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開寶八年

bookmark

在連續接見河西主要將吏,聽取地方軍政情況之後,劉皇帝的日子便徹底清閒下來了,與過去明顯有不同,以前是假清閒,這次是真的。

待在京中的時候,朝政運轉、官吏表現都在他眼皮子底下,他也隨時可以插手,因而往往穩坐釣魚臺,淡然處事。

但到涼州之後不同,三九寒冬,冰天雪地,幾乎把姑藏城隔絕成一座孤島。雖然對外交通並未真正斷絕,來自洛陽甚至開封的一些奏章仍舊能夠呈與御前供他審閱,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劉皇帝這心裡也就開始泛起嘀咕了。

他忍不住去想,洛陽朝堂的局勢究竟如何,當真如奏章所報的那般平靜?一切事務當真有條不紊?趙普、宋琪等臣應當不會辜負他的期望?

雖然自信乃至自負於他對帝國的掌控,但性格使然,劉皇帝也總是忍不住多幾分疑心,哪怕來自各方面的情報,都向他表示,在離京出巡的這段時間,朝局穩固,民生安定......

說到底,還是太閒了,閒下來就忍不住胡思亂想。此番並不是劉皇帝離開京城最長的一次,但卻是走得最遠的一次,又受“困”於涼州,頭一次有這樣的經歷,讓劉皇帝感到不安了。

在京中的時候,不論春夏秋冬,劉皇帝還能隨時出去,遊獵賞景,明察暗訪。在涼州呢,除了窩冬,劉皇帝也實在沒有太多溜達動彈的興致。

不過,劉皇帝終究是不會過於寂寞的,由於隨駕並不缺后妃宮人,時逢冬季,過得卻是春意盎然的日子。禁慾養生的劉皇帝,放鬆了對自己的剋制,高、折、郭、耶律諸妃,各有寵幸,或許就是在靈與肉的深入交流中,劉皇帝心中的煩躁與不安也隨之消解不少。

開寶八年,從元旦到上元,年初最重要的兩個節日,劉皇帝都是在涼州過的。雖然場面上不如在京畿時那般隆重,但同樣熱鬧,且別具特色,也給劉皇帝以及來自朝廷的貴人們一些新奇的體驗。

同樣的節日,不同的過法,雖然知道背後有官府的安排推動,但還是讓劉皇帝見識到了一番諸族百姓同慶新年的和諧融洽場面。

把中國傳統的節日文化,深入推廣於河西,這也是盧多遜準備做的。而根據當地的反饋,姑藏官民還是頭一次這般熱熱鬧鬧地慶佳節,迎新春,這都是天子駕幸帶來的影響。

開春後的涼州,氣候比起隆冬時的酷烈,已然緩和許多,但仍舊寒冷。劉皇帝在中原待的二十多年,生活習慣上早就是個中原人,因此對於涼州表現得很不適應,同時,隨時能夠感受到兩地的差異與不同。

但相同的是,開春之後,涼州百姓們便已進入了忙碌的勞作當中,一年之計在於春,甚至比起中原百姓,要更加勤快。

畢竟,大部分人都是苦苦熬過一個冬季,如果不能在新的一年裡,把握住農時,及時工作,只怕又要面臨嚴峻的生計問題了。

而劉皇帝也可窺見一絲正常情況下涼州的景象了,道路之上,也開始出現東西交流的商隊了,一批一批的,規模雖然不大,但屬於早起的鳥兒。

新春的河西城鎮,在去歲冬季中消耗了大量的物資,這個時節,只要販點東西來,就不愁市場,不怕賺不到錢。

其中,尤以姑藏城爲甚,不只因爲這是河西首府,還因爲皇帝駕臨,不提其他,就憑生多出的七八千人,人吃馬嚼的,就能創造出大量的市場需求。不得不說,劉皇帝出巡,在刺激消費上,還是有積極意義的,當然,前提是後邊得把所費錢糧給如數補上,否則,買單的還是地方官府與百姓......

還有更早的,就是那些還沒開春,就開始販運物資的行商旅人,但那都是些下層窮苦黔首,賺的也是。一般有些財產的人,也沒有多少人願意冒那險,吃那苦。

一直以來,劉皇帝都以體察民情,拂恤百姓自居,每出巡,也少不了走訪民家,察問生計。而他也清楚,大漢百姓的生計,並不如奏章上呈報的那般安康,但是近幾年了,他心中實則生出了幾分自負與得意。

在劉皇帝看來,他已建立了一個太平世道,與百姓與安定,並且早早得預料到百姓在新時代環境下對生計水平更好的追求,並以此制定推行政策。

如今大漢子民的生活,縱然談不上康泰,甚至無法做到人人溫飽,但是,劉皇帝自認爲大漢百姓的生活還是有進步,看得見未來,摸得着希望的。

他在幾次出巡中,所走訪的百姓人家,每家每戶,哪怕最窮困的,也能維持着基本的生計需要!許多親眼所見的並樂意去相信的事情,也讓劉皇帝有了極大的自我滿足感。

他知道在很多地方,條件艱苦,黎庶困難,但實則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直到往大西北走這麼一遭。

西北爲何以民風剽悍著稱,就是因爲艱苦惡劣的環境,與人鬥,與自然鬥,爲基本的溫飽而奔波勞碌甚至搏命,以磨礪出那天下聞名的強悍名聲。

劉皇帝也是在親自視察過後,方纔有了一個更爲清晰的認識,他的大漢帝國並沒有表面上那般美好,有衣食富足者,同樣不乏嗷嗷待哺者......

過去那些莫名的甚至狂妄的自信,如今思來,卻有些可笑,讓劉皇帝心頭還有種鬱悶感。同時,一直以來,劉皇帝對於西北地區,始終帶有隱憂,常有忌憚縈繞心頭。

天下未亂蜀先亂,但歷代王朝,除了面臨來自塞北胡族的威脅外,最容易生亂的,就是西北地區。從歷史來看,西北以其特殊的地理情況與複雜的民族情況,天然得帶有動亂風險......

如今,他也覺得那種顧慮,是正確的,並不是杞人憂天,西北問題還是得正視,得重視。

原本,對於西北劉皇帝是有一些想法的,但走一趟,也按捺住了。是關於駐軍戍卒的供給問題,爲了維護西北的安定,朝廷在西北地區一共屯有十萬軍隊,在過去的數年之中,這些軍隊主要還是由朝廷供養的。

然而,幾年下來,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要在龐大而遙遠的西北地區,供養十萬基本脫產的軍隊,財政壓力太大了。

但爲西北疆土的鞏固,又不得不堅持,困則思變,財政司那邊,就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幾度向劉皇帝進言,要麼削減西北駐軍,要麼降低標準,要麼由西北四道承擔更多供給責任。

對於財政司的提議,前兩條劉皇帝是直接槍斃的,只有第三條,有可操作的空間。過去,爲了加強中樞朝廷對地方軍隊尤其是邊軍的控制,其兵甲、錢糧之供給,都是由兵部統一調度的。

這在大漢的軍事體系中,也實行了二十多年了,但隨着疆域的擴張,戍所戍卒也隨之增加,朝廷的面臨的供饋壓力也自然而然大漲。

到如今,完全依靠朝廷去供血輸血,已然顯示出其落後性,效率低下,且人物力浪費頗多。大漢朝廷是不乏睿智之臣的,宋琪還朝就向劉皇帝提出此弊端,思來想去,劉皇帝覺得對邊軍的供養,還是要朝廷與地方結合起來。

原本,就打算從西北試行改革,擬出一套合理且平衡供饋制度。但這一路從豐州經靈州至涼州,劉皇帝發現,這事還真不能操之過急,至少不能貿然給西北道州加重負擔。

或者說,目標範圍縮小些,先在關內道試行,那裡政治、經濟基礎都要紮實些,榆林、隴右、河西則看看效果再說。

事實證明,劉皇帝西巡的意義還是明顯的,否則,沒有這親眼所見,他將直接在西北試行邊軍供饋新制了......

第82章 四件大事第48章 耿崇美第216章 馬政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1708章 格局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284章 影響第119章 難審第91章 王峻驕狂第273 王晏鎮洛第80章 京觀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107章 殿試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21章 禍從口出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110章 坦白第131章 鳴沙匪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344章 打個賭第98章 溫柔鄉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80章 進攻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34章 苦難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30章 收穫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53章 遁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91章 王峻驕狂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239章 進退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308章 新貴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408章 蠢兒子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32章 做媒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38章 破寨第216章 初夏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 283章 皇帝還朝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79章 勢孤危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336章 橐相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28章 澧陽之戰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80章 過鄴都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344章 打個賭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106章 誘惑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115章 瀛州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16章 先安排着
第82章 四件大事第48章 耿崇美第216章 馬政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1708章 格局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284章 影響第119章 難審第91章 王峻驕狂第273 王晏鎮洛第80章 京觀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107章 殿試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21章 禍從口出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110章 坦白第131章 鳴沙匪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344章 打個賭第98章 溫柔鄉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80章 進攻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34章 苦難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30章 收穫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53章 遁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91章 王峻驕狂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239章 進退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308章 新貴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408章 蠢兒子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32章 做媒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38章 破寨第216章 初夏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 283章 皇帝還朝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79章 勢孤危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336章 橐相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28章 澧陽之戰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80章 過鄴都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344章 打個賭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106章 誘惑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115章 瀛州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16章 先安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