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虛了

bookmark

傍晚時分,秋陽低垂於西方,釋放的光芒很是黯淡,涼風捲過雲中城外的山野,發出的聲響就如陣陣低語,縹緲而悽清。

雲中城還是以往的面貌,高聳堅實,乾淨完好,除了城中氣氛有些低沉之外,遼軍並沒有給它造成任何的創傷。遼軍兵臨城下之後,就沒有發起過任何一次進攻,試探性的攻擊都沒有。

遼軍的包圍,已不似初時那般嚴密,分兵之後,也主動後撤了,遠遠隔城立營,分西、北兩個方向。不過,周邊遊騎緊密的巡邏,顯然仍舊控制着內外交通,阻絕信息傳遞。

遼軍的營地佈置,也不私漢軍的習慣那般深溝高壘,鐵壁營寨,相反,安排地開闊而分散,看似零落,卻隨時做好了上馬作戰的準備。

免不了的混亂,是隨軍的衆多牲畜,加上有大量南下之後繳獲的戰利品,兵器錢糧,雖然難以稱得上堆積如山,但總是收穫不菲,尤其分兵四掠之後,已經開始有偏師滿載而歸。

大營之中,佈置最爲嚴密,軍容最爲整齊的,毫無疑問是遼帝的御營,不論何時何地,拱衛殿帳的親軍都是遼帝戰力最強、裝備最好也最值得信任的軍隊。

隨着天色進一步深沉,遼軍各營之中,也架起了篝火,從雲中城上望去,可以看見星星點點,密佈西、北兩面,明亮的燈火,幾乎能映紅天幕,顯得十分壯觀,似乎也在展示着遼軍的兵威。

當然,這點聲勢,對於見慣了大場面的漢軍將領而言,不算什麼,城中的反應,就如守護的城池一般,穩若泰山。

遼軍的將士,開始享用食物,將校軍官能夠享受到一些繳獲的漢地烈酒,普通的士卒,也能盡情地飽餐一頓肉食。這對此前日漸拮据的遼軍將士而言,已是難得了。

金銀財貨,不足稱貴,值得欣喜的,還得屬繳獲的牲畜與糧食,很多從徵的遼卒,都期盼能夠帶回部族,分享給家人與部卒。

持續的戰爭,嚴重侵害到了草原的正常遊牧生產,還要武裝參戰,派兵出糧,到如今,大漠南北的遼國部民,許多族羣邑落,都已到難以爲繼的地步。

事實上,此番受召從徵的遼國部卒,很多人已不是爲了遼國朝廷、爲了皇帝作戰,而是存着南下劫掠的心思。

他們沒有太多的家國情懷,也不管漢遼之間的爭霸,想要的,是最基本的生存,即便他們如今的困窮與危機,來自於大漢主動挑起的戰爭。

南朝富庶,漢人善耕作,他們只是學習草原過去無數先輩們,重新激發本能,提刀攜刀,躍馬南下。

事實上,耶律賢在激勵士氣上,也是通過宣傳劫掠,搶糧搶衣,搶一切能夠幫助他們度過時艱的物資,反抗漢軍的欺壓,爭取生存的空間......

而隨行的遼軍部卒也確實大受鼓舞,踊躍參戰,賣力死戰。而南來之後的收穫,也使得原本不那麼高昂的士氣逐漸攀升,大營之中堆積的戰利品,也彷彿佐證着此次南下的正確性。

不過,比起將士的歡欣鼓舞,遼帝耶律賢卻始終憂心忡忡的,難以釋懷。夜幕之下的遼軍大營,風聲畜鳴夾雜着諸軍各營的歡聲笑語,甚至飄揚着草原民歌。

這種愉悅的氛圍,作爲主帥的耶律賢實在不願意去打破,自漢遼交戰以來,大遼總是失敗,將士部卒也太久沒有如此縱情地享受過勝利的喜悅了。

只是,下面的將士可以沉浸在裡面,他這個大遼之主、三軍統帥卻不可以,如今已算“深入”漢境了,對漢軍民殺傷甚衆,繳獲頗多,發出了抗擊漢朝最堅定而響亮的吶喊,但是耶律賢這心裡,始終覺得不踏實。

也只有獨處之時,耶律賢才會把他的忐忑表露出來,時至如今,遼東失陷,東北大亂,西域已失,漠北殘缺,他的大遼再也經不起更多的失敗、更大的震盪了,也由不得耶律賢不當心。

殿帳前,耶律賢胡裘貂帽,矗立在冷風中,目光中看不出什麼波瀾,卻直直南望,注視着雲中城方向。

耶律賢難以體會當年耶律璟放棄雲中時的回望是什麼心情,但時隔十餘載,遼軍再度來臨,耶律賢卻只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悵與失落。他心裡也清楚,遠處的那座城池,既然改姓劉姓漢,那麼原本屬於他們大遼與契丹的痕跡,只會越來越淡薄,直到徹底消散,只載於史冊上。

兵臨雲中,已然八日了,但這八日之間,耶律賢的心情是在不斷往下沉,哪怕不斷有來自四方的斬獲與喜訊,都無法覆蓋那股始終縈繞心頭的憂慮。

固若金湯、絲毫不露破綻的雲中城,以及圍繞着雲中城展開的那尚處於朦朧狀態的漢軍的應對,都讓耶律賢感受到一種莫名的壓力,這可比待在上京之時的感觸要深刻得多。

“陛下!”

輕聲的呼喚有些溫柔,但仍舊將耶律賢拉回了神,扭頭看,是韓德讓。大概是冷風吹多了,耶律賢一個哆嗦,咳嗽了兩聲,臉上露出點稍顯蒼白的笑容:“韓卿,你來了!”

“帳外風大,切勿多吹,陛下還當保重身體!”韓德讓勸了一句。

感受到韓德讓的關懷,耶律賢也聽了勸,邀韓德讓入帳敘話。落座,內侍給二人擺上熱酒,君臣共享。

大概也清楚韓德讓的來意,耶律賢看着他:“韓卿,貴族、將領們的想法如何,試探出什麼結果沒?”

“士氣高昂,軍心可用!”韓德讓答道,不過表情卻反倒凝重了:“漢境百姓,或遁入山林,或躲入城池,鄉野之間,已無可擄掠!

親軍軍紀良好,陛下詔令即從,然徵召的部卒們則不然,他們不會願意就此收手,反而希望加大擄掠範圍,繼續深入漢境,攻其城邑,甚至有人提出強攻雲中!還有一些將領認爲,該召四掠的將士,換他們去......”

很多遼軍眼下的心態,還正是要在漢境多做逗留,多搶些物資。有了在漠南以及山陽的收穫,慾望也徹底被勾出來了。哪怕一個普通的部卒都知道,漢人更多的財貨、錢糧、服甲都囤積在那些城池中,想要有更多的斬獲,就要破城。

已經被攻破的懷仁、長青兩縣,便收穫不小,那這麼一座雲中城就擺在眼前,若是攻破了,又會有多麼豐碩的繳獲呢?

利慾薰心蔽目,很多人都不會考慮更多了,什麼雲中的堅固,漢軍的援救,危機沒有迫近之前,都不用顧及。再者,他們都是騎兵,大可去得!

但是,耶律賢與韓德讓顯然不這麼想,他們也不得不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

“韓卿以爲如何?”耶律賢沉聲問韓德讓。

聞問,韓德讓態度很堅決:“臣還是此前的意見,約束將士,儘快撤離,返回塞北!雲中,非久留之地!”

“漢軍的援軍,仍未迫近,有必要如此急切嗎?”耶律賢問。韓德讓在三日之前,就已經提出撤軍了。

韓德讓表情凝重,直言道:“陛下,正因如此,臣方覺憂慮!我軍初來之際,趁漢軍新敗,山陽空虛,因而高歌猛進,直抵雲中!

然二十餘日過去,漢軍即便再遲鈍,也當有所反應。陛下當知,漢軍實力絕不止於此,南靠河東,東據燕山,我軍趁虛而入,乃有建樹,卻不可久陷於此!

這麼長的時間,也足夠漢軍反應過來,調兵增援,但時至如今,始終未有大股兵馬來援的跡象,山陽諸城,仍舊閉門自守,這已不正常。

雲中的漢軍,紋絲不動,甚至不遣人嘗試突圍聯絡,只是縮首堅城,耐性十足,就彷彿在等待出擊的機會一般!

陛下,此番南來,我軍取得的斬獲已經足夠了,切不可再貪多求大,否則,恐墜入不可挽回的危機!”

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103章 郭王會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321章 瑤女第122章 西南土司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60章 都安心了第108章 井陘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44章 太后相召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19章 回京第336章 橐相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264章 孺魏王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1803章 運動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59章 明貶實升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51章 耿淑妃薨第98章 追捕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58章 回師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201章 捐資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77章 間策第82章 殺俘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61章 晉陽來人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4章 君臣同心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380章 投漢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61章 南北之爭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176章 雍王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381章 功臣閣第2章 父母兄弟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117章 潑冷水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4章 中原易主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57章 七月大朝
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103章 郭王會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321章 瑤女第122章 西南土司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60章 都安心了第108章 井陘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44章 太后相召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19章 回京第336章 橐相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264章 孺魏王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1803章 運動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59章 明貶實升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51章 耿淑妃薨第98章 追捕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58章 回師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201章 捐資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77章 間策第82章 殺俘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61章 晉陽來人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4章 君臣同心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380章 投漢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61章 南北之爭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176章 雍王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381章 功臣閣第2章 父母兄弟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117章 潑冷水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4章 中原易主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57章 七月大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