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事態擴大

“陛下!”

踏入坤明殿,越過行禮的宮娥內侍,徑往內寢,腳步急促,匆匆生風,用力掀起的珠簾,在空中擺動碰撞,瞧此動靜,侍候在旁的幾名宮人,下意識地低下了頭。

符後見劉承祐這怒氣衝衝的模樣,也不禁感到詫異,跟着入內,卻見劉承祐一頭栽在榻上,兩腿大張,很沒形象地躺着。

見狀,大符屏退左右,輕邁蓮步上前,矮身彎腰,幫劉承祐脫鞋。而後起身,圓潤的翹臀坐在榻側,劉承祐也配合將腳放在她大腿上。

小手一邊在劉承祐小腿上按捏着,大符一邊問道:“誰有那麼大的膽子,惹得二郎如此生氣?”

“難怪有傳言,說我重用文臣,而輕視武將。我看吶,有的人,是聽此謠言,也當真了,到我面前來,賣直取忠!”劉承祐手臂搭在額頭上,冷冷道。

聽皇帝這麼說,大符鳳眉稍凝,道:“二郎此言,可說得太重了!究竟何事,勞你發這麼大脾氣?”

劉承祐似乎自顧自地,抱怨着:“三代以來,驕兵悍將難制,文弱武強,我有提高文臣地位,以使文武並重之心,卻無以文抑武之意。我深知,馬上能打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下。如欲一統寰宇,需將士攻城拔寨,更需文臣運籌帷幄。但現在看來,這些年,我對朝廷這幹文臣們還是太過寬縱了......”

皇帝語風,異常鋒利,若是讓朝堂的文官們聽了,只怕要惴惴難安了。大符深明事理,覺得劉承祐這種情緒有些不對,輕言細語地說道:“究竟何事,讓你大動肝火?”

手指颳了刮眼眶,劉承祐緩緩地睜開眼睛,大符那張嬌容玉面,進入眼簾。心情平復了些,說道:“無甚大事,‘忠言’逆耳罷了!”

大符若有所思,試探着發問:“是近來,百官請奏之事?”

“不知覺間,朝堂之上,又有人開始對我治政用人,指指點點,橫加指謫!”劉承祐說道:“那麼多官員,一齊上奏,若說沒有人居中串連,我是不信的!我早有言之,特事特辦!什麼維護朝廷體制,國家法統,都是藉口。

天下還未一統,心思就開始氾濫。不明上意,不體君心,鬧出這麼大的動靜,是想逼我啊!”

有些明白劉承祐怒氣何來了,大符不由輕笑道:“二郎,平日不是也提倡,廣開言路,兼採羣議嗎?臣下進諫之責,君上有聽納之權,如是而已,何必如何慍怒?

此番官員羣情所奏,衆口一詞,二郎更當慎重纔是,畢竟衆怒難犯啊......”

“那要看他們怒從何來了!”聽符後一番勸解,劉承祐喃喃道:“我獨斷專行?識人不明?用人失當?”

“有人目光看得遠,有人權力迷了心啊......”劉承祐悠悠而嘆。

符後默然,總覺得劉承祐,似乎有些敏感了。

“大符,你素來聰慧,遇事頗有見地。你覺得,我該不該聽從朝官們的建議,將王景崇召回,下獄問罪?”劉承祐突然向上擡了擡頭,問符後。

符後搖搖頭:“我居後宮,可不敢對前廷之事,妄加評論!”

“我就想聽聽你的看法。”劉承祐說,語氣有些捉摸不定。

落在符後眼中,卻是遲疑的表現。想了想,符後問:“你派王景崇出京辦差,差事辦得如何?”

“尚可,頗合我意!”劉承祐說。

“那王景崇,行事可有擾民亂政,擅權枉法,違履犯制之舉?”

聞此問,劉承祐瞟向符後,這個女人不簡單,對前廷的事只怕也關注着。些許遲疑在劉承祐臉上一閃而過,沉聲說:“行事操切急躁,有些手段過激,觸犯律例的事,只怕難免,但所達到的效果,我很滿意!”

對於符後,劉承祐算是將心裡話說出來了。

“我知道二郎你素有主見,心中只怕早有打算。臣子們所求,想來也不會是無理取鬧,自有其依據,還當多作考慮。我能給的建議,便是,此番風波,需要儘快平息了,以免影響朝堂穩定與團結!”符後話裡有種點到即止的意思。

劉承祐直起了上身,將腳從符后豐潤的玉腿收回,盤腿而坐,看着他的皇后,認真地說道:“我不是聽不進忠言,站在臣僚們的立場,也可以理解他們的考慮。但我是皇帝,自有考量,我所氣的,不是他們進言,而是他們在這個時候,給我裹亂,影響朝堂安定!”

“以二郎的英明,豈會發無名之怒。”大符淺淺一笑,說道:“有所決議了?不着惱了?”

“讓人弄點吃的,我餓了!”劉承祐露齒一笑。

符後當即起身,要出去吩咐,卻被劉承祐抓着手,一把拉過。伴着一聲誘人的嬌吟驚呼,符後跌入劉承祐懷中,肌膚相親,劉承祐貼着她的耳朵說道:“朝外邊吱一聲即可,何必親往?”

說話間,手已不安分起來,符後玉頰則逐漸浮現一抹醉人的嫣紅......

“官家,武德司上遞,王景崇進奏!”張德鈞恭恭敬敬地呈上一封奏章。

劉承祐滿臉平靜地接過,翻閱的同時,問道:“他如今到哪裡了?”

“已至晉州!”

眉頭下意識地蹙起,晉州可是建雄節度使王晏,而王晏,可是與趙暉齊名的“首義”節度,非同一般。頓時斥道:“誰讓他去晉州的!”

而看完,王景崇的奏章,則更添煩悶,直接將之丟在案上。王景崇奏章所書,乃是針對建雄軍節度王晏“罪過”的匯稟。

說王晏遷怒肆忿,誣人以死,包括其好友、麾下將吏在內,凡因得罪觸怒於他者,皆羅織罪狀,誣告而置於死地,甚至禍及家人。並列有一份受王晏迫害的名單,時間,地點,緣由,異常明細。

同時,王景崇向劉承祐彙報,說王晏怠慢天使,調兵拒捕,陰圖不軌......

“這個王景崇,他是腦子進水了嗎?”劉承祐忍不住喝罵一句:“說他擅權自專,倒是一點也不冤枉他!這是置朕的告誡,如耳邊風?”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官家息怒!”張德鈞一副惶恐狀,小聲勸解道。

“傳詔,讓王景崇回京!”劉承祐直接道。

獨處之時,劉承祐面色逐漸從容,他並沒有表現出來的那麼暴躁。不管怎麼樣,王景崇京外走一遭,效果是體現出來了,也讓劉承祐看到了中央權威對於地方的影響,到了什麼程度。

當然,劉承祐也確實不打算,再讓王景崇在地方上興風起浪了,畢竟,需要適可而止。

翌日,又是一道奏章呈至御案,令劉承祐迅速警醒起來。建雄軍王晏上奏,彈劾王景崇,說他佯借朝廷權威,肆虐州府,禍政亂民。擅自派兵,攻打晉州帥府,已爲其調牙兵所制,請天子嚴厲處罰。

透過透過奏章,隔着數百里,劉承祐都能想象得到,在晉州發生的衝突。王晏奏章中的文字,不卑不亢,卻透着股強硬。

若只是晉州,還不足以讓劉承祐震驚,真正讓他重視起來的,是循後,邠州靖難軍、河中府、邢州安國軍、貝州永清軍等州府,相繼發來,彈劾王景崇的奏章。

事態擴大了,似乎捅了馬蜂窩!

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492章 事發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141章 納降第44章 箇中弊端第62章 難得遲疑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159章 還朝第77章 間策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54章 繼續忽悠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170章 御宴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73章 西北隱患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50章 打他一仗第29章 獨眠孤館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105章 河北局勢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6章 “座談會”第185章 賜宴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67章 遺表第218章 走私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78章 召還二郎?第35章 坐不住了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417章 輕狂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176章 雍王第85章 善後爭議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15章 馬楚內亂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10章 契丹亂政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60章 狠狠敲打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70章 同州之戰第140章 封王第371章 殺,不殺?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16章 軍中俊才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164章蜀臣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331章 泰來樓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56章 腹心之談第364章 沉默第136章 進退不得世宗篇47 封禪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
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492章 事發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141章 納降第44章 箇中弊端第62章 難得遲疑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159章 還朝第77章 間策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54章 繼續忽悠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170章 御宴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73章 西北隱患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50章 打他一仗第29章 獨眠孤館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105章 河北局勢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6章 “座談會”第185章 賜宴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67章 遺表第218章 走私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78章 召還二郎?第35章 坐不住了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417章 輕狂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176章 雍王第85章 善後爭議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15章 馬楚內亂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10章 契丹亂政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60章 狠狠敲打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70章 同州之戰第140章 封王第371章 殺,不殺?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16章 軍中俊才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164章蜀臣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331章 泰來樓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56章 腹心之談第364章 沉默第136章 進退不得世宗篇47 封禪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