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大相國寺

bookmark

夏日炎炎,東京的空氣中都蒸騰着一股熱浪,但炎熱的時節並不能阻止信衆的熱情,大相國寺依舊是人聲鼎沸,香客雲集。

在取得劉皇帝的諒解,並且服從於朝廷法制之後,佛門在大漢又於悄然之間實現復興。他們的生命力,總是那麼頑強,來自世俗皇權的打壓,也只是讓他們消沉一些年月,然而只要頭上束縛稍微鬆懈,他們又會再度擡頭。

雖然佛門在當下的大漢,仍舊有着條條框框的限制,不論是佛寺數量,還是僧衆數目,以及寺產僧田,都有設定了一條不可逾越的上線,乃至是佛家思想理論中,也不得不增添了一些服務於大漢朝廷、尊崇劉皇帝統治的內容,但到如今,也確實可以說,佛門已經成功度過那段寒冬歲月。

佛門本身或許存在一些來自朝廷方面的壓制,但信徒卻是難以做到真正限制,當沒有來自強權的刻意打壓,民間的禮佛之風,也再度復甦,尤其在近十年之內。

當年劉皇帝少林寺一行,一番“禮佛論道”,雖然再度強調了宗教也該臣服皇權這一基本準則,但實際上,卻給佛門解了一些禁,給天下佛道帶去少許渴望已久的甘霖,使長期籠罩在佛門頭頂的陰雲消散許多。

至少,沒有再強行讓外行指揮內行,讓不通佛理的官僚去做佛寺審察工作。如今的大漢,僅以宗教而論,是崇佛尚道,這也是劉皇帝與這些“方外之人”達成的共識,在此基礎上,其餘一切宗教團體,都視爲異端邪說,都是厲行取締。

在劉皇帝的意志下,曾經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一次對邪神淫祠的清理行動,尤其對那些蠱惑人心、誘導愚民的邪教,更是當作叛賊處理,殺的殺,流的流。

當然,宗教有其存在的內涵,也涉及到文化傳統,是殺不盡、滅不絕的,至少在那些異族夷民中,他們仍舊供奉着他們的神祇,而這些,都是不被朝廷承認的。

朝廷在宗教文化上實施的對異族的同化,可以說效果並不是太好,讓他們說漢話、穿漢服、行漢禮,都還能接受,但讓他們毀祭祀,滅信仰,這就困難。

雖然,在一些部族之中,有信仰劉皇帝的情況,但是,那終究是少數,大部分人,哪管你劉皇帝是誰。

在當下大漢的邊境紛擾、民族矛盾之中,朝廷在宗教上的一些舉措,確實大失人心,這也可以算是禍亂之源。

但是,劉皇帝的態度與意志,決定了一切,他固執地崇尚大一統,而宗教上的大一統,在他眼裡,同樣是必要的,一切都是爲了維護他的統治,只要是他眼裡的阻礙,也都該被消滅,被取締、被禁。

當年“滅佛”之時,蠱惑人心、圖謀不軌,也是朝廷拿出來的理由,但不得不承認,比起那些妖異邪說,佛門思想,還是有利於穩定,在維護朝廷統治上,也同樣可以作爲一個有效的工具。

劉皇帝也是明白這個道理,時代變了,情況變了,那自然不用像乾右時代那般對佛門趕盡殺絕。就如當下,那些得道高僧,除了他們本職工作外,還在朝廷欽天監掛着職事,爲大漢的“宗教統一”做着貢獻。

當年的滅佛行動,確實拆了不少寺廟,熔了大量佛像,但剩下的,都屬精華,都有足夠的底蘊。畢竟,按照現行的規定,原則上,在大漢每一個州,只允許存在一座佛寺。

因爲少,那禮佛上香之人,自然容易扎堆聚集,而在肉眼凡胎之人看來,這就是香火鼎盛的表現,哪怕是從衆心理,也願意到那唯一的寺廟中走上一遭。

當然像開封這樣的地方,顯然特殊些,一座寺廟也是不夠的。同時,天下最興盛的寺廟,也毫無疑問,坐落東京城內的大相國寺,如今的佛家的門庭也在大相國寺。

豔陽高照,盡情地釋放着熱量,稍微一曬,就不住盜汗。王寅武走出大相國寺那氣象莊嚴的山門,下意識地擡手遮了遮刺眼的陽光。

回首一望,寺內煙氣繚繞,寺外人流如織,依託於相國寺的商販叫賣聲不斷,整個一片熱鬧紅火的景象。

不過,王寅武那壓抑的心情,卻並沒有得到多少緩解。不少親信之人都看出來了,王寅武近來,有些恍忽,時而坐立不安,那焦慮不安的情緒,甚至在武德司內蔓延開來,當然,大部分人都下意識地認爲是因爲河西桉情。

心中有苦自知,因爲盧多遜的事,王寅武已經煎熬了這些許時日了。今日到相國寺進香,也是前來求佛問籤的。

王寅武信佛,在大漢,倒也不算太奇怪,畢竟不是當年了。不過,像他這樣長處黑暗、見慣了陰謀的人,居然是佛家信徒,或許傳出去,還是會令人驚奇。

當然,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在大漢上層權貴中,也有不少類似的人。有一個比較典型流人,就是田欽祚了,心念佛陀,手舉屠刀,說的就是他。與之相類的,是已故衡陽侯張勳,那也是個殺人如麻的狠角色,但生前同樣有禮佛的習慣。

要說王寅武當真有信佛,那也不盡然,左右不過尋個寄託,找些心理安慰罷了,要是那一日,劉皇帝下令,讓他帶着武德營把相國寺踏平了,想來也是不會有絲毫猶豫。

此番過寺求籤,倒也不是沒有收穫,雖然解籤的僧值滿嘴禪機,說得雲山霧繞,讓暈頭晃腦,但還是幫他做下了決定。

一個艱難的決定!一個前途難料的決定。

雖然充滿了風險,但是比起這樣終日惶惶不安,患得患失,被動地等待,主動出擊表現,至少還能有所爭取。

對王寅武而言,盧多遜已經是完全失控了,那是一匹脫繮的野馬,是安撫不住,勸說不住的。那就是一顆定時炸彈,說不準什麼時候就爆發,可能把自己炸得粉身碎骨。

那一夜,王寅武原本就有所意動,準備找趙普,稍微透露一下,提醒一下,來個左右逢源,臨門之時又反悔了。

已經十分清醒的他,也容易意識到,找趙普,那與盧多遜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更何況,趙普會相信他嗎?即便相信了,恐怕仍舊是作爲一個被利用的棋子。

而經過相國寺一行,王寅武是徹底反應過來了,爲今之計,想要尋求安穩度過危機,只有一條路可走。

但同樣的,這是一條充滿未知的道路,仍舊可能是一條死路,但是,王寅武已經沒有太多的選擇了。

至於跟着盧多遜一條道走到黑,經過這幾日的思吟,已經徹底被王寅武放棄了。

相國寺外的商販,賣什麼的都有,這已經是東京城中大有名氣的一個商業中心,相國寺也是天下最具商業氛圍的佛寺,連僧房都有住宿收費、貨物存儲的業務。

王寅武離開之前,找到一個賣佛珠、佛飾的攤子,隨意地拿起一串佛珠,稍微打量了兩眼,也不問價,帶到手腕上,撂下一顆銀錠子,在攤販茫然的眼神中,帶着隨從離開了。

王寅武沒有回武德司,而是直奔皇城,一路上,嘴裡默唸着什麼,顯得神神叨叨的。

如果發聲的話,能夠聽到,王寅武在說:“陛下,臣有罪......”

“陛下,臣有要事相稟......”

“臣乞陛下治罪......”

“陛下,臣,臣......”

越是念叨,王寅武越有一種心慌的感覺,這個決定,對他而言,也確實有些艱難,那是越想越恐怖,越想越有種頭皮發麻的感覺。

開封皇城,王寅武也是進出如常了,但從沒有一次像此番這樣步履維艱,趕到崇政殿時,望着那高高的殿臺,竟有些腿軟,好不容易,才把轉身棄逃的衝動,強行按捺住.....。

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239章 進退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408章 蠢兒子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35章 楊村第291章 酬功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284章 虛了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771章 襄陽王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324章 交代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216章 馬政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167章 請辭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199章 出宮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01章 大整軍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35章 室韋覆滅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9章 王峻歸來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1764章 禁轎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5章 襄陽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62章 緊鑼密鼓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456章 遺澤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357章 國滅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47章 應對第137章 整編事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173章 日常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59章 元臣多鄙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153章 削藩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52章 幽燕變故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37章 新政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252章 後蜀君臣
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239章 進退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408章 蠢兒子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35章 楊村第291章 酬功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284章 虛了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771章 襄陽王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324章 交代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216章 馬政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167章 請辭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199章 出宮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01章 大整軍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35章 室韋覆滅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9章 王峻歸來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1764章 禁轎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5章 襄陽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62章 緊鑼密鼓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456章 遺澤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357章 國滅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47章 應對第137章 整編事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173章 日常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59章 元臣多鄙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153章 削藩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52章 幽燕變故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37章 新政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252章 後蜀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