固劉家江山的角度來偶說,他們也是柱石一般的存在。勳貴需要官僚來平衡,豪強需要官僚來抑制,百姓需要官僚來治理。

雖然前兩者,並沒有絕對界線,甚至有諸多同流合污、沆瀣一氣的情況,但至少在當前政局下,大漢官僚,尤其是庶族官僚們對劉家江山是有重大積極意義的。

吏政需要反腐倡廉,統治階級需要自我淨化,以保持活力,保證戰鬥力,甚至於,需要用貪官污吏的腦袋和鮮血,來緩解矛盾,安撫民怨。

但是,凡事總得有個度,朝廷在當下的西北,就需要注意到矯枉過正的道理。官場是被肅清了,軍政官吏們是被折騰了個夠,朝廷權威也樹立了,但政權統治呢?卻在事實上,不斷滑落。

畢竟,官僚們尚且自顧不暇,又何來的心思與精力,去治馭豪強、黔首呢?西北官場在這三十年間,幾經整飭,不動則矣,一發必是大案,牽連廣泛。

而在數次整頓過後,在某一些地方,已經出現政權旁落的趨勢。藉着朝廷的整頓,一些豪強、宗族復起,竊取地方治權。

同時,爲了統治西北,軍政系統內本就吸收了不少宗族部族勢力,朝廷的整頓雖然是無差別攻擊,那些人同樣損失慘重,但漏網之餘,卻趁機擴張影響,發展壯大。甘州楊氏,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總而言之,劉暘的進言,算是切中了劉皇帝的心理。若是劉暘拿政局動盪、民心不穩那些老生常談的理由來勸諫,很可能只會招致老皇帝一番斥責。

在劉皇帝看來,朝廷大加吏治,打擊貪暴,亂的只是那些官僚,不安的只是食利階層。民心,首先這個“民”字的定義就需要好生斟酌。

一般的小民,只要官僚不作惡,甚至不需要他們有什麼作爲,他們就能穩如泰山。官僚與小民之間,也從來只有統治與剝削關係,整治河隴的目的,就是因爲地方官員太過肆意妄爲,剝削太狠,吃相太難看,小民百姓只有叫好的,何來的怨言?

因此,這樣的說辭,是絕不可能打動老皇帝的。但是,當太子拿地方治權與宗族、豪強反覆來說事,那大事上還不糊塗的老皇帝,自然得重視起來。

在老皇帝眼中,貪官可惡,可恨,但不可怕,是隨時可以拿來擦屁股的廁紙。但倘若因爲究貪治吏,導致地方治權旁落,問題才更嚴重。

於是,及時收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同時,拿下了那麼多官員,西北弊政也改了,朝廷的初衷也實現了。接下來,則要進入新一輪的循環之中,就從安撫西北官場開始

事實上,西北官場之弊,屢禁不止,甚至鬧到治權旁落的結局。尋根究底,毛病又是出在老皇帝身上。

無他,老皇帝越老越急,每有事,就喜搞運動,搞株連,擴大打擊面,進行大面積清洗,這樣搞,怎能不出問題。

操切的行事,固然能解一時之弊,但帶來的後遺症就不能憑老皇帝的意願消失了。在當前信息、交通的限制之下,行政效率本就低下,還在西北大搞特搞,不正是讓地方豪強擡頭的機會嘛。

與之相比,還是太子劉暘那種穩中有進的做法,更適合當下的大漢,做法不同,但最終目的也能達到,同時也更符合“治大國如烹小鮮”的道理。

大漢的政治,應該更加趨於理性,而不應由老皇帝隨性胡來。而大漢的政治規則,本是由劉皇帝而發,但如今,很多規則都被他自己打破了,這對大漢的政治生態來說是十分不利的。

不得不說,老皇帝已經不太適合繼續統治這個帝國了,由老皇帝而產生的各種問題,已經深重地影響到帝國,影響到整個帝國的方方面面,而太子的補漏,事實上已經開始了

比起河、隴整肅,還有便是老生常談的稅改問題了,雖然已經沒有那麼轟轟烈烈,但對帝國的影響顯然要更爲深遠。

距離稅改,已經進行三年了,到今年,已經在全國全面展開了,同時,各種問題也開始集中爆發了。最顯著的問題有兩點,一是來自地方的阻力,依舊存在,不敢當面與朝廷相抗,但迂迴周旋的招數是層出不窮。

就拿土地清丈來講,朝廷數次下詔,讓諸道州把清丈結果彙總上報,但至今爲止,也只有京畿、河南、榆林、江南四地做到了。

其餘道州,要麼是沒完成,要麼是上報的數據不實,看着都假的那種,最過分的還得是河隴,三年了都還沒有開始,問就是“西征”的原因

申斥也好,懲罰也好,地方上總有話說,當然,這個問題普遍,但總有解決的一天,終會得出一個讓朝廷滿意的數據。

相較之下,第二個問題就要讓人頭疼得多了,那便是稅改官吏的問題。任何改革,任何政策,想要推行,都離不執行人。但是,執行人的素質是參差的,以及對政策的理解也有高低,到了地方,自然也難免羣魔亂舞,而最讓上頭惱火的,就屬那種的陽奉陰違以及故意曲解者。

今年以來,不管是監察機構,還是地方舉報,關於稅改官僚們“胡作非爲”的彈劾,是如雪片般飛往政事堂。

其中,固然有對改革派的抨擊,有諸多不實之處,同樣,有許多人、許多問題也確有其事,看得讓人肝火旺盛。

而太子劉暘所提到的“錢、姚、王”三人,就是在地方,政績出衆,官聲很好,同時在稅改上成效顯著的三名官員。

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99章 出宮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137章 整編事第115章 瀛州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341章 良苦用心半島史話·桓王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95章 掘地求生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484章 不對勁!第159章 還朝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417章 輕狂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28章 封疆大吏第492章 事發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43章 事畢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1720章 靜默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98章 山道第216章 初夏第44章 太后相召第383章 敞開談第216章 馬政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49章 醫政第248章 西撤!第84章 滅佛伊始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80章 進攻第298章 事泄了第66章 商業互吹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68章 撤了第297章 怪圈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65章 制舉進展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98章 封禪之議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1769章 影響力第1756章 海豐號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33章 延禧驛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
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99章 出宮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137章 整編事第115章 瀛州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341章 良苦用心半島史話·桓王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95章 掘地求生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484章 不對勁!第159章 還朝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417章 輕狂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28章 封疆大吏第492章 事發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43章 事畢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1720章 靜默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98章 山道第216章 初夏第44章 太后相召第383章 敞開談第216章 馬政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49章 醫政第248章 西撤!第84章 滅佛伊始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80章 進攻第298章 事泄了第66章 商業互吹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68章 撤了第297章 怪圈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65章 制舉進展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98章 封禪之議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1769章 影響力第1756章 海豐號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33章 延禧驛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