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

已經入秋,天氣霎時間便轉涼,突然而迅速,劉皇帝平日裡也不得不多添一件外袍。

垂拱殿內,一老一少兩道身影對桉而坐,桉子上擺着一方棋盤,紅黑兩色的棋子交錯其間,棋局已至尾聲。近來,劉皇帝越發喜歡召他的孫兒們進宮陪伴了,尤其是東宮的兩名皇孫,此時陪劉皇帝下棋的,便是太子長子劉文渙。

下的自然是象棋,這些年,象棋是逐步向全國各地流行發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劉皇帝喜歡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以至於,連圍棋這種國粹,都被壓下去了,對於包括劉皇帝在內的絕大部分人來說,圍棋那項目夠雅,但就是太複雜高深,不下苦功難窺門徑,哪裡像象棋,入門簡單,上手容易,哪怕是市井小民,稍微費點心思都能學會。

因此,隨着幾十年的發展,象棋在大漢已然蔚然成風,自官府到民間,都是如此,在大漢城市的市井街頭、門前樹下,往往能看到象棋對弈的場面。

殿中,劉皇帝嘴角掛着點輕鬆的笑意,捋着花白的鬍鬚,忽得老眼一亮,拾起紅馬往棋盤上一拍:“將軍!你沒路走了,朕贏了!”

劉皇帝正自開懷着,甚至有幾分竊喜,不過劉文渙有些猶豫叫了聲:“祖父......”

“怎麼了?”

劉文渙指着“那匹馬”,道:“馬走日,您這步棋多走了一格!”

“嗯?”劉皇帝愣了下,埋頭觀察起棋盤,不由得揉了揉眼睛,腦中回憶了下,方纔意識到,自己似乎真的走了個“目”字。

不過,劉皇帝沒有半點不好意思,很是澹定地點了點頭,道:“這一步朕確實走錯了!”

說着,劉皇帝再度拿起那匹馬,卻沒有放回原位,而是在手裡把玩着,衝劉文渙道:“不過,你也說錯了!朕是皇帝,皇帝怎麼能出錯呢?真要有錯,錯的也是這走棋規則!”

言罷劉皇帝即用紅馬把黑將吃了,隨即宣佈棋局結束......

劉文渙愣愣地看着劉皇帝的動作,一時沒反應過來。見其狀,劉皇帝慢慢地拿起茶杯飲了口,但觀其表情卻多少有那麼些不好意思。

劉文渙倒也沒糾結這棋局勝負,左右也只是陪皇祖父娛樂的。想了想,不禁以一種請教的態度問道:“倘若皇帝有錯,作爲臣子,難道不該指正嗎?”

聽此言,劉皇帝不由呵呵笑了兩聲,道:“此言同樣不錯!”

“那究竟錯在何處?”

“不管對錯了!”劉皇帝擺擺手:“我們爺倆再來一盤!”

重擺棋盤間,劉皇帝的表情恢復了平日間的平靜,乃至澹漠,只是眼皮子不時擡一下,觀察着這個孫子。

生餘開寶十年的劉文渙如今已經快十六歲了,人基本長開了,基因良好,樣貌出衆,面龐之上已經隱隱帶着少許英氣,對於這個太子長子,劉皇帝還是比較喜歡的。

不管是作爲帝國的皇帝還是作爲一個祖父,對於太子的兒子們,都該有些特殊的關注。如今太子已經有三個兒子了,就在今春,太子妃慕容氏終於極不容易地給劉暘生了一個兒子。

若依朝廷禮法,那大漢第四代的繼承人算是出現了,嫡長制繼承法規定明明白白地擺在那裡。只不過,那是正常情況下,這個“正常”,包括年齡、政治環境以及能力這種比較玄乎的要素,正常的條件近乎苛刻。

規矩是劉皇帝制定的,他經常約束臣子們,要求他們嚴格遵守規矩,不許逾越胡來。且不管有多少效果,至少有一點,劉皇帝自己本身就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四十年的統治生涯中,打破規矩的事情劉皇帝乾的不是一件兩件了,而很多還是他自己制定的,充分實踐證明規矩就是用來打破這一鐵律。

放到隔代繼承人的事情上,劉皇帝當然不會任性,也正因如此,考慮方更加現實。對於劉暘的嫡長子,他自然不會有什麼偏見,甚至賜福其健康順利成長,但若說抱有什麼特殊的期望,顯然是不可能的。

相比於劉文渙、劉文濟這兩個劉皇帝從小看着長大的皇孫而言,那個仍在襁褓中吃奶的小傢伙,不確定性太多,劉皇帝自認也等不到他長大的一天。

講一個現實些的問題,倘若太子劉暘在這個當下不幸去了,對於繼承人的選擇,劉皇帝是寧肯從其他諸子中挑選,也不會將希望寄託在禮法規定的“第一順位”繼承者身上。

而劉皇帝時不時地把劉文渙、劉文濟這兩兄弟叫到宮中陪伴,其中蘊含意味,很多人都是體會得到的,包括太子劉暘。

當然,太子嫡子的誕生,還是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影響。首先任何時代都是有殉道者與衛道士的,有這麼一批人,已經認定新出生的小皇嫡是隔代繼承之君了,當然,這些人在朝廷並不掌握什麼話語權,他們也很少有機會把聲音傳到當權者耳朵裡,即便傳到了,也不會被重視。

真正的影響,發生在宮廷內部,尤其是東宮。於太子劉暘而言,多了個兒子,自然是高興的,但欣喜之餘,心情也難免複雜。

關於繼承人的問題,過去的十多年,他當然只是在兩個兒子中徘迴,但如今,多了這麼一個嫡子,他一時也難免糾結了。

若論對嫡長子繼承製的擁護,天下恐怕沒人比劉暘更堅定的了,畢竟這涉及到切身利益,這是他太子之位的重要保障。

若沒有這一層光環,在符後崩、劉皇帝老的情況下,他想要完全壓制住那些如龍如虎的兄弟們,哪會兒會容易,甚至至今劉暘還能穩穩得待在太子之位中,其中付出的辛苦努力,又豈是輕鬆的。

劉暘畢竟也是接近不惑之年的人了,在當代而言,這個年紀並不小了,民間當爺爺的大有人在,而繼嗣的問題,對於劉暘而言,也確實到了需要考慮的地步了.......

而糾結的太子之外,東宮內部就是風雲涌動,變化不小了,涉及多方勢力的糾葛。最先緊張的,毫無疑問是趙妃了,此前他對太子妃最大的優勢便在兒子劉文渙上,甚至逼得慕容氏收養蕭妃所生劉文濟,但那並沒有被趙妃真正當作威脅,契丹人的種,怎麼可能有資格?

但慕容妃“老樹開花”,還偏偏生了個帶把兒的,這個問題就嚴重了,眼下還看不出來,但十年之後呢?在法理上,時間總是站在慕容妃母子那邊的,只要小皇孫健康順利長大,便能收穫源源不斷的政治力量支持。

於慕容妃而言,同樣有些彆扭了,至少當再聽到劉文濟叫她母親時,心中是難以遏制住異樣感的。別人生的,和自己生的,哪兒能一樣,且見得越多,慕容妃心中就越不是滋味。

甚至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劉文濟恭敬請安,慕容妃的心思只在愛子身上,好像沒有看到聽到一般,絲毫不加理會......這其中當然有刻意的成分。

於是,蕭妃在得知情況後,便向劉文濟交待,太子妃那邊依舊要去,不管慕容妃態度如何,要一如既往,恭敬依舊。當然,爲了照顧太子妃的心情,今後要注意保持距離,把握分寸。

蕭妃的叮囑對於劉文濟而言,是有些困難的,但要旨明確,儘量讓太子妃感到舒服,不能讓她厭煩。應對很得體,但太子妃與這母子間的關係,卻是在不長的時間內漸離生疏。

對於蕭氏母子而言,小皇孫的誕生,影響是不小的,但若說禍福那就不一定了。至少在蕭妃看來,可以讓她們母子暫時遠離東宮鬥爭漩渦的中心了,要知道,在此前她們母子以及整個蕭氏可面臨着宮裡宮外各種明槍暗箭,其中危險與壓力外人是很難知曉的。

如今,東宮的鬥爭似乎可以回到“正軌”了,而蕭氏母子正可借之隱藏自己,保護自己……

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1803章 運動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141章 納降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21章 西巡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35章 室韋覆滅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33章 真正目的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世宗篇47 封禪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268章 機遇第1756章 海豐號第2章 登聞鼓響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39章 百年大計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9章 武夫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145章 了結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193章 楊邠案(1)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88章 童謠世宗篇51 皇太孫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89章 威壓王帥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59章 病榻陳情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6章 軍中俊才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54章 河東風雲(1)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44章 箇中弊端第483章 南巡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380章 開寶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456章 遺澤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148章 教誨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274章 厚葬之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76章 太子還京第345章 剝削者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127章 不允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60章 家事、國事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273 王晏鎮洛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
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1803章 運動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141章 納降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21章 西巡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35章 室韋覆滅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33章 真正目的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世宗篇47 封禪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268章 機遇第1756章 海豐號第2章 登聞鼓響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39章 百年大計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9章 武夫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145章 了結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193章 楊邠案(1)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88章 童謠世宗篇51 皇太孫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89章 威壓王帥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59章 病榻陳情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6章 軍中俊才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54章 河東風雲(1)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44章 箇中弊端第483章 南巡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380章 開寶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456章 遺澤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148章 教誨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274章 厚葬之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76章 太子還京第345章 剝削者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127章 不允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60章 家事、國事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273 王晏鎮洛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