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金陵冬寒

時值仲冬,江南地區,也逐漸步入最寒冷的時間。金陵城,比起往年冬日之盛,卻是差了不少,民間議論紛紛,人心漸有不穩。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正是江北的戰事。

雖然有一段時間了,江北有戰報來,南唐的信騎沒有再蠢呼呼地高呼“禍事了”,並且察覺到民心不穩,南唐朝廷也加強了金陵的戒嚴與管控,並且着手封鎖江北的敗報。

但是,世間哪有不透風的牆,而金陵更是處處漏風,基本上,金陵的士民們都知道了,北漢大舉入侵,唐軍連連戰敗。

並且,隨着朝廷兵馬調動頻繁,打造軍械,大募勇壯,徵集錢糧物資。雖然南唐這十數年來,積攢了不少的本錢,尤其是李昪當政期間,但耐不住支出也多。

特別是李璟繼位以來,大造宮室園林,喜設筵席,用度奢靡。對外動兵,不能算少,但多徒費兵馬錢糧,入不敷出。

也正是因爲淮南半壁與江南半壁,在經濟上能形成互補,方能支持住南唐君臣的揮霍享受。而今北患之來,頓時跟炸了毛一般,反應激烈,拼了命也要抵禦漢軍。

隨着南唐朝廷的大舉備徵,金陵物價隨之上揚,普通士民生活成本直線上升。戰爭帶給南唐百姓的不良影響,已經逐步在金陵城體現出來了。

當然,在這北方寒流,蕭蕭南下之際,總有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習聖賢書者。

鄭王府,後園,亭閣之間,暖室之內,清雅生香的環境間,一名容貌秀美、氣質俊邁的少年,正提筆練字,一首溫詞,一蹴而就。這便是南唐皇帝李璟六子,鄭王李從嘉。

嘴裡輕聲唸了幾句,輕讚道:“溫公之詞韻,令人嚮往啊!”

李從嘉俊秀的臉上流露出一抹溫潤的笑容,招呼着候在一旁的內侍近前,問道:“你看孤這字,寫得如何?”

內侍是宮中所派宦官,侍候鄭王,耳聞目染,也是通些文才的,對於主人,當然是恭維讚譽有加,說得少年,眉開眼笑。

“這幅字,就送給你了!”李從嘉開心,對內侍道。

內侍趕忙道:“小的謝六郎賞!”

少年不知愁滋味,扭了扭纖長的手,突然問道:“近日我聽府中人在傳,說北寇南侵,這是怎麼回事?”

迎着李從嘉好奇的眼神,內侍小心地說道:“據說是北方的漢朝,突然出兵,襲擊我邊境!陛下已然遣大兵北上援救!”

“這些北人,果然好兵伐,興此無名之師!”李從嘉恍然地點點頭,道:“不過朝廷既已發兵,想來應當無事,足擋敵寇!”

“殿下說得是!我大唐承天下正朔,國力強盛,漢兵之來,自有將當之!”內侍嘴裡這般說着安慰李從嘉,沒有將北方的敗況拿來影響鄭王殿下安逸恬靜的生活。

李從嘉則來了興趣,說道:“再給孤鋪好紙,孤要作詩一首,爲抵禦外侮的將士們祝願!”

內侍趕忙動作着,嘴裡道:“六郎有此心,陛下得知,定然歡喜!”

同在此時,金陵宮城內,皇帝李璟正自着惱着,淮南的局勢一日日在惡化,敗報頻傳,漢軍的壓迫,幾乎讓他喘不過氣來。

即便已然過去二十餘日了,李璟猶記得,當初得知劉彥貞全軍覆沒之時,那種心悸與驚惶。李璟這段時間來,可謂食不知味,寢不安眠,無一日安然。詩詞歌舞,宮廷奢玩,都難得地讓他提不起興趣。

“陛下,大臣們都到齊了!”

聞報,李璟勉強打起了點精神,吩咐擺駕。

宮城正殿內,幾名南唐的重臣,已在座等候,其中氣度最盛者,乃是自洪州還朝的太傅、楚國公、權樞密使宋齊丘。原本李璟是晉其爲太師的,宋齊丘固辭人,仍爲太傅。元臣老邁,但值此國難之際,卻隱隱有成爲國家主心骨的趨勢。

在內侍的引導下,李璟面無表情地入殿,正座受禮,掃了幾名臣僚一圈,李璟難得利落地問道:“說吧,又有什麼壞消息?漢軍又有什麼動作?”

臣子們互望了幾眼,由樞密副使李徵古起身,稟道:“陛下,是湖南的消息。邊鎬那邊上報,楚兵皆反,朗軍猖獗,長沙軍心動盪,糧秣不足,軍需缺乏,已不足守。朝廷再不救援,湖南之地則必失!”

一聽這話,李璟頓時便怒了,當殿斥道:“這邊鎬怎麼如此不中用,三萬大軍,還鎮不住區區湖南,竟被一干逃兵潰卒,烏合之衆,逼到這等窘境!”

“陛下,湖南之事,邊鎬使君固然有責,但時局發展至此,也非他一人之過!”韓熙載出聲說了句公道話,說這話時,瞥了眼宋齊丘、馮延巳等人。自宋齊丘回金陵後,朝中他們這些南渡士人立刻便被壓制住了,論對南唐的軍政的影響,還得屬這些江淮官僚。

“鹹師朗呢,他爲何不領軍北上,與邊鎬合軍,先擊潰朗兵和叛軍!”李璟又說。這段時間,李璟顯然對各方的形勢、戰況有了些惡補,至少能簡單地說出個道道來。

李徵古道:“鹹使君那邊,叛軍不絕,蠻亂不止,桂州方向又有南漢軍隊的威脅,不敢擅離!”

聽其解釋,李璟心情更加鬱悶了,臉色陰沉得十分難看。見狀,宋齊丘出聲了,倒是一臉淡定的模樣,說話也直接:“陛下該下決心了,湖南已是一片泥潭,離亂之國,不可久持。已是泥足深陷,當求自拔,壯士斷腕,如割腐肉!”

“時下,劉彥貞兵敗,壽春城圍,江北告急,應對北漢入侵,纔是首要。湖南那邊,當果斷捨棄,將入楚的大軍撤出。在江南募集十萬丁壯,也不如這入楚的兩三萬軍,只消撤回,休整一段時間,不加訓練,便可北調禦敵!”

“楚人如此相逼,能夠順利撤還嗎?”李璟顯然也有這心思,只是顧慮重重。

見狀,宋齊丘嚴厲地回道:“邊鎬等人,守不住湖南,若連撤退的本事都沒有,那麼這些兵丁,北調亦無用!”

說完,語氣稍微緩和了些,道:“以如今的情況,在楚諸軍,必人心思歸,讓他們駐留湖南,四面楚歌的情況下,與出兵作戰,或許艱難。但讓他們撤軍回國,必然踊躍而起,楚人難阻!”

入楚之軍,是一干軍紀徹底敗壞了的軍隊,他們不願與楚人作戰,又豈會去與更加兇悍強大的漢人拼命?這一點,不知宋齊丘有沒有考慮到,或者說,考慮到了,沒有提出來。

韓熙載則出言,安李璟之心:“陛下,據察,朗州王逵、周行逢那幹武夫,皆是貪鄙好利之輩,雖號稱‘十兄弟’,實則各懷鬼胎,都對湖南之地抱有野心。我軍在湖南,則其尚能勉強同心共逐,一旦我軍撤離,其必不會過於相阻!”

“畢竟那幹武夫,絕對不願拿手下士卒同我軍消耗,面對我朝撤軍,他們更可能坐視,轉而分食湖南,各據其地,稱王稱霸!”

“唯一可能阻我撤還的,只有漢軍!但澧州漢軍,終究兵寡,獨木難支,難成大礙!”

聽韓熙載這番分析,李璟還沒反應,宋齊丘倒是淡淡然地捋須,說道:“韓侍郎的話,倒有幾分見地,湖南之師,陛下可放心下詔!”

“擬詔下發吧!”見狀,李璟擺擺手。

“是!”

湖南的爛事,算是定下個決定,但李璟的心情仍舊沉重不已,北面強虜壓境,纔是心病,纔是大患。

“北漢大軍呢?有何動向?湖南那裡,只是一羣餓犬,北邊可是一頭猛虎啊!”李璟長嘆一口氣,面浮憂慮:“如何敵之?”

此言落,殿中沉默了一小會兒,還是由李徵古留道:“自北漢皇帝親征,幸淮南前線,兵圍壽春,我朝與壽春的聯繫,已徹底被切斷!北漢數萬禁軍,相困壽春,城中的情況如何,也不知曉!”

“何使君等將堅守忠誠國家,力挽敗勢,尚有兵馬,糧草且備,據堅城而守,如今又值仲冬,料想應能堅持一段時間,等候朝廷援軍!”

韓熙載補充道:“北漢大軍在壽春城下大立寨壘,從其動向可知,有久戰之心。以臣之見,至少在冬末寒退之前,漢軍是不會強攻壽春的,是故,我朝還有足夠的時間,重新組織北援大軍!”

對於韓熙載的分析,李璟還是比較相信,聽其言,稍稍鬆了口氣,但心中的憂慮仍舊很重。

李徵古繼續稟道:“另外,濠州丟失後,漢帝遣了兩支偏師,一支由敵淮東經略使郭榮東進攻我泗州,一支由黃、光巡檢使司超西進,已攻取我壽州中部霍丘、安豐兩縣。泗州團練使馮延魯,請求朝廷儘快發兵支援!”

“漢軍入境,就任其縱橫,無所忌憚?”李璟終於怒了:“到處都在求援,援兵是說到就到的嗎?”

現實是,值得漢軍忌憚的三萬禁軍,已經被劉彥貞敗光了,李璟這般無能狂怒,也無用。

“陛下,臣尚聞,漢帝以當初來金陵的副使王溥爲濠州知州,署理濠州軍政,此人雖然年輕,但極有能力與手段,已然開始在濠州清點籍冊,改革漢制,招撫士民,吸納不臣,收買人心,將濠州化爲漢治!”韓熙載面色沉凝地稟道:“比起暴力攻伐,漢帝此等手段,對於我朝而言,才更可怕。”

聞言,李璟再也忍不住了,怒將御案上文書拂掉。

“陛下息怒!”見狀,一干臣子趕忙請道。

散落的文書,就如李璟此時散亂的心情。

第133章 捷報第16章 先安排着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1693章 安西王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93章 完了第67章 遺表第12章 大朝會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287章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30章 滿堂春宴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413章 分食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26章 潘美守城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79章 大獲全勝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399章 還債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77章 吏職變動第193章 楊邠案(1)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47章 陶谷自薦第176章 雍王第53章 交代後事第150章 蜀亡第90章 關右節度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204章 解決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346章 底層第74章 根由在朝第10章 老將出馬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125章 頌公亭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404章 冬夜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98章 追捕第7章 恩賞問題第65章 選擇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1755章 良平島第84章 示警第55章 拉開序幕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90章 老將可用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67章 遺表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268章 機遇第59章 睡王上位第247章 視察第28章 史弘肇赴邊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8章 輕取江陵2
第133章 捷報第16章 先安排着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1693章 安西王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93章 完了第67章 遺表第12章 大朝會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287章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30章 滿堂春宴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413章 分食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26章 潘美守城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79章 大獲全勝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399章 還債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77章 吏職變動第193章 楊邠案(1)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47章 陶谷自薦第176章 雍王第53章 交代後事第150章 蜀亡第90章 關右節度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204章 解決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346章 底層第74章 根由在朝第10章 老將出馬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125章 頌公亭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404章 冬夜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98章 追捕第7章 恩賞問題第65章 選擇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1755章 良平島第84章 示警第55章 拉開序幕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90章 老將可用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67章 遺表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268章 機遇第59章 睡王上位第247章 視察第28章 史弘肇赴邊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8章 輕取江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