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冬至宴2

崇元殿內,劉承祐自御座上起身,手上拿着個普通的青瓷杯。作爲皇帝,一舉一動都被人看在眼裡,他這一動,頓時吸引的滿殿的注意力,愈加肅靜。

在密集的目光注視下,劉承祐走至御階前,酒杯端在胸前,習慣性地環視一圈,稍微醞釀了一下,章口道來:“高祖皇帝翦亂除兇,變家爲國,救生靈於塗炭,創王業於艱難,甫定寰區,遽遺弓劍。朕以渺躬,承祧繼業,受命以來,嘗膽履冰,廢飧輟寐,唯冀承平。”

“然天道艱難,嗣位之際,四方多事,吳、蜀內侵,契丹啓釁,河中謀叛,烝黎兇懼,宗社阽危。幸諸宰協心,將士用命,輔弼朕躬,提戈進討,掃滅兇頑,蕩平外寇,安邦定國,復中原寧謐......”

“......”

劉承祐君口一開,便花了小半盞茶的時間,提前背牢了的,此章乃陶谷所作,文風偏穩,隱約也突出個“舔”字,前後比較完整地記敘了劉承祐繼位這近一年時間以來的“文治武功”。

劉承祐雖屬口述,但也不免幾分真情,尤其是思及一路以來的艱難,屬實不容易。

事實上,別看劉承祐登基以來,有不少作爲,但所有的動作,只有一個核心目標,坐穩皇位,掌握權力,其他都是表象。屁股都坐不穩,要什麼文治武功,談什麼國泰民安,講什麼千秋大業。

即便到如今,劉承祐的皇位坐穩了嗎?不見得,不說其他,只要劉承祐真正去動各地藩鎮的核心利益,他能保證有人敢效李守貞之事。路,還很遙遠,很漫長,求索之道,荊棘遍地。

講話完畢,劉承祐注意着殿下衆臣的表情,當然,只能看得到前排的將臣們。真正爲這個大漢王朝的盡力操心的這個臣子,或多或少都有所觸動,即便是楊邠,面目間也難得地沒有了平日的嚴刻,那雙眼睛似乎有些恍惚。

“朕設宴正殿,延請羣僚,既爲與衆卿同慶節氣,也爲大漢剪除國患,冀願大漢海內康寧,臣民重獲蘇息!”劉承祐端着酒杯的手已然酸了,但仍舊穩穩當當的,高昂的聲音迴盪在殿中,調含喜意:“來,朕與衆卿共浮一杯!”

說完,劉承祐一飲而盡,不算烈性的御酒涌入口中,滋潤着因敘話而乾渴的喉嚨。

殿中羣臣見狀,一道應了聲,爾後同飲。動作不算齊整,但那簌簌的動靜,卻是不小。

“今夜,朕當與衆卿君臣盡歡而散,無需拘束!”見氣氛因爲他一番講話有些肅穆,劉承祐龍袍一揮,朗聲吩咐着。

很快,總導這場宮筵的宣徽使李業,立刻安排下去,聲樂起,歌舞動,立國以來,教坊的優伶,終於再度有了施展的餘地。曼妙身姿舞動眼前,喜慶廷樂彈奏入耳,殿裡殿外,氣氛再度熱烈起來。

劉承祐與太后食案相連,李氏是常裝出席,嘴角泛着笑意。見狀,劉承祐不由發問:“娘,何故發笑啊?”

李氏看着劉承祐,溫善一笑:“觀二郎方纔留講話,內外鹹服,君威日盛,越發有天子之氣度威嚴。我爲你而喜,也爲大漢江山而喜。”

看得出來,李氏鳳目瓊額間,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釋然與放鬆。心有所感,劉承祐道:“再是君王,我也是孃的兒子。”

隨即,舉杯恭敬一擡:“孃兒敬你一杯。”

淺飲畢,優雅地放下酒杯,李氏掃着滿殿的熱鬧場景,感慨說:“自開國以來,大典盛禮雖有,這宮內,卻還從未有如此熱鬧過,殊爲難得啊!”

聞言,劉承祐點着頭,以一種淡定而篤然的語氣說:“這只是個開始,今後,會越發向好的!”

李氏卻輕搖着頭,話裡帶着點勸解:“帑藏空虛,國家尚且艱難,官家還當......”

“唔......”稍微換了個措辭,李氏道:“官家所倡儉樸,實乃人臣表率!”

“兒明白!”劉承祐並不介意太后警誡的語氣,恭敬地應道。

“官家。”

敘話間,皇后大符與貴妃高氏先後來敬,在這種場合間,後、妃二人,顯得姐妹情深的,舉止合乎於禮,沒有表露出一點不愈之處。皇后當是自持身份,貴妃則是知進退。

劉承祐的注意力稍微被皇后身邊的小娘子給吸引了下,二符平日是住在東京府第,雖則時時進宮,但劉承祐卻當真只是偶爾遇到。此番於夜宴間見到,倒有不少新鮮感。臉蛋仍舊稚嫩,妍麗面容與大符相仿,總歸是姐妹花。

簡單地同小姨子言講了兩句,雖然很快挪開了轉移了注意力,但劉承祐那一剎那的眼神還是被大符敏銳地捕捉到了,蛾眉小蹙,她卻是聽說過某些傳言......

崇元御宴,並沒有太過拘束,一者有劉承祐其言在先,二者君威初振卻也還沒有讓文武們敬畏到那個地步。尤其是那幹丘八在宴,由他們帶頭推杯換盞,氣氛自然“和諧”異常。

喧譁吵嚷之中,酒宴微酣,不約而同地,入京覲見的節度們起身,舉杯齊聲向劉承祐以及太后、皇后進拜。

作爲劉承祐的舊臣,成德節度張彥威顯得意氣風發的,面帶笑意,酒意微酣,比起去歲,身軀明顯龐大了一圈。以前叫富態,而今就是實實在在的胖了,顯然,即便在北土,日子似乎也十分滋潤。

諸節度中,慕容彥超還端着點“皇叔”的架子,其他人稍顯矜持,唯有這張彥威極盡恭維,拱着手道:“陛下龍顏異秀,天日之表,英姿雄才,親事戎馬,躬身矢石,方得稔兇除亂,昭昭天威,令臣等無比敬仰啊......”

顯然,這張使君,赴宴之前,是提前打好了草稿,否則那一番文縐縐的跪舔之辭,可不是他能想得出的。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張彥威如此表現,說實話,實在有失一方節度的體面,尤其是成德這種重州要鎮。不過對此,劉承祐當然是十分“欣賞”的,不管其真心與否,就這副臣服的姿態,就值得提倡。

不勞大家說,本章水且短,下章亦然......

第82章 四件大事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119章 回京第24章 巡遊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159章 亂情第148章 還京第79章 勢孤危第129章 各懷心思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364章 過韓府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407章 麻煩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無題第86章 戍卒之心第317章 修法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60章 皇后進言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34章 崇元殿中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273 王晏鎮洛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1772章 處置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174章 帝崩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141章 祭關公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195章 遼帝第127章 不允第474章 補漏匠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58章 正面互懟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77章 間策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11章 請教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83章 惠妃母子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23章 幽燕事了
第82章 四件大事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119章 回京第24章 巡遊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159章 亂情第148章 還京第79章 勢孤危第129章 各懷心思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364章 過韓府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407章 麻煩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無題第86章 戍卒之心第317章 修法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60章 皇后進言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34章 崇元殿中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273 王晏鎮洛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1772章 處置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174章 帝崩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141章 祭關公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195章 遼帝第127章 不允第474章 補漏匠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58章 正面互懟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77章 間策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11章 請教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83章 惠妃母子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23章 幽燕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