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過鄴都

馬蹄勻速踩過披着白霜的雜草,騎在馬上,前行間,郭榮的身形微微顛簸晃動。身邊只數騎相隨,作爲鎮寧軍使,一鎮節度,郭榮的出行排場就如他的穿着一般,很是簡單。

“除了當初災情緩解之際,屬下可從來沒有見過使君心情如此這般愉悅!”樣貌英俊的潘美驅馬跟在其側,笑着對郭榮道。

“唔?”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面頰,郭榮微笑着問道:“仲詢也能看出我的心情了?”

潘美點頭道:“溢於言表!”

舒了一口白汽,郭榮恢復了威嚴之色,說:“仲詢且說說,我喜從何來?”

“使君難道欲以此考我?”潘美頓時應道:“我雖然見識鄙陋,面君之際,卻也能看出,天子對使君的親信看重,那是引爲心腹股肱之臣啊!”

瞥了潘美一眼,郭榮面上並沒有多少意外之色,只是眼神輕忽地閃了下,以一種莫名的情緒道了句:“榮寵之甚,令人惶恐,我與郭氏何以爲報啊......”

郭榮的聲音很低,潘美沒有聽得太清楚,不由投以疑惑的眼神。

郭榮似有思慮,又看向另外一側面龐間尚流露出稚嫩之色的馬仁瑀,少年表情嚴肅,似在學平日的他,不過耳朵豎起,聽得認真。

潘美與馬仁瑀都是兩年前郭榮被外放澶州之時,投奔從軍,爲郭榮慧眼所察,發掘于軍中,收在帳下,以爲親信。潘美年紀比郭榮小個幾歲,但爲人沉穩有度,有主見,辦事極有條理,跟着郭榮的時間漸長,凡事也多有不俗的見解。

至於馬仁瑀,年紀則更小,追隨郭榮的時候還不滿十五歲,個性豪邁,厭學好武。不過悍將之資已顯,經過兩年的成長,膂力大增,十分驚人。

郭榮對這二人,很是看重,常帶在身邊,悉心培養。

把着繮繩輕打在馬頸,郭榮想了想,對二人說道:“你們跟在我身邊已有兩年,澶州雖爲大河重鎮,然處大漢腹地,天下雖則破碎,以如今漸寧之國勢,卻實無多少用武之地。仲詢素有智略,仁瑀勇武過人,皆當世俊傑,再跟在我身邊,只恐耽誤了你們。我意舉薦你們至東京禁軍爲將校,謀個出身,建立功名......”

郭榮言罷,馬仁瑀當即便急了,臉漲得通紅,大聲問:“使君這是欲趕我二人走?我二人若有過錯,還請使君明言,必改之。還請使君收回成命。”

馬仁瑀與潘美,都是早爲郭榮的能力、氣度所折服,對其突出此言,都是有些不解。

相較於馬仁瑀的直白,潘美要冷靜些,皺着眉想了想,道:“使君莫非另有考量?還是與此番面聖有關?”

看着凝神思慮的潘美,郭榮對其機謹不由暗贊,卻無意做過多的解釋。不管如何,爲二人謀個晉身,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見郭榮不肯言明,潘美又道:“我二人如今就是使君帳下一走卒,不名一文,縱使到了東京,恐怕也難有出頭之日。如欲建功立業,只怕還不如跟在你身邊,賺剿匪擊賊、保境安民之功!”

“正是!仲詢兄說得是極!”馬仁瑀趕忙附和道。

顯然,潘美與馬仁瑀都不想離開郭榮這個恩主。

對潘美的考慮,郭榮直接擺擺手,道:“我父乃樞密院主官,權掌軍機,我去信一封,請照看,難道還怕安排不好你們這兩小子?”

說道這兒的時候,郭榮面額間不禁浮現出了少許的沉凝,似乎有所顧慮。

潘美與馬仁瑀張口還欲言語,被郭榮擡手止住,嚴肅地道:“我意已決,二人勿再作推搪之語。再者,昨夜我已於天子面前舉薦你們,陛下亦允之。難道你們欲力辭,讓我犯欺君之罪?”

“這......”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郭榮這麼一說,潘美與馬仁瑀對視啞口,面露不捨,卻是不敢再多言了。

人無近憂,必有遠慮。郭榮自是個十分聰明人,平日間與其父郭威的書信往來之間,也有對郭家的探討。他父子二人,一內一外,掌重權,備受榮寵,外臣之中,聲勢顯赫,莫過於其者,已爲人所議論。

正因於此,他父子二人卻是不約而同地,想要低調小心。此番面聖,看得出來,劉承祐對他的態度沒有多少變化,甚至親厚更甚於從前。但是,這並不能掩飾劉承祐那“親善”表象下,越加深厚的城府,越加不可捉摸。

昨夜與天子秉燭常談,暢聊軍政,劉承祐輕描淡寫之間,無意中展現出的自信強勢與不容置疑,那種強烈至吞吐天地的野望,而今回憶起,仍舊曆歷在目。

當初辭別之時尚且呼之爲殿下,再見之日,已成陛下。這,大概是前後最大的區別了。

......

過鄴都,入元城。

這是劉承祐北巡以來,第一個進入的城池。鄴都留守高行周率屬下文武齊迎,劉承祐這回沒有拒絕,稍擺排場,畢竟北來,顯示他皇帝的存在感,也是政治目標之一。在鄴都這樣的重要城池,刷存在感的效果會大得多。

爲表對老岳父的信任與榮寵,劉承祐邀之共乘御輦,一同進城。高行周以尊卑有別,力陳辭以拒絕,但耐不住天子的強硬,感動感激之間,恭敬而上鸞駕。

在簡單修繕過的鄴宮之中,劉承祐接見文武將吏,察問軍政,關注民生,又當衆發表了一番以“爲政之道與爲君之道”爲中心思想的言論,激勵上下,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又下詔,找了一批涵蓋鄴都百業的百姓入宮,親自接見,溫言問對民情生活,使之盡陳問題難處,用以作爲他今後施政的參考調整......

當然,以上只是形式上的事情。

入夜,自鄴宮御宴上歸,高懷德告了個假,親自扶着老父回府。攙着老父,明顯能夠感覺到,高行周的身子骨並不如此前那麼硬朗了。畢竟,年紀大了,隱傷反覆,又有軍政俗重之務勞形。

原本喜悅的心情,盡化作關切之言。

落座後堂,高行周望着身着禁軍軍甲的兒子,直接問道:“你妹妹如何了?”

“有孕已八月,歲末當可臨盆,父親將有天家外孫了......”

第327章 派系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255章 雍王犒軍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34章 苦難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1769章 影響力第160章 平定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140章 封王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2章 登聞鼓響第383章 敞開談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465章 “教匪”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82章 矛盾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75章 按*不動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80章 京觀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2章 登聞鼓響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175章 在滑州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121章 登乾元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339章 那一腳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125章 冬至宴第1795章 父子夜談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7章 小張探花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385 禮賓館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39章 濮州案(2)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
第327章 派系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255章 雍王犒軍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34章 苦難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1769章 影響力第160章 平定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140章 封王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2章 登聞鼓響第383章 敞開談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465章 “教匪”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82章 矛盾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75章 按*不動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80章 京觀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2章 登聞鼓響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175章 在滑州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121章 登乾元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339章 那一腳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125章 冬至宴第1795章 父子夜談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7章 小張探花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385 禮賓館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39章 濮州案(2)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