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4章 此路不通

第1744章 此路不通

夏夜中的禮賓館,靜謐極了,清風拂過樹梢,蟲鳴藏於暗角,以及從那些客舍中不時傳出的音樂,都顯得格外清晰。

在禮賓館待了這麼些時日,韓德讓對於周邊的環境也差不多熟悉了,不需人引導,默默地朝着契丹的臨時使館而去。

一路上,見着那些籠罩在夜色下也難掩精緻的樓閣裝飾,心中的感慨仍舊不由自主地被拔高,就是當初的上京皇城,都不如大漢這小小的禮賓館來得堂皇大氣,安定下來的中國,在建設與創造上,實在無可比擬。

廊道間,轉角之時,兩道矮小的身影映入眼簾,見到韓德讓,立時彎腰鞠躬,嘴裡吐露出帶着異味的問候,態度很和善,很有禮貌的樣子。

伸手不打笑臉人,韓德讓雖然保持着一點矜持,還是回之以笑,點點頭。二人再一行禮,慢步離開。望着二人躡腳而去的背影,似乎連步子都不敢邁大,韓德讓也不由來了些興趣。

韓德讓知道,這二人該是浮海而來西來的日本遣漢使,隨着中國恢復一統,國力日益強盛,尤其是開始向海外拓展,漢人商民的足跡踏遍東北亞後,日本自然坐不住了,效仿他們的祖輩,遣使來朝,意圖沐浴天恩,繼續汲取中原文化爲養分。

眼下日本正處於平安時代,種植園經濟正在擴張,政治上權臣藤原家內鬥不斷,並不太平。不過在遣漢一事上,還是頗爲積極的,多遣貴族精英子弟,長駐東京學習。

當然,迫於大漢的強勢,以及那些時不時遊弋在東北亞海域的漢軍艦隊,日本也不得不向大漢開放,除了政治上的恭敬順從,兩國民間的經濟交流往來也日益頻繁,至少日本金銀銅這樣的貴金屬,很受歡迎。

和少數國家一樣,日本也在東京建立了一座使館,用以協調漢日關係、管理遣漢學生以及隨時聽候天朝上國的示諭。並且,還花費大價錢,在禮賓館包了一棟樓,而此時能夠出入的禮賓館的日本遣漢使,顯然身份不低,至少不是那些普通貴族子弟。

雖然接觸不多,但對於這些日本矮子的卑敬,那種自骨子裡散發出來的慕強心理,韓德讓還是頗爲感慨的。至少那麼多在京外使中,也就幾乎把大漢當親爹的高麗國,能把那種徹底臣服的姿態做得最到位了。

回房,落座,用茶,再加幾塊點心入肚,韓德讓坐在書案後。平整的桌案,舒適的座椅,齊全的文房四寶,這些東西,在漠北可實難享受到。

閉上眼,稍微回憶了下今日在東京城內的見聞,稍微醞釀幾許,韓德讓體筆潑墨,繼續記錄着他此行的感受。

正下筆如飛之時,隨從來報,蕭統軍求見,韓德讓聞言,頓時吩咐請進來,並親自起身備茶,顯然對他蕭統軍很重視。

很快,一名身材魁梧,濃髯重眉,面顯敦厚的男子走了進來,見到韓德讓,拱手一禮:“韓相!”

此人名叫蕭撻凜,時任皮室軍統軍使,是如今漠北契丹的實力派,軍事貴族的頂樑柱之一。當年漢遼大戰之時,曾隨耶律斜軫抗漢於東北,遼南失陷後,也隨之堅守通州,一直到漢軍北上,徹底掃滅耶律斜軫那股契丹殘軍。最終,蕭撻凜不得不收容一部分敗卒,徹底退出東北,踏上西歸路途。

由於在對漢戰爭中的堅強不屈,又因爲頗具將略,當時還年輕的蕭撻凜受到了契丹主耶律賢的看重,提拔爲皮室將領。

在後續的漠北大亂之中,蕭撻凜率軍出戰,因爲作戰勇猛,屢立戰功,先後平定了十餘支反契丹的漠北部族。

耶律賢病逝後,契丹內部動盪,蕭撻凜當時正駐軍西北,防備乃蠻人。聞亂之際,蕭撻凜表現得很沉穩,完全不參與其中,只是約束部下,提高戒備,防止乃蠻人趁火打劫。

在韓德讓、耶律休哥等人當權之後,對蕭撻凜的表現,十分認可,大加褒獎。當然,在與大漢的激烈對抗之中,契丹損失了大量精英,剩下這大貓小貓三兩隻,自然格外重視。

後蕭撻凜奉調回王庭,在東部室韋人的滋擾之中,與耶律休哥攜手出征,大破室韋,其後幾年,蕭撻凜常駐東北,鎮壓室韋。

一直到去年,蕭撻凜再度被調回王庭,被任命爲皮室軍統軍。在經過數次變革後,契丹軍事比起從前,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皮室軍仍是直屬王庭的精兵,但不再分左右兩部,與宿衛親軍一樣,同爲契丹政權下轄最精銳的軍隊。

不過,實力兵力大幅削減,兩支親軍加起來,也不足兩萬人,沒辦法,國困民窮,內有外患,實在難以供養太多軍隊,而徹底迴歸到遊牧時代,又總有一種不甘。當然,現實的壓力下,也不得不低頭彎腰,蕭撻凜率領的皮室軍,也開始承擔起畜牧生產的任務。

此番,韓德讓南下使漢,蕭撻凜隨行,既是重視此行的表現,同時,也有借蕭撻凜與蕭思溫之間關係助力的考慮在其中。畢竟,蕭撻凜也是蕭思溫的從侄,那層親戚關係是實在的。

“怎麼樣?”屋內,韓德讓看着渴飲清茶的蕭撻凜,有些關切地問道:“可曾見到尊叔?”

聞問,蕭撻凜又吞了口茶,甚至把幾片茶葉都嚼了嚼嚥下,然後嘆了口氣,道:“今日,是我第三次去府上拜訪,終於見到我這個族叔了!可惜,我這個族叔,看起來已經徹底忘記自己的身份,處處以漢臣自居.”

“蕭思溫不願施以援手?”韓德讓眉頭微緊。

蕭撻凜搖搖頭,苦笑道:“他是滿口推搪,直言自己人微言輕,有心無力,只是安撫我,讓我們再等等。等到哪日大漢老皇帝想起我們了,自然會接見。這豈不是廢話?”

“蕭思溫貴爲大漢的理藩使,我們此次南來交好,聯絡協調,本是他分內之事,他這般避之不及,反倒落了下乘!”韓德讓嘆了口氣,哪怕城府再深,涵養再足,此時也不免露出苦惱之色,語氣中也帶着少許的埋怨。

二人沉默了一會兒,還是蕭撻凜忍不住,見埋頭沉思的韓德讓,道:“韓相,我們誠心而下,漢廷拒而不見,如此輕視慢待,實在令人不齒,我們還要再等下去,受此折辱嗎?”

“爲了國家部民,這點委屈,何足道哉?如何不辱使命,纔是我們眼下當想的!”韓德讓嚴肅地說道。

蕭撻凜聞言,收起不滿的表情,低聲道:“接下來怎麼辦?”

“蕭思溫這條路既然走不通,那就只能等着吧!”韓德讓想了想,很快又露出少許輕鬆的笑容:“我們堅持每日求見,趁着這段時間,也好好感受一下這東京風貌,這樣的景象民氣,可不是漠北能夠見識得到的.”

不幸中招,身體不支,實在碼不動

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167章 請辭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70章 大禮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49章 求援第60章 “暴斃”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228章 形勢危急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50章 聽政第2052章 回京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33章 兩廣運動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308章 新貴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418章 洗禮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337章 特權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150章 蜀亡第76章 王峻用兵第59章 不知死第79章 滏陽之捷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92章 兩京並重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85章 浮雕第153章 削藩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淺談兩點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755章 良平島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60章 家事、國事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18章 請願第41章 西域戰況第59章 病榻陳情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133章 延禧驛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375章 少林寺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455章 見聞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64章 楊業卻敵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178章 會獵第178章 祭拜
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167章 請辭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70章 大禮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49章 求援第60章 “暴斃”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228章 形勢危急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50章 聽政第2052章 回京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33章 兩廣運動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308章 新貴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418章 洗禮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337章 特權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150章 蜀亡第76章 王峻用兵第59章 不知死第79章 滏陽之捷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92章 兩京並重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85章 浮雕第153章 削藩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淺談兩點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755章 良平島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60章 家事、國事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18章 請願第41章 西域戰況第59章 病榻陳情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133章 延禧驛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375章 少林寺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455章 見聞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64章 楊業卻敵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178章 會獵第178章 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