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

“然,馬殷方亡,屍骨未寒,馬希聲便遣使北上請得中原的任命,強壓馬殷長子馬希振繼任湖南節度。而馬殷之遺命,在最初的階段,便爲馬希聲所破壞......”王溥敘說着。

劉承祐說道,言辭之間,略有哂意:“朕嘗閱唐之史策,雖不詳略,對湖南之事亦有隻言提及。想那馬殷,能逢其時,於天下板蕩之際奮進,趁勢而起,從一木匠,創立基業,成爲一方割據之主,實爲一時豪傑。

然而何以如此不智,他既有三十餘子,難道還欲使三十餘子,輪番繼業嗎,殊爲可笑!兄終弟及,亦需因時因情而看,如此,實取禍之道!”

“陛下慧眼如炬,所言甚是!”聽劉承祐之言,王溥表示贊同:“馬殷欲求免兄弟相爭,降彼遺命,想當然耳,就後續的結果而言,其目的未能達成,反使諸子爭位,更加劇烈。近二十載來,馬氏因湖南節度之位的鬥爭,究其根源,竟是馬殷遺命!”

“馬希聲貪婪兇殘,在位三年而亡。據馬殷三子馬希範繼任,比之兄長,更加不堪,驕奢淫逸,縱情聲色,大興土木,奢侈無度,排斥賢良,戕害兄弟,以致湖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及至天福十二年,馬希範病亡,若依馬殷遺命,當以其諸弟中最長者馬希萼繼位。然馬殷初亡之時,馬希聲便敢無視其命,而況於十七載之後。是故,馬希範傳位於其同母胞弟,而今的楚王馬希廣,如此一來,自然引得馬希萼不滿,以致兄弟鬩於牆,兵戈相向。”

劉承祐淡淡地評價着:“如此看來,馬殷一世英雄,最後卻是遺禍於子孫了。”

“你說如今是三馬爭槽,還有誰?”看向王溥。

“馬希崇!”王溥說出個劉承祐並不熟悉的名字,向其解釋道:“據聞,馬希萼作亂湖南,便有此人在其間挑撥是非,身在潭州,與朗州的馬希萼相互勾連......”

“這等事情,連卿都探得了,馬希廣是如何反應的?”劉承祐隱隱感覺到了某些不對勁的地方,問道。

明白皇帝的疑惑在何處,王溥答道:“楚王除了派兵應對馬希萼之外,對潭州的馬希崇並無任何限制!”

劉承祐沈淡的目光閃了下,又問:“馬希廣的奏報語焉不詳,可知馬希萼兵敗,馬希廣是如何處置的?”

提及此,王溥表情間都不由露出了點古怪之色,道:“爲免傷及其兄,楚王下令軍士不許追擊,任由馬希萼撤回朗州,仍駐其地,欲與之共處。最初,楚王便有遜位讓國之心,不成,有臣下早察馬希萼異心,勸殺之,亦爲楚王所拒,乃致其禍!”

“馬希廣迂懦,竟致於此?”劉承祐有些不敢相信。

見狀,王溥也是微搖着頭稟道:“臣初聞之,也覺驚愕,楚王如此懦弱,縱容敵對,婦人之仁,遲早必遭其禍!”

劉承祐點着頭,認真地思吟幾許,說道:“馬希廣如此軟弱作爲,只會令馬希萼此類愈加猖獗,更少忌憚。如料不錯,一旦馬希萼整兵之後,必然再度南下,謀求王位。以馬希廣這等性格作風,若不圖變,人心必散,能擋一次,還能擋兩次三次嗎?”

“相較之下,馬希萼人雖鄙,一心奪位,馬希廣遲早必爲之所擒!”劉承祐語氣很肯定。

王溥附和:“誠然!”

“湖南本爲南方偏僻之所,地廣人稀民貧,馬殷篳路藍縷所創之基業,卻是要被馬氏兄弟給敗壞了!”劉承祐說道。

“接下來一兩年,湖南定然多事!”王溥預估道。

劉承祐琢磨着此事,一臉若有所思的表情,手指下意識地敲擊着御案,忽地偏頭看着王溥問:“湖南之地,經過馬希範殘暴統治,士民大被其苦,而今又因馬氏兄弟爭權,而起兵災,只苦了那些百姓。湖南亦是大漢國土,其民亦是朕的子民,朕身爲天下之主,豈能坐看其遭兵燹災禍,欲謀拯民於水生火熱,王卿以爲如何?”

劉承祐話裡透露的意思,似欲用事於湖南,讓王溥表情稍凝,稍稍看了他一眼,慎重地揖手回答:“陛下,大漢災害方休,倉廩空竭,既欲備北寇而用事於東南,恐無力再顧及其他。而況,湖南於大漢之間,尚隔着荊南......”

劉承祐嘴角稍稍一勾:“順道將荊南一併收拾,據此四面通衢之地,西可扼孟蜀,南可抑僞漢。東,則可順流而制南唐,屆時兩面而伐,豈不美哉?”

見天子一副認真的模樣,不似作假,王溥語氣間卻是忍不住發急:“陛下,荊南高氏而今對朝廷還算恭順,進貢侍奉,亦頗盡心,不可興無名之師啊。再者,以朝廷之力,實無兩面兩面用兵之力,即便荊南、湖南日益衰弱,也能牽扯朝廷不小精力。湖南凋敝,然荊南在高氏三代經營下,可稱穩定。陛下有圖南之意,還當穩步推進,不可操之過急……

王溥的意見已然很清晰了,並非不同意向南用兵,只是不建議時下劉承祐分心於湖南。

面對王溥有點緊張的反應,劉承祐卻是不禁笑了,平靜地呼吸幾口,方纔緩緩道來:“朕平日,甚喜有自知之明的人,而朕對己身,對大漢如今的情況,自認了解透徹,心中有數。戰略所向淮南,乃既定之事,朕豈會放棄,斷然不會改弦更張。”

聽劉承祐之言,王溥神色放鬆,當即拜道:“陛下英明!”

“然我漢爲馬楚宗主之國,馬楚若亂,朕雖遠在東京,卻也不好不聞不問,自當表現出中原上國的擔當來!”劉承祐話說得冠冕堂皇。

王溥直接問道:“陛下意欲何爲?”

“前番馬希萼欲學馬希聲,上表東京,欲求得朝廷支持。諸公進言拒之,詔令湖南,讓其言和。馬希廣雖則懦弱無能,然其爲楚王,畢竟名正言順。對於馬希萼這等心懷叵測、亂逆之輩,朕甚鄙之,此番兵敗,正需將制嚴厲申斥,令其安收朗州,老實做人......”

聽劉承祐這麼說,王溥臉上疑惑之色愈濃:“如此,只怕仍舊收效微小啊。爲奪主位,馬希萼此等人恐怕不會顧及朝廷的意志!”

聞言,劉承祐雙目之中泛起些許狡黠的意味:“馬希廣若得朝廷支持力挺,馬希萼如欲以一州之地抗湖南數鎮,只怕勢孤。其欲對抗馬希廣,會怎麼做?”

“引外援!”王溥反應過來了,然後便細心考慮着:“湖南周遭勢力,有實力插手的,唯有孟蜀與僞唐!然真正有出兵可能的,恐怕只有僞唐了!”

說道這兒,王溥兩眼之中似乎也閃起了亮光。

對王溥的機敏,劉承祐很滿意,悠悠然地說道:“當初高從誨與我朝交惡之時,稱臣求援與金陵,李璟接納之。王閩內亂之時,僞唐亦大出兵馬滅閩。如馬楚內亂不休,馬希萼又稱臣請命金陵,李璟會不會動心?”

王溥是徹底領會劉承祐的想法了,暗自權衡了一會兒,稍顯保守地答道:“不能保證,然如真到了那等地步,卻在僞唐主一念之間了,如於僞唐內部活動一番,結果如何,亦未可知!”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但是,或可一試!”劉承祐表情淡定:“若僞唐用武於湖南,必分其兵,我朝屆時發兵南下,或可省卻不少麻煩!”

王溥下意識地點着頭,望着面色平靜,安然在座的劉承祐,作了然狀。難怪天子會就湖南之事,與他討論這麼多,原是抱着以湖南之地爲餌,分薄南唐軍力的想法。至於那些關切湖南子民的場面話,王溥自動忽略了。

而劉承祐生此想法,卻是由埋藏在他腦中的零星記憶而知,馬楚在湖南的統治,似乎就是南唐出兵的結果。

第145章 中秋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239章 進退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196章 戰略之議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1772章 處置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70章 同州之戰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320章 改革干將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25章 李史合謀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27章 西京風波第1809章 餞行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93章 完了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32章 天子上門第99章 御帳議戰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158章 善後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265章 楊無敵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150章 聽政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364章 沉默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138章 回宮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27章 出兵爭論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80章 京觀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66章 陷河陽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428章 用心第71章 叛軍勢蹙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28章 下獄第118章 商賈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75章 按*不動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60章 狠狠敲打第78章 南北併發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4章 西南事務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76章 王峻用兵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90章 安全脫身第351章 南粵,危!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117章 潑冷水第59章 元臣多鄙
第145章 中秋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239章 進退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196章 戰略之議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1772章 處置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70章 同州之戰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320章 改革干將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25章 李史合謀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27章 西京風波第1809章 餞行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93章 完了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32章 天子上門第99章 御帳議戰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158章 善後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265章 楊無敵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150章 聽政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364章 沉默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138章 回宮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27章 出兵爭論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80章 京觀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66章 陷河陽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428章 用心第71章 叛軍勢蹙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28章 下獄第118章 商賈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75章 按*不動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60章 狠狠敲打第78章 南北併發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4章 西南事務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76章 王峻用兵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90章 安全脫身第351章 南粵,危!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117章 潑冷水第59章 元臣多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